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然而,新中国依然面临着来自海上的巨大核威胁,党中央、毛泽东果断决策:研制中国自己的核潜艇!构筑中国战略核力量的坚实屏障。于是,上至元帅、科学家,下至工人、潜艇水兵,都投身到了这一可歌可泣的伟大工程中。
叶帅临危受命“红工程”
这是一次政治局会议。叶剑英元帅身着军服早早来到了会场,坐在会议桌的中央。他今天是又高兴又气愤。高兴的是周总理叫他主持这次会议。在北京医院的病榻上,总理亲自交待元帅: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事关导弹核潜艇的命运和前途,指示他要对散布那种言论的人进行严肃的批评。什么言论呢?就是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有人把核潜艇工程同林彪集团挂起钩来,说它是一项“黑工程”,应该趁早下马。元帅气愤的正是这一点。明明是总理亲自抓的红工程嘛,怎么是“黑工程”呢?联想到有人正在兴起“批林批孔批大儒”,岂不有点蹊跷?当他听到一个将军的有关报告后,感到事关重大,立即报告了周总理。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欧洲早期的火箭技术还是由成吉思汗远征的铁蹄带去的。然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德国人在古代火箭技术的基础上自行研制,最先造出了导弹———V1、V2。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研制成功了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又从陆基导弹发展到水下核潜艇发射的潜射导弹。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已经研制成功“北极星”、“海神”、“三叉戟”三代潜射导弹……
相比之下,我们大大地落后了。但是当历史赐予我们机遇,中央已经作出明确决策时,一些人遇有风吹草动,立场就不那么坚定了。核潜艇,特别是导弹核潜艇,是我们的一个宝贝疙瘩啊!威力无比的战略核力量!难道我们要放弃它吗?不能,无论如何不能。
李先念、余秋里等进来了,列席会议的海军司令肖劲光、副司令周希汉等也来了……
叶帅目光很锐利地扫视了一下会场,见人都到齐了,便站了起来,他说:“这个会,总理命我主持,是为了专门讨论一下核潜艇工程的问题,先汇报一下有关情况
汇报很自然就触及了那个所谓“黑工程”的论调。叶帅问周希汉:“工程的某个领导成员也这样说吗?那些人的依据是什么,有多大影响?”周希汉一一作了回答。
叶帅拍了一下桌子,说:“谁说核潜艇工程是一项黑工程啊?它明明是一项红工程嘛!它是周总理亲自抓的红工程嘛!这是关系重大,非常重要,有战略意义的一项红工程!”
李先念说:“我们的鱼雷核潜艇造出来了,但还要经过试航、远航等试验,不能停,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有导弹核潜艇,这工程也不能停,我们需要潜射导弹。”
余秋里也激动地说:“我也表个态,拥护叶副主席的说法,我谴责所谓核潜艇是什么‘黑工程’的论调,我坚决支持核潜艇工程搞下去,直到完成。”他转向周希汉,说:“你要把工程抓起来,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帮助你。”
叶帅很严肃地对肖劲光说:“你们海军要像抓鱼雷核潜艇一样,继续抓好导弹核潜艇,务必早日把它造出来。”
“周希汉,”叶帅特别冲着周希汉叫了一声,“你要挺起腰杆,理直气壮地把红工程抓起来。李作鹏垮台了,他是罪有应得!他当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这么多年,从来就是挂名的甩手掌柜,没干什么实事……我支持你。有什么困难,你找先念、余秋里。”
周希汉紧紧握住元帅伸过来的手。激动地表示:“我一定不辜负叶帅的厚望!”
