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与纪念馆不仅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也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博物馆、纪念馆在为公众提供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服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相关工作人员也逐渐认识到了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对优化博物馆、纪念馆宣传与服务的重要性。本文试通过对上海市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的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在网络媒体平台搭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相应建议,总结出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信息化建设中搭建网络媒体平台,尤其是网站与微信平台的重要意义与成功经验,为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新媒体扩大其影响力与宣传力铺平道路。
[关键词]博物馆新媒体;网络平台搭建
中图分类号:J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4-0160-02
1研究的背景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中国拥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更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良好的形象。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编制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希望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
上海作为一座有着24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精神,想要建立起国际文化大都市就必须自觉承担起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这样才能够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树立起良好的城市形象。据统计,上海全市共有125家博物馆、纪念馆,仅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就已经有41家场馆举办73场专题展览,29家博物馆在场馆外举办了82场流动展览,这些展览深入学校、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吸引了191.95万观众参观。这样大规模的展览活动不仅需要靠相关工作人员常规性的宣传,更需要紧跟“互联网+”的时代步伐,有效的搭建网络媒体平台,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宣传范围、优化宣传路径,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好的发挥网络宣传功能,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为了确保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能够通过搭建网络媒体平台来承载更多的文化宣传信息,并利用新媒体拓展传播途径,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回应社会,更好的服务公众,对上海市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现阶段的网络媒体平台搭建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与国内几家信息化建设较为成熟的博物馆实地考察,借鉴其成功经验,帮助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发挥网络宣传功能,从而达到扩大博物馆、纪念馆影响力与传播力的目的。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搜集整理与博物馆、纪念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现阶段我国相关研究学者针对此类研究较少,多为个例研究,信息分散不成系统,针对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展开的系统性调研更加稀缺,且现有调查研究不能全面的把握博物馆、纪念馆搭建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脉络,通过对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媒体平台的搭建展开调研,凭借数据初步探析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推广情况,实现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在信息化建设上优缺点的自我剖析,提高其在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相应《“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政策号召,也为今后相关学者针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文物局最新的一次(2017年第三季度)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调研中,将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分为三大类别: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行业类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参观人次前10位的博物馆分别如下:
通过对上述博物馆展开调研,从官网、新媒体两方面分析并着重对微信平台的宣传内容、版块设置等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寻找出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搭建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相应的建议,希望要充分利用好上海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土壤,着力整合资源,挖掘时代价值,创新利用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搭建好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的网络媒体平台。
1.3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官网分析
博物馆、纪念馆官方网站可以有效的帮助公众了解博物馆相关信息,如文物概况、路线图、开放时间等,大部分公众在寻找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时都是通过搜寻官网来了解信息,由此可见官网是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搭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研发现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行业类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参观人次前三的博物馆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并且版块清晰、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可以幫助市民迅速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例如上海市博物馆官网拥有“服务”、“资讯”、“活动”、“典藏”、“展示”、“研究”六大栏目,通过文章、图片、视频等多形式向公众展示了上海市博物馆的详细信息,公众既可以通过官网来了解上海市博物馆最新活动内容,也可以字网站上搜索到馆内文物藏品的具体介绍与图片,做到了有效宣传和服务公众的效果。但在三十个博物馆、纪念馆中仍有少数尚未创建网站,这就导致其影响力度远低于创建网站的博物馆,通过上述表格我们也可以看出,未创办网站的博物馆、纪念馆影响力相对小,同时参观人数较低。
