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内容,分析了电气设备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办法及措施。[关键词]矿山;电气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D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263-01
1 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一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二是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电气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選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该系统由“软件”、“硬件”及“人”三部分组成。“软件”是指《矿山安全规程》等技术法规,各类设备管理,安全用电检修等规章制度。“硬件”是指:①能对电气设备入矿进行安全、性能等综合检验的仪器、仪表;②安装、维修电气装备时使用的各类保安工具;③为避免事故而设置的各类保护器具。“人”是系统工程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都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系统失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2 矿山电气设备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分析
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时,对故障原因种类的划分应有统一原则,要结合本系统(或本企业)拥有的设备种类和故障管理的实际需要。分得过粗或过细,都不利于管理工作,其准则应是根据所划分的故障原因种类,较容易地看出每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或存在的问题。为了掌握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同时间内的故障发展趋势,要对规定时间内的故障频率进行分析。故障频率与设备的负荷强度有直接关系。但是,每个企业生产设备的种类及每台设备承担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单纯地以其负荷强度(或生产率)作为分析依据。然而,对于一个车间、一个工区或一个企业,产量与设备运转台时是成正比的。所以,一般以设备运转台时的故障停机时数来评价,叫做故障强度。下面分析设备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
2.1 设备陈旧老化
矿企在购买设备时往往成套购入,一次性投资过大,矿山企业若为追求其经济效益而投入不足,则会导致矿山电气设备的更新速度慢,设备会超年限服役。此外,我国矿山机械制造业其工艺技术、制造、检测手段水平较低,这也导致了我国矿山行业整体技术及设备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同时也使设备的维护难度与工作量加大。
2.2 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
我国的矿山生产设备的质量差、水平低且品种少,许多机械及高新技术产品往往是通过从外国进口而来的,因此我国的矿企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出现。配套的不完善现象,管理和操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设备与生产条件不相适应的磨合期内,依靠人为的力量避免磨合期事故率的发生。
2.3 设备检修不到位
现代的正规矿山已经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转变,采矿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投入生产,但是误操作与长时间运行等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这便要求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一定要专业、系统、仔细。但是目前矿企的技术人员相对比较紧缺,日常大量的维护、检查工作难以落实。据权威部门统计,约75%~80%的电气设备事故是由检修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所引起。
2.4 电气设备配件的质量不过关
现在矿山自动化程度在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对设备配件的要求也在提高,但因配件生产企业的结构松散,对配件材料及尺寸规格都没统一的标准,配件间通用性较差,而且市场上还存有一些偷工减料的差配件,这些都给设备的平稳运行带来极坏的影响。
3 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办法及措施
3.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法规及相关规定、规程,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操作性强的设备台账、采购标准、出入库管理、日常检修及责任明确等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矿山安全规章》,从观念抓起,从基础管理抓起,提高制度的可执行力。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电气设备从采购到日常维修一整套工作,平日里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并制定岗位责任制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文化及工作水平。
3.2 制定安全隐患防范治理
重视和加强生产矿区的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测试,对有问题或技术指标达不到标准的要及时更换,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将事故隐患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监控系统的人员应该具备以下3个特点:政治立场坚定,安全意识强,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安全监控人员应单独培训、选拔,并受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监督。来对工作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发现隐患及时反馈,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患、处理措施。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对井下作业安全的认识,确保工作人员学会电气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护措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重点要落实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上来。
3.3 避免触电伤亡事故
自动化采掘生产模式伴随着大量的工业用电线路,为防止由生产环境所导致的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应保证做到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绝不违反《矿山安全规章》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正确用电,安全作业。施工及操作人员不得接触或是靠近带电体,可实施设置闭锁机构与采取栅栏门隔离等措施;所有电气设备都应安装接地保护及相应的漏电保护装置,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调至低电压等级;而在使用、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应使用保安工具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对所使的过流保护装置、保安工具等定期进行校验和调整。
3.4 避免电火灾事故
引起起火的原因很多,如电气设备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导致载流导体温度升高;导体连接部分接触不良,使接触电阻变大,一有电流通过时,可能会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火灾;在生产矿区中,由于环境中可能充实着较多的易燃、可燃性气体,电气设备一旦短路、各种情况引起温度升高、任何电弧作用都可能引起火灾。因此,加强管理,增加日常的安全巡查和日常检修是发现安全隐患的重要方式。
3.5 避免矿井的监控系统失控
矿井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很好的保证矿山的安全、高效作业。环境安全监控系统通常用于对某些气体的浓度及温度、湿度、风速及负压等数据进行监控,同时对风门、风窗等主要设备的开停实行甲烷超限声光报警及断电断风控制等。该技术科技含量较高,是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新技术的应用。
3.6 严格管理
矿山企业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大多为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组建一支专门的机电安全监察队伍,监督、检查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失控、失效。认真做好电气设备的采购、检测、安装调试、检修、维修等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技能。合理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电缆的安全检查,每次安全检查和调整结果应计入专用的记录簿内,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致力于上下信息沟通,便于机电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田庆军,周晓娟.当前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煤炭技术,2009,(2):190-191.
[2] 梁雨桐.浅析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J].科技风,2009,(10):21-23.