江青在一次会上曾指名道姓地批了周希汉。将军一直不服,没想到元帅也知道并且反其道而用之,让他取代虚有其位的李作鹏,把红工程抓下去。这是对他——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这些年来工作的一个高度评价啊!一颗细小的泪珠从将军的眼角溢了出来……
红工程重新起航了。几个月后,叶帅又一次召集军委办公会议,听取导弹核潜艇研制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汇报,并且研究鱼雷核潜艇的定型问题。
导弹核潜艇取得重大进展
1973年秋,我国第一艘鱼雷核潜艇试航归来,叶帅非常高兴。某日上午,叶帅在海军苏振华政委等陪同下来到工厂的码头。他在检阅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快艇、驱逐舰和常规潜艇后,便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舷边。
当他看见蓝色的巨鲸浮卧在船坞的水面上时,眼睛里顿时闪耀出惊喜的光芒。元帅连连挥手向艇上的工程师、工人和水兵致意。他登上艇,紧紧地握住副总工程师张焕璞的手,说:“人民感谢你们。”叶帅一个舱室一个舱室细看,张焕璞向他仔细讲解着。元帅赞叹核潜艇造得快,造得好!谈笑风生。
参观完毕后,元帅走到科研人员中间,同他们一一握手,并热情洋溢地对他们说:“你们为国防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祖国感谢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几句热肠话,说得个个眼睛发湿,这是对正在研制导弹核潜艇的工程师们最大的鼓舞!
下午,叶剑英元帅又一次就核潜艇问题向海军和有关工业部门的领导作了指示。他说:“希望大家大力协作,鱼雷核潜艇要不断线,最重要的是要把导弹核潜艇尽快搞出来。为此,苏振华同志在这里多留几天,同各工业部门的同志一道,研究一下以后的步骤……”
1979年9月5日,在导弹核潜艇建造取得重大进展时,叶帅又一次视察了海军某舰艇部队,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以示祝愿:“横槊临江喜赋诗,曹瞒当日耀雄姿。看今导弹核潜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水下长征,中国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1985年冬天,“长征”号的长征开始了。随着潜艇基地副司令员杨玺一声令下,核潜艇像一条巨鲸离开军港,站在舰桥甲板上的艇员一会儿都不见了,巨鲸渐渐没人海中……
这是中国核潜艇第一次不平常的水下长航,也许一个月、两个月,也许三个月,一直潜到大洋深处。常规潜艇是无法完成这样的水下长航的,走一段时间,它就不得不因缺乏空气而浮出水面,就连蓄电池充电也得浮到水面上进行。而核潜艇不需要添加燃料,空气和淡水也能自己制造。但长航也带来一个痛苦:对于岸上的人来说,这几个月,他们的男儿将一直下落不明,杳无音讯。穷凶极恶的大洋大海,吞噬过无数的船只,就像魔鬼一样可怕。
这是中国核潜艇首次水下远征,在危机四伏的大洋潜游,以检验核动力能否在复杂的海底下运行,也检验自己的意志耐力和应付危险事变的能力,向水下航行持续力的极限挑战。
艇员们虽然不安,但更自信,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们的指挥官——杨玺和孙建国。杨玺是核潜艇第一任艇长,如今他升任基地副司令员,把艇长的担子压在孙建国肩上了。 假如核反应堆在水下出了事怎么办?仪表失灵怎么办?假如与别的潜艇相撞怎么办?美国和苏联的核潜艇就曾经发生过一次相撞。因事故沉没永远成为海底遗骸的潜艇已有113条,核潜艇也有好几艘了。所以,谁也不敢对这次试验掉以轻心。
再说,核潜艇的水下长征毫无浪漫色彩可言。核潜艇是全封闭的,水下看不见阳光,看不见海水。艇员每人有一个旅客列车那样的卧铺。国内最长的铁路,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慢车七天七夜也就够了,沿途还有新鲜风景看,还可以在靠站时下车。而对于进行水下长航试验的核潜艇艇员来说,活动空间狭小的舱室,不是呆一两天,七八天,而是几十天,甚至几个月与外界完全隔绝。因此,这不仅是核潜艇最大自给力的考核,也是对艇员长期水下活动极限支持力的考验。这种“过关考试”,对于核潜艇的战斗力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经验丰富的杨玺副司令亲自上艇“督战”,无疑给水兵服了一副镇静剂。人心的稳定能保证技术水平正常发挥,不会因惊慌失措而导致误操作。10天、20天,潜艇在水下航行。
海上波涛翻涌,海下漆黑一片,核潜艇像一把利刃在水下潜航。有两行字压在艇长桌子的玻璃板下:“超过法国人,超过‘海神’号!”法国核潜艇的长航纪录是67昼夜,美国“海神”号核潜艇的长航纪录是84昼夜。前者是孙建国的“最低纲领”,目标是超越“海神”号。
孙建国在出航前与大伙一起设想了许多应急预案,可能的故障对策全都清晰地储存在他的大脑里,一旦出事,他在一两秒钟内就能将它“检索”出来。一天,正过某海峡时一个新艇员神色有点慌张地向他奔来,“某舱管子冒汽了!”孙建国立即向所在舱室奔去,老艇员、参谋和保驾的工人师傅紧跟其后。舱室里蒸汽弥漫,那是几十个大气压产生的高压蒸汽,室内热浪滚滚,令人窒息。果然,一个新艇员拉阀怎么也拉不起来,急得满头大汗,直跺脚。
孙建国往他肩头拍了一掌:“你急什么以头开始,按照程序一招一式,重来!”
