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政治教学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新课程改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就要求政治老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如今,我国正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养成能使人终身受用。因此政治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挑战“应试教育”误区。蔡元培曾经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当今的学校教育切不可企望毕其功于一役,奉分数为神灵,而是要为学生的将来考虑,一个政治教师也不能为分数而教书,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对教师的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环境需要学校持之以恒来营造,教师主动建立,学生紧密配合,社会和家庭广泛认同,为学生乐于学习、好问创新、主动发展,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自觉接受素质教育。
最后,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来完成政治教学的育人任务。政治的德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是育人的基础。政治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智育以丰富和提高学生优秀的科学文化涵养,开发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是政治教学的核心内容。政治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总之,中学政治教师要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尊敬,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用层次置疑、实践参与法等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义。
层次置疑法,是将某一章节分层次设计成若干个循环渐进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己读书,动脑思考,然后逐个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养成自己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习惯和本领,同时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应充分考虑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当整整一堂课的内容化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后,学生可主动、积极通过阅读书本,及时思考并完成有争议性的问题,多层次递进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知识的传授水到渠成,这种方式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观察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实践参与法就是鼓励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时,课堂发言将会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得整个发言有板有眼,群体气氛活跃。
政治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结合教材与社会生活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知识到社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去了解社会,审视社会,真正做到让政治课堂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学政治课中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政治教学由“知”到“行”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会教”转到“学生会学”,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恰恰是我们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
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学生,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落实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中学政治教师应不负新课程改革赋予的使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如今,我国正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养成能使人终身受用。因此政治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挑战“应试教育”误区。蔡元培曾经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当今的学校教育切不可企望毕其功于一役,奉分数为神灵,而是要为学生的将来考虑,一个政治教师也不能为分数而教书,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对教师的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环境需要学校持之以恒来营造,教师主动建立,学生紧密配合,社会和家庭广泛认同,为学生乐于学习、好问创新、主动发展,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自觉接受素质教育。
最后,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来完成政治教学的育人任务。政治的德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是育人的基础。政治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智育以丰富和提高学生优秀的科学文化涵养,开发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是政治教学的核心内容。政治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总之,中学政治教师要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尊敬,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用层次置疑、实践参与法等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义。
层次置疑法,是将某一章节分层次设计成若干个循环渐进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己读书,动脑思考,然后逐个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养成自己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习惯和本领,同时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应充分考虑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当整整一堂课的内容化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后,学生可主动、积极通过阅读书本,及时思考并完成有争议性的问题,多层次递进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知识的传授水到渠成,这种方式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观察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实践参与法就是鼓励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时,课堂发言将会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得整个发言有板有眼,群体气氛活跃。
政治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结合教材与社会生活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知识到社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去了解社会,审视社会,真正做到让政治课堂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学政治课中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政治教学由“知”到“行”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会教”转到“学生会学”,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恰恰是我们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
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学生,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落实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中学政治教师应不负新课程改革赋予的使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