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明确提出新形势下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有关如何在大学校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但在大学生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领会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涵方面还有待加强。本文旨在结合大学生对我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著诗歌的学习情况,从历史、文学的角度,对大学生该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行路径探索。并希望以此助益于大学生从自身出发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增强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杜甫诗歌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意义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一、杜甫诗歌价值观分析
这个时代在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同时也在呼唤着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生通识课程的学习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但同时,关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问题亟待解决。在对于大学生该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杜甫诗歌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当的意义,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高的一致性。
杜甫年少才高,出身优越,曾“出游翰墨场”、“饮酣视八极”,青年时在吴越、齐赵一带漫游数年。这一时期的《望岳》等诗歌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度过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杜甫入长安求仕,始终不得志,眼见统治者政治的腐败,小人佞臣的横行,诗人痛心疾首,在诗歌中表达了希望社会和谐稳定的愿望。由于深受其时代儒家主流思想价值的影响,诗人一生都把“忠”与“仁”奉为人生理想,曾写下“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这体现了君国同体,也就是忧国即忧君的忠君思想。但在安史之乱起时,他是“少陵野老吞声哭”,来表达长安沦陷、乱贼入侵的痛苦之情,这在某种意义上和现代的“爱国”概念高度一致。他不甘心滞留长安,一心要去往行在。真正到达行在后,杜甫欣喜若狂,“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足见其对国家的热爱。
杜甫诗歌中集中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诗人写下,“穷年憂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此时并不在官位,但这并不妨碍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黎民百姓的关怀。到家后杜甫发现小儿子已饿死,悲痛之余,他还能想到普通百姓比自己忧愁的事情更多,“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这是诗人的推己及人之处,也是他诗歌的深沉动人之处。除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一生还写了大量揭露战争残酷、社会混乱和阶级矛盾的诗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兵车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用以讽刺时政,关怀民生。这种关怀指向对社会和谐的期待,是从个人层面到社会层面的上升。
纵观杜甫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诗人一直不得志,但却在其诗歌中表现出了一种对自身价值观毫不动摇的坚守。不论诗人处于怎样的境地当中,他诗歌里表现出的“致君尧舜”的理想,对战争停止、社会和谐的期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从未改变,这正是杜甫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伟大之处,这也体现出了杜诗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之处。
二、杜诗所含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为阐明大学生对杜诗所含价值观的批判认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处将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点展开论述。核心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中多元并存的价值观中起到主导地位,代表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目标)的价值观。杜甫是古代中国大一统时期爱国与忠君思想的典型代表,在他的很多诗篇中,爱国主义都是诗歌的主旋律。这些诗篇中有对民族分裂的抨击、对昏君腐臣的讽刺、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对有功之臣的赞颂以及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可以这样说,杜甫诗歌中爱国思想的精髓集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显然意见,由于数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必然会包含一些封建因素,忠于君主的人臣之道也是不可避免会影响到杜甫的某些作品及其思想。然而,这两者之间必是不可分割,互为一体的关系,我们既要分辨其辩证的一面,更要看到起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值得学习和称道的,而封建因素是时代特征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封建制度的必然产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根本在于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这意在表明,在全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养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当今的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也表现在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于祖国文化的认同等方面。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为黎民百姓而鼓而呼,为国家的兴亡、民生的疾苦而歌而泣,而安史之乱时所展现出的捍卫国家的感情,与当今的爱国内涵是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契合的。
中共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上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甫诗歌表现的核心价值观,即爱国、和谐等思想,其内核显然与十八大所提倡的有共通之处。杜诗中带有杜甫本人性格及经历深刻印记的一部分价值观念,即“入仕进取”“心怀天下” “”……则是一般价值观。一般价值观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与核心价值观不同但不会妨碍核心价值观传播,更不会动摇核心价值观的地位,能够在社会中与核心价值观求同存异,和平共生的价值观。尽管它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范畴,但其存在仍具有积极意义,二者互不冲突,甚至相互补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杜诗中的“忠君”思想在当代已属于边缘价值观,是违背社会主流的,主要是由于历史阶段不同或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不良因素而形成的、与核心价值观相对立的价值观,其易造成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方面选择上的困感、迷茫和混乱。边缘价值观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具体发展,需要摒弃,而对于国难当头时展现的保家卫国的意志,则是我们可以继承发展的。 事实上,在任何社会的价值體系当中,核心价值观都是与一般价值观和边缘价值观和相伴共生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核心价值观,也要兼顾一般价值观,更不能忽视边緣价值观。只有兼顾一般价值观才能突出核心价值观,只有不忽视边缘价值观,才能巩固核心价值观。
三、学习杜甫诗歌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
