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记忆的芬芳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翠影层层,斑驳一地傲然风骨,芳香弥漫沁出一股绝世风姿。
  不知何时,竹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记忆中,只知道它有一身非凡的傲骨和芬芳的清香。窗外,竹子随风飘摆,婀娜多姿,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沁人心脾的竹香——清幽而淡雅。
  九百多年前,苏轼隐居归林,着一身素衣,桌上一杯素茶,零星几片竹叶飘落其中,突出了苏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傲然风骨,他豪气万丈,挥洒笔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便出现在洁白的宣纸上。
  时光任苒,清幽的小屋中,郑板桥呡一口清酒,成竹在胸,“千磨萬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何会惧怕风雪?宁为垂钓者,不做昏庸官。要做官就要清清白白,倘若官场真的千疮百孔,便可看准时机,退下官服,换上民装,隐居山林,悠然萧洒。
  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又是另一种竹的精神,表达了诸葛亮对他儿子的劝诫,希望他能像竹子一样傲然挺立于世间,不卑不亢,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
  《诗》云:“湛彼淇奥,绿竹漪漪,有匪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竹是世间最完美的,千年一碧,不畏风雨,傲对霜雪,它散发芬芳,虚心进取默默奉献,是天地间集清气洁气于一体的生物。完的高尚情操,它最宝贵的品质便是现在正在渐渐消失的浩然正气,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值得深思的地方.....
  阳光在竹下投下零星光斑,竹影间碎金斑驳,萧声乍起,散发的芬芳,竹香悠悠......
  (作者系黑龙江省大庆市靓湖学校七年八班学生,自幼学习国学,热爱传统文化)
  编辑/言   午
其他文献
主讲人:赵士林  地点:醒狮国学院  整理:本刊编辑部  海湾战争期间,一位美国记者从前线发回一篇报道,题目叫《孙子出现在伊拉克战场》,报道中说:“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  这话还真不是无稽之谈。老布什总统和小布什总统两次打击伊拉克的战争,从战略到战术,都受到孙子兵法的启发。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这位四星上
期刊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宋.辛弃疾 《洞仙歌》  青绿的远山云横雾绕,石青的巉岩下有草亭一座,中有高士盘膝抚琴,近处的斜坡有花树几株,随意错落,水无波无痕,只是恰恰好留白在山石之间令人意会。  这幅雅逸
期刊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你隐藏在窑烧里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初听这首《青花瓷》,便极惊艳,惊艳歌词如此古典清雅,以及词中的“瓷”,一种素净别致的美。这种美,明晰,干净,于时光里安然沉静,纯净柔和,充满诗情画意。  色彩宁静,胎体透明,形状精巧,图案清心。这莹然可玩的优雅物事,是一代一代瓷器艺人的匠心之作,以无穷智慧,集毕生精力,创造了古往今来
期刊
编者按:扬之水原名赵丽雅,热爱读书,自学成才,曾在三联书店的《读书》杂志做编辑十年,后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前段日子,在微信的一个小拍卖上看到扬之水的一个便笺,觉得很有意思。这个便笺是扬之水写给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范用先生的,这里抄录如下:“范用先生:您好!此三册书早读一过,但自以为非其一读即罢之著,故欲置之案头,多‘赖’一些时日,今接催书单,不胜惶恐,因急急奉上,并深致歉意!即颂
期刊
小寒连大寒,病从寒中来   每年的公歷1月6日前后是小寒节气,1月20日前后是大寒节气,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两个节气。在小寒到大寒这段时间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最冷的时候,谚语云:“小寒大寒,冷作一团。”因此,小寒和大寒期间养生保健最重要的就是针对一个“寒”字做文章,日常要保暖,疾病须预防。  保暖别忘头脚“小寒大寒,街上走走,金钱丢手。”民间这一说法道出了这段时间的寒冷程度,
期刊
朱熹: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焉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葢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主笔:祺悦  责编:刘书含  宋代大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精辟言论集中刻画了儒家士子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根本智慧。是中国人的真灵魂、真骨血、真精气。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儒家,儒家的根本精神体现在《大学》。  《大学》,儒家之“圣经”,中华民族真精神。《大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脊梁。《大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真正的国士精神,士可
期刊
“大学”二字,大人治学,大人觉学,大人修学。大光明智慧之学,大手印大圆满修学次第。易经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什么是大人?顶天立地,知晓阴阳五行相生相克,顺天时察地利明人和。洞见吉凶祸福盛衰起伏成败利害的演化,奉天承运,与一切众生鬼神合道合德。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成为人格丰满的
期刊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对他(她)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在学生时代,能遇到一个或几个对自己能有启蒙作用的老师,那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近读大学者钱穆的《师友杂忆》一书,发现钱穆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在他求学阶段,遇到了三个十分另类的老师,对他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极大影响。  钱穆十岁的时候,进入果育学校读书,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叫做伯圭的老师。钱穆喜欢读课外书,特别是《三国演义》,他读得很熟。于是
期刊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皇帝,传奇的不光是他寒微的出身、坎坷的经历以及成功创业奋斗史,还包括他的长相,这也一直是个难解的历史之谜。电影《邪不压正》上映后,因为廖凡与朱元璋画像“撞脸”,朱元璋的相貌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流传至今的朱元璋画像大约有十几种,不外乎美丑两大类,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丑到极致的犹如今天的“恶搞”,那哪类更接近历史事实呢?我们先从一个民间故事说起:  朱元璋称帝后,遍召丹青高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