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传统成本管理局限性的基础上,从树立成本管理新理念和建立现代化成本管理体系两大方面探讨了现代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 成本管理 创新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局限性也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现代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成本观念,进行成本管理创新。
一、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
(一)传统成本管理理念过于狭隘
传统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人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形成了狭隘的成本管理理念。即:在观念上,传统成本管理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的控制范围只限于生产耗费活动;在时间上,传统成本管理开始太晚而结束太早,一般从材料采购开始产品销售之前结束,材料采购之前的成本与产品销售之后的成本很少控制;在空间上,传统的成本管理只局限于企业内部,没有结合价值链的前端(供应商)和后端(顾客)的情况进行成本管理。
(二)不利于企业正确地核算产品成本
传统的成本核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因而,人们往往把成本动因归结为生产的数量。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里,生产数量可通过产品的单位数来计量;而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直接人工小时数或直接人工工资通常被用作生产数量的替代品。在过去高度人工密集型的生产企业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较高,对成本动因做这种假定较为合理。但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企业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仅占生产成本的5%~10%,而与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机器折旧费、动力费等需要分配计人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又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仍以日益减少的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工资的比例来分配这些间接费用,会使产品成本严重失真。
(三)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中统购统销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成本管理将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上,认为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收益,从而陷入了片面追求降低成本,却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功能的完善以及产品包装优化的滞后局面。这样虽然成本是降低了,但销路不畅,价值不能得到顺利实现,使得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升反降。
(四)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短期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更不注重行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新理念
1,全面成本的观念
所谓全面成本,是指从整个企业而言为生产而发生的所有开支,而不是传统的产品生产成本概念(仅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对现代企业来说,全面成本包括研发、采购、生产、库存以及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合理的必要支出,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也包括期间费用和全部的损失与支出。全面成本观念要求企业管理者从全局出发,正确认识成本,把构成企业利润的全部减项都纳入成本分析和控制的范围之内。
2,全程成本管理观念
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及产品的开发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及售后服务。按照全程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设计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售后服务成本等方面都加以严格的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设计阶段要开展价值管理,在销售过程中要致力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力求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成本管理。
3,成本效益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成本管理不能一味地追求成本费用的降低,而必须树立“花钱是为了省钱”的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注重效益观念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成本管理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4,战略成本观念
为使我国企业产品在价格上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企业成本管理必须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实现由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不能仅仅着眼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更有必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企业要从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把成本管理的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注重行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从战略的高度对更广泛的成本实施管理。
(二)建立现代化成本管理体系
1,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组织机构合理化是实现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基础。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从成本管理角度而言,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应使财会部门与供应、生产、销售、技术等业务部门在目标上协调一致。财会部门应成为生产控制的“反馈器”和“参谋部”,而供应、生产、销售、技术等业务部门则应成为成本控制的主动执行者。
2,采用科学化的成本管理方法
要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针对企业实际,有选择性地采用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科学化成本管理方法,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比如,在作业成本法下,作业被认为是由生产引起的,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的发生。这一方法首先要确认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是成本动因,这样就能对高度自动化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行科学准确地核算。
3,推行电子化的成本管理手段
在现代企业中推行会计电算化,以替代繁琐的手工计算,加速信息处理。同时,充分挖掘电算化技术的潜力,在企业电算化管理中建立采购、生产、销售等多模块的综合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并把它和企业的ERP系统结合起来,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得到更多角度的成本信息,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此外,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资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核算和控制创造条件。
关键词:企业 成本管理 创新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局限性也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现代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成本观念,进行成本管理创新。
一、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
(一)传统成本管理理念过于狭隘
传统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人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形成了狭隘的成本管理理念。即:在观念上,传统成本管理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的控制范围只限于生产耗费活动;在时间上,传统成本管理开始太晚而结束太早,一般从材料采购开始产品销售之前结束,材料采购之前的成本与产品销售之后的成本很少控制;在空间上,传统的成本管理只局限于企业内部,没有结合价值链的前端(供应商)和后端(顾客)的情况进行成本管理。
(二)不利于企业正确地核算产品成本
传统的成本核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因而,人们往往把成本动因归结为生产的数量。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里,生产数量可通过产品的单位数来计量;而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直接人工小时数或直接人工工资通常被用作生产数量的替代品。在过去高度人工密集型的生产企业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较高,对成本动因做这种假定较为合理。但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企业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仅占生产成本的5%~10%,而与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机器折旧费、动力费等需要分配计人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又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仍以日益减少的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工资的比例来分配这些间接费用,会使产品成本严重失真。
(三)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中统购统销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成本管理将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上,认为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收益,从而陷入了片面追求降低成本,却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功能的完善以及产品包装优化的滞后局面。这样虽然成本是降低了,但销路不畅,价值不能得到顺利实现,使得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升反降。
(四)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短期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更不注重行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新理念
1,全面成本的观念
所谓全面成本,是指从整个企业而言为生产而发生的所有开支,而不是传统的产品生产成本概念(仅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对现代企业来说,全面成本包括研发、采购、生产、库存以及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合理的必要支出,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也包括期间费用和全部的损失与支出。全面成本观念要求企业管理者从全局出发,正确认识成本,把构成企业利润的全部减项都纳入成本分析和控制的范围之内。
2,全程成本管理观念
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及产品的开发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及售后服务。按照全程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设计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售后服务成本等方面都加以严格的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设计阶段要开展价值管理,在销售过程中要致力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力求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成本管理。
3,成本效益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成本管理不能一味地追求成本费用的降低,而必须树立“花钱是为了省钱”的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注重效益观念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成本管理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4,战略成本观念
为使我国企业产品在价格上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企业成本管理必须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实现由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不能仅仅着眼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更有必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企业要从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把成本管理的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注重行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从战略的高度对更广泛的成本实施管理。
(二)建立现代化成本管理体系
1,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组织机构合理化是实现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基础。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从成本管理角度而言,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应使财会部门与供应、生产、销售、技术等业务部门在目标上协调一致。财会部门应成为生产控制的“反馈器”和“参谋部”,而供应、生产、销售、技术等业务部门则应成为成本控制的主动执行者。
2,采用科学化的成本管理方法
要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针对企业实际,有选择性地采用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科学化成本管理方法,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比如,在作业成本法下,作业被认为是由生产引起的,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的发生。这一方法首先要确认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是成本动因,这样就能对高度自动化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行科学准确地核算。
3,推行电子化的成本管理手段
在现代企业中推行会计电算化,以替代繁琐的手工计算,加速信息处理。同时,充分挖掘电算化技术的潜力,在企业电算化管理中建立采购、生产、销售等多模块的综合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并把它和企业的ERP系统结合起来,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得到更多角度的成本信息,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此外,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资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核算和控制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