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坚持专业和专注,才能实现企业的愿景。现在的市场竞争极为残酷,我们欣赏将某个产品做到极致的企业家
市场预期,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是全国两会后值得期待的产业政策,2010年将是低碳经济的提速之年。作为嗅觉灵敏的投资机遇发现者,中国的风险投资家们对新能源产业的最新变化有何想法,作何谋划?道杰资本管理合伙人俞铁成、德信丰益资本执行合伙人姚锦聪3月做客《董事会》杂志,探讨低碳投资新攻略。
《董事会》:您担心中国新能源产业泡沫化吗,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俞铁成:所谓过剩问题我认为只是发生在具体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而且存在一个理论产能和有效产能的统计口径问题。以风电行业为例,据统计,去年风电的总装机只有12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5%,发电量只占全国发电总量的0.3%,因此从整体产能上看没有过剩。但是由于国内企业一窝蜂上风电项目,造成在风电某些环节出现产能过剩,比如在叶片和整机组装两个领域这几年上了许多项目,总产能已经超出近两、三年国内的风电装机计划。此外,有关部门在统计时经常把理论产能作为统计基础而忽略有效产能。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市场增长,一定会留出一定的有效产能发展空间,否则等到市场爆发性增长时临时新建生产线就来不及了。因此,在叶片和整机组装领域的过剩更多的是理论产能而不是有效产能过剩。在风电的核心控制系统、变桨系统、高端精密铸件等核心部件领域,目前国内能生产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厂家还非常少,根本不存在所谓过剩问题。我们目前仍然看好这些核心部件领域的投资机会。
姚锦聪: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过剩是一种特定的相对过剩。我们注意到直到现在电网所能承受的新能源占比远远未到设计的可承受的静态百分比,更不要说将来引入智能电网后电网所能承受的提升后的新能源占比的动态百分比。一方面因为个别领域的新能源产业具有两头在外的特征,国内的新能源应用鼓励措施仍未到位,导致了一些新能源加工产业相对过剩,另外是由于国家电网作为一个唯一的电场客户,在一些新能源电场的电力接入和接收上存在实际的困难以及积极性有待提高等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新能源设备提供上的相对过剩。我们相信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开展,这些都将日趋合理化。
《董事会》:能否用PE投资者的眼光,预测一下未来几年中国低碳经济的成长空间。
俞铁成:中国低碳经济在未来几年有巨大增长空间。目前核电已经提前实现2020年装机4000万千瓦的目标,我们预期国家很可能于近期上调2020年核电装机规划至8000万千瓦。未来3年有望迎来核电投资高峰,预计未来3年核核电总投资将达到3500亿元,年复合增长60%。
中国光伏市场在2009年正式大规模启动,全球太阳能市场将在2010年开始走入下一轮高速成长期,预计2009-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复合增速40%左右。相比前一轮纯政策市,本轮将有经济利益支持,更具成长空间和持续性。
中国风电行业预计2009-2011年平均增长20%左右,待消化现有产能后又会迎来快速发展机会。高效电机潜在市场容量400亿元,高压变频器未来3年复合增速30%。另外,能源合同管理领域也会孕育巨大投资机会。
《董事会》:这么乐观的预期之下,您掌握的资金想怎么花?
俞铁成:作为国内少数长期以新能源为主的投资机构,曾投资尚德电力、天威英利等,我们将在未来3-5年内继续加大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板块投资,重点是光伏、风电和核电。
光伏领域在“多晶硅-拉晶-切片-电池-组件”这条产业链主线上的每个环节已经形成几大巨头割据的局面,新进入者没有太大机会成长,而且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加深,我们不会参与。我们依旧看好为上述主产业链配套的零配件和消耗品企业,在已有成功投资案例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对若干核心光伏辅料配件企业的投资影响和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另外,我们很看好具有成熟技术和成功案例的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
风电领域我们主要关注2MW以上风机核心铸件以及风机核心变频系统、变桨系统、风电逆变器等细分领域,对于叶片、塔架、总装类企业兴趣不大。核电领域目前为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垄断,我们关注的是能切入核电配套体系的少数民营企业。
姚锦聪:我们的新能源投资重点关注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组件、超高智能电网与电表、光伏建筑一体化所需特种薄膜组件和特玻材料、新一代核电设备、能取代纸质印刷作为新一代电子化信息传播和教育应用的系统等,投资策略是重点投资一些即使在政策鼓励措施减弱的背景下,仍然真正能作为大规模引领新能源替代产品群的企业与行业。
《董事会》:除了行业前景,人的因素将决定投资成败。您最喜欢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家具备哪些素质?
