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聋哑老师,十余年的美术教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课对于聋哑儿童来说不仅是一门技能课,还是一门“语言课”,每堂课都蕴含着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蕴含着学生与大自然的对话。通过《我爱家乡—新疆》这堂课的教学,让聋儿用色、形、情、画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新疆的美,家乡的美,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一、从身边的故事引导,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发聋生的许多思考 ,如能及时保护聋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聋儿的探索精神、研究能力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老师:“《我爱家乡—新疆》这幅画画面上有什么颜色?”
聋生:“有红色、桔红色、草绿色、土黄色,蓝色等……”
老师:“新疆风景给我们什么感觉?”
聋生:“高山,冰川”“大漠的、民俗的……”
老师:“新疆有什么美食?”
聋生:“烤全羊、奶茶、羊肉抓饭、拉条子、大盘鸡……这些食物”
我爱家乡—新疆什么呢?我说:“提起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没有人不会想起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大漠瀚海,驼队古风,绿洲草原天马行空,翠湖雪峰云杉绿浓,曼舞轻歌古乐回旋,瓜果清甜佳肴美味,充满魅力的自然风光,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新疆是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区,巍峨的高山,高耸入云的雪峰,苍翠无边的雪松云杉,晶莹的冰川,碧澄的湖泊,浩瀚的戈壁沙海,冰川与火洲为邻,沙漠与绿洲相映的奇特景观,加上古丝路上的文化沉积,古石窟,古寺庙,古墓及千年干尸等文物留存,还有47个民族,各个民族的风格的建筑,服饰,歌舞,习俗,美食组成新疆旅游最迷人的风景。”聋儿们开始激动,有想马上把家乡最美的一面描绘出来的热情。
二、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丽的色彩
当我用新疆故事来激发聋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忽然发现,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还低着头,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很显然,他的兴趣并不在这些故事上。
“你在想什么?是不是有好听的新疆故事要讲给我们听啊?”他满脸稚气地抬起头,看了看我,又环视了一下四周,还是低头没有说话?
我从讲台来到他的旁边,才发现他用手势在讲自己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它清澈见底,小河两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小草和树木,鲜花开的是那样的鲜艳,美丽极了!家乡的人们非常注意保护环境,从不往小河里扔垃圾。
“老师,我在乌鲁木齐生活了那么多年,从来没见过沙漠,它是什么颜色的?给我们讲讲吧。”孩子们仰起头,带着好奇的表情看着我。我又反问到:“你们说是什么颜色的?”大家争着说“是黄色的”。 我告诉聋儿,沙漠不只是枯黄色的,还会有其它各种颜色。如澳大利亚的辛普森有一片沙漠是红色的;在美国南部的路索罗盆地有一片沙漠是白色的;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是黑色的;而美国的亚利桑那沙漠是红、黄、紫以及蓝、白等各种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绚丽至奇。沙漠会有各种颜色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沙漠里的沙主要是由岩石风化而来,但岩石里含有各种颜色的多种矿物质,因此造成了沙漠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辛普森沙漠的沙子里含有铁,铁被氧化后呈红色;路索罗盆地沙漠的沙子里含有石膏质,而石膏晶体被风化后呈白色;而卡拉库姆沙漠则主要是由黑色岩石风化而成;亚利桑那沙漠的沙子里含许多种颜色的多种矿物质,因此绚丽多彩。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雪峰插云,危崖耸立,冰川晶莹,峡谷深邃,林木葱郁,花草满坡,泉瀑淙淙,空气清新,景色迷人等等,都是聋儿观察和描绘的素材。启发学生用他们的眼睛、耳朵、手、鼻以及全身去感受色彩的美丽,由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刺激他们从事绘画表现的意欲。
三、培养聋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聋儿创作的源泉, 聋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 创造思维的萌发, 更取决于聋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 多感才能多知。
1、尽可能多的运用题目的多种形式的变异,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如学习新疆风格的儿童画, 让学生自己根据家乡忆想作画。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 因此, 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 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 减去不入画的部分, 用加法方式,补充一部分, 使构图完美, 意境更充实。要求聋儿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 矮的更矮, 根据主观感受, 表现情趣, 加强艺术感染力。
2、消除思维定势,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讲清思路,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培养聋儿的创造个性,而对于聋儿来说个性心理因素表现为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和自信心。
3、创造需要勇气, 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 在创造活动中, 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 怕同学起哄, 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 因此, 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 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 尤其在评判作业或作品时, 不以干净、规整为唯一标准, 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 有独到之处, 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 成功的作业。
四、注重评价聋儿作品
评价环节格外重要。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欣赏的眼神可能对聋儿来说都是一次鼓励。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自评与互评为主,教师评为辅的形式进行对作品的评价: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自评环节是不可缺少的,让聋儿在班里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以及心得,尤其是在同学面前或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下,聋儿一般会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产生一种反思或批判的心理,这样可以很快帮助他找到差距。
2、教师的评价应该是以鼓励和提出努力的方向为主,让聋儿对画画充满好奇,就像带着他们到自然界中去释放情怀一样,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发现无限美好的东西。
总之,培养聋儿对新疆的热爱也是培养聋儿观察力的过程,更是培养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正确引导聋儿的“观察”,是绘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又要注重即时的、过程性的评价,从而在评价中使聋儿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反思与批判,为学生持久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从身边的故事引导,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发聋生的许多思考 ,如能及时保护聋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聋儿的探索精神、研究能力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老师:“《我爱家乡—新疆》这幅画画面上有什么颜色?”
