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克服传统公共行政“独白式对话”的缺陷,超越新公共行政的不足,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应运而生。笔者通过对本书《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一书的阅读,本文按照所解决的问题、主要观点、局限性以及启示四个方面来一一阐述。
关键词:公共行政;经典导读;读后感
一、所解决的问题:公共行政陷入合法性危机
20世纪末期,在对传统的治理模式及其替代模式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福克斯和米勒在从后现代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在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和“商议政治”吸收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的规范理论,即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
二、主要观点
福克斯与米勒指出,无论在研究方法、理论模式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传统公共行政都与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话语及理论等方面产生了分裂,急需建立后现代背景下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和话语体系。福克斯与米勒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话语理论。该理论从批判现代性入手,从本质上颠覆传统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效率主义、独白式话语垄断范式,试图构建一个没有价值预设和判断标准的公共能量场。
(一)话语理论的理论基础。
在对现象学的探讨中,后现代公共行政者得出几个对话语理论来说很必要的概念工具:构成主义的观点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和融合。在结构论的基础上,福克斯和米勒用构成主义解构“并合性”的官僚制,从决定论到或然论视角分析官僚制从内到外的不一致,以一种内在的批判方式对官僚制进行解构,并指出决定论和或然论(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官僚制)都没有抓住重复性的演变规律。
(二)话语理论的关键词。
第一,公共能量场。福克斯和米勒认为公共政策的过程是一种“重复性的实践”活动,而这种“重复性的实践”活动是“能量场”概念的基础。他们提出了“公共能量场”理念。由于公共能量场具有超越和包容现存的体制、组织和官僚制度的倾向,因此,福克斯和米勒主张将公共行政领域的模式从官僚制转换到公共能量场。这样,公共能量场在实践上就为公共话语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对话竞技场。为了争夺资源,在这个竞技场中,各种隐喻、比喻、类比、策略性的巧妙讨论随处可见。为了避免利己主义者采取修辞艺术干预场面,扭曲真实的建议,福克斯与米勒进一步呼吁公共能量场中正当话语的产生。
第二,话语的正当性。探讨话语的正当性实际是在寻找使话语民主政体成为可能的方法。公共政策(或公共行政)制定和修改的过程没有一个意义是先天真实的。由此,话语表达会存在两种缺陷:虚假的陈述、无政府主义。为了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的窠臼,福克斯与米勒引入了哈贝马斯的理想交谈和交流能力理论,对话语意义的真实性作出了严格的限定。他们认为,交谈者的真诚、表达的清晰、表达内容的准确以及言论与讨论语境的相关性是真实话语产生的条件。
第三,“部分人的对话”。在福克斯和米勒看来,这种对话仅是“一种异化的交流,是对话的幻象”。与其他两种对话形式相比较,“部分人的对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参与,但是,“一些人的对话优于少数人的对话和多数人的对话,虽然它针对特定语境的话语形式和不愿遭受愚弄与任意差遣的话语要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参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部分人的对话”的现状并不太理想,然而这种形式是最接近真实话语的形式,且促成了现实的政策网络的形成。
三、话语理论的局限性
目前,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实际上是基于质疑、批判的立场对传统公共行政的一种反思和警醒。它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存在诸多局限。
1.如何自我解构,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正是基于对制度主义、宪政主义、社群主义和公民主义的解构与批判而建立起来的,因而它在主张“真正民主、真实的话语”和强调对话本身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否定了其他的对话形式,从而将自己置于一个二元对立的语境中,而这恰恰是它所批判的现代性的逻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话语理论在逻辑上还是无法逃脱二元对立。
2.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人人平等”是话语理论的基础,但这一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实现,因而话语理论的预设前提决定了其在实践中应用的局限。同时,话语理论的四种正当性条件即———真诚、切合情境的意向性、自主参与、具有实质意义的贡献———都是定性指标,不容易量化,只能依靠话语者的主观判。
四、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该理论的困境来源于其自身,而并非现实。由于对“基础主义”的抗拒以及对以“真理”为基础的整个形而上的传统语境的摒弃,后现代主义学者将始终与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而恰恰是这种模糊的态度稀释了其理论的解释力。应该说,对基本原理的漠视、基本规则的淡然及对碎片化理论的推崇是其在理论上缺乏有效张力与解释力的根本症结所在。因而,无论该理论如何补充、修正、完善与提升,只要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它就只是公共行政理论中徒有漂亮外表而无法解决内在逻辑矛盾的“点缀”而已。
参考文献:
[1] [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話语指南[M].楚艳红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周军.反行政话语:“后现代”的标签及理论启示[J].行政论坛,2018(05).
[3] 陈永章,娄成武.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缘起及其流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5).
[4] 陈明.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视角下官僚制解构思考[J].商,2016(14).
[5] 何永松.公共行政的话语转型:缘起、原则和途径[J].行政论坛,2015(05).
