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299
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危重患者,病情随时都发生变化,要求护理人员应急性特别强,因此ICU护士必须及时有效地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和处置。为提高ICU护士的应急救治能力,保证护理质量,合理的护士排班是至关重要的。为探讨重症监护室合理的护士排班模式,确保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我院心脏外科治疗中心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重症监护室护士排班施行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将护理人员根据技术能力和职称级别进行分组,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充分体现护理分层级管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心脏疾病以及大血管疾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后的患者,设置床位12张,床位使用率达94%~104%。全年监护患者1000余例。监护室配有护理人员32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任护士长,主管护师8名,护师8名,护士15名。护士年龄19~42岁,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7人。
方法:①分组方法:将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根据其参加工作的年限、学历和职称级别进行分组,综合评估技术力量、临床经验和工作能力,分为四个护理组,每组平均7人,其中,主管护师和护师各2人、护士3人。每组成员分配相对固定,由主管护师担任该组的责任组长。②排班方法:排班方法以相对固定的护理组为单位,每班12小时进行轮换值班。分为白班(8:00~20:00)和夜班(20:00~8:00)两班,轮班顺序为一个白班、一个夜班和两天休息,各组循环在岗。保证每班次至少有一个护理小组在岗,各组成员相对固定,班次有规律循环。同时安排行政总务护士1人,负责监护室各类物品的准备、药物的领取和划价、收费记账等工作;自由护士2人,主要是替换休假或工作量大时做为替补人员的补充进组。③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奖金=工作量×职称系数+奖励-工作质量扣分。工作量主要是根据监护患者危重程度制定相应分值,各级护理人员按职称级别给予不同职称系数,责任组长在职称系数基础上再增加两个百分点。责任组长奖金最高,其他护士奖金的高低与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有关,最大限度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
结 果
对分层级分组式护士排班模式进行满意度调查,护士满意率为93.5%;心脏外科医师满意率为96.5%;90.5%的护士和98%的医师认为重症监护室应该推广分层级分组式护士排班模式。护理部综合质量检查时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缺陷的发生也显著减少,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5.6%。
讨 论
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体现了护士的分层级使用,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人员根据其参加工作的年限、学历和职称级别进行分组,综合评估技术力量、临床经验和工作能力分为相对固定的护理小组,每组护理人员新老搭配、强弱搭配技术力量有保证。通过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责任组长根据当班工作量安排护理人员分管监护患者,除了参与监护危重患者外,还要协助和指导其他护士完成监护任务,随时指导和监督护士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减少护理缺陷,同时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有保障。同时责任组长锻炼了组织和协调的能力,发挥了护士的骨干作用[1]。高层级护士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结合实行的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体现多劳多得,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各护理小组成员相对固定,经过工作期间的磨合和了解,配合比较默契,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精神。每一组新老搭配,高年资护士可以对低年资护士固定带教,还能有效解决监护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使低年资护士护理水平和监护技能得到尽快的提高。同时不同能力护理人员的价值得以实现,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有多种多样,但是没有一种是绝对适合任何一个护理单元的,只有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2]。现采用的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由3次改为2次交接,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同时护士充分掌握所监护患者的病情,保证了观察患者病情的最大连续性,及时提供有意义的监护数据,有利于病情的观察、护理和治疗,并且减少了因交接班频繁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改变了传统排班方式,确实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的效率。
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惫感有显著相关性,护士的排班制度能增加工作疲惫感[3]。分层级分组式护士排班模式班次轮换顺序相对固定,护士每上一个白班和一个夜班就可以有连续2天的休息时间,使护士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效减少护士工作的疲惫感。由于固定循环倒班,护士可以有预见性的安排自己家庭事务,减少了工作和家庭的矛盾冲突,同时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蓝惠兰,黄惠根,李秋屏,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29-1131.
2 范淑玉,杨向红.我国护士排班状况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27-29.
3 沈菊慧.护士工作疲惫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30-31.