1.4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新媒体分析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宣传形式。 在新媒体方面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新浪微博中同类型的博物馆账号拥有200万至300万左右的粉丝,且微博的转发、评论、点赞都在上百甚至上千,用户粘性强,但在搜索上海博物馆时,排名第一的账号为MuseumLife-in上海博物馆,粉丝数为4.7万,日常微博的转发、点赞与评论都不未上百。从知乎、豆瓣、虎扑等社区网站平台搜索上海市各博物馆、纪念馆,相关文章、帖子数量较少,关注度与讨论度低,宣传辐射范围小,极少能形成热点话题。
1.5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相较于微博公众号而言,在微信公众号方面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维护的效果较好,例如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跑名第一的上海博物馆在11个月发布15篇文章,每周发布推送一次,每次推送文章在三片以上,且头条阅读数都维持在两万以上;行业类博物馆排名第一的上海科技馆在11月发布29篇文章,每一直两天推送一次文章,每篇文章的阅读数在上千次;非国有博物馆排名第一的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尚未创建微信公众号。
WCI又被成为微信传播指数,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成熟度、推送文章的覆盖度、传播度、影响程度,来反映微信账号的整体热度和发展趋势。在清博大数据-清博指数11月统计,搜索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海博物馆WCI排名基本维持在前五名,WCI指数在800以;搜索科技馆上海科技馆WCI排名基本维持在前十名,WCI指数在400以上。在微信运营方面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具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2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搭建的不足之处
2.1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在网络平台搭建上倾向于建立数字博物馆网站,对新媒体平台的重视度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新媒体种类繁多,大多数博物馆、纪念馆尚未组建其一支具备新媒体运营的专业人才团队,部分负责文章撰写推送的编辑并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不具备图片设计、视频简介等专业技能,导致宣传内容过于枯燥缺乏吸引力、缺乏创新、形式单一,无法聚集人气形成热点,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各类新媒体账号形同虚设,无法起到扩大影响、服务公众、传承文化的作用。
2.2信息更新缓慢、版块混乱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纪念馆也逐步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平台。除了排名靠前的博物馆、纪念馆,如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大部分博物馆、纪念馆都存在这信息更新缓慢、版块混乱的现象。以微信公共账号为例,有些博物馆、纪念馆主导内容和设计开发的并非专业的研究人员,对博物馆、纪念馆业务不熟悉,导致版块架构混乱、栏目模糊不清,甚至有重叠与遗漏,造成公众的使用体验感差,无法快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3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搭建的调研的结论与建议
3.1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官网的优化
据调查显示,67%的访问者认为博物馆网站对她们最有用的是满足个人的爱好与兴趣,希望了解本地博物馆信息的只占5%。由此可见,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官网优化的重点应放在提升宣传内容质量,撰写的信息内容应当避免对于专业冷僻或华而不实,应当以访问者的兴趣、观感为首要因素,在网站栏目的设计商应当从访问者的角度考虑,尽量做到栏目分类清晰明了,网站外观设计体体验感强具有自身特色。
3.2上海市博物館、纪念馆微信平台建设
现阶段新媒体种类繁多,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现阶段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的精力有限,大部分博物馆、纪念馆都无法在短期内培养起一个兼具新闻传播与文化遗产专业能力的人才团队,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暂时舍弃一部分开发潜力小的新媒体,分清主次,专攻已经具备了一定宣传基础的微信平台。在微信应用博物馆、纪念馆建设方面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3.2.1优化内容,激发读者兴趣
在自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宣传内容是吸引公众的关键,故宫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的一篇文章——《紫禁城物候——恭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文章以故宫四季景色图片为主,以简练的文字为辅,整片文章并未对二十四节气申遗做大篇幅的报道,但却深入人心,最终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10万+,点赞数达到1500+,并在网上形成了对故宫二十四节气美景讨论的二次传播,不少网民在观看后纷纷表示非常期待去参观故宫的景色,这就达到了传播传统文化、扩大影响力的目的。因此,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在撰写文章时,不仅要考虑文章科普文化知识的作用,更要考虑文章内用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保证精准表达博物馆想要传达的信息以外,还能够刺激受众的阅读兴趣
3.2.2提升技术,确保公众的体验感
《韩熙载夜宴图》堪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品,但出于保护文物的要求,许多观众无法细细品味,故宫博物院为了更好的服务公众特邀请知名书画专家单国强、余辉为学术指导成立创作小组打造出兼具知识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的手机APP,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通过新媒体更好的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中一些微信公众号已经开始重手准备类似的线上服务,部分博物馆在微信上已经有了3D藏品展示、虚拟漫游等技术,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共享上海市博物馆网络媒体信息、实现平台联盟,共同提升技术,为公众提供全新的体验与认识,更好的服务社会公众。
3.2.2做好切实服务,增强互动
博物馆、纪念馆与公众即使的互动能够加强交流,更及时准确的把握公众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确保博物馆、纪念馆更够及时调整宣传方向与宣传形式,起到对博物馆工作的鞭策。博物馆、纪念馆作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机构,更应当接受公众的建议,做好切实服务工作,建立起令公众满意的评价系统,网络平台的搭建需要注重公开性与透明性,这样才能保障博物馆、纪念馆机构不会形成深闭固拒的局面,从而阻碍了其发展的脚步。
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对网络媒体平地的搭建尚处于摸索前进阶段,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虽在信息化发展中虽存在问题,但仍取得了一些成效,值得思考和借鉴。目前,虽然上历博新馆改版的官网和微信还在改版过程中,此次调研的成果为我们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思路,为以后我馆网络媒体平台搭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我馆新搭建的网络平台中去。
