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意义
现代社会年轻人的价值观、价值判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利益诉求、价值判断,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是,有人说好,有人可能说不好;有人说它有意义,有人可能说没有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构建起我们所应遵循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了国家认同、社会认同、公民认同的有机统一,起着凝聚社会共识,统一价值标尺的作用。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希望。
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这个意见里面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核心价值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他概括了6个方面: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样就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当代价值概括出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土壤与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人有中国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西安市积极探索与实践,2015年申报了“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研究”的子课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研究”。
探索与实践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基础教育为切入点,寻找适合不同层次和学段学生需要的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途径,使这些精神理念和内涵入脑、入心。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统筹安排,将课题分成五个子课题,明确分工,分别对“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团队活动”“家庭教育”五个方面开展专项研究。通过一年的深入调查、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通过教材开发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主要观点: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人文底蕴,丰富的经典故事为情感驱动,科学的方法引领为行动指南,结合问题辨析、实践体验等环节,紧紧围绕“践行”这一编写宗旨,力求为广大中小学生呈现一部融活动性、生活性、人文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
主要成果: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
读本共分四册,小学低段(1至2年级)、小学高段(3至6年级)、初中、高中各一册。现已由三秦出版社公开发行。
以小学读本为例,书的目录和特点是:
特点一:精选内容
我们把中华民族的家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问题着眼学生发展补充相应内容:知恩感恩、合作共赢。小学读本整体内容是传统与现代结合体,体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写目的。
特点二:突出“践行”
比如每个单元题目的拟定都包含一个动词,动词用红色字体加粗突出,使之更加醒目,这些动词易懂、易记,便于践行。再比如将“读故事明道理”“知方法见行动”“勤积累长见识”“动脑筋会思考”“好行为在我家”“善总结知收获”六个板块构成一个主题单元,这些板块紧紧围绕践行这一目的,符合德育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理念。
(二)通過教育教学管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主要观点:
1.加强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各学科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班主任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
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践行。
4.学校德育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校园系列活动,比如以传统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教育融入活动中。
主要成果:《春风化雨——2014年西安市师德征文获奖文章选编》。2015年师德培训时,此成果作为培训资料分发给参训教师,1500人受益。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主要观点:
1.完善制度建设体现价值导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言教身教结合。
3.营造文化氛围净化师生心灵。
4.开展特色活动体验文化的精神内涵。
5.立足当地资源,开展社会实践。
6.成立多种学生文化社团,内化传统文化。
主要成果:
1.实验校经验梳理
例:西安市高新一中的做法:
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遵从全员育人理念,引导每一位教职工诚心实意付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重视校园文化熏陶与传承,用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支持发展学生社团,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突出荣誉教育,全员激活学生成长动力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探索体验式德育途径与方法
开展主题组群教育活动,丰富社会实践内容
组织特色研学旅行活动,亲近自然与文化
倾心爱心教育,关注弱势群体
2.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草稿)
例:陕鼓中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规章制度(草稿)
一、知晓类
1.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力加强“弘扬传统文化”力度,制作相关展板,以展板、文化墙、文化走廊等方式重点展示,让每一个墙面、每一棵树、每一栋建筑物说话。
2.成立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宣传社团,每月举行一次演讲活动。
3.每周周一集会,开展一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活动,演讲选手直接从演讲活动获胜学生中选取。
4.各班每月举办一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
5.组织学生书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知晓书”、活动体会或感悟。
6.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等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
二、活动类
1.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诵读、歌咏比赛、绘画(漫画)、书法等比赛活动,要求有方案、有安排、有活动过程性图文资料,有总结等。
2.举办“清明节祭奠英烈”“端午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庆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影响身边的人。
三、实践类
1.举办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家长面对面交流、书面反馈等方式、方法,收集学生在家、社区、城镇、乡村亲力亲为的真善美义举,评选身边的“好人”“好榜样”。
2.开展我身边的“好家长”评选、表彰活动,学校、社区、村镇、街办层层评选,公开表彰,树身边的“道德模范”。
3.举办我身边的“好人”“好榜样”“好家长”“道德模范”巡回演讲活动。
四、行为规范类
学校制定学生在校(到校、上课、活动)、社会、家庭、旅游、礼仪等一日常规,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3.举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
2016年,课题组核心成员、西安市教科所王利老师深入7个区县给1600名教师就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题培训。
思考及超越
(一)加强家庭教育建设,尤其是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而现在家庭教育确实是整个教育中的软板。为此,2016年我们向市教育局申报了“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项目。针对西安市不同地域(農村、城镇、城市),不同文化层次(初中、高中、大学以上)家长,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及西安市学校教育教学的状况,构建适宜不同地域、层次的3岁至15岁家庭教育方法。
(二)有效利用课题研究成果,丰富陕西省教育厅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的理论和实践。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开始开展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西安市教科所将在发挥已有课题成果的基础上,从学校学科课堂教学、大型活动、班会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家校联系五个方面入手全面调查研究,得出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方案,使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
(三)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做好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14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关于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里指出: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落实到德育课程体系中,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品格和能力。我们将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做好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形成以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目标的学校序列化活动内容、班会序列化活动内容、家庭教育序列化教育内容,使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达到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
