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手艺,需要传承……
都说东北三样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上岭村距长白山不远,解放前村民世代以采参为生,被称为“放山人”。建国后,这一行就逐渐没落了,人参市场逐渐被廉价的园参占据,曾经贵比黄金的野山参越挖越少,放山风险大、环境苦、不保收,年轻人宁愿打工,也不肯接老一辈的索拨棍。如今,村里有能耐组织参帮放山的老把头就只剩下年近六十的石大仁。
今年眼看又到了放山的季节,石把头却拉不起参帮了。往年最得力的二把头李青撂挑子不干了,说要去当导游,石把头不屑地问:“你还有这本事?”
李青笑着说:“咱们县现在发展旅游业,要重点打造采参文化游,这事儿你孙子比我清楚!”
石把头的孙子石松在电话里把事情讲清楚了。原来这几年市里在搞文化建设,重点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候选之一就是“采参风情文化”,但要申请非遗,还得有一定知名度,石松的老板很感兴趣,决定打造一个“采参风情园”,选址就在上岭村附近。
采参风情园除了设立展厅讲述相关民俗外,重点在体验采参的项目。具体来说,就是划一片山林,让游客体验放山人采参的过程,采得的人参按市价销售。
“爷爷,公司计划聘请两位放山人,李叔那里,我已经谈好了,我本来打算明天回家亲自跟您说,待遇相当优厚。”石松说。石把头早气得吹胡子瞪眼,挂断电话前就说了一句:“你这是坏了规矩!”
但凡采到野山参都是参帮平分的,哪有叫人买的?想到这些,石把头又给孙子打电话:“游客没采到参,找你麻烦咋办?采到参嫌贵不肯买又咋办?”
“这您甭担心。我们在山林里埋了许多园参,避免游客空手而归,跟现在流行的采草莓采苹果那种郊区游差不多嘛!”
石把头又气得挂了电话:“埋园参,亏你小子想得出来!”
第二天,石松沒过来找石把头碰钉子,石把头也没过问。
半个月后,风情园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吸引来很多游客,村民都乘机搞起了农家乐。往年这时,石把头早带着参帮去深山老林了,如今却闲得发慌。石把头对风情园有些好奇,想起石松最近似乎有心事,一抬腿就逛到了风情园门外。
好家伙!园门前开阔地里停了一溜小轿车,游客络绎不绝,走出来的人都提着包装精美的人参。
石把头站了好一会儿,瞧见石松苦着脸送李青上了一辆车。石松一看到爷爷,立马小跑了过来。
“爷爷,求您帮帮我!李叔儿子出了急事,他要请一天假,可我这儿的导游就他一个,预约明天的客人有七八位,我可赔不起!”石把头脸一拉:“你从前要是肯跟爷爷放山,还能慌成这怂样?”
石松厚着脸皮求石把头代替李青当一天导游,石把头虽然心软,但还是拒绝:“这坏了规矩。放山不让女人参加,也没有叫人花钱买参的道理。”“咱这不是放山。”石松又细细解释,“游客付定金前会签一份合同,上面写明园方会派出一名职业采参人,按照流程带领游客体验,体验区里都是园参,游客发现后可按市场价购买。您看,哪有放山是为了采园参的?这归根究底就是个文化娱乐项目。老板说,项目搞出名头,还能提高申请非遗的成功率!”
石把头听说过“非遗”,很多快失传的手艺就是因为申请到非遗,才又得到传承。思量再三,他终于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石把头就到划定的山林外跟游客碰头。游客一共八人,年龄各异。石把头端起架子道:“从现在起,你们都是放山的小把头了,每人一根索拨棍,天塌下来也不离身。进山后一切听我指挥,放山时不能开口,以免惊了棒槌,啊,就是人参。要是谁麻达山,啊,就是迷路,赶紧用索拨棍敲树干,我来找你。”
石把头把山规一一说清,游客听了他夹杂着“专业术语”的解说,很快进入角色。石把头让他们说头天做的梦,前几人都说不记得,只有一名姓赵的姑娘说她梦到日出,石把头才满意地点头:“这是好兆头,今天可以放山。”
石把头带领所有人上了山,又指定一名园区员工做端锅的,负责众人的伙食,他对一旁的石松道:“你也来,双数不放山。”
就这样,一路11人进了林区,相隔一丈排开,石把头喊一声“起棍”,就边往前走,边用索拨棍拨开草叶,寻找人参。
石把头非常了解这片山林,从各方面来说,这里都不像能长出野山参的地方。不过这里埋的园参太多了,没多久就有人喊山:“棒槌!”石把头赶紧接山:“什么货?”那边应山:“不知道!”
