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十年来,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是实行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对全班学生实行管理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但这样“管理”与“被管理”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于当今社会,这种管理模式对师生相处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为了我国青少年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班级管理模式亟需改变。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小组合作;管理模式
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各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交友、管理等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由小组成员都共同管理班级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秩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都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对全班学生实行管理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和学生的地位就如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班主任掌握班级大部分的“权利”对学生有支配权。一些班主任一直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威慑力,学生或许不惧任课教师,但却会惧怕班主任。由此可见,这样的班级传统管理模式并不利于师生相处,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改变这一管理模式才能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二、科学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前提是分组,但该怎样分组却是班主任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班级活动,他们之间需要彼此信任、彼此帮助,分组时就不能随意,需要从各方面分析,慎重考虑。作为班主任,要花费时间、精力对班内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科学合理地分组。
(一)学习差异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成员之间需要有学习能力上的参差不齐,如果小组成员是强强联手或者弱势者与弱势者在一个小组,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还有可能造成组内成员的冲突。有时候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笔者在一次观察中发现,我们班级小组成员之间每一个都成绩好,出现了谁也不服谁的情况造成了组内冲突。组内每一个成员的能力都不突出又会对小组成员的心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促进彼此学习进步。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班级上更多的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在问同学和问老师之间他们更愿意选择问同学。所以分组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帮扶学习,学习成绩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提高。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同学关系,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例如,笔者的班级内有的学生数学好,有的学生语文好,也有的学生不偏科每一门成绩都很优秀,笔者就会对班级小组进行调节让小组成员之间有一个互补。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小组成员之间将会形成互补互助的关系,成绩优秀的带动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
(二)性格差异
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小组内需要良好的气氛才能促进组内成员关系的提升。不善言辞、热情开放、沉着冷静、腼腆和善……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性格。影响学生性格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家庭因素、校园经历等,笔者会去对学生的过往做一些调查和了解并与学生接触,笔者认为,只有在了解学生性格之后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性格的人组合到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例如,如果把内向和腼腆的学生放在一起,他们或许会和谐相处,但彼此之间的关系进步缓慢,不利于组内成员关系的进步,这会间接影响他们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和班级活动的完成。
例如,班内活泼好动的学生往往静不下心来学习,自制力需要提升,而内敛沉着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二者之间是互补关系。笔者会将这两种不同性格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甚至让他们做同桌,这样一来,活泼好动的学生就带动了内敛的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促进同学关系,班级和谐。而且内敛的学生自制力较高,帮助了活泼好动的学生在该学习时静下心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秩序和学习效率。
(三)男女均衡
最后要考虑的还有小组内的性别比例。男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别和互补,比如,大部分女生的力气没有男生的大;男生不如女生细心;男生多擅长理科;女生多擅长文科等。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互补,可以让小组能够更好地完成班级内的学习任务和班级活动。据笔者了解,很多男生都喜欢在女生面前展现自己良好的一面,把男生和女生放在一组男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有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秩序的提升,所以,男女比例的平衡也是分组时不可忽略的一大因素。
例如,在笔者管理的班级中一个小组有八个人,因为班级整体男女比例不平衡,有一个小组只有一个女生,而这个女生在小组内就成为了所谓的“团宠”,在一些班级活动中因为小组其他成员的照顾导致这个女生在活动中几乎“躺赢”。这样帮助照顾女生的行为固然很好,但却造成了班级其他女生的不平衡。所以,笔者将班级分组进行了微调,小组男女比例更平衡。
三、形成团队精神
既然有了不同的小组,那么适当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小组奖惩机制便非常有必要了。可以说,合作小组奖惩机制是实现班级自主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好动团队需要团队精神,而形成团队精神的前提是要有合作。为了获得理想的小组成绩,小组成员们之间会在统一的目标推动下集体努力、共同奋斗、一起拼搏,这期间,彼此间的关系将会得到更好的优化;同时,不同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也会让大家彼此都铆足了劲儿努力奋进。有竞争、有奖惩才能让小组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动力。
例如,在管理班级时,笔者会有意识地组织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奖惩活动,激励学生们更积极地参加活动,从而让小组成员在一次次合作中形成默契,产生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加了解彼此,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关系的和谐。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之间也会形成相互监督的关系。每一堂课上都少不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提醒对方,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班级良好风气和课堂秩序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种管理模式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环境中锻炼自身能力,但前提是班主任科学合理地分组,如果分组不当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在充分调查和慎重考虑之后再进行分组。同时,在分组之后也要帮助学生养成小组之间的默契和团队精神,這样才能把小组合作管理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魏宁.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方法与策略[J].新课程,2021(8):224.
