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父亲准备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进行“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太过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
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悲观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什么。
过了一会儿,乐观的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说:“告诉你,爸爸,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又过了一阵子,父亲送给两个孩子每人半瓶饮料,悲观的孩子没有喝,因为他看到只剩下半瓶了,而乐观的孩子拿起半瓶饮料特别高兴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呢!”
这两个孩子因为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所以对不同或相同的事物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与判断。
其实,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仍会有人觉得幸福与满足,而有人则感到不幸与沮丧。可是,幸与不幸,都是人们个人的看法而已,并没有客观的因素存在。
但值得肯定的是,保持乐观态度的人,感到生活幸福的比例会比较高;那些因感到不幸而终日抱怨的人,则常常陷于悲观失望的情绪之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爸爸妈妈们提供参考。
提示1 尽情宣泄情绪
研究发现,孩子只有在感觉非常安全并被人无条件接受的时候,才会更加快乐和自信。所以,当孩子想倾诉问题时,父母一定不要做出好坏的判断,只要让他感觉到你在倾听和重视就可以了。譬如,孩子从幼儿园一回到家,就向妈妈抱怨幼儿园有个总爱嘲笑他的女孩。如果妈妈回答:“不要总是不停地抱怨,这样可不好。”孩子听后,或许会平静下来,但是不好的情绪却被积压在了心里。如果妈妈换个说法:“哦,看来她那样做确实让你感到不高兴了。”孩子听后会感到爸爸妈妈理解他,他也就更容易消除怨气,感到快乐。如果他为此还哭鼻子的话,妈妈最好不要多说什么,而是把他搂在怀里。
提示2 要有规律生活
规律的生活习惯,能使孩子提高做事的效率,这会让他们更容易感到愉悦。譬如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吃饭、洗澡、睡觉,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而且还能让他们在这种生活中找到安全感。此外,有规律的生活还能让人的左右大脑得到一定的刺激和平衡。
提示3 允许孩子犯错
父母都希望孩子少受挫折,所以在生活中都会不自觉地帮他清除障碍,但是等孩子长大后,碰到的问题越来越棘手,父母还有足够的能力帮他解决吗?所以,对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从小让孩子具备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想使孩子具备这种能力,就要允许他们犯错,让他们明白错在哪里,并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能力。然而,现实中的孩子抗挫能力普遍较低,很难做到承认错误。事实上,只有在失败后学会及时调整前进方向,才能从挫折中汲取经验,以更加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实践。
提示4 减去额外压力
在如今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大环境里,父母都希望孩子也能高效率地度过每一天,譬如让孩子上午10点学钢琴,下午2点练书法,4点学英语……背负这么重的负担,孩子怎么会感到快乐呢?无数心理学研究报告都表明,那些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甚至达到忘我境界的成年人,更有机会过上平静和满足的生活。所以,父母还是把贴在孩子屁股后的那个计时器扔掉吧!
提示5 将决策权还给孩子
如果家长大包大揽,为孩子铺好一步一步的路,那么他们将听不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孩子也会变得很被动,甚至感到畏惧、自卑。只有将决策权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选择,才能使他们逐渐掌握人生的自主权,从而更加积极、从容地面对属于自己的这些难题。在这种锻炼中,他们思索问题、处理麻烦的水平就会得到相应提高。这样,孩子的自信和乐观也就越积越多了。
提示6 让孩子消除过多的“贪念”
大部分孩子有着太多的物质占有欲,比如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要,得到了就满足,得不到就失落。这一切会让孩子认为幸福就是得到喜欢的玩具,使他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适时提醒孩子:不要过于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物质欲。只有知足,才能常乐,小孩子也是一样。没有过多的“贪念”,他们也就不容易感到失落、悲伤。家长可以巧妙地将他们的注意力从那些昂贵的玩具上转移开,或者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交换、分享玩具。
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不是精致的玩具、美味的食物、丰富的兴趣班,而是一个快乐的童年。乐观的心态是人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所以在人生的启程阶段,多给孩子补补这方面的营养吧!
