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60%以上分布在农村,因此,农村养老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村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得到的家庭照顾明显减少,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阶段,通过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方式已保障基本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很小,90%的老年人无法通过社会养老渠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虽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展十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有些地方已经停止,有些地方仍然坚持的也是举步维艰。因此,需要对农村社会养老问题进行整改,以适应农村老年人口的需求。本文总结了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产生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参保意识不强 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认为只有亲情才是最可信的,把孩子养大,老了理所当然靠孩子养活,把养老问题全部交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靠家庭养老。另一方面,对新事物的怀疑也使得农民不愿参保,因为参保要缴纳一定的养老金,大多数人都在静观发展而未做决定。
1.2农保工作宣传力度小,农民对政策认识不够 农村社会养老宣传不到位,参保人员主要是乡镇干部和退伍军人,而大部分农民并不了解农保政策,有的甚至不知道有农民养老保险这回事,因此不能做到积极参保。
1.3财政补助、集体补助较少,锐减了农民参保的信心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实行的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养老保险办法。但多年来因农民收入水平和集体经济收入水平低而不能正常实施,而财政也因农保工作未全面展开而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农民不信任政府养老政策。
1.4制度不健全,办理缴费、查询和领取养老金不符合农民的生活方式 现在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参保缴费要回到原住地才能办理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阻碍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农民在打工单位参加了企业养老保险,在回到家乡时,却因非城镇户口而遭到当地的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拒绝,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不健全,因此无法继续参保。还有部分参保的农民已到享受待遇年龄,但因领取养老金须到经办机构而无法按时领取。
2.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
2.1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正确引导农民树立新的养老观念,不断增强积累和自我保障意识,树立早期投入、自我供养的新理念,在未老之前就为将来的养老生活打下身体基础和经济基础,为下一代减轻负担。
2.2关注重点人群,扩大参保范围 被征地农民、农民工、村干部及计划生育户,是农保工作的重点对象,其中针对被征地农民出台了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但还有相当大的群体尚未享受出台政策。现在他们参保的呼声很高,建议要求试点地区针对这部分群体的特殊性,建立相应的参保制度,对已到享受养老金待遇而未参保的农村老年人,允许其向前补缴若干年养老金,以确保其老有所养,增加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从而为农保工作领跑,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出贡献。
2.3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待遇 当前农村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筹资方式,建议对这种筹资方式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地对参保农民进行补贴,形成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筹资的机制。
2.4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统帐结合 建立统筹金账户和个人账户,统筹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和集体补助组成,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及其利息构成,取消调剂金账户,基金只能用于保险金支出,不得用于其他支出,不仅有利于限制退保,也有利于养老金的财政年度结算和科学管理,此项工作也为下一步新型农保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2.5建立和健全农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弹性机制 对个人账户的设计和管理要体现弹性化要求,以适应农民在各种经济活动情况下的缴费方式和农民地域流动的需要,保证账户的可携带性,让参保农民可终身随时随地办理缴费、查询和领取养老金的手续并要合理确定发放养老金的标准和时间。
1. 产生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参保意识不强 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认为只有亲情才是最可信的,把孩子养大,老了理所当然靠孩子养活,把养老问题全部交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靠家庭养老。另一方面,对新事物的怀疑也使得农民不愿参保,因为参保要缴纳一定的养老金,大多数人都在静观发展而未做决定。
1.2农保工作宣传力度小,农民对政策认识不够 农村社会养老宣传不到位,参保人员主要是乡镇干部和退伍军人,而大部分农民并不了解农保政策,有的甚至不知道有农民养老保险这回事,因此不能做到积极参保。
1.3财政补助、集体补助较少,锐减了农民参保的信心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实行的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养老保险办法。但多年来因农民收入水平和集体经济收入水平低而不能正常实施,而财政也因农保工作未全面展开而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农民不信任政府养老政策。
1.4制度不健全,办理缴费、查询和领取养老金不符合农民的生活方式 现在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参保缴费要回到原住地才能办理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阻碍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农民在打工单位参加了企业养老保险,在回到家乡时,却因非城镇户口而遭到当地的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拒绝,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不健全,因此无法继续参保。还有部分参保的农民已到享受待遇年龄,但因领取养老金须到经办机构而无法按时领取。
2.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
2.1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正确引导农民树立新的养老观念,不断增强积累和自我保障意识,树立早期投入、自我供养的新理念,在未老之前就为将来的养老生活打下身体基础和经济基础,为下一代减轻负担。
2.2关注重点人群,扩大参保范围 被征地农民、农民工、村干部及计划生育户,是农保工作的重点对象,其中针对被征地农民出台了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但还有相当大的群体尚未享受出台政策。现在他们参保的呼声很高,建议要求试点地区针对这部分群体的特殊性,建立相应的参保制度,对已到享受养老金待遇而未参保的农村老年人,允许其向前补缴若干年养老金,以确保其老有所养,增加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从而为农保工作领跑,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出贡献。
2.3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待遇 当前农村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筹资方式,建议对这种筹资方式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地对参保农民进行补贴,形成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筹资的机制。
2.4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统帐结合 建立统筹金账户和个人账户,统筹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和集体补助组成,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及其利息构成,取消调剂金账户,基金只能用于保险金支出,不得用于其他支出,不仅有利于限制退保,也有利于养老金的财政年度结算和科学管理,此项工作也为下一步新型农保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2.5建立和健全农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弹性机制 对个人账户的设计和管理要体现弹性化要求,以适应农民在各种经济活动情况下的缴费方式和农民地域流动的需要,保证账户的可携带性,让参保农民可终身随时随地办理缴费、查询和领取养老金的手续并要合理确定发放养老金的标准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