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01年教改后,物理整体的教学思路有了转变,探究式教学已经渗透到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转换好:“重结果”改成“重过程”;认识到:让学生经历过程也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好课堂上的探究要素,切实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同时对目前出现的社会新情况影响教学课堂现象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践;思考
02年开始了物理新课改,在10多年课堂上教学的实践中我的教学反思是:科学探究教学要“注重过程”,“注重情感”,“注重生活”。
一、在探究式教学中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重视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通过该活动,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1.将“重视结果”的教学改成“重视过程”教学
02年课改后,最初的教学转向是将“重结果”的教学改成“重过程”教学。修正把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的理念,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教学中,由以前的例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好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处理收集的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分析成像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设计实验来论证物像左右相反的想法;甚至后期可以讨论器材的选择:发光物是蜡烛较好还是发光字母更好些?这些都是“过程”。这其中秉承的教学的指导思想:“虽然得出结果是重要的,但更注重的是经历过程”。
2.研读课标,认识到让学生经历过程也是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新旧二个体系转换中认识到“过程与方法”也是一个学习目标,教学中合理的达成这一目标,不随意添加、不遗漏。比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本条内容标准只有过程要求(实验探究),没有结果要求(不要求掌握磁场跟电流的方向关系)。如果要有结果要求,《标准》的陈述应该是这样:“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了解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和外部磁场方向的关系。”实际教学中我研读课标,严格遵守课标的要求教学。还有类似第16章第四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这是一节没有知识结论;没有结论性目标的课,对于没有知识结论要求的课我在此情况不要急于得出结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也是达成教学目标。
3.正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和课外教学中需要达成的科学探究目标要素
实际教学中宜分析和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每个探究课题的能力目标。探究课题的主要能力目标是哪个要素,心中做到十分清楚。属于本课题能力目标的要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的过程目标,教师可以大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事先设计需要强化的要素上。这样就让探究更深刻、更真实。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根据内容选择要素,让探究更加务实。比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此探究属于课内探究,在课上完成,侧重在于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三个要素。又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属于在课堂内完成的探究,此课题着重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以及分析与论证等环节。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学生循序渐进的要求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当然还有课外的探究活动、“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在课外属于一种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着力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
二、在探究式教学中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1.培养具有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兴趣
美国96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经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如科学兴趣、探索科学的冲突。显然兴趣也是美国对科学素养的首要要求。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渴望获得理科知识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向。我今年鼓励了初三(4)班一个学生,他对各种液体电池发生浓厚兴趣,他做了牛奶电池,醋酸电池等而且把所做各种电池的视频传给我。
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探究教学中,尤其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中,可以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时,由于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存在,导致实验数据误差较大。但在数据处理,得出结论时,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分析论证。面对这一现象,再做一次新的尝试,测试接触电阻电压从而仔细论证得出正确结论。类似情况还有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实验,刚开始是沙子升温慢,主要因为沙子热传导慢的问题,出现这现象也无需刻意回避,解释清楚即可。
3.培养理性的质疑意识与能力
理性的质疑是指对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不盲目崇信,而是依据理性的逻辑思维和科学事实加以审视,这是理科教学中重要的价值目标。从物理学史上,比如伽利略的质疑意识值得刻意向学生介绍。
4.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责任感
物理来自于社会,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比如我以前组织初二学生到马路上、工厂、菜市场、工地处监测噪声强度,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讨论合理的降低噪音的方案,类似的在《水循环》中可尝试写水污染与节水方面的探究式调查报告。
三、要重视探究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一方面是探究教学融入的情景是来自于生活,比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从家里的壁灯和台灯情景开始;探究水和沙吸热本领是融入在海边沙滩的情景中。另一方面教学素材也是取自实际生活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每年素材做一定量的调整,融入新元素。我写过一篇文章《新课改 新形势 新思路》涉及到整个中国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初中物理教学素材调整的问题。基于教学指导思想是“物理来自于生活,要服务于生活”,最后物理教学还要回归生活。比如苏科版的仪器说明书教学是初中物理能力培养的一条隐含主线,在生活中有现实的应用意义,各种家电使用前都要从阅读说明书开始。探究仪器说明书的使用,是我实践探究式教学的一项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出现新的问题,东林中学周围存在很多补习班,由于恶性竞争,机构普遍采用先于课堂教学灌输新课知识的方法,许多补习班老师在寒假和暑假中就把新课内容讲授了,这样冲击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流程,导致学习流程重叠,课堂上的探究教学变成例证性教学,探究结论有些学生早就知道了,失去探究意义,达不到能力的培养。既然出现这个情况,我开始进行一些教学尝试,让课堂做一定的翻转:由原来传授知识改成内化知识,加强深层次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大气压强》课堂教学中,教学着力点不是在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精确的大气压数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而是在于:(1)设计出测定大气压数据实验的多种方案;各个方案优劣比对的讨论;数据误差产生原因的探讨;减少误差的方法研究等。当然目前这是我们物理组里进行的一个尝试与研究。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能力,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谢孝刚,信福.物理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以《串联和并联》一课为例[J].中学物理,2016年16期
