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学科自身就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就更离不开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只有让情感充满小学语文课堂,才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才能更有利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尊重学生 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必将是空洞的、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与熏陶,使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统一;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使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情趣等各方面都得到更加深刻的发展,促进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1 用真心激发情感
脸面是心灵之镜。老师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言,它蕴涵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媒介。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因此,上课之前,不管我们是在为纠正了几次的错别字依然错误、修改了几次的作文还是不通而恼火,还是在为生活中的琐事、工作上的不顺而烦躁,我们都要“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整个身心迅速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教学,进入角色,以情感人,以情动情。
如教师朗读《黄山奇松》时,带着赞叹自豪的神情,讲解《黄果树瀑布》时,带着赞美舒服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将全身心投入主动学习中去。一个没有真挚情感的教师,怎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一个嘴里说着“你真棒”,脸上却没有微笑,眼中却没有赞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呢?所以,我们要带着真心真情,去上每一节课,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2 尊重学生,创设氛围,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教师应遵循这个规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让“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你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了感情,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 运用语言描绘,以言育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字、词、句、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指导学生领悟文中的情感;或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的、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作用的事件,用激情洋溢、声情并茂的语音导读,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等营造一定的情景和氛围。
如教学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对大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特别是在读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一句,尽情描绘了大海的神奇,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品读作者在文章中反复使用的“涌起”、“闪烁”、“滚动”等动词,使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并萌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4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情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佳作,语言优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那么学生品读时也就能读出韵味。
5 观察联想,升华情感
观察是儿童的智力源泉,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是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图使语言文字更加具体、形象,有的图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有的反映了课文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想,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文中的插图,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壮烈情景。教学时,我们通过媒体展示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对其眼神、表情等方面细致观察,体会邱少云的光辉形象,从而把握英雄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的崇高品质,继而启发学生联想:此时此刻的邱少云的内心想些什么?是什么情感使英雄一动也不动?他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情景?这样通过观察联想,诱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6 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满堂唱独角戏引不来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不用说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了。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 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尊重学生 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必将是空洞的、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与熏陶,使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统一;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使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情趣等各方面都得到更加深刻的发展,促进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1 用真心激发情感
脸面是心灵之镜。老师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言,它蕴涵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媒介。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因此,上课之前,不管我们是在为纠正了几次的错别字依然错误、修改了几次的作文还是不通而恼火,还是在为生活中的琐事、工作上的不顺而烦躁,我们都要“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整个身心迅速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教学,进入角色,以情感人,以情动情。
如教师朗读《黄山奇松》时,带着赞叹自豪的神情,讲解《黄果树瀑布》时,带着赞美舒服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将全身心投入主动学习中去。一个没有真挚情感的教师,怎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一个嘴里说着“你真棒”,脸上却没有微笑,眼中却没有赞许的老师,怎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呢?所以,我们要带着真心真情,去上每一节课,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2 尊重学生,创设氛围,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教师应遵循这个规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让“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你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了感情,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 运用语言描绘,以言育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字、词、句、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指导学生领悟文中的情感;或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的、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作用的事件,用激情洋溢、声情并茂的语音导读,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等营造一定的情景和氛围。
如教学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对大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特别是在读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一句,尽情描绘了大海的神奇,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品读作者在文章中反复使用的“涌起”、“闪烁”、“滚动”等动词,使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并萌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4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情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佳作,语言优美,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排比句节奏明快,把漓江水的独特之处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景美”“情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那么学生品读时也就能读出韵味。
5 观察联想,升华情感
观察是儿童的智力源泉,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是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图使语言文字更加具体、形象,有的图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有的反映了课文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想,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文中的插图,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壮烈情景。教学时,我们通过媒体展示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对其眼神、表情等方面细致观察,体会邱少云的光辉形象,从而把握英雄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的崇高品质,继而启发学生联想:此时此刻的邱少云的内心想些什么?是什么情感使英雄一动也不动?他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情景?这样通过观察联想,诱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6 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满堂唱独角戏引不来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不用说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了。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 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