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营销》:英国市场有什么特点?
周凯:渠道集中度低,消费心理成熟,品牌集中度高。
《新营销》:进入英国市场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是否可以以此进入整个欧洲市场?
周凯:由于历史的原因,英格兰与欧洲大陆有着特殊的情结,包括对部分品牌的认知都有着浓重的历史意味。
《新营销》:中国企业如何选择经销商,是借用当地现成的渠道好,还是自建渠道好,利弊何在?
周凯:自建渠道成本高,借用渠道则无法扭转中国企业“血汗工厂”的命运。我的建议是整合渠道,以合资公司的形式与当地经销商共同发展。
《新营销》:中国企业如何在英国选择广告公司、咨询公司?
周凯:要选择有品牌创造(而非制作)经验的广告公司进行合作。
《新营销》:如何选择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如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周凯:当然是选择公信力强、专业性强的媒体进行投放了。
《新营销》:英国消费者有什么特点,品牌偏好是什么?
周凯:消费心理及市场成熟度高,特定消费群对品牌的偏好层次清晰。
《新营销》:针对英国的行业优势,什么样的中国企业进入比较适合、中国企业的产品有竞争优势?
周凯:品牌的竞争在高度成熟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力的竞争,中国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日用家电产品比较容易切入,特别是价值较低的产品。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新生品牌,只要整合得当,很容易树立特定的形象。
《新营销》:一般情况下,中国企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打开市场局面?
周凯:依行业而论,我比较熟悉的家电行业,如果产品群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并且与当地经销商整合得当,那么在树立良好品质形象的基础上,5年时间以内可以打开市场局面。
《新营销》:在商业规则及礼仪方面,中国企业需要注意什么?
周凯:学会尊重每一个人,首先从尊重自己的员工开始。
《新营销》:在法律和政策方面,中国企业应该注意什么?
周凯:让专业的海外法务人员来做这件专业的事。
《新营销》:有这样一种说法,试图走向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先找准一个有特色的利基市场,然后再寻求更大的拓展。你怎么看?
周凯:关键还是产品群是否比较容易渗入百姓生活。这就要求企业的反应机制非常高效。
《新营销》:一提到中国产品,很多人立刻想到“价格低廉”等,你认为中国品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周凯:中国的制造业如同50年前的日本制造,与英国本土产品相比较,设计普遍落后于人家。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应该向德国人学习,货真价实!
《新营销》:中国玩具、食品品牌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其他中国品牌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周凯:走出这个误区首先要走出低级代工的行列,向研发、物流、零售发起冲击。
《新营销》:在金融海啸背景下,你认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助于中国品牌应对危机?
周凯:在整个市场收缩的背景下,进一步细分市场,加强管理,在整个价值链中严格布控。现在流行一句话:“生存才是硬道理。”
《新营销》:英国首相高登·布朗在英中贸易峰会上致辞时说:“我希望在2010年前,有超过100家中国品牌到英国投资。”你认为有这个可能性吗?
周凯:可能性不大。因为两国企业文化的差异太大,企业文化不被认同,怎么让英国人接受你的品牌呢。
《新营销》:当地公司是如何帮助中国品牌拓展英国市场的?
周凯:提出整合渠道的可行性意见和说明整合渠道不可行的道理,就是最大的帮助。
周凯:渠道集中度低,消费心理成熟,品牌集中度高。
《新营销》:进入英国市场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是否可以以此进入整个欧洲市场?
周凯:由于历史的原因,英格兰与欧洲大陆有着特殊的情结,包括对部分品牌的认知都有着浓重的历史意味。
《新营销》:中国企业如何选择经销商,是借用当地现成的渠道好,还是自建渠道好,利弊何在?
周凯:自建渠道成本高,借用渠道则无法扭转中国企业“血汗工厂”的命运。我的建议是整合渠道,以合资公司的形式与当地经销商共同发展。
《新营销》:中国企业如何在英国选择广告公司、咨询公司?
周凯:要选择有品牌创造(而非制作)经验的广告公司进行合作。
《新营销》:如何选择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如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周凯:当然是选择公信力强、专业性强的媒体进行投放了。
《新营销》:英国消费者有什么特点,品牌偏好是什么?
周凯:消费心理及市场成熟度高,特定消费群对品牌的偏好层次清晰。
《新营销》:针对英国的行业优势,什么样的中国企业进入比较适合、中国企业的产品有竞争优势?
周凯:品牌的竞争在高度成熟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力的竞争,中国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日用家电产品比较容易切入,特别是价值较低的产品。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新生品牌,只要整合得当,很容易树立特定的形象。
《新营销》:一般情况下,中国企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打开市场局面?
周凯:依行业而论,我比较熟悉的家电行业,如果产品群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并且与当地经销商整合得当,那么在树立良好品质形象的基础上,5年时间以内可以打开市场局面。
《新营销》:在商业规则及礼仪方面,中国企业需要注意什么?
周凯:学会尊重每一个人,首先从尊重自己的员工开始。
《新营销》:在法律和政策方面,中国企业应该注意什么?
周凯:让专业的海外法务人员来做这件专业的事。
《新营销》:有这样一种说法,试图走向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先找准一个有特色的利基市场,然后再寻求更大的拓展。你怎么看?
周凯:关键还是产品群是否比较容易渗入百姓生活。这就要求企业的反应机制非常高效。
《新营销》:一提到中国产品,很多人立刻想到“价格低廉”等,你认为中国品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周凯:中国的制造业如同50年前的日本制造,与英国本土产品相比较,设计普遍落后于人家。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应该向德国人学习,货真价实!
《新营销》:中国玩具、食品品牌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其他中国品牌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周凯:走出这个误区首先要走出低级代工的行列,向研发、物流、零售发起冲击。
《新营销》:在金融海啸背景下,你认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助于中国品牌应对危机?
周凯:在整个市场收缩的背景下,进一步细分市场,加强管理,在整个价值链中严格布控。现在流行一句话:“生存才是硬道理。”
《新营销》:英国首相高登·布朗在英中贸易峰会上致辞时说:“我希望在2010年前,有超过100家中国品牌到英国投资。”你认为有这个可能性吗?
周凯:可能性不大。因为两国企业文化的差异太大,企业文化不被认同,怎么让英国人接受你的品牌呢。
《新营销》:当地公司是如何帮助中国品牌拓展英国市场的?
周凯:提出整合渠道的可行性意见和说明整合渠道不可行的道理,就是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