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23-01
颈椎病一般首选保守治疗,如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等。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则考虑手术治疗。虽然上述传统疗法具有无明显创伤,风险程度小的优点,但其治疗效果一般,疗程较长,使得很多患者对其失去信心,而尝试其他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12年起,采用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针刀等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颈椎病患者43例,年龄25~71岁,均经过CT及X影像学确诊,均为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组为接受神经阻滞、针刀等综合疗法的患者25例,接受上述传统疗法的患者18例列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 患者仰卧位,肩下垫薄枕,头转向健侧,并向健侧倾斜15?。根据症状、体征、颈椎X线片确定颈椎病变部位,(通常为C4~5、C5~6椎间孔处)。常规消毒后穿刺,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垂直进针1.5~2.5cm,达横突,沿横突后结节向前呈15?进针5mm,即为椎间孔处, 常有触电样异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注入含地塞米松5mg的0.25%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體表定位:C2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1cm、后1cm处,相当于下颌角水平;C4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相交点上1cm处,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C6横突为颈椎中最为明显、最易扪及的横突,紧靠锁骨上方,相当环状软骨水平。C3横突与C5横突则为其相邻两横突的中点。7d行一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
针刀疗法 于颈椎间孔阻滞治疗后进行。病人取俯卧位,胸前垫薄枕,使颈部略前屈,治疗点选在病变椎体上下棘突间及旁开2~3 cm,刀口线与纵轴平行,松解棘突上下缘的棘突韧带、切开患侧关节突关节囊并松解横突间韧带。7d行一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
颈牵引 针刀治疗后行电动颈牵引,采用电动牵引床(张家港,YHZ/100B型),每日1~2次,可从3 kg开始,逐渐增加至5 kg,每次30 min,10 d为一个疗程。
药物治疗 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血塞通、颈复康、甲钴胺等药物对症治疗。
1.2.2 对照组
颈牵引 针刀治疗后行电动颈牵引,采用电动牵引床(张家港,YHZ/100B型),每日1~2次,可从3 kg开始,逐渐增加至5 kg,每次30 min,10 d为一个疗程。
推拿 颈牵引后进行推拿,患者取坐位,先行前伸后仰活动,然后按揉双侧风池、天柱及大椎等穴。待颈部肌肉放松后,术者一手握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再向左右轻微旋转颈部。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
针灸 推拿后,取夹脊、大椎、风府、风池、天柱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10分钟,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
药物治疗 给予解热镇痛药、血塞通、颈复康、甲钴胺等药物对症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 一个疗程结束评定疗效。临床治愈为患者症状消失,无颈臂痛、肢体麻木、肌力减弱等,能进行日常工作和劳动。好转为患者肢体麻木、肌力弱、颈臂痛等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只能参加简单的工作和劳动。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原有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效果见表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3例肩颈部治疗区域及其支配范围酸胀无力,持续3日后渐消失。而对照组有5例,出现原症状加重,经药物治疗及热敷等物理治疗,逐渐缓解,继续该疗程治疗。其它无明显相关并发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半年内复发3例,治疗组复发2例。
3 讨论
颈椎病一直以来是一个治疗难点,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一般较差。临床上治疗颈椎病,多采用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等治疗,这些疗法通常疗程长,起效慢,并且对于急性期不适于牵引、推拿等相关的物理治疗,可能会加重周围软组织的水肿,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本观察中对照组出现5例症状加重,可能与此有关。我院麻醉疼痛科应用多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其中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可以减轻神经根水肿、消除炎症反应及止痛等作用;针刀疗法被称作是一种闭合性微创手术,可以起到松解肌肉、筋膜、韧带及关节囊,解除它们对神经血管的压迫,从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痉挛,并且针刀的“针刺效应”,使缩短了的肌肉产生收缩运动和信息传递,改善血液循环,然后经过神经反射、系统调节修复等作用对分节神经支配区域产生影响(1),从而产生放松肌肉、消除痛苦的作用。由此可见,针刀治疗的疗效明显超过了针刺的效应(2)。李淑芳等人(3)对颈肩综合症应用针刀的治疗与本观察结果一致。针刀等治疗是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注射及针刀操作时要以骨性标志为依据,避免进刀过深,伤及重要组织。治疗过程中有3例出现肌肉酸胀不适,这在临床实践中出现比较多,一般是机体的反应过程所致。
综上所述,这种综合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基层医院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资料:
[1] 吕小平,张利新等.银针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脊椎僵硬症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0,22(3):20-22
[2] 李艳霞,陈世忠,牛爱清..针刀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4例临床报告[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1,7(5):368-370
[3] 李淑芳,刘茂蔚.针刀治疗颈肩综合症[J].医学信息,2013,26(1):294-295