希望通过我们本土博物馆人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能够更好的发挥网络宣传功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出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宣传资源,达到宣传海派文化、拓展传播渠道积极响应《“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号召,成为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的排头兵。
作者简介:
谭珊珊、女-(1983)、河北、汉族、职称(中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数字化)。
[关键词]博物馆新媒体;网络平台搭建
中图分类号:J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4-0160-02
1研究的背景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中国拥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更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良好的形象。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编制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希望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
上海作为一座有着24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精神,想要建立起国际文化大都市就必须自觉承担起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这样才能够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树立起良好的城市形象。据统计,上海全市共有125家博物馆、纪念馆,仅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就已经有41家场馆举办73场专题展览,29家博物馆在场馆外举办了82场流动展览,这些展览深入学校、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吸引了191.95万观众参观。这样大规模的展览活动不仅需要靠相关工作人员常规性的宣传,更需要紧跟“互联网+”的时代步伐,有效的搭建网络媒体平台,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宣传范围、优化宣传路径,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好的发挥网络宣传功能,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为了确保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能够通过搭建网络媒体平台来承载更多的文化宣传信息,并利用新媒体拓展传播途径,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回应社会,更好的服务公众,对上海市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现阶段的网络媒体平台搭建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与国内几家信息化建设较为成熟的博物馆实地考察,借鉴其成功经验,帮助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发挥网络宣传功能,从而达到扩大博物馆、纪念馆影响力与传播力的目的。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搜集整理与博物馆、纪念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现阶段我国相关研究学者针对此类研究较少,多为个例研究,信息分散不成系统,针对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展开的系统性调研更加稀缺,且现有调查研究不能全面的把握博物馆、纪念馆搭建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脉络,通过对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媒体平台的搭建展开调研,凭借数据初步探析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推广情况,实现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在信息化建设上优缺点的自我剖析,提高其在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相应《“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政策号召,也为今后相关学者针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文物局最新的一次(2017年第三季度)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调研中,将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分为三大类别: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行业类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参观人次前10位的博物馆分别如下:
通过对上述博物馆展开调研,从官网、新媒体两方面分析并着重对微信平台的宣传内容、版块设置等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寻找出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搭建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相应的建议,希望要充分利用好上海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土壤,着力整合资源,挖掘时代价值,创新利用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搭建好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的网络媒体平台。
1.3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官网分析
博物馆、纪念馆官方网站可以有效的帮助公众了解博物馆相关信息,如文物概况、路线图、开放时间等,大部分公众在寻找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时都是通过搜寻官网来了解信息,由此可见官网是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搭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研发现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行业类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参观人次前三的博物馆都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并且版块清晰、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可以幫助市民迅速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例如上海市博物馆官网拥有“服务”、“资讯”、“活动”、“典藏”、“展示”、“研究”六大栏目,通过文章、图片、视频等多形式向公众展示了上海市博物馆的详细信息,公众既可以通过官网来了解上海市博物馆最新活动内容,也可以字网站上搜索到馆内文物藏品的具体介绍与图片,做到了有效宣传和服务公众的效果。但在三十个博物馆、纪念馆中仍有少数尚未创建网站,这就导致其影响力度远低于创建网站的博物馆,通过上述表格我们也可以看出,未创办网站的博物馆、纪念馆影响力相对小,同时参观人数较低。
1.4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新媒体分析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宣传形式。 在新媒体方面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新浪微博中同类型的博物馆账号拥有200万至300万左右的粉丝,且微博的转发、评论、点赞都在上百甚至上千,用户粘性强,但在搜索上海博物馆时,排名第一的账号为MuseumLife-in上海博物馆,粉丝数为4.7万,日常微博的转发、点赞与评论都不未上百。从知乎、豆瓣、虎扑等社区网站平台搜索上海市各博物馆、纪念馆,相关文章、帖子数量较少,关注度与讨论度低,宣传辐射范围小,极少能形成热点话题。