石把头哭笑不得,跟大伙一起喊“快放山”,以此来贺山。
小把头们极有兴致地凑到发现人参处,观看石把头清理人参周边的树枝草叶,然后取出斧头、铲子等工具,开始抬参。园参长得齐整,费不了多少工夫就能全须抬出,但接连抬了三四棵人参,石把头也有些累了。众人渐渐聊起天来,被石把头严厉喝止了。就在气氛有些低落时,又有人喊山,是说梦的赵姑娘。
石把头上前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这是一棵实打实的野山参!他不动声色,按照规矩抬参。半小时后,看着刚抬出的人参,有人咕哝了一句:“怎么这么小!”
石松却脱口而出:“野山参!”众人瞬时就沸腾了,有个人嚷嚷道:“你们可得讲信用,合同怎么写的就怎么来!”
展厅里正中央摆着一棵跟这棵差不多大小的野山参,标价是十万!按照几百块一公斤的园参价格算,可真是白粉卖出了白菜价!石松慌道:“可合同写明了林区里都是园参,这个不能算进去!”
“住口!”石把头说,“小松子,要按合同,就让大伙照规定价格买下,要不按合同,那就当作正式放山,大伙直接平分!咱们放山人要讲道义!”石松低头不语。
石把头把那棵野山参包住,打了个参包子,指派赵姑娘背着。众人得了石把头的保证,高兴得很,商量着怎么要求园方履行合同,赵姑娘突然大喊:“参包子不见啦!” 石把头一惊,发现石松也不在原处了!他又失望又愤怒,沿着软土上的脚印追去。石松也是做贼心虚,摔倒在一个小坡下,石把头发现后捡起一根枯枝,恨铁不成钢地边抽边骂:“十万块就迷了你的魂,吃了你的良心?”
待众人跟上来,石松已经被绑在了树上,双手被青藤牢牢捆住,打了个复杂的结。石把头在一旁抹眼泪:“诸位,对不住了,我石家教子无方。石松犯了最重的山规,照规矩要绑在树上,任蛇虫啃咬。咱们继续下山,有没有人来救,什么时候救他,就听天由命了!”
赵姑娘道:“这是旧社会的糟粕,哪有为了这事害人性命的?”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石把头咬牙道:“咱们放山人要讲道义!”石松带着哭腔忏悔:“大伙都走吧,我接受处罚,最迟明天就会有人来救我。”石把头扭头朝山下走去,众人怕迷路赶紧跟上,赵姑娘说这个惩罚太严重了,还问他从前照规矩处罚了多少人。
石把头叹了口气:“放山人都苦,哪次放山不是指望采参卖钱,养活一家老小?一人犯错,害的是大伙的利益,不处罚的话,参帮就拉不起来。二十年前,一个年轻把头趁夜偷参包子,被抓住了,我把他捆在了山上。后来下山才知道他老娘得了急病,我们分出他该得的那份,又各自出点钱给他老娘治了病。后来,听说那小子没脸回老家,在外闯荡,还混出了点样子。你说,当时不给他个教训,他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吗?”
赵姑娘听得认真,追问道:“那假如没人救那年轻把头,他岂不就死了?”石把头笑了:“你看见小松子手上那青藤打的结了吗?看起来复杂,还越挣越紧,但只要他松了劲儿,过段时间藤结就会打开。这当初是老把头才知道的秘密,我们是宁做恶人啊!”
有人突然开腔道:“您当年打的就是这种藤结吗?”
见石把头承认,赵姑娘突然高兴地说:“爸,您相信了吧!”
一名中年男子眼里早有泪水打转,握住石把头的手:“老把头,我就是当年偷参包的小把头!”
原来这是石松跟赵家父女设计的局,起因是石松希望风情园老板赵先生推荐石把头做非遗继承人。赵先生当年被重惩后,运气好被翻岭探亲的人救了,因此不知道藤结的事。多年来,他一方面感激参帮的人救他母亲,一方面又认为石把头差点害死他,心里十分矛盾。石松知道后还是不肯放弃,也不认为爷爷冷血,于是在园门遇到石把头时,灵机一动,定下了这个计划。
众人听得啧啧称奇,纷纷称赞道:“石把头又讲信用又有仁心,够资格当非遗继承人!”
赵先生笑着说:“石松帮我解开了多年的疙瘩啊!咱们一起去把石松放了,再下山,我愿意出十一万收购这棵野山参,正好一人一万。然后我再打电话给市里申遗的负责人,推荐石把头当继承人!”