颈椎病一般首选保守治疗,如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等。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则考虑手术治疗。虽然上述传统疗法具有无明显创伤,风险程度小的优点,但其治疗效果一般,疗程较长,使得很多患者对其失去信心,而尝试其他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12年起,采用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针刀等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颈椎病患者43例,年龄25~71岁,均经过CT及X影像学确诊,均为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组为接受神经阻滞、针刀等综合疗法的患者25例,接受上述传统疗法的患者18例列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 患者仰卧位,肩下垫薄枕,头转向健侧,并向健侧倾斜15?。根据症状、体征、颈椎X线片确定颈椎病变部位,(通常为C4~5、C5~6椎间孔处)。常规消毒后穿刺,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垂直进针1.5~2.5cm,达横突,沿横突后结节向前呈15?进针5mm,即为椎间孔处, 常有触电样异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注入含地塞米松5mg的0.25%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體表定位:C2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1cm、后1cm处,相当于下颌角水平;C4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相交点上1cm处,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C6横突为颈椎中最为明显、最易扪及的横突,紧靠锁骨上方,相当环状软骨水平。C3横突与C5横突则为其相邻两横突的中点。7d行一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
针刀疗法 于颈椎间孔阻滞治疗后进行。病人取俯卧位,胸前垫薄枕,使颈部略前屈,治疗点选在病变椎体上下棘突间及旁开2~3 cm,刀口线与纵轴平行,松解棘突上下缘的棘突韧带、切开患侧关节突关节囊并松解横突间韧带。7d行一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
颈牵引 针刀治疗后行电动颈牵引,采用电动牵引床(张家港,YHZ/100B型),每日1~2次,可从3 kg开始,逐渐增加至5 kg,每次30 min,10 d为一个疗程。
药物治疗 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血塞通、颈复康、甲钴胺等药物对症治疗。
1.2.2 对照组
颈牵引 针刀治疗后行电动颈牵引,采用电动牵引床(张家港,YHZ/100B型),每日1~2次,可从3 kg开始,逐渐增加至5 kg,每次30 min,10 d为一个疗程。
推拿 颈牵引后进行推拿,患者取坐位,先行前伸后仰活动,然后按揉双侧风池、天柱及大椎等穴。待颈部肌肉放松后,术者一手握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再向左右轻微旋转颈部。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
针灸 推拿后,取夹脊、大椎、风府、风池、天柱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10分钟,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
药物治疗 给予解热镇痛药、血塞通、颈复康、甲钴胺等药物对症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 一个疗程结束评定疗效。临床治愈为患者症状消失,无颈臂痛、肢体麻木、肌力减弱等,能进行日常工作和劳动。好转为患者肢体麻木、肌力弱、颈臂痛等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只能参加简单的工作和劳动。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原有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效果见表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3例肩颈部治疗区域及其支配范围酸胀无力,持续3日后渐消失。而对照组有5例,出现原症状加重,经药物治疗及热敷等物理治疗,逐渐缓解,继续该疗程治疗。其它无明显相关并发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半年内复发3例,治疗组复发2例。
3 讨论
颈椎病一直以来是一个治疗难点,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一般较差。临床上治疗颈椎病,多采用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等治疗,这些疗法通常疗程长,起效慢,并且对于急性期不适于牵引、推拿等相关的物理治疗,可能会加重周围软组织的水肿,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本观察中对照组出现5例症状加重,可能与此有关。我院麻醉疼痛科应用多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其中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可以减轻神经根水肿、消除炎症反应及止痛等作用;针刀疗法被称作是一种闭合性微创手术,可以起到松解肌肉、筋膜、韧带及关节囊,解除它们对神经血管的压迫,从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痉挛,并且针刀的“针刺效应”,使缩短了的肌肉产生收缩运动和信息传递,改善血液循环,然后经过神经反射、系统调节修复等作用对分节神经支配区域产生影响(1),从而产生放松肌肉、消除痛苦的作用。由此可见,针刀治疗的疗效明显超过了针刺的效应(2)。李淑芳等人(3)对颈肩综合症应用针刀的治疗与本观察结果一致。针刀等治疗是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注射及针刀操作时要以骨性标志为依据,避免进刀过深,伤及重要组织。治疗过程中有3例出现肌肉酸胀不适,这在临床实践中出现比较多,一般是机体的反应过程所致。
综上所述,这种综合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基层医院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资料:
[1] 吕小平,张利新等.银针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脊椎僵硬症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0,22(3):20-22
[2] 李艳霞,陈世忠,牛爱清..针刀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4例临床报告[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1,7(5):368-370
[3] 李淑芳,刘茂蔚.针刀治疗颈肩综合症[J].医学信息,2013,26(1):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