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的造型变化多端,其中不乏创意新颖、风格独特的传世佳作,体现了历代紫砂艺人匠心独运的创意。清代嘉庆年间著名女艺人杨凤年所创制的紫砂壶“风卷葵”从茫茫壶海中脱颖而出,正是因其具有独特的线条艺术特征和传神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清代;风卷葵壶;线条艺术;杨凤年
杨凤年是清代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为杨彭年之妹。她所制作的紫砂壶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杨彭年媲美。杨凤年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现以杨凤年的传世精品紫砂“风卷葵壶”为例,谈谈紫砂壶里的线条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1 紫砂“风卷葵壶”的制作工艺
紫砂“风卷葵壶”的造型以仿真象生类风卷锦葵为形,整体端庄大度,风格古朴雅致。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此壶在工艺技法上、造型气度上、精神追求上、神韵内涵上均有所创新,韵味独特。
紫砂“风卷葵壶”的手工艺砂味十足、韵味浓厚,为当今壶界所公认的传统经典之作。自从杨凤年手工制作的紫砂“风卷葵”问世后,此壶因其造型的简洁明快、曲线的顺畅自然、图案的规范端度以及形态的生动活泼而成为紫砂花货的传统经典。后来,“风卷葵壶”成为了人们争相追逐、仿效的示范。
2 紫砂“风卷葵壶”的艺术特征
杨凤年手工制作的紫砂“风卷葵壶”,由于点、线、面的处理自然交融、协调和谐,奏出行云流水般的节奏韵力。它工细精巧,细部处理严谨,符合今人对壶艺的审美要求。壶腹扁圆,壶流处理清秀灵气,壶把处理规正工细,整体呈现出自然灵动的风貌。由于壶颈稍挺,使该壶呈现出了精神抖擞、神气十足的形状,且韵味交加,符合时代精神。
紫砂“风卷葵壶”是日用艺术、造型艺术、文化底蕴、精神面貌的真实再现,它展示了自然、生动、细腻、逼真、生机勃勃的风貌英姿,更充分体现出杨凤年的艺术追求、工艺技法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特征,充分显示生命力象征的时代特点。杨凤年所制的这款紫砂“风卷葵壶”,就像清朗的女子姗姗而来,脚步轻盈,身影婀娜,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尘世的污垢;她眸子明亮、眉宇天真。今天,我们只能用想象来勾勒它。在春天飞舞的柳枝上,在修篁挺拔的摇影里,一把紫砂“风卷葵壶”寄予的是一名江南女子轻盈的脚步与浪漫的情怀。
3 紫砂“风卷葵壶”的美丽传说
紫砂“风卷葵壶”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宜兴蜀山有个名叫杨凤年的小姑娘,非常喜欢种花。她家后院里种的花卉有上百种,一年四季花开不绝,其中有棵锦葵,开的花朵金灿灿、黄澄澄,非常好看。杨凤年的哥哥杨彭年,他所制作的紫砂壶简练大方、浑朴雅致、精巧玲珑,而且杨彭年善于配泥,做出的茶壶色泽古朴、颗粒均匀、古色古香。这兄妹二人虽是手足,可是“艺不传女”是个老规矩,杨彭年从来不肯把技术教给妹妹。可是好强的杨凤年在美丽的花园里悄悄学起制壶手艺,她拿了一些泥料到花园中整天捏来捏去学做茶壶。一年、两年、三年,从打泥片学起,慢慢地会做一些相仿的器型了。可她并不满足,老想着要做一把别人没有做过的新式样来。一年秋天,刮了几天几夜大风,把花园中的花草吹得倒的倒、断的断、散瓣的散瓣。杨凤年独自坐在花园中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天凉了也不晓得添衣服,花倒了也不晓得扶持,就那么痴呆呆地坐在那里。这个辰光的杨凤年,头脑里想到什么样的茶壶,眼前就出现什麽样的茶壶:“松段壶”、“梅桩壶”、“佛手壶”、“莲花壶”……可是每一种念头都被她推翻,因为不是被别人做过了,就是做出来自己不满意。杨凤年想着想着,忽然看到面前的一枝花杆上顶着一把茶壶。她心里觉得奇怪:这茶壶式样倒没见过,怎会长在花杆上?她把眼睛睁大,定神一看,只见锦葵花在狂风中不停地摇动,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被吹得卷拢来,再卷拢去,但始终不散。再看看四周被摧残的花草,杨凤年不禁赞叹道:“风狂炼精神,好一朵锦葵花。”她心里霍地一亮,随即决定按狂风中锦葵的形象做一把茶壶。杨凤年站在那里,围着锦葵花左看右看,看了整整三天三夜,看到睁眼、闭眼不见别的,只见一朵锦葵花的时候就开始做茶壶。一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茶壶终于做成了。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卷葵”。因为妹妹这把壶做的好,杨彭年对她也不保密了,兄妹两人在一起做起茶壶来。从此,杨凤年勤学苦练,练好功夫配合哥哥做壶,成了紫砂陶历史上首位著名的女艺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杨凤年制作紫砂壶的传奇人生道路上,其实是一种隐喻的成功之道。古今历经大难的艺人,只有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并耐得住寂寞的真心人,最后才能制作出传世珍品,杨凤年制作紫砂“风卷葵壶”的精神值得我们思考。
参 考 文 献
[1]许志华.浅谈清代杨凤年制“梅桩壶”的精神蕴意[J].江苏陶瓷.2013(5):37.