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悲观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什么。
过了一会儿,乐观的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说:“告诉你,爸爸,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又过了一阵子,父亲送给两个孩子每人半瓶饮料,悲观的孩子没有喝,因为他看到只剩下半瓶了,而乐观的孩子拿起半瓶饮料特别高兴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呢!”
这两个孩子因为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所以对不同或相同的事物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与判断。
其实,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仍会有人觉得幸福与满足,而有人则感到不幸与沮丧。可是,幸与不幸,都是人们个人的看法而已,并没有客观的因素存在。
但值得肯定的是,保持乐观态度的人,感到生活幸福的比例会比较高;那些因感到不幸而终日抱怨的人,则常常陷于悲观失望的情绪之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爸爸妈妈们提供参考。
提示1 尽情宣泄情绪
研究发现,孩子只有在感觉非常安全并被人无条件接受的时候,才会更加快乐和自信。所以,当孩子想倾诉问题时,父母一定不要做出好坏的判断,只要让他感觉到你在倾听和重视就可以了。譬如,孩子从幼儿园一回到家,就向妈妈抱怨幼儿园有个总爱嘲笑他的女孩。如果妈妈回答:“不要总是不停地抱怨,这样可不好。”孩子听后,或许会平静下来,但是不好的情绪却被积压在了心里。如果妈妈换个说法:“哦,看来她那样做确实让你感到不高兴了。”孩子听后会感到爸爸妈妈理解他,他也就更容易消除怨气,感到快乐。如果他为此还哭鼻子的话,妈妈最好不要多说什么,而是把他搂在怀里。
提示2 要有规律生活
规律的生活习惯,能使孩子提高做事的效率,这会让他们更容易感到愉悦。譬如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吃饭、洗澡、睡觉,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而且还能让他们在这种生活中找到安全感。此外,有规律的生活还能让人的左右大脑得到一定的刺激和平衡。
提示3 允许孩子犯错
父母都希望孩子少受挫折,所以在生活中都会不自觉地帮他清除障碍,但是等孩子长大后,碰到的问题越来越棘手,父母还有足够的能力帮他解决吗?所以,对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从小让孩子具备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想使孩子具备这种能力,就要允许他们犯错,让他们明白错在哪里,并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能力。然而,现实中的孩子抗挫能力普遍较低,很难做到承认错误。事实上,只有在失败后学会及时调整前进方向,才能从挫折中汲取经验,以更加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实践。
提示4 减去额外压力
在如今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大环境里,父母都希望孩子也能高效率地度过每一天,譬如让孩子上午10点学钢琴,下午2点练书法,4点学英语……背负这么重的负担,孩子怎么会感到快乐呢?无数心理学研究报告都表明,那些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甚至达到忘我境界的成年人,更有机会过上平静和满足的生活。所以,父母还是把贴在孩子屁股后的那个计时器扔掉吧!
提示5 将决策权还给孩子
如果家长大包大揽,为孩子铺好一步一步的路,那么他们将听不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孩子也会变得很被动,甚至感到畏惧、自卑。只有将决策权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选择,才能使他们逐渐掌握人生的自主权,从而更加积极、从容地面对属于自己的这些难题。在这种锻炼中,他们思索问题、处理麻烦的水平就会得到相应提高。这样,孩子的自信和乐观也就越积越多了。
提示6 让孩子消除过多的“贪念”
大部分孩子有着太多的物质占有欲,比如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要,得到了就满足,得不到就失落。这一切会让孩子认为幸福就是得到喜欢的玩具,使他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适时提醒孩子:不要过于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物质欲。只有知足,才能常乐,小孩子也是一样。没有过多的“贪念”,他们也就不容易感到失落、悲伤。家长可以巧妙地将他们的注意力从那些昂贵的玩具上转移开,或者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交换、分享玩具。
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不是精致的玩具、美味的食物、丰富的兴趣班,而是一个快乐的童年。乐观的心态是人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所以在人生的启程阶段,多给孩子补补这方面的营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