大学生学习杜甫诗歌对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的深化、意志的加强、行为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从杜甫诗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期间经过了千年的变更。而大学生恰恰是这个时代接触这两者最多的群体之一,我们在接下来的意义讨论中,为了避免生硬地将杜甫诗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拉在一起,就需要考虑到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既会理性的分析,又有强烈的情感,同时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首先,大学生深入学习杜甫诗歌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加深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理念的深刻理解。由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高度概括性,大学生必须对其加以系统学习才能够有深入了解。而通过系统地学习杜甫诗歌,大学生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等抽象理念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爱国”这一方面,杜甫诗歌的爱国与忠君是无法分割的,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考角度,例如这样爱国思想是否与时代存在必然联系,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思想是否完全不能融于现代,忠君思想在现代是否有遗留产物等。除此之外,理性的大学生还能从中联想自身,并去思考哪些爱国的行为属于真正的理性爱国,而哪些爱国的行为不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以及核心价值观。
而在“和谐”这一方面,杜甫诗歌中的和谐倾向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而显然当今对和谐的定义要比这些宽泛得多。这同样为大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即什么样的社会和谐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和谐,是否能寻找到一个量化的指标来分析它等。通过对杜甫诗歌中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批判性思考,大学生更能清晰地意识到杜甫诗歌中呈现出的价值观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应该是部分统一的。
其次,学习杜甫诗歌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想法并付诸实践。相比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纯粹的理论学习,诗歌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以强大的情感共鸣为优势,富于感染性和鼓舞性。大学生作为一个有文化且情感波动较为强烈的团体,能为杜甫诗歌体现出的爱国情感所感染,加强自身的爱国意志。同时,当代大学生也是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并有能力将自身意识与周围环境进行理性加工的群体,他们通过对杜甫诗歌特定的意象、辞藻、修辞以及韵律的学习,还会对杜甫的爱国感情形成较为强烈的认同感,将爱国热情内化,甚至产生在群体间传递这份爱国热情的行为。
从理解到实践,这是一个从自觉到自发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到内化再到实践弘扬的转变的基础。在杜甫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大学生能够对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及当下的社会矛盾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并能明显地觉察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正是从意识层面上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学生必定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己任。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杜甫诗歌进行系统学习不但有利于提高自身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深入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从历史、文学等多维角度出发,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焕发生机以及进一步发展弘扬开辟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效民.杜甫对于儒家价值观的坚守及其当代意义[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2):24-30.
[2] 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 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M].东北师范 大学,2013.
[4] 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5] 宫志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关键词:杜甫诗歌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意义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一、杜甫诗歌价值观分析
这个时代在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同时也在呼唤着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生通识课程的学习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但同时,关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问题亟待解决。在对于大学生该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杜甫诗歌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当的意义,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高的一致性。
杜甫年少才高,出身优越,曾“出游翰墨场”、“饮酣视八极”,青年时在吴越、齐赵一带漫游数年。这一时期的《望岳》等诗歌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度过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杜甫入长安求仕,始终不得志,眼见统治者政治的腐败,小人佞臣的横行,诗人痛心疾首,在诗歌中表达了希望社会和谐稳定的愿望。由于深受其时代儒家主流思想价值的影响,诗人一生都把“忠”与“仁”奉为人生理想,曾写下“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这体现了君国同体,也就是忧国即忧君的忠君思想。但在安史之乱起时,他是“少陵野老吞声哭”,来表达长安沦陷、乱贼入侵的痛苦之情,这在某种意义上和现代的“爱国”概念高度一致。他不甘心滞留长安,一心要去往行在。真正到达行在后,杜甫欣喜若狂,“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足见其对国家的热爱。
杜甫诗歌中集中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诗人写下,“穷年憂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此时并不在官位,但这并不妨碍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黎民百姓的关怀。到家后杜甫发现小儿子已饿死,悲痛之余,他还能想到普通百姓比自己忧愁的事情更多,“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这是诗人的推己及人之处,也是他诗歌的深沉动人之处。除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一生还写了大量揭露战争残酷、社会混乱和阶级矛盾的诗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兵车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用以讽刺时政,关怀民生。这种关怀指向对社会和谐的期待,是从个人层面到社会层面的上升。
纵观杜甫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诗人一直不得志,但却在其诗歌中表现出了一种对自身价值观毫不动摇的坚守。不论诗人处于怎样的境地当中,他诗歌里表现出的“致君尧舜”的理想,对战争停止、社会和谐的期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从未改变,这正是杜甫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伟大之处,这也体现出了杜诗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之处。