石把头被夸得不好意思,说:“我早看出,选这里做风情园的是个行家,没想到是你!这野山参也是你指引小姑娘找到的吧?那臭小子连我都敢糊弄,咱们先下山分钱,我再去救他,讓他多遭会儿罪!”众人哄然大笑了起来。
都说东北三样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上岭村距长白山不远,解放前村民世代以采参为生,被称为“放山人”。建国后,这一行就逐渐没落了,人参市场逐渐被廉价的园参占据,曾经贵比黄金的野山参越挖越少,放山风险大、环境苦、不保收,年轻人宁愿打工,也不肯接老一辈的索拨棍。如今,村里有能耐组织参帮放山的老把头就只剩下年近六十的石大仁。
今年眼看又到了放山的季节,石把头却拉不起参帮了。往年最得力的二把头李青撂挑子不干了,说要去当导游,石把头不屑地问:“你还有这本事?”
李青笑着说:“咱们县现在发展旅游业,要重点打造采参文化游,这事儿你孙子比我清楚!”
石把头的孙子石松在电话里把事情讲清楚了。原来这几年市里在搞文化建设,重点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候选之一就是“采参风情文化”,但要申请非遗,还得有一定知名度,石松的老板很感兴趣,决定打造一个“采参风情园”,选址就在上岭村附近。
采参风情园除了设立展厅讲述相关民俗外,重点在体验采参的项目。具体来说,就是划一片山林,让游客体验放山人采参的过程,采得的人参按市价销售。
“爷爷,公司计划聘请两位放山人,李叔那里,我已经谈好了,我本来打算明天回家亲自跟您说,待遇相当优厚。”石松说。石把头早气得吹胡子瞪眼,挂断电话前就说了一句:“你这是坏了规矩!”
但凡采到野山参都是参帮平分的,哪有叫人买的?想到这些,石把头又给孙子打电话:“游客没采到参,找你麻烦咋办?采到参嫌贵不肯买又咋办?”
“这您甭担心。我们在山林里埋了许多园参,避免游客空手而归,跟现在流行的采草莓采苹果那种郊区游差不多嘛!”
石把头又气得挂了电话:“埋园参,亏你小子想得出来!”
第二天,石松沒过来找石把头碰钉子,石把头也没过问。
半个月后,风情园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吸引来很多游客,村民都乘机搞起了农家乐。往年这时,石把头早带着参帮去深山老林了,如今却闲得发慌。石把头对风情园有些好奇,想起石松最近似乎有心事,一抬腿就逛到了风情园门外。
好家伙!园门前开阔地里停了一溜小轿车,游客络绎不绝,走出来的人都提着包装精美的人参。
石把头站了好一会儿,瞧见石松苦着脸送李青上了一辆车。石松一看到爷爷,立马小跑了过来。
“爷爷,求您帮帮我!李叔儿子出了急事,他要请一天假,可我这儿的导游就他一个,预约明天的客人有七八位,我可赔不起!”石把头脸一拉:“你从前要是肯跟爷爷放山,还能慌成这怂样?”
石松厚着脸皮求石把头代替李青当一天导游,石把头虽然心软,但还是拒绝:“这坏了规矩。放山不让女人参加,也没有叫人花钱买参的道理。”“咱这不是放山。”石松又细细解释,“游客付定金前会签一份合同,上面写明园方会派出一名职业采参人,按照流程带领游客体验,体验区里都是园参,游客发现后可按市场价购买。您看,哪有放山是为了采园参的?这归根究底就是个文化娱乐项目。老板说,项目搞出名头,还能提高申请非遗的成功率!”
石把头听说过“非遗”,很多快失传的手艺就是因为申请到非遗,才又得到传承。思量再三,他终于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石把头就到划定的山林外跟游客碰头。游客一共八人,年龄各异。石把头端起架子道:“从现在起,你们都是放山的小把头了,每人一根索拨棍,天塌下来也不离身。进山后一切听我指挥,放山时不能开口,以免惊了棒槌,啊,就是人参。要是谁麻达山,啊,就是迷路,赶紧用索拨棍敲树干,我来找你。”
石把头把山规一一说清,游客听了他夹杂着“专业术语”的解说,很快进入角色。石把头让他们说头天做的梦,前几人都说不记得,只有一名姓赵的姑娘说她梦到日出,石把头才满意地点头:“这是好兆头,今天可以放山。”
石把头带领所有人上了山,又指定一名园区员工做端锅的,负责众人的伙食,他对一旁的石松道:“你也来,双数不放山。”
就这样,一路11人进了林区,相隔一丈排开,石把头喊一声“起棍”,就边往前走,边用索拨棍拨开草叶,寻找人参。
石把头非常了解这片山林,从各方面来说,这里都不像能长出野山参的地方。不过这里埋的园参太多了,没多久就有人喊山:“棒槌!”石把头赶紧接山:“什么货?”那边应山:“不知道!”