新艇员镇静下来,终于迅速完成了拉阀的动作。舱室里的温度逐渐降下来了,孙建国长长舒了一口气,他感到平日自己的威严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
新艇员腼腆地说:“艇长,亏你这一掌,把我击醒……”
90天!刷新世界潜航纪景
45天、55天,熬过去了。65天、70天,又熬过去了,法国人长航67天的纪录超过了。
长航在继续,一个个难以想像的困难又接踵而来。艇内的人造空气经过多道过滤,尽管比较纯净,但总不那么新鲜,加上艇内众多的机械运行也会排放一些“工业废气”,虽然有排气系统,但艇内空气总不如天然纯净的好。为了保证艇内有限的空气不被污染,一个命令下达了:“不许吃葱、蒜、鱼等任何有异味的食物!”
按原计划最大自给力试验进行到70天就算完成任务了。已经越过70天,人员和机械都很疲劳,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潜行?孙承勤主任和常宝林政委在士兵中间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95%以上的艇员都要求继续长航,目标是90天。
“一定要像中国女排一样,拿一个金牌!”艇员们多么想看一看久违了的城市、渔村、妇女和儿童,但他们下决心要打破美国核潜艇的水下长航纪录,为祖国争光。
艇内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惟一能判定夜间还是白天的是挂在各岗位舱的那块有特殊标记的铜盘挂钟。数百台电机、水泵、蒸汽机日夜不停地运转,轰鸣声不断地震动耳膜。但到后来,好些艇员的耳朵麻木了。
越到后来,艇员的生物钟错乱得越厉害。多数人吃不下;艇员们有的睡不着觉,有的睡着了醒不过来;许多人浑身无力,有的眼皮耷拉着支不起来;个别战士开始昏厥,也有的变得烦躁不安。尽管这样,官兵们意志不垮,一上岗位就拼足全身力气。有的为了解困往太阳穴抹清凉油,有的嚼干辣椒,以此刺激大脑,提起精气神儿。
就这样,官兵们战胜自我,精心操纵各种仪器,没有出现丝毫的差错。
第85天、86天、87天、88天、89天、90天!每一天都是在挣扎中度过的,真是度日如年啊!美国核潜艇水下长航84天的纪录远远超过了!
这样的时刻终于来临:蓝色的巨鲸浮出水面,“啊,看见祖国的海岸线了!”艇员们一个个爬出舱室,爬上舰桥眺望,迎着刺目的阳光……
就要靠近祖国的码头时,孙建国艇长眼含热泪喊出一句话:“同志们,水兵们,不要趴着!站起来迎接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吧!”
极度虚弱的官兵们亢奋了,一个个站了起来。码头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军号齐鸣,迎接骑鲸潜海长航90昼夜的勇士们归来。
创造了我国水下连续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平均航速最高纪录的水兵们,举手敬礼了。
“海神”号归来时,不少美国水兵是被担架抬下来的。但中国艇员没有一人使用担架,也不要人搀扶,一个个自己走下舷梯。杨玺副司令和孙艇长感到头晕目眩,身体轻得像棉花,脚却重得像两桶铅,但他们走下舷板,先一步踏上了码头。
杨玺向海军张连忠副司令员大声报告:“核潜艇最大自给力试验成功,请您检阅!”
张连忠热烈欢迎英雄的核潜艇艇员胜利回来,他问候水兵们!“同志们辛苦啦!”
“为人民服务!”水兵们的声音仍那么自豪洪亮。
长航考核证明:中国核潜艇机械设备工作可靠;主动力装置共运行了数千小时,反应堆累计运行数十个满功率天,运行稳定可靠;机动性能好,无故障;电气设备良好……创造水下奇迹的人,过得硬!
