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班级管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尝试“五力”治班,取得一定的成效,与各位同行交流,恳请同行斧正。
一、陪伴是一种生产力
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真正伙伴。言传不如身教,陪伴就是一种身教。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尽可能每天陪伴学生晨跑、晨读、课外活动、下寝。尽管多数时间没有进行言语上的沟通,只是静静地陪伴着他们。学生亦能体味到我对他们的关怀,我也由此体会到学生天天坚持的不易。这种共同的体验,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每每有活动时,看到我在现场陪伴他们,总会异样地兴奋,活动气氛亦会更加活跃。今年我校举行迎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高二年级班歌合唱比赛,我主动陪伴学生一起练歌,也积极参与其中,发觉他们每次练歌都非常用心,总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我。看到我每次都认真对待这次班歌合唱比赛,他们更加卖力了。当我与他们一起走上舞台参加合唱比赛时,他们脸上洋溢的是幸福和自豪,此时,名次是次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畅享”班歌,享受音乐。此时的我,不再是一个“看客”,而是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地位上,和他们一起唱歌。这种陪伴,由于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共同唱着自己的歌,学生会体验到每个人都是主人,因而在师生之间生产出情感的共鸣。学生的“幸福和自豪”是班主任陪伴的结果。
二、沟通是一种生命力
对于孩子而言,更多时候,老师是权威的象征,老师总是像一个传道士,喜欢说教,告诉他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会认真地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去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而较少去倾听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代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而且是难以逾越的“代沟”。
我尝试着开通博客、搭建“心桥(周记形式的半月谈)”、谈心三种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开通的博客即最为便利的QQ空间,家长可以轻易看到小孩在学校的各项表现。我遵循一个原则,在博客公布的内容中只表扬不批评。每当孩子们取得进步时,家长会及时看到相关的图片或者资料,家长亦会及时给与相关的点评,更多的是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还记得军训时,毛怀政家长留言,“希望你们能够训练成一个有坚强意志、能吃苦耐劳的人,有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的人,有积极向上、有健康身体和心理的人。坚持!再坚持!成功就在前面!”每次看到这次鼓励性的话语,总是特别感动,通过博客这个小小的平台,让正能量在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得到相互传递。搭建“心桥”,亦能达到沟通的效果,在“心桥”中,学生会向我倾诉苦恼、建言献策、分享情绪。还记得学生徐梦萍在“心桥”中对我倾诉,“我不会再长大想着自己身体不好要回家,不会再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而胡思乱想,我学会慢慢调整心态,更好地迎接学习”。谈心是最直面的沟通,每周一晚我总会找上若干同学聊聊最近的生活和学习,一对一的对话具有唯一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与个人独一无二的关怀。
在日常的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沟通,只有人格或精神上真正实现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民主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沟通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而生命是成长的,师生在沟通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三、竞争是一种战斗力
班主任应该学会抓住时机去激励学生,从而让学生学会理性竞争,这种竞争体现在各个方面,既包括学习的竞争,更包括在校品行、体育活动、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竞争;既包括寝室与寝室之间的竞争,又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表扬他们,让他们懂得付出就有可能取得回报。
我在平时对学生的量化考核中涵盖的面很广,其中寝室与寝室之间纪律、卫生、黑板报设计等考核是重中之重,寝室文化建设将直接影响到班级文化建设,如每周纪律、卫生等都获得寝室管理员表扬的寝室直接晋级每周名寝,名寝享受量化考核加分及合照等待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包教室纪律、教室卫生、班干部竞选、体育活动(如运动会)或学校其他活动的参与、学习优胜与学习进步等方面,同时设计每月评选“月度风云人物”,让更多为班级付出的同学得到应有的肯定。正如副班长郑鑫红所说:“这是一个发现别人优点,赞扬他并学习他的机会。何谓‘风云人物’?不是好成绩,不是好相貌。是谦虚,是热情,是勤勤恳恳的付出,是心怀四班。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正是因为有这些正能量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评价机制主要是学校政教处设计的,包括一个班级寝室、教室、黑板报、财物等各方面的评价,有了寝室竞争与个人竞争文化氛围,在班级竞争中往往名列前茅。我班在第一次月度考核中就获得第一名,亦称之为“明星班级”的称号,我抓住时机,进行大力表彰,不仅在班级中、博客中进行表扬,也通过校讯通及时发短信告知家长,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通过努力,脚踏实地取得的进步。
四、合作是一种向心力
教会学生相互合作,从而在班级中产生一种向心力、凝聚力。一朵鲜花显示不出春天的美丽,一人成功说明不了班级的辉煌。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班级发展总体目标的认识是一致的,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全球化和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合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通过组建联谊寝室、各学科学习小组,通过开展班级之间的联谊,促使学生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每个小集体形成一个大集体,在每一个小集体中都坚持着一个核心和灵魂——归属感(心有所属、心向班级)。
五、改革是一种创造力
在班级管理中,改革是班级进步最常用的办法,改革是让班级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创造力。只要不违背道德、教育理念、法律、校规,就应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班级文化、班级制度随着学生的成长也在不断地成长,应适应新形势不断进行调整。
通过改革,会让班级的发展充满活力。班队课原本的说教,转变成学生的体验,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乐于参加、乐于分享。“华仔有约共进晚餐——诚邀您的参与”活动,避免了一种与学生之间的远距离沟通,在与学生共进晚餐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近距离接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他们愿意与我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让我更能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五力”治班能让班级管理越来越轻松,但是仅仅有这“五力”是远远不够的。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幸福。”能让学生真正在高中阶段感受到幸福,不仅仅需要借助这五种外驱力,还需要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唯有内外驱力相结合,德治法治相并行,方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陪伴是一种生产力