1.5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相较于微博公众号而言,在微信公众号方面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维护的效果较好,例如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跑名第一的上海博物馆在11个月发布15篇文章,每周发布推送一次,每次推送文章在三片以上,且头条阅读数都维持在两万以上;行业类博物馆排名第一的上海科技馆在11月发布29篇文章,每一直两天推送一次文章,每篇文章的阅读数在上千次;非国有博物馆排名第一的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尚未创建微信公众号。
WCI又被成为微信传播指数,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成熟度、推送文章的覆盖度、传播度、影响程度,来反映微信账号的整体热度和发展趋势。在清博大数据-清博指数11月统计,搜索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海博物馆WCI排名基本维持在前五名,WCI指数在800以;搜索科技馆上海科技馆WCI排名基本维持在前十名,WCI指数在400以上。在微信运营方面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具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2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搭建的不足之处
2.1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在网络平台搭建上倾向于建立数字博物馆网站,对新媒体平台的重视度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新媒体种类繁多,大多数博物馆、纪念馆尚未组建其一支具备新媒体运营的专业人才团队,部分负责文章撰写推送的编辑并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不具备图片设计、视频简介等专业技能,导致宣传内容过于枯燥缺乏吸引力、缺乏创新、形式单一,无法聚集人气形成热点,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各类新媒体账号形同虚设,无法起到扩大影响、服务公众、传承文化的作用。
2.2信息更新缓慢、版块混乱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纪念馆也逐步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平台。除了排名靠前的博物馆、纪念馆,如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大部分博物馆、纪念馆都存在这信息更新缓慢、版块混乱的现象。以微信公共账号为例,有些博物馆、纪念馆主导内容和设计开发的并非专业的研究人员,对博物馆、纪念馆业务不熟悉,导致版块架构混乱、栏目模糊不清,甚至有重叠与遗漏,造成公众的使用体验感差,无法快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3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网络平台搭建的调研的结论与建议
3.1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官网的优化
据调查显示,67%的访问者认为博物馆网站对她们最有用的是满足个人的爱好与兴趣,希望了解本地博物馆信息的只占5%。由此可见,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官网优化的重点应放在提升宣传内容质量,撰写的信息内容应当避免对于专业冷僻或华而不实,应当以访问者的兴趣、观感为首要因素,在网站栏目的设计商应当从访问者的角度考虑,尽量做到栏目分类清晰明了,网站外观设计体体验感强具有自身特色。
3.2上海市博物館、纪念馆微信平台建设
现阶段新媒体种类繁多,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现阶段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的精力有限,大部分博物馆、纪念馆都无法在短期内培养起一个兼具新闻传播与文化遗产专业能力的人才团队,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暂时舍弃一部分开发潜力小的新媒体,分清主次,专攻已经具备了一定宣传基础的微信平台。在微信应用博物馆、纪念馆建设方面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3.2.1优化内容,激发读者兴趣
在自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宣传内容是吸引公众的关键,故宫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的一篇文章——《紫禁城物候——恭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文章以故宫四季景色图片为主,以简练的文字为辅,整片文章并未对二十四节气申遗做大篇幅的报道,但却深入人心,最终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10万+,点赞数达到1500+,并在网上形成了对故宫二十四节气美景讨论的二次传播,不少网民在观看后纷纷表示非常期待去参观故宫的景色,这就达到了传播传统文化、扩大影响力的目的。因此,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在撰写文章时,不仅要考虑文章科普文化知识的作用,更要考虑文章内用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保证精准表达博物馆想要传达的信息以外,还能够刺激受众的阅读兴趣
3.2.2提升技术,确保公众的体验感
《韩熙载夜宴图》堪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品,但出于保护文物的要求,许多观众无法细细品味,故宫博物院为了更好的服务公众特邀请知名书画专家单国强、余辉为学术指导成立创作小组打造出兼具知识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的手机APP,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通过新媒体更好的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中一些微信公众号已经开始重手准备类似的线上服务,部分博物馆在微信上已经有了3D藏品展示、虚拟漫游等技术,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共享上海市博物馆网络媒体信息、实现平台联盟,共同提升技术,为公众提供全新的体验与认识,更好的服务社会公众。
3.2.2做好切实服务,增强互动
博物馆、纪念馆与公众即使的互动能够加强交流,更及时准确的把握公众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确保博物馆、纪念馆更够及时调整宣传方向与宣传形式,起到对博物馆工作的鞭策。博物馆、纪念馆作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机构,更应当接受公众的建议,做好切实服务工作,建立起令公众满意的评价系统,网络平台的搭建需要注重公开性与透明性,这样才能保障博物馆、纪念馆机构不会形成深闭固拒的局面,从而阻碍了其发展的脚步。
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对网络媒体平地的搭建尚处于摸索前进阶段,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虽在信息化发展中虽存在问题,但仍取得了一些成效,值得思考和借鉴。目前,虽然上历博新馆改版的官网和微信还在改版过程中,此次调研的成果为我们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思路,为以后我馆网络媒体平台搭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我馆新搭建的网络平台中去。
希望通过我们本土博物馆人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能够更好的发挥网络宣传功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出上海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宣传资源,达到宣传海派文化、拓展传播渠道积极响应《“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号召,成为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的排头兵。
作者简介:
谭珊珊、女-(1983)、河北、汉族、职称(中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