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隋末首开科举制以来,官塾、私塾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另一方面,自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教育水平也开始呈现出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导致南方多才俊而北方少士人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公平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反而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区域教育信息化,即区域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机制,为打开教育公平新局面找到了突破口,或能为实现教育均衡另辟蹊径。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資源共享
一、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现状
孔子曰:“有教无类”。2500年前,至圣先师孔仲尼已经认识到了教育公平对于社会及人类的重要性,然而2500年后的今天,在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困扰许多人的教育公平问题。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明确指出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工作方针[1]。经过几年的改革,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例如,北京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术殿堂,对于其他省市的考生来说,它的录取分数线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对于北京本地的考生来说,却显得异常轻松。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招生名额分配不均。其实无论是哪所名牌大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无形中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再如,现有的办学模式完全仰赖地方财政的支持,使得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极不均衡。占全国总人口7%的河南省只拥有全国教育资源的5%,而占全国总人口1.2%的北京市却拥有全国3.7%的教育资源。如此发展,教育公平从何谈起[2]。
二、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是造成教育不均衡现象的根本原因。由于西部和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导致政府财政收入较少,教育经费常年不足,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兴办教育,提升师资力量,改善教育环境,即使依靠国家、基金会的教育扶贫工程也仍然是杯水车薪,难有作为。勉力维持现有的教育资源已属不易,遑论其他。
2013年,江苏省地方各项教育经费投入总计约1435.5亿元,而新疆地方各项教育经费投入总计约366.5亿元,仅为江苏省的四分之一。
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同 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在潜移默化中才能见实效的工程,要常抓不懈,才能硕果累累。然而,为官一任多则十年,少则两三年,对于升迁与政绩挂钩的现有体制而言,地方政府很少愿意将大量的财政经费投入到短期難以见到成效的教育工作中去,他们更加愿意将财政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求得经济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加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的程度。
自然环境及生活条件上的差别 东部发达地区自然环境优越,生活便利,气候宜人,而西部欠发达地区气候干燥,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有些地方甚至缺水少电,这样的条件显然难以留住本地优质的师资力量,何谈吸引其他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导致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很难有所改善,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只能是越来越大。
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不足2013年,教育部提出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 2020年)》,意在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提升中西部教育质量,缩小东、西部教育水平差距[3]。然而,对于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仍然是依靠国家拨款与省级地方政府按比例配套筹资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紧张的压力,但是地方政府仍然要负担半数以上的资金投入,对于贫困人口众多的西部地区而言,形势依然很严峻。同时,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2013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中,广东省的教育经费为1044亿元,江苏省为923亿元,北京市为513亿元,而西藏自治区仅为64亿元,新疆自治区为325亿元,青海省仅为98亿元。东、西部之间差距悬殊[2]。
三、教育信息化之于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首先,教育信息化,特别是网络课程、远程授课的实现,使得教师授课的对象突破了传统班级、学校学生的限制,实现了在网络上的自由传播,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网共享。只要有一台电脑,即使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可以聆听东部教育发达地区老师的授课,解决了西部和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得授课教师更加迅速、广泛的获得来自四面八方的反馈,方便教师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不断提升授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资源升级、教育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通过建立教学网络,将课程计划、课后作业、授课内容等进行共享,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方便家长及时掌握课程内容,督促孩子学习。同时,通过教学网络与教师的实时互动,也避免了因家长无法解答孩子的疑问而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根据家长反馈的学生情况,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间自由传播,改变了原本依靠高薪聘请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来提升教育水平的方式,降低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成本,既缓解了中西部地区政府的财政压力,又提升了整体的教育水平,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同时,中西部地区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去粗取精,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中国疆域辽阔,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山脉纵横,交通不便,因此各地各自为政,通过兴办学校、培养优质教师实现教育公平的方式既不切实际也难以实行。而教育资源信息化之后,便可以借助互联网这张无形的大网,延伸到祖国每一个角落,减少了经费支出。而且,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的架设成本也逐渐降低,使得互联网的触角可以延伸到祖国各地,教育资源也可以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吹向祖国各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诸多方式中,这无疑是最简便、最容易落实的一种。第三,要从根本上缩小区域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覆盖面的问题,无法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口,便无法改变教育不公平的现状。而网络资源的传播不受山川阻隔,不受地域限制,能够真正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实现全国人口的全覆盖,保证全国范围内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借助网络还可以实现东西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与传统课堂教学如出一辙的效果,从根本上缩小区域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三、结语
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教育工作也应该顺势而动,顺着信息化的大潮奔向远方。区域教育信息化,对于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教育公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成本低廉、覆盖面广、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也使得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全球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必将是潮流所向,要想学习西方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理论,离不开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因此,扎实推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保证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夯实我国教育水平建设的基础,才能为未来我国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0A01-02-2010-0268-1[EB/OL].[2010-07-29].http://www. 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 t20100729_171904.html.