石把头哭笑不得,跟大伙一起喊“快放山”,以此来贺山。
小把头们极有兴致地凑到发现人参处,观看石把头清理人参周边的树枝草叶,然后取出斧头、铲子等工具,开始抬参。园参长得齐整,费不了多少工夫就能全须抬出,但接连抬了三四棵人参,石把头也有些累了。众人渐渐聊起天来,被石把头严厉喝止了。就在气氛有些低落时,又有人喊山,是说梦的赵姑娘。
石把头上前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这是一棵实打实的野山参!他不动声色,按照规矩抬参。半小时后,看着刚抬出的人参,有人咕哝了一句:“怎么这么小!”
石松却脱口而出:“野山参!”众人瞬时就沸腾了,有个人嚷嚷道:“你们可得讲信用,合同怎么写的就怎么来!”
展厅里正中央摆着一棵跟这棵差不多大小的野山参,标价是十万!按照几百块一公斤的园参价格算,可真是白粉卖出了白菜价!石松慌道:“可合同写明了林区里都是园参,这个不能算进去!”
“住口!”石把头说,“小松子,要按合同,就让大伙照规定价格买下,要不按合同,那就当作正式放山,大伙直接平分!咱们放山人要讲道义!”石松低头不语。
石把头把那棵野山参包住,打了个参包子,指派赵姑娘背着。众人得了石把头的保证,高兴得很,商量着怎么要求园方履行合同,赵姑娘突然大喊:“参包子不见啦!” 石把头一惊,发现石松也不在原处了!他又失望又愤怒,沿着软土上的脚印追去。石松也是做贼心虚,摔倒在一个小坡下,石把头发现后捡起一根枯枝,恨铁不成钢地边抽边骂:“十万块就迷了你的魂,吃了你的良心?”
待众人跟上来,石松已经被绑在了树上,双手被青藤牢牢捆住,打了个复杂的结。石把头在一旁抹眼泪:“诸位,对不住了,我石家教子无方。石松犯了最重的山规,照规矩要绑在树上,任蛇虫啃咬。咱们继续下山,有没有人来救,什么时候救他,就听天由命了!”
赵姑娘道:“这是旧社会的糟粕,哪有为了这事害人性命的?”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石把头咬牙道:“咱们放山人要讲道义!”石松带着哭腔忏悔:“大伙都走吧,我接受处罚,最迟明天就会有人来救我。”石把头扭头朝山下走去,众人怕迷路赶紧跟上,赵姑娘说这个惩罚太严重了,还问他从前照规矩处罚了多少人。
石把头叹了口气:“放山人都苦,哪次放山不是指望采参卖钱,养活一家老小?一人犯错,害的是大伙的利益,不处罚的话,参帮就拉不起来。二十年前,一个年轻把头趁夜偷参包子,被抓住了,我把他捆在了山上。后来下山才知道他老娘得了急病,我们分出他该得的那份,又各自出点钱给他老娘治了病。后来,听说那小子没脸回老家,在外闯荡,还混出了点样子。你说,当时不给他个教训,他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吗?”
赵姑娘听得认真,追问道:“那假如没人救那年轻把头,他岂不就死了?”石把头笑了:“你看见小松子手上那青藤打的结了吗?看起来复杂,还越挣越紧,但只要他松了劲儿,过段时间藤结就会打开。这当初是老把头才知道的秘密,我们是宁做恶人啊!”
有人突然开腔道:“您当年打的就是这种藤结吗?”
见石把头承认,赵姑娘突然高兴地说:“爸,您相信了吧!”
一名中年男子眼里早有泪水打转,握住石把头的手:“老把头,我就是当年偷参包的小把头!”
原来这是石松跟赵家父女设计的局,起因是石松希望风情园老板赵先生推荐石把头做非遗继承人。赵先生当年被重惩后,运气好被翻岭探亲的人救了,因此不知道藤结的事。多年来,他一方面感激参帮的人救他母亲,一方面又认为石把头差点害死他,心里十分矛盾。石松知道后还是不肯放弃,也不认为爷爷冷血,于是在园门遇到石把头时,灵机一动,定下了这个计划。
众人听得啧啧称奇,纷纷称赞道:“石把头又讲信用又有仁心,够资格当非遗继承人!”
赵先生笑着说:“石松帮我解开了多年的疙瘩啊!咱们一起去把石松放了,再下山,我愿意出十一万收购这棵野山参,正好一人一万。然后我再打电话给市里申遗的负责人,推荐石把头当继承人!”
石把头被夸得不好意思,说:“我早看出,选这里做风情园的是个行家,没想到是你!这野山参也是你指引小姑娘找到的吧?那臭小子连我都敢糊弄,咱们先下山分钱,我再去救他,讓他多遭会儿罪!”众人哄然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