作者简介:杨玉玉(1995—),女,河南洛阳人,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关键词:公共行政;经典导读;读后感
一、所解决的问题:公共行政陷入合法性危机
20世纪末期,在对传统的治理模式及其替代模式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福克斯和米勒在从后现代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在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和“商议政治”吸收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的规范理论,即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
二、主要观点
福克斯与米勒指出,无论在研究方法、理论模式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传统公共行政都与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话语及理论等方面产生了分裂,急需建立后现代背景下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和话语体系。福克斯与米勒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话语理论。该理论从批判现代性入手,从本质上颠覆传统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效率主义、独白式话语垄断范式,试图构建一个没有价值预设和判断标准的公共能量场。
(一)话语理论的理论基础。
在对现象学的探讨中,后现代公共行政者得出几个对话语理论来说很必要的概念工具:构成主义的观点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和融合。在结构论的基础上,福克斯和米勒用构成主义解构“并合性”的官僚制,从决定论到或然论视角分析官僚制从内到外的不一致,以一种内在的批判方式对官僚制进行解构,并指出决定论和或然论(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官僚制)都没有抓住重复性的演变规律。
(二)话语理论的关键词。
第一,公共能量场。福克斯和米勒认为公共政策的过程是一种“重复性的实践”活动,而这种“重复性的实践”活动是“能量场”概念的基础。他们提出了“公共能量场”理念。由于公共能量场具有超越和包容现存的体制、组织和官僚制度的倾向,因此,福克斯和米勒主张将公共行政领域的模式从官僚制转换到公共能量场。这样,公共能量场在实践上就为公共话语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对话竞技场。为了争夺资源,在这个竞技场中,各种隐喻、比喻、类比、策略性的巧妙讨论随处可见。为了避免利己主义者采取修辞艺术干预场面,扭曲真实的建议,福克斯与米勒进一步呼吁公共能量场中正当话语的产生。
第二,话语的正当性。探讨话语的正当性实际是在寻找使话语民主政体成为可能的方法。公共政策(或公共行政)制定和修改的过程没有一个意义是先天真实的。由此,话语表达会存在两种缺陷:虚假的陈述、无政府主义。为了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的窠臼,福克斯与米勒引入了哈贝马斯的理想交谈和交流能力理论,对话语意义的真实性作出了严格的限定。他们认为,交谈者的真诚、表达的清晰、表达内容的准确以及言论与讨论语境的相关性是真实话语产生的条件。
第三,“部分人的对话”。在福克斯和米勒看来,这种对话仅是“一种异化的交流,是对话的幻象”。与其他两种对话形式相比较,“部分人的对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参与,但是,“一些人的对话优于少数人的对话和多数人的对话,虽然它针对特定语境的话语形式和不愿遭受愚弄与任意差遣的话语要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参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部分人的对话”的现状并不太理想,然而这种形式是最接近真实话语的形式,且促成了现实的政策网络的形成。
三、话语理论的局限性
目前,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实际上是基于质疑、批判的立场对传统公共行政的一种反思和警醒。它无法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存在诸多局限。
1.如何自我解构,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正是基于对制度主义、宪政主义、社群主义和公民主义的解构与批判而建立起来的,因而它在主张“真正民主、真实的话语”和强调对话本身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否定了其他的对话形式,从而将自己置于一个二元对立的语境中,而这恰恰是它所批判的现代性的逻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话语理论在逻辑上还是无法逃脱二元对立。
2.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人人平等”是话语理论的基础,但这一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实现,因而话语理论的预设前提决定了其在实践中应用的局限。同时,话语理论的四种正当性条件即———真诚、切合情境的意向性、自主参与、具有实质意义的贡献———都是定性指标,不容易量化,只能依靠话语者的主观判。
四、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该理论的困境来源于其自身,而并非现实。由于对“基础主义”的抗拒以及对以“真理”为基础的整个形而上的传统语境的摒弃,后现代主义学者将始终与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而恰恰是这种模糊的态度稀释了其理论的解释力。应该说,对基本原理的漠视、基本规则的淡然及对碎片化理论的推崇是其在理论上缺乏有效张力与解释力的根本症结所在。因而,无论该理论如何补充、修正、完善与提升,只要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它就只是公共行政理论中徒有漂亮外表而无法解决内在逻辑矛盾的“点缀”而已。
参考文献:
[1] [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話语指南[M].楚艳红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周军.反行政话语:“后现代”的标签及理论启示[J].行政论坛,2018(05).
[3] 陈永章,娄成武.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缘起及其流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5).
[4] 陈明.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视角下官僚制解构思考[J].商,2016(14).
[5] 何永松.公共行政的话语转型:缘起、原则和途径[J].行政论坛,2015(05).
作者简介:杨玉玉(1995—),女,河南洛阳人,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