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据澳大利亚皇家医院心理治疗专家所作的一项新研究,目前“小儿多动症”的发病率已达6%左右,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男童的发病率又比女童高出5-10倍。作为一种在少年儿童中日趋常见的疾患,只要及时求医、科学诊治,小儿多动症本身其实并不是太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于这种疾病,包括教师、家长在内的成人社会之中有着很多误解,随时可能导致我们对孩子作出错误的判断— ● 误解之一:学龄前就能确诊 诚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澳大利亚皇家医院心理治疗专家所作的一项新研究,目前“小儿多动症”的发病率已达6%左右,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男童的发病率又比女童高出5-10倍。作为一种在少年儿童中日趋常见的疾患,只要及时求医、科学诊治,小儿多动症本身其实并不是太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于这种疾病,包括教师、家长在内的成人社会之中有着很多误解,随时可能导致我们对孩子作出错误的判断—
● 误解之一:学龄前就能确诊
诚然,一些学龄前儿童确实已显现出某些多动症症状,如:早在婴儿期就手脚不停、多吵闹,不肯好好吃、好好睡;上幼儿园后不能静静地听老师讲课,“小动作”多、话多等等。但严格来讲,临床上学龄前儿童是不能被确诊为“小儿多动症”的,至多是表现出“多动症倾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诊断多动症所规定的测试标准,学龄前儿童即便发现有“多动症倾向”,也须跟踪观察至少半年,而且须到7周岁才能下结论。
● 误解之二:不必在意“多动症倾向”
有些家长认为,既然学龄前儿童表现出来的多动症状只是所谓的“多动症倾向”,那就不必过分关注。事实上,如果学龄前儿童出现了这种“倾向”又未能得到及时纠正,那么在进入学龄期后便很可能发展为多动症。研究显示,对“多动症倾向”纠正得越早、方法越科学,恢复正常的时间往往越短,康复的可能就越大。
● 误解之三:患儿不过是太活泼好动而已
多动症孩子的“多动”与正常孩子的“活泼好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多动”完全是盲目的,时时、处处都在胡闹捣乱,不分场合;后者的“活泼好动”却可能是有目的性的,换在另一些场合就会安静下来。
● 误解之四:多动症系顽皮所致
家长应明白:多动症患者表现出来的行为异常是心理异常导致的,孩子的“多动”并非出于顽皮,而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 误解之五:“管教不严”可导致多动症
有人把患病孩子的症状归因于家长的“管教不严”或“过分溺爱”。于是开始使用棍棒教育,但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并未取得任何积极的效果。
● 误解之六:多动症孩子多是坏孩子
由于多动症孩子往往“劣迹斑斑”,常常会被成人社会视作“问题少年”。而实际上,这些孩子的本质并不坏,只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罢了 。
● 误解之七:多动症难以治疗
其实对付多动症,不仅有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如果能进行这些综合治疗,疗效就会大大提高。而且,治疗愈早、愈到位,治愈率就愈高。
● 误解之八:多动症与食谱无关
研究已显示,某些食物确实会诱发或加重多动症症状,包括含水杨酸盐类丰富的食物(如苹果、西红柿、橘子等),含铅较多的食物(如贝类、甘蓝、皮蛋、爆米花、葵花子、虾类等),以及胡椒等调味品。因此,如果孩子已出现多动症症状,就应少吃或不吃这类食物。
其他文献
4岁的晨晨聪明可爱,就是做事磨蹭。比如说,早上起床该上幼儿园了,妈妈急着做早餐,让晨晨自己穿衣服,可晨晨呢,衣服袖子刚穿好一只就拿起“变形金刚”玩开了,催他也没用。没办法,眼看时间来不及了,妈妈只好帮着他把衣服穿好。 孩子磨蹭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矫治的关键在于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4、5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边干边玩是造成这个年
涛涛妈带着孩子又一次来到儿科医院,说孩子最近的学习更差了,再这样下去,恐怕很难继续上学了。 涛涛出生时曾经缺氧,自从有一次一位产科医生告知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智力问题后,忧心忡忡的妈妈就整天把这事挂在嘴上,动不动就要涛涛“笨鸟先飞”,还给孩子吃了不少补脑药。可不幸她的担心竟变成了现实:涛涛的成绩果然不好且越来越差,这一来她更是成了医院的常客,虽然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可涛涛妈总不放心:“要不
