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得分点面面观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完善考场作文新举措
  近年来,上海高考阅卷中心组始终把“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以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的标准。
  从2009年开始,上海已对数百名资深语文教师进行多轮培训,迄今累计培训了1300余人。通过严格考核,优中选优,最终从中遴选出600多名核心骨干教师,授予高考作文评卷的“上岗证”,淘汰率约50%。这600多名核心骨干教师,构筑成了高考作文评卷的“专家库”。同时,高考评卷过程中,还有多重检查、抽查、质检机制,对评卷质量予以全程监督。对于给予满分或低分的作文,阅卷老师和专家组都会慎之又慎,尽可能地避免不当的情况发生。
  此外,每一篇作文均由两位教师分别评阅,两位教师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取平均值;若超过规定范围,则计算机再将试题发送给第三位教师评阅,以此类推,直至误差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在阅卷过程中,对于一些颇有思想和见地的作文,阅卷教师会一起分享。
  同时,考生由于写作素材的缺乏,导致作文論证力度不够,或是真情实感不够的,分数都不高。鉴于此,2018年6月参加高考的考生,应该在这方面多加储备和体验,为自己的作文积蓄足够而优质的素材。
  辽宁:就宽不就严,宽严适度
  由于作文材料和要求都有新变化,阅卷专家组规定了作文阅卷的总体原则:“就宽不就严,宽严适度”,文体不限,但倾向议论文;把对作文审题立意争论的两个焦点进行整合。
  所谓“宽”,是说审题立意、文体等方面,适度放宽。在阅卷中,对于审题立意只要在材料和要求的范围内作文,一律不为难考生;对选择不同文体写作的,只要符合要求,一视同仁,尽量不给低分;如果作文有文采、有创新精神的体现,适当给予提升……审题立意的角度要宽泛,不做死板的规定,灵活掌握。如对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作文题,考生的立意角度在以下范围内即可:
  角度一:深入探讨个人的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
  角度二:深入研析个人、国家与社会三者的关系;
  角度三: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与无数名句化育后世”,生发新感触与思考。
  所谓“严”,是说高分作文,审题立意一定要严格把握,因为它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对内容分、表达分和发展分,都有上限和下限的要求。如2017年全国卷Ⅱ作文题仍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引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中的“化育”是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第一个节点,符合“四点一面”的命题原则。要求中提到“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暗含考生所选两三句有内在联系,作文才能形成一个中心。“并合理引用”则要求作文中要引用所选的两三句名言,写出“你的感触与思考”。
  立 意
  当前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让考生就事论事的,此时,审题已经不再是难点,更为关键的则在于选择一个符合题意,更要符合考生自身情况的立意。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为例,材料提供了12个与当下中国相关的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方方面面,要求考生随意选择两三个,立意作文。我们应该按照以下逻辑顺序思考定位:
  1.熟。
  “熟”,就是熟悉,即写自己熟悉的。这类作文一般都会出现“从自己的体会出发”“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所思所感”“你有什么看法”这样的提示语。这就是暗示我们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来,要在熟悉的地里种庄稼,越是自己熟悉的越容易写出精彩来。只有写自己“得意之人”,及其“得意之事”,才能写得好!熟能生巧,因为熟才能如操刀三十年的庖丁,才能“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新。
  在考虑了“熟”的问题之后,要考虑是不是能够出新的问题。有的考生将“新”放在第一位,总是想着一鸣惊人,结果却发现,自己所选定的立意并非是自己所熟悉的,最终把自己给逼到死胡同了。作文最忌随人后,考生要在自己熟悉的范围里,审慎遴选,选出那些“人人心中都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作文来。
  3.明。
  立意确定,在“熟”“新”之后还要考虑“明”。“明”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明确中心的含义,尤其是对一些概念,作为议论文的逻辑起点,必须做到清晰明确;二是要将一个中心进行到底,不可中途易辙,或是游移不定。前者涉及中心的界定,一旦界定不明,作文必定含糊其辞,不知所云;后者涉及中心的把握,一旦中心游移不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作文得分也便可想而知。