二、杜诗所含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为阐明大学生对杜诗所含价值观的批判认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处将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点展开论述。核心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中多元并存的价值观中起到主导地位,代表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目标)的价值观。杜甫是古代中国大一统时期爱国与忠君思想的典型代表,在他的很多诗篇中,爱国主义都是诗歌的主旋律。这些诗篇中有对民族分裂的抨击、对昏君腐臣的讽刺、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对有功之臣的赞颂以及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可以这样说,杜甫诗歌中爱国思想的精髓集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显然意见,由于数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必然会包含一些封建因素,忠于君主的人臣之道也是不可避免会影响到杜甫的某些作品及其思想。然而,这两者之间必是不可分割,互为一体的关系,我们既要分辨其辩证的一面,更要看到起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值得学习和称道的,而封建因素是时代特征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封建制度的必然产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根本在于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这意在表明,在全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养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当今的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也表现在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于祖国文化的认同等方面。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为黎民百姓而鼓而呼,为国家的兴亡、民生的疾苦而歌而泣,而安史之乱时所展现出的捍卫国家的感情,与当今的爱国内涵是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契合的。
中共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上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甫诗歌表现的核心价值观,即爱国、和谐等思想,其内核显然与十八大所提倡的有共通之处。杜诗中带有杜甫本人性格及经历深刻印记的一部分价值观念,即“入仕进取”“心怀天下” “”……则是一般价值观。一般价值观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与核心价值观不同但不会妨碍核心价值观传播,更不会动摇核心价值观的地位,能够在社会中与核心价值观求同存异,和平共生的价值观。尽管它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范畴,但其存在仍具有积极意义,二者互不冲突,甚至相互补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杜诗中的“忠君”思想在当代已属于边缘价值观,是违背社会主流的,主要是由于历史阶段不同或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不良因素而形成的、与核心价值观相对立的价值观,其易造成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方面选择上的困感、迷茫和混乱。边缘价值观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具体发展,需要摒弃,而对于国难当头时展现的保家卫国的意志,则是我们可以继承发展的。 事实上,在任何社会的价值體系当中,核心价值观都是与一般价值观和边缘价值观和相伴共生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核心价值观,也要兼顾一般价值观,更不能忽视边緣价值观。只有兼顾一般价值观才能突出核心价值观,只有不忽视边缘价值观,才能巩固核心价值观。
三、学习杜甫诗歌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
大学生学习杜甫诗歌对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的深化、意志的加强、行为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从杜甫诗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期间经过了千年的变更。而大学生恰恰是这个时代接触这两者最多的群体之一,我们在接下来的意义讨论中,为了避免生硬地将杜甫诗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拉在一起,就需要考虑到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既会理性的分析,又有强烈的情感,同时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首先,大学生深入学习杜甫诗歌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加深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理念的深刻理解。由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高度概括性,大学生必须对其加以系统学习才能够有深入了解。而通过系统地学习杜甫诗歌,大学生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等抽象理念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爱国”这一方面,杜甫诗歌的爱国与忠君是无法分割的,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考角度,例如这样爱国思想是否与时代存在必然联系,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思想是否完全不能融于现代,忠君思想在现代是否有遗留产物等。除此之外,理性的大学生还能从中联想自身,并去思考哪些爱国的行为属于真正的理性爱国,而哪些爱国的行为不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以及核心价值观。
而在“和谐”这一方面,杜甫诗歌中的和谐倾向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而显然当今对和谐的定义要比这些宽泛得多。这同样为大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即什么样的社会和谐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和谐,是否能寻找到一个量化的指标来分析它等。通过对杜甫诗歌中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批判性思考,大学生更能清晰地意识到杜甫诗歌中呈现出的价值观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应该是部分统一的。
其次,学习杜甫诗歌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想法并付诸实践。相比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纯粹的理论学习,诗歌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以强大的情感共鸣为优势,富于感染性和鼓舞性。大学生作为一个有文化且情感波动较为强烈的团体,能为杜甫诗歌体现出的爱国情感所感染,加强自身的爱国意志。同时,当代大学生也是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并有能力将自身意识与周围环境进行理性加工的群体,他们通过对杜甫诗歌特定的意象、辞藻、修辞以及韵律的学习,还会对杜甫的爱国感情形成较为强烈的认同感,将爱国热情内化,甚至产生在群体间传递这份爱国热情的行为。
从理解到实践,这是一个从自觉到自发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到内化再到实践弘扬的转变的基础。在杜甫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大学生能够对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及当下的社会矛盾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并能明显地觉察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正是从意识层面上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学生必定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己任。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杜甫诗歌进行系统学习不但有利于提高自身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深入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从历史、文学等多维角度出发,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焕发生机以及进一步发展弘扬开辟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效民.杜甫对于儒家价值观的坚守及其当代意义[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2):24-30.
[2] 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 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M].东北师范 大学,2013.
[4] 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5] 宫志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