叶帅临危受命“红工程”
这是一次政治局会议。叶剑英元帅身着军服早早来到了会场,坐在会议桌的中央。他今天是又高兴又气愤。高兴的是周总理叫他主持这次会议。在北京医院的病榻上,总理亲自交待元帅: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事关导弹核潜艇的命运和前途,指示他要对散布那种言论的人进行严肃的批评。什么言论呢?就是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有人把核潜艇工程同林彪集团挂起钩来,说它是一项“黑工程”,应该趁早下马。元帅气愤的正是这一点。明明是总理亲自抓的红工程嘛,怎么是“黑工程”呢?联想到有人正在兴起“批林批孔批大儒”,岂不有点蹊跷?当他听到一个将军的有关报告后,感到事关重大,立即报告了周总理。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欧洲早期的火箭技术还是由成吉思汗远征的铁蹄带去的。然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德国人在古代火箭技术的基础上自行研制,最先造出了导弹———V1、V2。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研制成功了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又从陆基导弹发展到水下核潜艇发射的潜射导弹。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已经研制成功“北极星”、“海神”、“三叉戟”三代潜射导弹……
相比之下,我们大大地落后了。但是当历史赐予我们机遇,中央已经作出明确决策时,一些人遇有风吹草动,立场就不那么坚定了。核潜艇,特别是导弹核潜艇,是我们的一个宝贝疙瘩啊!威力无比的战略核力量!难道我们要放弃它吗?不能,无论如何不能。
李先念、余秋里等进来了,列席会议的海军司令肖劲光、副司令周希汉等也来了……
叶帅目光很锐利地扫视了一下会场,见人都到齐了,便站了起来,他说:“这个会,总理命我主持,是为了专门讨论一下核潜艇工程的问题,先汇报一下有关情况
汇报很自然就触及了那个所谓“黑工程”的论调。叶帅问周希汉:“工程的某个领导成员也这样说吗?那些人的依据是什么,有多大影响?”周希汉一一作了回答。
叶帅拍了一下桌子,说:“谁说核潜艇工程是一项黑工程啊?它明明是一项红工程嘛!它是周总理亲自抓的红工程嘛!这是关系重大,非常重要,有战略意义的一项红工程!”
李先念说:“我们的鱼雷核潜艇造出来了,但还要经过试航、远航等试验,不能停,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有导弹核潜艇,这工程也不能停,我们需要潜射导弹。”
余秋里也激动地说:“我也表个态,拥护叶副主席的说法,我谴责所谓核潜艇是什么‘黑工程’的论调,我坚决支持核潜艇工程搞下去,直到完成。”他转向周希汉,说:“你要把工程抓起来,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帮助你。”
叶帅很严肃地对肖劲光说:“你们海军要像抓鱼雷核潜艇一样,继续抓好导弹核潜艇,务必早日把它造出来。”
“周希汉,”叶帅特别冲着周希汉叫了一声,“你要挺起腰杆,理直气壮地把红工程抓起来。李作鹏垮台了,他是罪有应得!他当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这么多年,从来就是挂名的甩手掌柜,没干什么实事……我支持你。有什么困难,你找先念、余秋里。”
周希汉紧紧握住元帅伸过来的手。激动地表示:“我一定不辜负叶帅的厚望!”
江青在一次会上曾指名道姓地批了周希汉。将军一直不服,没想到元帅也知道并且反其道而用之,让他取代虚有其位的李作鹏,把红工程抓下去。这是对他——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这些年来工作的一个高度评价啊!一颗细小的泪珠从将军的眼角溢了出来……
红工程重新起航了。几个月后,叶帅又一次召集军委办公会议,听取导弹核潜艇研制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汇报,并且研究鱼雷核潜艇的定型问题。
导弹核潜艇取得重大进展
1973年秋,我国第一艘鱼雷核潜艇试航归来,叶帅非常高兴。某日上午,叶帅在海军苏振华政委等陪同下来到工厂的码头。他在检阅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快艇、驱逐舰和常规潜艇后,便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舷边。
当他看见蓝色的巨鲸浮卧在船坞的水面上时,眼睛里顿时闪耀出惊喜的光芒。元帅连连挥手向艇上的工程师、工人和水兵致意。他登上艇,紧紧地握住副总工程师张焕璞的手,说:“人民感谢你们。”叶帅一个舱室一个舱室细看,张焕璞向他仔细讲解着。元帅赞叹核潜艇造得快,造得好!谈笑风生。
参观完毕后,元帅走到科研人员中间,同他们一一握手,并热情洋溢地对他们说:“你们为国防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祖国感谢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几句热肠话,说得个个眼睛发湿,这是对正在研制导弹核潜艇的工程师们最大的鼓舞!