[2]刘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J].青年文摘.2014(5):7.
关键词 清代;风卷葵壶;线条艺术;杨凤年
杨凤年是清代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为杨彭年之妹。她所制作的紫砂壶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杨彭年媲美。杨凤年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现以杨凤年的传世精品紫砂“风卷葵壶”为例,谈谈紫砂壶里的线条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1 紫砂“风卷葵壶”的制作工艺
紫砂“风卷葵壶”的造型以仿真象生类风卷锦葵为形,整体端庄大度,风格古朴雅致。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此壶在工艺技法上、造型气度上、精神追求上、神韵内涵上均有所创新,韵味独特。
紫砂“风卷葵壶”的手工艺砂味十足、韵味浓厚,为当今壶界所公认的传统经典之作。自从杨凤年手工制作的紫砂“风卷葵”问世后,此壶因其造型的简洁明快、曲线的顺畅自然、图案的规范端度以及形态的生动活泼而成为紫砂花货的传统经典。后来,“风卷葵壶”成为了人们争相追逐、仿效的示范。
2 紫砂“风卷葵壶”的艺术特征
杨凤年手工制作的紫砂“风卷葵壶”,由于点、线、面的处理自然交融、协调和谐,奏出行云流水般的节奏韵力。它工细精巧,细部处理严谨,符合今人对壶艺的审美要求。壶腹扁圆,壶流处理清秀灵气,壶把处理规正工细,整体呈现出自然灵动的风貌。由于壶颈稍挺,使该壶呈现出了精神抖擞、神气十足的形状,且韵味交加,符合时代精神。
紫砂“风卷葵壶”是日用艺术、造型艺术、文化底蕴、精神面貌的真实再现,它展示了自然、生动、细腻、逼真、生机勃勃的风貌英姿,更充分体现出杨凤年的艺术追求、工艺技法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特征,充分显示生命力象征的时代特点。杨凤年所制的这款紫砂“风卷葵壶”,就像清朗的女子姗姗而来,脚步轻盈,身影婀娜,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尘世的污垢;她眸子明亮、眉宇天真。今天,我们只能用想象来勾勒它。在春天飞舞的柳枝上,在修篁挺拔的摇影里,一把紫砂“风卷葵壶”寄予的是一名江南女子轻盈的脚步与浪漫的情怀。
3 紫砂“风卷葵壶”的美丽传说
紫砂“风卷葵壶”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宜兴蜀山有个名叫杨凤年的小姑娘,非常喜欢种花。她家后院里种的花卉有上百种,一年四季花开不绝,其中有棵锦葵,开的花朵金灿灿、黄澄澄,非常好看。杨凤年的哥哥杨彭年,他所制作的紫砂壶简练大方、浑朴雅致、精巧玲珑,而且杨彭年善于配泥,做出的茶壶色泽古朴、颗粒均匀、古色古香。这兄妹二人虽是手足,可是“艺不传女”是个老规矩,杨彭年从来不肯把技术教给妹妹。可是好强的杨凤年在美丽的花园里悄悄学起制壶手艺,她拿了一些泥料到花园中整天捏来捏去学做茶壶。一年、两年、三年,从打泥片学起,慢慢地会做一些相仿的器型了。可她并不满足,老想着要做一把别人没有做过的新式样来。一年秋天,刮了几天几夜大风,把花园中的花草吹得倒的倒、断的断、散瓣的散瓣。杨凤年独自坐在花园中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天凉了也不晓得添衣服,花倒了也不晓得扶持,就那么痴呆呆地坐在那里。这个辰光的杨凤年,头脑里想到什么样的茶壶,眼前就出现什麽样的茶壶:“松段壶”、“梅桩壶”、“佛手壶”、“莲花壶”……可是每一种念头都被她推翻,因为不是被别人做过了,就是做出来自己不满意。杨凤年想着想着,忽然看到面前的一枝花杆上顶着一把茶壶。她心里觉得奇怪:这茶壶式样倒没见过,怎会长在花杆上?她把眼睛睁大,定神一看,只见锦葵花在狂风中不停地摇动,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被吹得卷拢来,再卷拢去,但始终不散。再看看四周被摧残的花草,杨凤年不禁赞叹道:“风狂炼精神,好一朵锦葵花。”她心里霍地一亮,随即决定按狂风中锦葵的形象做一把茶壶。杨凤年站在那里,围着锦葵花左看右看,看了整整三天三夜,看到睁眼、闭眼不见别的,只见一朵锦葵花的时候就开始做茶壶。一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茶壶终于做成了。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卷葵”。因为妹妹这把壶做的好,杨彭年对她也不保密了,兄妹两人在一起做起茶壶来。从此,杨凤年勤学苦练,练好功夫配合哥哥做壶,成了紫砂陶历史上首位著名的女艺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杨凤年制作紫砂壶的传奇人生道路上,其实是一种隐喻的成功之道。古今历经大难的艺人,只有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并耐得住寂寞的真心人,最后才能制作出传世珍品,杨凤年制作紫砂“风卷葵壶”的精神值得我们思考。
参 考 文 献
[1]许志华.浅谈清代杨凤年制“梅桩壶”的精神蕴意[J].江苏陶瓷.2013(5):37.
[2]刘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J].青年文摘.20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