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往往是父亲们忙着为一家的生计奔波,而把教育、抚养孩子的职责和义务推给了妈妈。在这样单性教育的环境中,孩子更多地了解和接纳了妈妈的温柔、纤细的性格,缺少爸爸榜样的模仿及学习,所以很难造就孩子勇敢、坚毅、豪爽、爱冒险等优秀的品质。 与此同时,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也几乎都是女性,女教师从自身天性出发,往往喜欢把“听话”、“守规矩”、“文静”当作好学生的美德,而把“调皮”、“好动”、“爱
专家一直在反对刻意要求幼儿识字,这一点我也赞同,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独立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这两者怎样结合才不会矛盾呢?换句话说,有没有办法让幼儿在无意之间快乐轻松地走入识字阅读之门呢?在这儿,我愿与所有的家长分享我的经验。 大家来说普通话 不少家长在家庭中都用方言与孩子交流,而学汉字却要用普通话,这样,在“音”与“形”之间还需要经过方言这一“翻译”过程。其实这是完全浪
王立军上初一那年,上山下乡的风潮便席卷全国,她只好告别校园,插队当了知青。后来,王立军结婚了,再后来有了三个孩子,但有关大学的梦想,却一直留在她心里,成了一块岁月磨不去的印痕! 国家恢复高考之后,每年7月7、8、9日王立军都会带着孩子跑到高考的考场外痴痴地看一会儿,看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别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她的孩子们却早已理解了妈妈—这是她对大学校园那份刻骨铭心的向往与敬慕啊。孩子们对她说:
如今视力缺陷的孩子越来越多。眼科专家告诉我们,造成孩子视力缺陷的原因,除少部分是先天发育和遗传外,绝大多数都是由后天环境影响造成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 阅读或写字时姿势不正确; (2) 收看电视节目时,坐得太近或太远; (3) 学习环境光线不足或太强; (4) 孩子注意力集中过久,眼睛过度疲劳; (5) 功课压力大; (6) 课本、作业、课外书籍字体小、编排密; (7) 营
幼儿园组织部分孩子去香港一家幼儿园搞联谊。行期最后那天下午,香港方面的园长问小朋友:“下面我们去参观计算机室好不好?”结果就在双方老师都微笑着期待预期的齐声呼好声之时,而且确实大多数小朋友都热烈地叫“好”之后,朋友6岁的儿子却不合适宜地高声说:“不好”——因为他想去玩。 这一声不和谐音顿时令双方老师陷入了尴尬境地。 回来后,老师虽然没有明确批评孩子,但却在班上讲了一个小动物代表团出国访问的故事
由于年龄局限,孩子常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发生争执甚至打斗,家长如何处理,将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产生极大的影响。 个案:陶陶买了个漂亮的布娃娃,月月很想抱一抱,可是陶陶不肯:“这是我的娃娃,谁也不能抱。”月月忍不住伸手摸了一下布娃娃,陶陶不乐意了,顺手一推,把月月推倒在地,月月爬起来,抹着眼泪回了家。 做法一: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妈妈怜爱地抚摸着女儿,安慰她:“月月不哭,都是陶陶不好,咱们不跟她玩儿
孩子喜欢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怎么办 为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我常带孩子去别人家玩。玩得倒是蛮开心的,就是有一点不好,他喜欢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骂他也没用。我该怎么办? 重庆 蔡 萌 这种情况在孩子中并不少见,通常有两种情形,应该区别对待:一是孩子当着父母的面要把别人的东西拿走。这时家长可先说服教育,若孩子不肯,大人又不想当着朋友的面让孩子哭哭啼啼搞得大家不开心,可以启发孩子与小朋友商量:这
青少年中心本来就离家不远,这段日子,威威去得越发勤了。为的就是贞贞,妹妹颖颖的同学的小姐姐,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 周日在楼下的操场,威威又见到贞贞,便对妹妹说:“这本漫画你借给她看—”他把手上一本热门漫画递给妹妹,然后走远,在墙后偷窥。 妹妹把漫画递给了贞贞,可贞贞竟摇摇头,掉头就走了! 威威产生了椎心的挫败感。他对她的好感,她不仅没有相应回报,还不理不睬!“好似我配不上她……”威威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