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真正伙伴。言传不如身教,陪伴就是一种身教。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尽可能每天陪伴学生晨跑、晨读、课外活动、下寝。尽管多数时间没有进行言语上的沟通,只是静静地陪伴着他们。学生亦能体味到我对他们的关怀,我也由此体会到学生天天坚持的不易。这种共同的体验,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每每有活动时,看到我在现场陪伴他们,总会异样地兴奋,活动气氛亦会更加活跃。今年我校举行迎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高二年级班歌合唱比赛,我主动陪伴学生一起练歌,也积极参与其中,发觉他们每次练歌都非常用心,总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我。看到我每次都认真对待这次班歌合唱比赛,他们更加卖力了。当我与他们一起走上舞台参加合唱比赛时,他们脸上洋溢的是幸福和自豪,此时,名次是次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畅享”班歌,享受音乐。此时的我,不再是一个“看客”,而是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地位上,和他们一起唱歌。这种陪伴,由于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共同唱着自己的歌,学生会体验到每个人都是主人,因而在师生之间生产出情感的共鸣。学生的“幸福和自豪”是班主任陪伴的结果。
二、沟通是一种生命力
对于孩子而言,更多时候,老师是权威的象征,老师总是像一个传道士,喜欢说教,告诉他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会认真地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去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而较少去倾听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代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而且是难以逾越的“代沟”。
我尝试着开通博客、搭建“心桥(周记形式的半月谈)”、谈心三种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开通的博客即最为便利的QQ空间,家长可以轻易看到小孩在学校的各项表现。我遵循一个原则,在博客公布的内容中只表扬不批评。每当孩子们取得进步时,家长会及时看到相关的图片或者资料,家长亦会及时给与相关的点评,更多的是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还记得军训时,毛怀政家长留言,“希望你们能够训练成一个有坚强意志、能吃苦耐劳的人,有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的人,有积极向上、有健康身体和心理的人。坚持!再坚持!成功就在前面!”每次看到这次鼓励性的话语,总是特别感动,通过博客这个小小的平台,让正能量在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得到相互传递。搭建“心桥”,亦能达到沟通的效果,在“心桥”中,学生会向我倾诉苦恼、建言献策、分享情绪。还记得学生徐梦萍在“心桥”中对我倾诉,“我不会再长大想着自己身体不好要回家,不会再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而胡思乱想,我学会慢慢调整心态,更好地迎接学习”。谈心是最直面的沟通,每周一晚我总会找上若干同学聊聊最近的生活和学习,一对一的对话具有唯一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与个人独一无二的关怀。
在日常的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沟通,只有人格或精神上真正实现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民主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沟通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而生命是成长的,师生在沟通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三、竞争是一种战斗力
班主任应该学会抓住时机去激励学生,从而让学生学会理性竞争,这种竞争体现在各个方面,既包括学习的竞争,更包括在校品行、体育活动、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竞争;既包括寝室与寝室之间的竞争,又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表扬他们,让他们懂得付出就有可能取得回报。
我在平时对学生的量化考核中涵盖的面很广,其中寝室与寝室之间纪律、卫生、黑板报设计等考核是重中之重,寝室文化建设将直接影响到班级文化建设,如每周纪律、卫生等都获得寝室管理员表扬的寝室直接晋级每周名寝,名寝享受量化考核加分及合照等待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包教室纪律、教室卫生、班干部竞选、体育活动(如运动会)或学校其他活动的参与、学习优胜与学习进步等方面,同时设计每月评选“月度风云人物”,让更多为班级付出的同学得到应有的肯定。正如副班长郑鑫红所说:“这是一个发现别人优点,赞扬他并学习他的机会。何谓‘风云人物’?不是好成绩,不是好相貌。是谦虚,是热情,是勤勤恳恳的付出,是心怀四班。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正是因为有这些正能量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评价机制主要是学校政教处设计的,包括一个班级寝室、教室、黑板报、财物等各方面的评价,有了寝室竞争与个人竞争文化氛围,在班级竞争中往往名列前茅。我班在第一次月度考核中就获得第一名,亦称之为“明星班级”的称号,我抓住时机,进行大力表彰,不仅在班级中、博客中进行表扬,也通过校讯通及时发短信告知家长,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通过努力,脚踏实地取得的进步。
四、合作是一种向心力
教会学生相互合作,从而在班级中产生一种向心力、凝聚力。一朵鲜花显示不出春天的美丽,一人成功说明不了班级的辉煌。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班级发展总体目标的认识是一致的,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全球化和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合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通过组建联谊寝室、各学科学习小组,通过开展班级之间的联谊,促使学生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每个小集体形成一个大集体,在每一个小集体中都坚持着一个核心和灵魂——归属感(心有所属、心向班级)。
五、改革是一种创造力
在班级管理中,改革是班级进步最常用的办法,改革是让班级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创造力。只要不违背道德、教育理念、法律、校规,就应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班级文化、班级制度随着学生的成长也在不断地成长,应适应新形势不断进行调整。
通过改革,会让班级的发展充满活力。班队课原本的说教,转变成学生的体验,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乐于参加、乐于分享。“华仔有约共进晚餐——诚邀您的参与”活动,避免了一种与学生之间的远距离沟通,在与学生共进晚餐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近距离接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他们愿意与我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让我更能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五力”治班能让班级管理越来越轻松,但是仅仅有这“五力”是远远不够的。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幸福。”能让学生真正在高中阶段感受到幸福,不仅仅需要借助这五种外驱力,还需要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唯有内外驱力相结合,德治法治相并行,方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