现代社会年轻人的价值观、价值判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利益诉求、价值判断,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是,有人说好,有人可能说不好;有人说它有意义,有人可能说没有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构建起我们所应遵循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了国家认同、社会认同、公民认同的有机统一,起着凝聚社会共识,统一价值标尺的作用。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希望。
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这个意见里面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核心价值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他概括了6个方面: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样就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当代价值概括出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土壤与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人有中国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西安市积极探索与实践,2015年申报了“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研究”的子课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研究”。
探索与实践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基础教育为切入点,寻找适合不同层次和学段学生需要的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途径,使这些精神理念和内涵入脑、入心。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统筹安排,将课题分成五个子课题,明确分工,分别对“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团队活动”“家庭教育”五个方面开展专项研究。通过一年的深入调查、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通过教材开发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主要观点: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人文底蕴,丰富的经典故事为情感驱动,科学的方法引领为行动指南,结合问题辨析、实践体验等环节,紧紧围绕“践行”这一编写宗旨,力求为广大中小学生呈现一部融活动性、生活性、人文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
主要成果: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
读本共分四册,小学低段(1至2年级)、小学高段(3至6年级)、初中、高中各一册。现已由三秦出版社公开发行。
以小学读本为例,书的目录和特点是:
特点一:精选内容
我们把中华民族的家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问题着眼学生发展补充相应内容:知恩感恩、合作共赢。小学读本整体内容是传统与现代结合体,体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写目的。
特点二:突出“践行”
比如每个单元题目的拟定都包含一个动词,动词用红色字体加粗突出,使之更加醒目,这些动词易懂、易记,便于践行。再比如将“读故事明道理”“知方法见行动”“勤积累长见识”“动脑筋会思考”“好行为在我家”“善总结知收获”六个板块构成一个主题单元,这些板块紧紧围绕践行这一目的,符合德育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理念。
(二)通過教育教学管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主要观点:
1.加强德育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各学科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班主任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
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践行。
4.学校德育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校园系列活动,比如以传统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教育融入活动中。
主要成果:《春风化雨——2014年西安市师德征文获奖文章选编》。2015年师德培训时,此成果作为培训资料分发给参训教师,1500人受益。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途径
主要观点:
1.完善制度建设体现价值导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言教身教结合。
3.营造文化氛围净化师生心灵。
4.开展特色活动体验文化的精神内涵。
5.立足当地资源,开展社会实践。
6.成立多种学生文化社团,内化传统文化。
主要成果:
1.实验校经验梳理
例:西安市高新一中的做法:
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遵从全员育人理念,引导每一位教职工诚心实意付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重视校园文化熏陶与传承,用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支持发展学生社团,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突出荣誉教育,全员激活学生成长动力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探索体验式德育途径与方法
开展主题组群教育活动,丰富社会实践内容
组织特色研学旅行活动,亲近自然与文化
倾心爱心教育,关注弱势群体
2.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草稿)
例:陕鼓中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规章制度(草稿)
一、知晓类
1.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力加强“弘扬传统文化”力度,制作相关展板,以展板、文化墙、文化走廊等方式重点展示,让每一个墙面、每一棵树、每一栋建筑物说话。
2.成立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宣传社团,每月举行一次演讲活动。
3.每周周一集会,开展一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活动,演讲选手直接从演讲活动获胜学生中选取。
4.各班每月举办一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
5.组织学生书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知晓书”、活动体会或感悟。
6.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等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
二、活动类
1.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诵读、歌咏比赛、绘画(漫画)、书法等比赛活动,要求有方案、有安排、有活动过程性图文资料,有总结等。
2.举办“清明节祭奠英烈”“端午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庆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影响身边的人。
三、实践类
1.举办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家长面对面交流、书面反馈等方式、方法,收集学生在家、社区、城镇、乡村亲力亲为的真善美义举,评选身边的“好人”“好榜样”。
2.开展我身边的“好家长”评选、表彰活动,学校、社区、村镇、街办层层评选,公开表彰,树身边的“道德模范”。
3.举办我身边的“好人”“好榜样”“好家长”“道德模范”巡回演讲活动。
四、行为规范类
学校制定学生在校(到校、上课、活动)、社会、家庭、旅游、礼仪等一日常规,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3.举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
2016年,课题组核心成员、西安市教科所王利老师深入7个区县给1600名教师就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题培训。
思考及超越
(一)加强家庭教育建设,尤其是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而现在家庭教育确实是整个教育中的软板。为此,2016年我们向市教育局申报了“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项目。针对西安市不同地域(農村、城镇、城市),不同文化层次(初中、高中、大学以上)家长,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及西安市学校教育教学的状况,构建适宜不同地域、层次的3岁至15岁家庭教育方法。
(二)有效利用课题研究成果,丰富陕西省教育厅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的理论和实践。2015年陕西省教育厅开始开展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西安市教科所将在发挥已有课题成果的基础上,从学校学科课堂教学、大型活动、班会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家校联系五个方面入手全面调查研究,得出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方案,使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
(三)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做好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14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关于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里指出: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落实到德育课程体系中,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品格和能力。我们将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做好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形成以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目标的学校序列化活动内容、班会序列化活动内容、家庭教育序列化教育内容,使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达到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