  4.深。
  任务驱动型作文,始于任务,却不可以终于任务本身。要就事论事,但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要做到八个字——就事论事,有所深挖!这类作文,离开了材料本身,是把任务驱动型作文混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了;但如果只围绕材料展开论证,东拉西扯,就会让作文流于浅近,甚至是“车轱辘话——来回讲”,不仅主题难以深入,而且文字也浅近乏力。
  结 构
  许多考生到了高三便恪守着“观点+材料”或“材料+观点”的作文结构方式,作文呈简单的三段或四段论形式,极易导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很难在得分上有所突破。对于考场作文而言,精巧的结构,不仅能带领阅卷老师快速理清行文脉络,更能牵着阅卷老师的思绪,使之获得审美的愉悦。在阅卷中我们看到,有的考生注意到了行文结构上的一线贯之,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圆融紧密,如一些以主体物象为故事核心的记叙文。也有不少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运用了结构安排上的一些常见技巧,如正反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取材、论证,在正反对比中彰显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又如层层推进,论证层层深入,逐步推进,将与主体相关的哲思展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佳作在结构安排上呈现出较为纯熟的技巧,如某些记叙文,便从日常生活中的小场景巧妙切入,以主体物象带动整个故事的叙述,娓娓道来人物在悠长岁月中不急不躁、悠然闲适的生活态度,首尾情境画面契合呼应,作文宛如一幅清新的画卷。另有一些优秀的议论性散文,开篇便寻得一个好的由头,由此引入自己的独到观点,说理分层展开,但不死板、不拘泥,颇有文学作品的韵味,让阅卷老师感受到其不凡的写作智慧。   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在短时间内要呈现出来作文的思路实际上非常重要,尽量不兜圈子、不绕弯子,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呈现出自己的思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构就是议论文的思路,而从内在的角度讲,结构就是考生的思维逻辑外化。面对我们当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比较合理的是这样的思路样式:
  引材料,明角度→析材料,提观点→挖根源,论好处(危害)→作比较,找原因→联现实,深剖析→想办法,细分析→下结论,作呼告
  这样的步骤,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条分缕析,合乎逻辑。然而,要知道,高考作文毕竟只有800字,因此这些内容不能都涉及,更何况,根据不同的主题,有些环节也不一定有论证的必要。这就需要考生学会变通,要根据主题论证的需要,结合个人的体悟有所取舍,万不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为了彰显清晰的思路,不论采用横式结构还是纵式结构,作文的本论部分,都可以选择以下三种作文模式,以让阅卷老师在最短时间内发现你的思路所在:
  1.段首点题式。即在本论部分的每段开头(或单独成段)直接写明分论点,并由这一分论点切入展开论述,这样做可以使得中心突出,纲举目张。
  2.段末点题式。即在本论部分的每段收束处(也可单独成段)点明论点,这样做别具匠心,无疑可以使阅卷者有豁然开朗之感。
  3.标题点题式。有时候也可以给每一个论据或分论点所在的段落巧妙地拟定一个彰显该部分中心的小标题,红线串珠,一目了然。
  個 性
  许多阅卷老师,喜欢那些表达有层次、见解有个性的文字。考生可以求异,如运用“……(某某怎么说),而我则不以为然……”“据说……,而我之所见则与此不同……”来表述观点。当然这些都是以求异思维为支撑。也可以求同,因为求异大众化之后,求同便显得个性起来。如钱钟书所说,“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便很新颖。假如我们写作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这道作文,我们不妨将“外国青年”进一步具体化为“巴基斯坦青年”或“哈萨克斯坦青年”,给他们讲“一带一路”,这“一带一路”就不仅止于中国的追求与担当,其中也有他们的追求与担当,求同的思维让语言更为亲切,让对方更易接受。
  有一种“伪个性”的情况考生须引起注意:很多考生考前埋头于名著典籍,积累了不少高端素材,于是写作中动辄“孔子说”“加缪言”“先哲云”。乍一看此类作文的确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很是高大上,但细细读之,除了高端素材的堆砌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观点与内容,更没有考生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我们认为,高考作文一贯提倡自然本色,所以考生作文时不要“名人开会”,不要“名家荟萃”,而要说自己的话,要抒写自己的感受,此方为作文正道。
其他文献
