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这是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指导思想。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结合笔者中学地理教学经验及对创新、创新思维概念的理解,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一、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分析
从教育的出发点来看,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思维的前提基础,创意根本无从产生,而传统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学校必须以书本知识为蓝本,在书山题海中去感受和学习各种知识。
从教育方式来看,创新教育需要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教师仅仅只是起到辅助和铺垫的作用;与之不同,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根本职能在于传道、授业与解惑,教育方式多以灌输式、一言堂式为主,学生作为知识的被迫接受者,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和总结、概括与超越的综合处理能力。
从教育内容看,创新教育是随时、随地、随人的教育,对于教育内容没有限制,即任何规律、现象、思路等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内容,但传统教育必须以具体的内容作为教育的客体,且通常为有形的书本、图画、作品或者音像制品等。
从教育的内涵看,创新教育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而传统教育往往将教育环节终止在理论学习阶段,缺乏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缺乏后续知识与应用环节的考虑。
二、创新与创新思维
西蒙从广义的角度将创新定义为“为达到一个有用的目的而采用一种新方法”。由于人的理性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即创新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的后果往往都是不确定的)和稀缺性(即创新总是处在一种稀缺的状态之中)。
创新的不确定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创新活动离不开一种非逻辑思维方式——创新思维。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 简言之,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
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1、流畅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
2、灵活性:是指思路开阔,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
3、求异性:是以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指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概念。
4、综合性: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地理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地理学科中既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也有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综合。综合性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以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具有综合性特征。
5、图像性: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所以地理大多能在地理图像中体现出来。地理图像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地理思维的重要载体。地理教学中强调图像特别是地图的作用,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又具有图像性的特征。
三、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 能,每一学科都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地理学科来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改进评价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发明。
魏格纳根据大西洋西岸、非洲西部的海岸线和南美东部海岸线正如彼此吻合现象,打破“海陆固定论”这一思维定势,运用逆向思维这个锐利武器,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造性,常使人茅塞顿开。因此,地理课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2、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实现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思维定向,另辟蹊径,大胆假设,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发明的动力。由于有了哥白尼的求异思维,“太阳中心说”才否定了“地球中心说”。
因此,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的惟命是从、人云亦云的思维态度,而应有意识地安排创新环节,鼓励创见。经过分析,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分析鉴别能力。求异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它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的思维活动,通过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坚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设置矛盾情境,把学生引入“矛盾”氛围,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
可以说,学生对矛盾性问题感兴趣,只有产生矛盾时,方能使学生有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而正是这种心理要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通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思考,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展示学生的创新本能。
4、加强集中思维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集中思维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分析和综合是矛盾的统一体。分析就是把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联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间的联系。
5、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表述了地理事象及其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可以避免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图像(课文插图、地图册等)外还應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图像来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一般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维的图像性。
四、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加强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训练,以及读图填图、图文转化训练,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要注意设计好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行为始于明确的目标。教师应当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明确写出该节课的思维训练目标。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状况及教材的特点。通过长期的精心设计,可以达到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需要基本一致,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要注意把握掌握知识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成了空中楼阁。
实际上创新思维是在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艰苦劳动创新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越好,创新思维的灵感就越容易迸发出来。
3、要注意优化教学设计进程。要优化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民主平等,还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只有观念变了,教师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才会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我们认为,优化教学过程,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甚至有一些问题,教师可以不下结论,而让学生充分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要注意课堂举例尽可能多地适用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这样的例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河北省邱县邱城中学)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结合笔者中学地理教学经验及对创新、创新思维概念的理解,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一、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分析
从教育的出发点来看,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思维的前提基础,创意根本无从产生,而传统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学校必须以书本知识为蓝本,在书山题海中去感受和学习各种知识。
从教育方式来看,创新教育需要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教师仅仅只是起到辅助和铺垫的作用;与之不同,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根本职能在于传道、授业与解惑,教育方式多以灌输式、一言堂式为主,学生作为知识的被迫接受者,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和总结、概括与超越的综合处理能力。
从教育内容看,创新教育是随时、随地、随人的教育,对于教育内容没有限制,即任何规律、现象、思路等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内容,但传统教育必须以具体的内容作为教育的客体,且通常为有形的书本、图画、作品或者音像制品等。
从教育的内涵看,创新教育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而传统教育往往将教育环节终止在理论学习阶段,缺乏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缺乏后续知识与应用环节的考虑。
二、创新与创新思维
西蒙从广义的角度将创新定义为“为达到一个有用的目的而采用一种新方法”。由于人的理性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即创新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的后果往往都是不确定的)和稀缺性(即创新总是处在一种稀缺的状态之中)。
创新的不确定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创新活动离不开一种非逻辑思维方式——创新思维。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 简言之,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
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1、流畅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
2、灵活性:是指思路开阔,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
3、求异性:是以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指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概念。
4、综合性: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地理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地理学科中既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也有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综合。综合性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以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具有综合性特征。
5、图像性: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所以地理大多能在地理图像中体现出来。地理图像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地理思维的重要载体。地理教学中强调图像特别是地图的作用,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又具有图像性的特征。
三、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 能,每一学科都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地理学科来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改进评价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发明。
魏格纳根据大西洋西岸、非洲西部的海岸线和南美东部海岸线正如彼此吻合现象,打破“海陆固定论”这一思维定势,运用逆向思维这个锐利武器,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造性,常使人茅塞顿开。因此,地理课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2、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实现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思维定向,另辟蹊径,大胆假设,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发明的动力。由于有了哥白尼的求异思维,“太阳中心说”才否定了“地球中心说”。
因此,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的惟命是从、人云亦云的思维态度,而应有意识地安排创新环节,鼓励创见。经过分析,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分析鉴别能力。求异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它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的思维活动,通过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坚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设置矛盾情境,把学生引入“矛盾”氛围,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
可以说,学生对矛盾性问题感兴趣,只有产生矛盾时,方能使学生有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而正是这种心理要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通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思考,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展示学生的创新本能。
4、加强集中思维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集中思维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分析和综合是矛盾的统一体。分析就是把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联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间的联系。
5、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表述了地理事象及其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可以避免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图像(课文插图、地图册等)外还應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图像来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一般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维的图像性。
四、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加强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训练,以及读图填图、图文转化训练,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要注意设计好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行为始于明确的目标。教师应当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明确写出该节课的思维训练目标。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状况及教材的特点。通过长期的精心设计,可以达到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需要基本一致,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要注意把握掌握知识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成了空中楼阁。
实际上创新思维是在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艰苦劳动创新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越好,创新思维的灵感就越容易迸发出来。
3、要注意优化教学设计进程。要优化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民主平等,还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只有观念变了,教师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才会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我们认为,优化教学过程,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甚至有一些问题,教师可以不下结论,而让学生充分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要注意课堂举例尽可能多地适用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这样的例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河北省邱县邱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