下午,叶剑英元帅又一次就核潜艇问题向海军和有关工业部门的领导作了指示。他说:“希望大家大力协作,鱼雷核潜艇要不断线,最重要的是要把导弹核潜艇尽快搞出来。为此,苏振华同志在这里多留几天,同各工业部门的同志一道,研究一下以后的步骤……”
1979年9月5日,在导弹核潜艇建造取得重大进展时,叶帅又一次视察了海军某舰艇部队,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以示祝愿:“横槊临江喜赋诗,曹瞒当日耀雄姿。看今导弹核潜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水下长征,中国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1985年冬天,“长征”号的长征开始了。随着潜艇基地副司令员杨玺一声令下,核潜艇像一条巨鲸离开军港,站在舰桥甲板上的艇员一会儿都不见了,巨鲸渐渐没人海中……
这是中国核潜艇第一次不平常的水下长航,也许一个月、两个月,也许三个月,一直潜到大洋深处。常规潜艇是无法完成这样的水下长航的,走一段时间,它就不得不因缺乏空气而浮出水面,就连蓄电池充电也得浮到水面上进行。而核潜艇不需要添加燃料,空气和淡水也能自己制造。但长航也带来一个痛苦:对于岸上的人来说,这几个月,他们的男儿将一直下落不明,杳无音讯。穷凶极恶的大洋大海,吞噬过无数的船只,就像魔鬼一样可怕。
这是中国核潜艇首次水下远征,在危机四伏的大洋潜游,以检验核动力能否在复杂的海底下运行,也检验自己的意志耐力和应付危险事变的能力,向水下航行持续力的极限挑战。
艇员们虽然不安,但更自信,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们的指挥官——杨玺和孙建国。杨玺是核潜艇第一任艇长,如今他升任基地副司令员,把艇长的担子压在孙建国肩上了。 假如核反应堆在水下出了事怎么办?仪表失灵怎么办?假如与别的潜艇相撞怎么办?美国和苏联的核潜艇就曾经发生过一次相撞。因事故沉没永远成为海底遗骸的潜艇已有113条,核潜艇也有好几艘了。所以,谁也不敢对这次试验掉以轻心。
再说,核潜艇的水下长征毫无浪漫色彩可言。核潜艇是全封闭的,水下看不见阳光,看不见海水。艇员每人有一个旅客列车那样的卧铺。国内最长的铁路,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慢车七天七夜也就够了,沿途还有新鲜风景看,还可以在靠站时下车。而对于进行水下长航试验的核潜艇艇员来说,活动空间狭小的舱室,不是呆一两天,七八天,而是几十天,甚至几个月与外界完全隔绝。因此,这不仅是核潜艇最大自给力的考核,也是对艇员长期水下活动极限支持力的考验。这种“过关考试”,对于核潜艇的战斗力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经验丰富的杨玺副司令亲自上艇“督战”,无疑给水兵服了一副镇静剂。人心的稳定能保证技术水平正常发挥,不会因惊慌失措而导致误操作。10天、20天,潜艇在水下航行。
海上波涛翻涌,海下漆黑一片,核潜艇像一把利刃在水下潜航。有两行字压在艇长桌子的玻璃板下:“超过法国人,超过‘海神’号!”法国核潜艇的长航纪录是67昼夜,美国“海神”号核潜艇的长航纪录是84昼夜。前者是孙建国的“最低纲领”,目标是超越“海神”号。
孙建国在出航前与大伙一起设想了许多应急预案,可能的故障对策全都清晰地储存在他的大脑里,一旦出事,他在一两秒钟内就能将它“检索”出来。一天,正过某海峡时一个新艇员神色有点慌张地向他奔来,“某舱管子冒汽了!”孙建国立即向所在舱室奔去,老艇员、参谋和保驾的工人师傅紧跟其后。舱室里蒸汽弥漫,那是几十个大气压产生的高压蒸汽,室内热浪滚滚,令人窒息。果然,一个新艇员拉阀怎么也拉不起来,急得满头大汗,直跺脚。
孙建国往他肩头拍了一掌:“你急什么以头开始,按照程序一招一式,重来!”