题型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施一公院士在一次给清华研究生新生做的报告《少年壮志不言愁》中说:“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智商。”他对研究生素质培养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是时间的付出。我不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没有极大的付出。第二是方法论的改变,需要挑战过去。第三是建立批判性思维。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对于上述材料,你是怎么看的?请表明你的看
期刊
周末和朋友到一个景点去玩了一趟。回来后,有好多人问我:“那地方好玩不?”  我想了想,说:“不好玩。”  来人叹口气:“早就猜到了,肯定没什么意思。”  我却笑笑:“景点不好玩,但不代表旅行没意思。”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电视台举办有奖答题竞赛,有一个题目是:“一个人去做长途旅行,带什么最好?”最后,获奖的最佳答案是:一个朋友。虽然说我从未一个人出门旅行过,但我也不怎么想有那种体验。很难想象,一个人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南锣鼓巷以保存完好的胡同、四合院以及闲适优雅的老北京生活而闻名。后来这里成了景区,成群的游人来了,有的游客乱扔垃圾;有的游客随意乱闯,擅入民宅……闲适与优雅荡然无存,老北京味道也变成了人挤人的汗味儿。面对如此境况,居民们深感困惑,他们经过思考,一致同意宁可不要丰厚的旅游收入,也要恢复老街往日的宁静。于是,北京南锣鼓巷主动申请取消
期刊
题型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节目中,博士梁植说自己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但现在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希望导师给他些建议。在现场,节目主持人、著名音乐人、清华校友高晓松当场对他训斥:“清华培养的学生,应该拥有国之重器、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是去谋求一个职业。”  对于上述事件,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
期刊
中华民族历史上这些伟大的发展成就,是人民奋斗出来的,也是人民共享的。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和硕果,惠及全国各族人民,甚至已经造福其他国家和人民,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奋斗出来的幸福令人回味无穷,并将转化成积极的精神力量,让人们把中国梦当成自己的梦,主动追求,自觉奋斗。  “慧眼”看宇宙  2018年1月30日,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使用。尽管在此之前,“慧眼”
期刊
中国教育部于2018年1月16日对外公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此次修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创新精神等都在修订后的课程中得以体现。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是本次课标修订的重点。语文、历史、思想政治、音乐等都对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
期刊
考点定位  一、炼字  炼字(包括炼词)不仅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而且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难点,有些考查诗歌语言、艺术特色的题也暗含对炼字的考查。  1.炼动词。诗歌通常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所以真正能构成鲜明的意象的词,多为具有表述性、表具象、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些动词往往能给做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如苏轼的“乱石穿
期刊
水调歌头  ◎苏 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  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①。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
期刊
喷涌的清泉,在它未呈现给世人之前默默地蓄积力量,才喷涌而出。听泉水叮咚作响,我们不正应如它一样,汇聚光芒与力量,在那繁花似锦的六月,绘出自己未来的蓝图吗?  所有的清泉在喷涌之前,都默默無闻,暗自涌动,少有人知道它的辛酸。著名影视明星周星驰有许多著名的作品:《唐伯虎点秋香》《喜剧之王》《美人鱼》,可谓是无比风光,万众瞩目。然而这样一位明星,却跑过龙套,当过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他也曾艰辛,也曾困苦,但
期刊
考场文本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诗歌鉴赏文本)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