俞铁成:首先要能建立起企业的“护城河”,拥有独到技术和商业模式,建立和稳定核心大客户。比如光伏配套领域原来某核心辅料都是外资垄断,我们3年前投资的一家公司成功研发出替代产品,用3年时间就占据了中国该细分市场垄断性的份额,靠的就是高性价比和高质量。
其次要善于和资本合作,在企业产品成型和有初步客户基础上要尽早引进有产业资源和其他增值服务的资本合作以实现快速扩张。我们关注到许多新能源企业在起步阶段都差不多,但一旦有资本介入后成长速度就明显拉开。
最后要专注。现在的市场竞争极为残酷,我们欣赏将某个产品做到极致的企业家。曾经有某海归博士带了一堆国外的新能源技术来找我们,同时要在光伏、风电好几个领域拓展,被我婉言谢绝。
姚锦聪:第一,坚持不懈地将新能源作为自己的事业。新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替代性能源,在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不仅会遭遇旧有形式能源的挤压式竞争,更要面对自身技术的待进展性、受众群体的接收模式和经济性原则等挑战。只有坚持专业和专注,才能实现企业的愿景。第二,坚持不懈地研发新技术以降低在低碳经济中新能源的替代成本。替代能源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以经济的价格大范围应用。第三,重视全球低碳政策的扶持作用和积极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发展企业强大的生存根基。
市场预期,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是全国两会后值得期待的产业政策,2010年将是低碳经济的提速之年。作为嗅觉灵敏的投资机遇发现者,中国的风险投资家们对新能源产业的最新变化有何想法,作何谋划?道杰资本管理合伙人俞铁成、德信丰益资本执行合伙人姚锦聪3月做客《董事会》杂志,探讨低碳投资新攻略。
《董事会》:您担心中国新能源产业泡沫化吗,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俞铁成:所谓过剩问题我认为只是发生在具体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而且存在一个理论产能和有效产能的统计口径问题。以风电行业为例,据统计,去年风电的总装机只有12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5%,发电量只占全国发电总量的0.3%,因此从整体产能上看没有过剩。但是由于国内企业一窝蜂上风电项目,造成在风电某些环节出现产能过剩,比如在叶片和整机组装两个领域这几年上了许多项目,总产能已经超出近两、三年国内的风电装机计划。此外,有关部门在统计时经常把理论产能作为统计基础而忽略有效产能。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市场增长,一定会留出一定的有效产能发展空间,否则等到市场爆发性增长时临时新建生产线就来不及了。因此,在叶片和整机组装领域的过剩更多的是理论产能而不是有效产能过剩。在风电的核心控制系统、变桨系统、高端精密铸件等核心部件领域,目前国内能生产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厂家还非常少,根本不存在所谓过剩问题。我们目前仍然看好这些核心部件领域的投资机会。
姚锦聪: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过剩是一种特定的相对过剩。我们注意到直到现在电网所能承受的新能源占比远远未到设计的可承受的静态百分比,更不要说将来引入智能电网后电网所能承受的提升后的新能源占比的动态百分比。一方面因为个别领域的新能源产业具有两头在外的特征,国内的新能源应用鼓励措施仍未到位,导致了一些新能源加工产业相对过剩,另外是由于国家电网作为一个唯一的电场客户,在一些新能源电场的电力接入和接收上存在实际的困难以及积极性有待提高等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新能源设备提供上的相对过剩。我们相信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开展,这些都将日趋合理化。
《董事会》:能否用PE投资者的眼光,预测一下未来几年中国低碳经济的成长空间。