聋生:“有红色、桔红色、草绿色、土黄色,蓝色等……”
老师:“新疆风景给我们什么感觉?”
聋生:“高山,冰川”“大漠的、民俗的……”
老师:“新疆有什么美食?”
聋生:“烤全羊、奶茶、羊肉抓饭、拉条子、大盘鸡……这些食物”
我爱家乡—新疆什么呢?我说:“提起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没有人不会想起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大漠瀚海,驼队古风,绿洲草原天马行空,翠湖雪峰云杉绿浓,曼舞轻歌古乐回旋,瓜果清甜佳肴美味,充满魅力的自然风光,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新疆是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区,巍峨的高山,高耸入云的雪峰,苍翠无边的雪松云杉,晶莹的冰川,碧澄的湖泊,浩瀚的戈壁沙海,冰川与火洲为邻,沙漠与绿洲相映的奇特景观,加上古丝路上的文化沉积,古石窟,古寺庙,古墓及千年干尸等文物留存,还有47个民族,各个民族的风格的建筑,服饰,歌舞,习俗,美食组成新疆旅游最迷人的风景。”聋儿们开始激动,有想马上把家乡最美的一面描绘出来的热情。
二、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丽的色彩
当我用新疆故事来激发聋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忽然发现,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还低着头,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很显然,他的兴趣并不在这些故事上。
“你在想什么?是不是有好听的新疆故事要讲给我们听啊?”他满脸稚气地抬起头,看了看我,又环视了一下四周,还是低头没有说话?
我从讲台来到他的旁边,才发现他用手势在讲自己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它清澈见底,小河两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小草和树木,鲜花开的是那样的鲜艳,美丽极了!家乡的人们非常注意保护环境,从不往小河里扔垃圾。
“老师,我在乌鲁木齐生活了那么多年,从来没见过沙漠,它是什么颜色的?给我们讲讲吧。”孩子们仰起头,带着好奇的表情看着我。我又反问到:“你们说是什么颜色的?”大家争着说“是黄色的”。 我告诉聋儿,沙漠不只是枯黄色的,还会有其它各种颜色。如澳大利亚的辛普森有一片沙漠是红色的;在美国南部的路索罗盆地有一片沙漠是白色的;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是黑色的;而美国的亚利桑那沙漠是红、黄、紫以及蓝、白等各种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绚丽至奇。沙漠会有各种颜色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沙漠里的沙主要是由岩石风化而来,但岩石里含有各种颜色的多种矿物质,因此造成了沙漠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辛普森沙漠的沙子里含有铁,铁被氧化后呈红色;路索罗盆地沙漠的沙子里含有石膏质,而石膏晶体被风化后呈白色;而卡拉库姆沙漠则主要是由黑色岩石风化而成;亚利桑那沙漠的沙子里含许多种颜色的多种矿物质,因此绚丽多彩。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雪峰插云,危崖耸立,冰川晶莹,峡谷深邃,林木葱郁,花草满坡,泉瀑淙淙,空气清新,景色迷人等等,都是聋儿观察和描绘的素材。启发学生用他们的眼睛、耳朵、手、鼻以及全身去感受色彩的美丽,由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刺激他们从事绘画表现的意欲。
三、培养聋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聋儿创作的源泉, 聋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 创造思维的萌发, 更取决于聋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 多感才能多知。
1、尽可能多的运用题目的多种形式的变异,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如学习新疆风格的儿童画, 让学生自己根据家乡忆想作画。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 因此, 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 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 减去不入画的部分, 用加法方式,补充一部分, 使构图完美, 意境更充实。要求聋儿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 矮的更矮, 根据主观感受, 表现情趣, 加强艺术感染力。
2、消除思维定势,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讲清思路,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培养聋儿的创造个性,而对于聋儿来说个性心理因素表现为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和自信心。
3、创造需要勇气, 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 在创造活动中, 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 怕同学起哄, 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 因此, 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 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 尤其在评判作业或作品时, 不以干净、规整为唯一标准, 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 有独到之处, 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 成功的作业。
四、注重评价聋儿作品
评价环节格外重要。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欣赏的眼神可能对聋儿来说都是一次鼓励。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自评与互评为主,教师评为辅的形式进行对作品的评价: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自评环节是不可缺少的,让聋儿在班里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以及心得,尤其是在同学面前或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下,聋儿一般会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产生一种反思或批判的心理,这样可以很快帮助他找到差距。
2、教师的评价应该是以鼓励和提出努力的方向为主,让聋儿对画画充满好奇,就像带着他们到自然界中去释放情怀一样,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发现无限美好的东西。
总之,培养聋儿对新疆的热爱也是培养聋儿观察力的过程,更是培养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正确引导聋儿的“观察”,是绘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又要注重即时的、过程性的评价,从而在评价中使聋儿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反思与批判,为学生持久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