新艇员镇静下来,终于迅速完成了拉阀的动作。舱室里的温度逐渐降下来了,孙建国长长舒了一口气,他感到平日自己的威严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
新艇员腼腆地说:“艇长,亏你这一掌,把我击醒……”
90天!刷新世界潜航纪景
45天、55天,熬过去了。65天、70天,又熬过去了,法国人长航67天的纪录超过了。
长航在继续,一个个难以想像的困难又接踵而来。艇内的人造空气经过多道过滤,尽管比较纯净,但总不那么新鲜,加上艇内众多的机械运行也会排放一些“工业废气”,虽然有排气系统,但艇内空气总不如天然纯净的好。为了保证艇内有限的空气不被污染,一个命令下达了:“不许吃葱、蒜、鱼等任何有异味的食物!”
按原计划最大自给力试验进行到70天就算完成任务了。已经越过70天,人员和机械都很疲劳,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潜行?孙承勤主任和常宝林政委在士兵中间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95%以上的艇员都要求继续长航,目标是90天。
“一定要像中国女排一样,拿一个金牌!”艇员们多么想看一看久违了的城市、渔村、妇女和儿童,但他们下决心要打破美国核潜艇的水下长航纪录,为祖国争光。
艇内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惟一能判定夜间还是白天的是挂在各岗位舱的那块有特殊标记的铜盘挂钟。数百台电机、水泵、蒸汽机日夜不停地运转,轰鸣声不断地震动耳膜。但到后来,好些艇员的耳朵麻木了。
越到后来,艇员的生物钟错乱得越厉害。多数人吃不下;艇员们有的睡不着觉,有的睡着了醒不过来;许多人浑身无力,有的眼皮耷拉着支不起来;个别战士开始昏厥,也有的变得烦躁不安。尽管这样,官兵们意志不垮,一上岗位就拼足全身力气。有的为了解困往太阳穴抹清凉油,有的嚼干辣椒,以此刺激大脑,提起精气神儿。
就这样,官兵们战胜自我,精心操纵各种仪器,没有出现丝毫的差错。
第85天、86天、87天、88天、89天、90天!每一天都是在挣扎中度过的,真是度日如年啊!美国核潜艇水下长航84天的纪录远远超过了!
这样的时刻终于来临:蓝色的巨鲸浮出水面,“啊,看见祖国的海岸线了!”艇员们一个个爬出舱室,爬上舰桥眺望,迎着刺目的阳光……
就要靠近祖国的码头时,孙建国艇长眼含热泪喊出一句话:“同志们,水兵们,不要趴着!站起来迎接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吧!”
极度虚弱的官兵们亢奋了,一个个站了起来。码头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军号齐鸣,迎接骑鲸潜海长航90昼夜的勇士们归来。
创造了我国水下连续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平均航速最高纪录的水兵们,举手敬礼了。
“海神”号归来时,不少美国水兵是被担架抬下来的。但中国艇员没有一人使用担架,也不要人搀扶,一个个自己走下舷梯。杨玺副司令和孙艇长感到头晕目眩,身体轻得像棉花,脚却重得像两桶铅,但他们走下舷板,先一步踏上了码头。
杨玺向海军张连忠副司令员大声报告:“核潜艇最大自给力试验成功,请您检阅!”
张连忠热烈欢迎英雄的核潜艇艇员胜利回来,他问候水兵们!“同志们辛苦啦!”
“为人民服务!”水兵们的声音仍那么自豪洪亮。
长航考核证明:中国核潜艇机械设备工作可靠;主动力装置共运行了数千小时,反应堆累计运行数十个满功率天,运行稳定可靠;机动性能好,无故障;电气设备良好……创造水下奇迹的人,过得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