[2]魏晓莉.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价值研究[J].新课程,2020(45):235.
责任编辑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小组合作;管理模式
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各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交友、管理等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由小组成员都共同管理班级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秩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都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对全班学生实行管理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和学生的地位就如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班主任掌握班级大部分的“权利”对学生有支配权。一些班主任一直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威慑力,学生或许不惧任课教师,但却会惧怕班主任。由此可见,这样的班级传统管理模式并不利于师生相处,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改变这一管理模式才能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二、科学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前提是分组,但该怎样分组却是班主任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班级活动,他们之间需要彼此信任、彼此帮助,分组时就不能随意,需要从各方面分析,慎重考虑。作为班主任,要花费时间、精力对班内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科学合理地分组。
(一)学习差异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成员之间需要有学习能力上的参差不齐,如果小组成员是强强联手或者弱势者与弱势者在一个小组,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还有可能造成组内成员的冲突。有时候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笔者在一次观察中发现,我们班级小组成员之间每一个都成绩好,出现了谁也不服谁的情况造成了组内冲突。组内每一个成员的能力都不突出又会对小组成员的心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促进彼此学习进步。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班级上更多的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在问同学和问老师之间他们更愿意选择问同学。所以分组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帮扶学习,学习成绩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提高。这样既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同学关系,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例如,笔者的班级内有的学生数学好,有的学生语文好,也有的学生不偏科每一门成绩都很优秀,笔者就会对班级小组进行调节让小组成员之间有一个互补。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小组成员之间将会形成互补互助的关系,成绩优秀的带动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
(二)性格差异
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小组内需要良好的气氛才能促进组内成员关系的提升。不善言辞、热情开放、沉着冷静、腼腆和善……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性格。影响学生性格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家庭因素、校园经历等,笔者会去对学生的过往做一些调查和了解并与学生接触,笔者认为,只有在了解学生性格之后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性格的人组合到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例如,如果把内向和腼腆的学生放在一起,他们或许会和谐相处,但彼此之间的关系进步缓慢,不利于组内成员关系的进步,这会间接影响他们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和班级活动的完成。
例如,班内活泼好动的学生往往静不下心来学习,自制力需要提升,而内敛沉着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二者之间是互补关系。笔者会将这两种不同性格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甚至让他们做同桌,这样一来,活泼好动的学生就带动了内敛的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促进同学关系,班级和谐。而且内敛的学生自制力较高,帮助了活泼好动的学生在该学习时静下心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秩序和学习效率。
(三)男女均衡
最后要考虑的还有小组内的性别比例。男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别和互补,比如,大部分女生的力气没有男生的大;男生不如女生细心;男生多擅长理科;女生多擅长文科等。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互补,可以让小组能够更好地完成班级内的学习任务和班级活动。据笔者了解,很多男生都喜欢在女生面前展现自己良好的一面,把男生和女生放在一组男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有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秩序的提升,所以,男女比例的平衡也是分组时不可忽略的一大因素。
例如,在笔者管理的班级中一个小组有八个人,因为班级整体男女比例不平衡,有一个小组只有一个女生,而这个女生在小组内就成为了所谓的“团宠”,在一些班级活动中因为小组其他成员的照顾导致这个女生在活动中几乎“躺赢”。这样帮助照顾女生的行为固然很好,但却造成了班级其他女生的不平衡。所以,笔者将班级分组进行了微调,小组男女比例更平衡。
三、形成团队精神
既然有了不同的小组,那么适当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小组奖惩机制便非常有必要了。可以说,合作小组奖惩机制是实现班级自主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好动团队需要团队精神,而形成团队精神的前提是要有合作。为了获得理想的小组成绩,小组成员们之间会在统一的目标推动下集体努力、共同奋斗、一起拼搏,这期间,彼此间的关系将会得到更好的优化;同时,不同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也会让大家彼此都铆足了劲儿努力奋进。有竞争、有奖惩才能让小组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动力。
例如,在管理班级时,笔者会有意识地组织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奖惩活动,激励学生们更积极地参加活动,从而让小组成员在一次次合作中形成默契,产生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加了解彼此,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关系的和谐。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之间也会形成相互监督的关系。每一堂课上都少不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提醒对方,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班级良好风气和课堂秩序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种管理模式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环境中锻炼自身能力,但前提是班主任科学合理地分组,如果分组不当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在充分调查和慎重考虑之后再进行分组。同时,在分组之后也要帮助学生养成小组之间的默契和团队精神,這样才能把小组合作管理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魏宁.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方法与策略[J].新课程,2021(8):224.
[2]魏晓莉.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价值研究[J].新课程,2020(45):235.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