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掺杂调控电子结构增强NiS电催化固氮性能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泡沫镍为骨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o掺杂的NiS多级纳米花状结构(Mo⁃NiS)。在偏压为-0.7 V(vs RHE)下,2 h内,0.83 Mo⁃NiS(制备时钼、镍物质的量之比为0.83)的电催化固氮速率平均可达4.21μg·cm-2·h-1,法拉第效率平均为18%。XPS测试和DFT计算表明,Mo掺杂增加了Ni活性位点周围的电子云密度,提高了电荷传输速率,促使*NNH2到*N能垒大幅度降低,从而提升了电催化固氮效率。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课前预设的环节展开教学,然而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主体,有独特的思考,所以课堂中充满变故,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其中的教学
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是富有个性化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诱导学生们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回顾、学习观察、学习思考、学习争辩等系
利用陕西省98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GIS为数据处理平台,分析了全省四季起始日期、长度、平均气温及其相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四季入季时间呈春夏提前、秋冬推后的特征,春、夏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9 d/10 a和-0.7 d/10 a,而秋冬季分别为0.1 d/10 a和0.9d/10 a;四季持续时间冬季最长,秋季最短,春、夏两季长度相当;近57年来陕西省春、夏和秋季持续时间延长,冬季缩短,四季长度倾向率分别为0.9 d/10 a(春季)、0.8 d/10 a(夏季)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张家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3月21日晚—22日凌晨发生在湘西北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干下湿”喇叭口特征的不稳定层结,合适的0℃层与-20℃层高度,在地面冷空气和辐合线的触发机制下,利于冰雹、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此次冰雹天气是由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对流发展造成,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三体散射、旁瓣回波、悬垂回波以及风暴顶强辐散等;三体散射(TBSS)最强反射率因子达76 dBz,最大“长钉”长度47 km,“长钉”长度越长,冰雹直径越大,TBS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它承载着许多人类数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研究成果.数学思想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数学综合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逐6 h FNL资料与十堰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2月丹江口市出现的两次不同相态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两次天气过程温度垂直层结的差异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降雪相态为纯雪时,温度垂直结构为冰晶层—冷层;降雪相态为冰粒时温度垂直结构为冰晶层—冷层—暖层—冷层;暖平流的厚度、强度与持续时间是造成纯雪与冰粒温度层结不同的原因。
利用德州市1951—2017年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风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分析湿润指数、潜在蒸散量和影响因子的敏感系数、贡献率。结果表明:1951—2017年德州市湿润指数气候年均值为0.55,气候倾向率为-0.018/10 a,四季均呈减少趋势;潜在蒸散量气候倾向率5.325 mm/10 a,春、夏季减少,秋、冬季增加;降水量气候倾向率-11.02 mm/10 a,春、秋季增加,夏、冬季减少;年潜在蒸散量对相对湿度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是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对年潜在蒸散量变化贡献率最大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风场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喀什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背景、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8年春末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发生的一次致灾冰雹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冰雹天气发生在中亚低涡影响的有利环流背景条件下,中尺度切变线、中尺度地面辐合线及中层干冷空气侵入是产生冰雹的触发系统,冰雹发生前大气处于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冰雹云具有反射率强、回波顶高、垂直液态含水量大等特点,冰雹发生时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值发生跃变,对判断冰雹的发生具有明显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a3V2(PO4)2O2F(NVPOF)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恒流充放电(GCD)等方法研究了其形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纯相NVPOF形貌规则,呈长1~3μm、宽300 nm~1μm、长宽比为2~3的四棱柱形貌。NVPOF具有2对平稳的充放电平台,在0.2C和2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达到124.2和70.5 mAh·g
2020年陕西省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降水量正常略多,日照时数偏多。全省平均气温12.8℃,较常年偏高0.7℃。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全省平均气温1.6℃,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为区域强暖冬年份。全年共出现了6次强冷空气过程,其中2次达寒潮等级。春季全省平均气温14.2℃,较常年同期偏高1.3℃,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五高。春季遭遇了3次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经济作物冻害较重。夏季全省平均气温23.2℃,较常年同期偏低0.2℃。陕北和陕南接近常年,关中偏低,为弱凉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