中图分类号:TD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263-01
1 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一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二是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电气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選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该系统由“软件”、“硬件”及“人”三部分组成。“软件”是指《矿山安全规程》等技术法规,各类设备管理,安全用电检修等规章制度。“硬件”是指:①能对电气设备入矿进行安全、性能等综合检验的仪器、仪表;②安装、维修电气装备时使用的各类保安工具;③为避免事故而设置的各类保护器具。“人”是系统工程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都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系统失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2 矿山电气设备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分析
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时,对故障原因种类的划分应有统一原则,要结合本系统(或本企业)拥有的设备种类和故障管理的实际需要。分得过粗或过细,都不利于管理工作,其准则应是根据所划分的故障原因种类,较容易地看出每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或存在的问题。为了掌握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同时间内的故障发展趋势,要对规定时间内的故障频率进行分析。故障频率与设备的负荷强度有直接关系。但是,每个企业生产设备的种类及每台设备承担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单纯地以其负荷强度(或生产率)作为分析依据。然而,对于一个车间、一个工区或一个企业,产量与设备运转台时是成正比的。所以,一般以设备运转台时的故障停机时数来评价,叫做故障强度。下面分析设备安全事故易发生的原因:
2.1 设备陈旧老化
矿企在购买设备时往往成套购入,一次性投资过大,矿山企业若为追求其经济效益而投入不足,则会导致矿山电气设备的更新速度慢,设备会超年限服役。此外,我国矿山机械制造业其工艺技术、制造、检测手段水平较低,这也导致了我国矿山行业整体技术及设备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同时也使设备的维护难度与工作量加大。
2.2 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
我国的矿山生产设备的质量差、水平低且品种少,许多机械及高新技术产品往往是通过从外国进口而来的,因此我国的矿企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出现。配套的不完善现象,管理和操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设备与生产条件不相适应的磨合期内,依靠人为的力量避免磨合期事故率的发生。
2.3 设备检修不到位
现代的正规矿山已经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转变,采矿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投入生产,但是误操作与长时间运行等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这便要求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一定要专业、系统、仔细。但是目前矿企的技术人员相对比较紧缺,日常大量的维护、检查工作难以落实。据权威部门统计,约75%~80%的电气设备事故是由检修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所引起。
2.4 电气设备配件的质量不过关
现在矿山自动化程度在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对设备配件的要求也在提高,但因配件生产企业的结构松散,对配件材料及尺寸规格都没统一的标准,配件间通用性较差,而且市场上还存有一些偷工减料的差配件,这些都给设备的平稳运行带来极坏的影响。
3 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办法及措施
3.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法规及相关规定、规程,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操作性强的设备台账、采购标准、出入库管理、日常检修及责任明确等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矿山安全规章》,从观念抓起,从基础管理抓起,提高制度的可执行力。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电气设备从采购到日常维修一整套工作,平日里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并制定岗位责任制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文化及工作水平。
3.2 制定安全隐患防范治理
重视和加强生产矿区的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测试,对有问题或技术指标达不到标准的要及时更换,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将事故隐患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监控系统的人员应该具备以下3个特点:政治立场坚定,安全意识强,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安全监控人员应单独培训、选拔,并受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监督。来对工作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发现隐患及时反馈,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患、处理措施。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对井下作业安全的认识,确保工作人员学会电气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护措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重点要落实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上来。
3.3 避免触电伤亡事故
自动化采掘生产模式伴随着大量的工业用电线路,为防止由生产环境所导致的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应保证做到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绝不违反《矿山安全规章》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正确用电,安全作业。施工及操作人员不得接触或是靠近带电体,可实施设置闭锁机构与采取栅栏门隔离等措施;所有电气设备都应安装接地保护及相应的漏电保护装置,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调至低电压等级;而在使用、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应使用保安工具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对所使的过流保护装置、保安工具等定期进行校验和调整。
3.4 避免电火灾事故
引起起火的原因很多,如电气设备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导致载流导体温度升高;导体连接部分接触不良,使接触电阻变大,一有电流通过时,可能会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火灾;在生产矿区中,由于环境中可能充实着较多的易燃、可燃性气体,电气设备一旦短路、各种情况引起温度升高、任何电弧作用都可能引起火灾。因此,加强管理,增加日常的安全巡查和日常检修是发现安全隐患的重要方式。
3.5 避免矿井的监控系统失控
矿井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很好的保证矿山的安全、高效作业。环境安全监控系统通常用于对某些气体的浓度及温度、湿度、风速及负压等数据进行监控,同时对风门、风窗等主要设备的开停实行甲烷超限声光报警及断电断风控制等。该技术科技含量较高,是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新技术的应用。
3.6 严格管理
矿山企业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大多为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组建一支专门的机电安全监察队伍,监督、检查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失控、失效。认真做好电气设备的采购、检测、安装调试、检修、维修等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技能。合理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电缆的安全检查,每次安全检查和调整结果应计入专用的记录簿内,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致力于上下信息沟通,便于机电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田庆军,周晓娟.当前矿山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煤炭技术,2009,(2):190-191.
[2] 梁雨桐.浅析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J].科技风,2009,(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