俞铁成:中国低碳经济在未来几年有巨大增长空间。目前核电已经提前实现2020年装机4000万千瓦的目标,我们预期国家很可能于近期上调2020年核电装机规划至8000万千瓦。未来3年有望迎来核电投资高峰,预计未来3年核核电总投资将达到3500亿元,年复合增长60%。
中国光伏市场在2009年正式大规模启动,全球太阳能市场将在2010年开始走入下一轮高速成长期,预计2009-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复合增速40%左右。相比前一轮纯政策市,本轮将有经济利益支持,更具成长空间和持续性。
中国风电行业预计2009-2011年平均增长20%左右,待消化现有产能后又会迎来快速发展机会。高效电机潜在市场容量400亿元,高压变频器未来3年复合增速30%。另外,能源合同管理领域也会孕育巨大投资机会。
《董事会》:这么乐观的预期之下,您掌握的资金想怎么花?
俞铁成:作为国内少数长期以新能源为主的投资机构,曾投资尚德电力、天威英利等,我们将在未来3-5年内继续加大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板块投资,重点是光伏、风电和核电。
光伏领域在“多晶硅-拉晶-切片-电池-组件”这条产业链主线上的每个环节已经形成几大巨头割据的局面,新进入者没有太大机会成长,而且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加深,我们不会参与。我们依旧看好为上述主产业链配套的零配件和消耗品企业,在已有成功投资案例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对若干核心光伏辅料配件企业的投资影响和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另外,我们很看好具有成熟技术和成功案例的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
风电领域我们主要关注2MW以上风机核心铸件以及风机核心变频系统、变桨系统、风电逆变器等细分领域,对于叶片、塔架、总装类企业兴趣不大。核电领域目前为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垄断,我们关注的是能切入核电配套体系的少数民营企业。
姚锦聪:我们的新能源投资重点关注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组件、超高智能电网与电表、光伏建筑一体化所需特种薄膜组件和特玻材料、新一代核电设备、能取代纸质印刷作为新一代电子化信息传播和教育应用的系统等,投资策略是重点投资一些即使在政策鼓励措施减弱的背景下,仍然真正能作为大规模引领新能源替代产品群的企业与行业。
《董事会》:除了行业前景,人的因素将决定投资成败。您最喜欢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家具备哪些素质?
俞铁成:首先要能建立起企业的“护城河”,拥有独到技术和商业模式,建立和稳定核心大客户。比如光伏配套领域原来某核心辅料都是外资垄断,我们3年前投资的一家公司成功研发出替代产品,用3年时间就占据了中国该细分市场垄断性的份额,靠的就是高性价比和高质量。
其次要善于和资本合作,在企业产品成型和有初步客户基础上要尽早引进有产业资源和其他增值服务的资本合作以实现快速扩张。我们关注到许多新能源企业在起步阶段都差不多,但一旦有资本介入后成长速度就明显拉开。
最后要专注。现在的市场竞争极为残酷,我们欣赏将某个产品做到极致的企业家。曾经有某海归博士带了一堆国外的新能源技术来找我们,同时要在光伏、风电好几个领域拓展,被我婉言谢绝。
姚锦聪:第一,坚持不懈地将新能源作为自己的事业。新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替代性能源,在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不仅会遭遇旧有形式能源的挤压式竞争,更要面对自身技术的待进展性、受众群体的接收模式和经济性原则等挑战。只有坚持专业和专注,才能实现企业的愿景。第二,坚持不懈地研发新技术以降低在低碳经济中新能源的替代成本。替代能源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以经济的价格大范围应用。第三,重视全球低碳政策的扶持作用和积极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发展企业强大的生存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