[2] 张菀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分析及政策选择: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4):89-9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高[2013]2号.北京:2013.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資源共享
一、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现状
孔子曰:“有教无类”。2500年前,至圣先师孔仲尼已经认识到了教育公平对于社会及人类的重要性,然而2500年后的今天,在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困扰许多人的教育公平问题。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明确指出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工作方针[1]。经过几年的改革,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例如,北京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术殿堂,对于其他省市的考生来说,它的录取分数线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对于北京本地的考生来说,却显得异常轻松。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招生名额分配不均。其实无论是哪所名牌大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色彩,无形中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再如,现有的办学模式完全仰赖地方财政的支持,使得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极不均衡。占全国总人口7%的河南省只拥有全国教育资源的5%,而占全国总人口1.2%的北京市却拥有全国3.7%的教育资源。如此发展,教育公平从何谈起[2]。
二、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是造成教育不均衡现象的根本原因。由于西部和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导致政府财政收入较少,教育经费常年不足,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兴办教育,提升师资力量,改善教育环境,即使依靠国家、基金会的教育扶贫工程也仍然是杯水车薪,难有作为。勉力维持现有的教育资源已属不易,遑论其他。
2013年,江苏省地方各项教育经费投入总计约1435.5亿元,而新疆地方各项教育经费投入总计约366.5亿元,仅为江苏省的四分之一。
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同 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在潜移默化中才能见实效的工程,要常抓不懈,才能硕果累累。然而,为官一任多则十年,少则两三年,对于升迁与政绩挂钩的现有体制而言,地方政府很少愿意将大量的财政经费投入到短期難以见到成效的教育工作中去,他们更加愿意将财政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求得经济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加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的程度。
自然环境及生活条件上的差别 东部发达地区自然环境优越,生活便利,气候宜人,而西部欠发达地区气候干燥,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有些地方甚至缺水少电,这样的条件显然难以留住本地优质的师资力量,何谈吸引其他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导致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很难有所改善,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只能是越来越大。
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不足2013年,教育部提出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 2020年)》,意在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提升中西部教育质量,缩小东、西部教育水平差距[3]。然而,对于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仍然是依靠国家拨款与省级地方政府按比例配套筹资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紧张的压力,但是地方政府仍然要负担半数以上的资金投入,对于贫困人口众多的西部地区而言,形势依然很严峻。同时,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2013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中,广东省的教育经费为1044亿元,江苏省为923亿元,北京市为513亿元,而西藏自治区仅为64亿元,新疆自治区为325亿元,青海省仅为98亿元。东、西部之间差距悬殊[2]。
三、教育信息化之于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首先,教育信息化,特别是网络课程、远程授课的实现,使得教师授课的对象突破了传统班级、学校学生的限制,实现了在网络上的自由传播,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网共享。只要有一台电脑,即使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可以聆听东部教育发达地区老师的授课,解决了西部和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得授课教师更加迅速、广泛的获得来自四面八方的反馈,方便教师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不断提升授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资源升级、教育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通过建立教学网络,将课程计划、课后作业、授课内容等进行共享,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方便家长及时掌握课程内容,督促孩子学习。同时,通过教学网络与教师的实时互动,也避免了因家长无法解答孩子的疑问而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根据家长反馈的学生情况,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间自由传播,改变了原本依靠高薪聘请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来提升教育水平的方式,降低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成本,既缓解了中西部地区政府的财政压力,又提升了整体的教育水平,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同时,中西部地区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去粗取精,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中国疆域辽阔,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山脉纵横,交通不便,因此各地各自为政,通过兴办学校、培养优质教师实现教育公平的方式既不切实际也难以实行。而教育资源信息化之后,便可以借助互联网这张无形的大网,延伸到祖国每一个角落,减少了经费支出。而且,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的架设成本也逐渐降低,使得互联网的触角可以延伸到祖国各地,教育资源也可以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吹向祖国各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诸多方式中,这无疑是最简便、最容易落实的一种。第三,要从根本上缩小区域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覆盖面的问题,无法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人口,便无法改变教育不公平的现状。而网络资源的传播不受山川阻隔,不受地域限制,能够真正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实现全国人口的全覆盖,保证全国范围内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借助网络还可以实现东西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与传统课堂教学如出一辙的效果,从根本上缩小区域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三、结语
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教育工作也应该顺势而动,顺着信息化的大潮奔向远方。区域教育信息化,对于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教育公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成本低廉、覆盖面广、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也使得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全球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必将是潮流所向,要想学习西方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理论,离不开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因此,扎实推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保证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夯实我国教育水平建设的基础,才能为未来我国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0A01-02-2010-0268-1[EB/OL].[2010-07-29].http://www. 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 t20100729_171904.html.
[2] 张菀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分析及政策选择: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4):89-9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高[2013]2号.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