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危重患者,病情随时都发生变化,要求护理人员应急性特别强,因此ICU护士必须及时有效地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和处置。为提高ICU护士的应急救治能力,保证护理质量,合理的护士排班是至关重要的。为探讨重症监护室合理的护士排班模式,确保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我院心脏外科治疗中心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重症监护室护士排班施行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将护理人员根据技术能力和职称级别进行分组,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充分体现护理分层级管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心脏疾病以及大血管疾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后的患者,设置床位12张,床位使用率达94%~104%。全年监护患者1000余例。监护室配有护理人员32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任护士长,主管护师8名,护师8名,护士15名。护士年龄19~42岁,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7人。
方法:①分组方法:将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根据其参加工作的年限、学历和职称级别进行分组,综合评估技术力量、临床经验和工作能力,分为四个护理组,每组平均7人,其中,主管护师和护师各2人、护士3人。每组成员分配相对固定,由主管护师担任该组的责任组长。②排班方法:排班方法以相对固定的护理组为单位,每班12小时进行轮换值班。分为白班(8:00~20:00)和夜班(20:00~8:00)两班,轮班顺序为一个白班、一个夜班和两天休息,各组循环在岗。保证每班次至少有一个护理小组在岗,各组成员相对固定,班次有规律循环。同时安排行政总务护士1人,负责监护室各类物品的准备、药物的领取和划价、收费记账等工作;自由护士2人,主要是替换休假或工作量大时做为替补人员的补充进组。③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奖金=工作量×职称系数+奖励-工作质量扣分。工作量主要是根据监护患者危重程度制定相应分值,各级护理人员按职称级别给予不同职称系数,责任组长在职称系数基础上再增加两个百分点。责任组长奖金最高,其他护士奖金的高低与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有关,最大限度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
结 果
对分层级分组式护士排班模式进行满意度调查,护士满意率为93.5%;心脏外科医师满意率为96.5%;90.5%的护士和98%的医师认为重症监护室应该推广分层级分组式护士排班模式。护理部综合质量检查时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缺陷的发生也显著减少,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5.6%。
讨 论
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体现了护士的分层级使用,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人员根据其参加工作的年限、学历和职称级别进行分组,综合评估技术力量、临床经验和工作能力分为相对固定的护理小组,每组护理人员新老搭配、强弱搭配技术力量有保证。通过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责任组长根据当班工作量安排护理人员分管监护患者,除了参与监护危重患者外,还要协助和指导其他护士完成监护任务,随时指导和监督护士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减少护理缺陷,同时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有保障。同时责任组长锻炼了组织和协调的能力,发挥了护士的骨干作用[1]。高层级护士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结合实行的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体现多劳多得,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各护理小组成员相对固定,经过工作期间的磨合和了解,配合比较默契,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精神。每一组新老搭配,高年资护士可以对低年资护士固定带教,还能有效解决监护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使低年资护士护理水平和监护技能得到尽快的提高。同时不同能力护理人员的价值得以实现,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有多种多样,但是没有一种是绝对适合任何一个护理单元的,只有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2]。现采用的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由3次改为2次交接,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同时护士充分掌握所监护患者的病情,保证了观察患者病情的最大连续性,及时提供有意义的监护数据,有利于病情的观察、护理和治疗,并且减少了因交接班频繁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层级分组式排班模式改变了传统排班方式,确实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的效率。
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惫感有显著相关性,护士的排班制度能增加工作疲惫感[3]。分层级分组式护士排班模式班次轮换顺序相对固定,护士每上一个白班和一个夜班就可以有连续2天的休息时间,使护士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效减少护士工作的疲惫感。由于固定循环倒班,护士可以有预见性的安排自己家庭事务,减少了工作和家庭的矛盾冲突,同时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蓝惠兰,黄惠根,李秋屏,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29-1131.
2 范淑玉,杨向红.我国护士排班状况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27-29.
3 沈菊慧.护士工作疲惫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