[2]戴兴华.探究式教学在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与思考[J].中学物理,2016年17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践;思考
02年开始了物理新课改,在10多年课堂上教学的实践中我的教学反思是:科学探究教学要“注重过程”,“注重情感”,“注重生活”。
一、在探究式教学中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重视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通过该活动,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1.将“重视结果”的教学改成“重视过程”教学
02年课改后,最初的教学转向是将“重结果”的教学改成“重过程”教学。修正把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的理念,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教学中,由以前的例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好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处理收集的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分析成像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设计实验来论证物像左右相反的想法;甚至后期可以讨论器材的选择:发光物是蜡烛较好还是发光字母更好些?这些都是“过程”。这其中秉承的教学的指导思想:“虽然得出结果是重要的,但更注重的是经历过程”。
2.研读课标,认识到让学生经历过程也是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新旧二个体系转换中认识到“过程与方法”也是一个学习目标,教学中合理的达成这一目标,不随意添加、不遗漏。比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本条内容标准只有过程要求(实验探究),没有结果要求(不要求掌握磁场跟电流的方向关系)。如果要有结果要求,《标准》的陈述应该是这样:“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了解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和外部磁场方向的关系。”实际教学中我研读课标,严格遵守课标的要求教学。还有类似第16章第四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这是一节没有知识结论;没有结论性目标的课,对于没有知识结论要求的课我在此情况不要急于得出结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也是达成教学目标。
3.正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和课外教学中需要达成的科学探究目标要素
实际教学中宜分析和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每个探究课题的能力目标。探究课题的主要能力目标是哪个要素,心中做到十分清楚。属于本课题能力目标的要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的过程目标,教师可以大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事先设计需要强化的要素上。这样就让探究更深刻、更真实。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根据内容选择要素,让探究更加务实。比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此探究属于课内探究,在课上完成,侧重在于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三个要素。又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属于在课堂内完成的探究,此课题着重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以及分析与论证等环节。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学生循序渐进的要求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当然还有课外的探究活动、“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在课外属于一种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着力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
二、在探究式教学中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1.培养具有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兴趣
美国96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经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如科学兴趣、探索科学的冲突。显然兴趣也是美国对科学素养的首要要求。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渴望获得理科知识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向。我今年鼓励了初三(4)班一个学生,他对各种液体电池发生浓厚兴趣,他做了牛奶电池,醋酸电池等而且把所做各种电池的视频传给我。
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探究教学中,尤其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中,可以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时,由于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存在,导致实验数据误差较大。但在数据处理,得出结论时,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分析论证。面对这一现象,再做一次新的尝试,测试接触电阻电压从而仔细论证得出正确结论。类似情况还有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实验,刚开始是沙子升温慢,主要因为沙子热传导慢的问题,出现这现象也无需刻意回避,解释清楚即可。
3.培养理性的质疑意识与能力
理性的质疑是指对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不盲目崇信,而是依据理性的逻辑思维和科学事实加以审视,这是理科教学中重要的价值目标。从物理学史上,比如伽利略的质疑意识值得刻意向学生介绍。
4.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责任感
物理来自于社会,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比如我以前组织初二学生到马路上、工厂、菜市场、工地处监测噪声强度,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讨论合理的降低噪音的方案,类似的在《水循环》中可尝试写水污染与节水方面的探究式调查报告。
三、要重视探究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一方面是探究教学融入的情景是来自于生活,比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从家里的壁灯和台灯情景开始;探究水和沙吸热本领是融入在海边沙滩的情景中。另一方面教学素材也是取自实际生活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每年素材做一定量的调整,融入新元素。我写过一篇文章《新课改 新形势 新思路》涉及到整个中国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初中物理教学素材调整的问题。基于教学指导思想是“物理来自于生活,要服务于生活”,最后物理教学还要回归生活。比如苏科版的仪器说明书教学是初中物理能力培养的一条隐含主线,在生活中有现实的应用意义,各种家电使用前都要从阅读说明书开始。探究仪器说明书的使用,是我实践探究式教学的一项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出现新的问题,东林中学周围存在很多补习班,由于恶性竞争,机构普遍采用先于课堂教学灌输新课知识的方法,许多补习班老师在寒假和暑假中就把新课内容讲授了,这样冲击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流程,导致学习流程重叠,课堂上的探究教学变成例证性教学,探究结论有些学生早就知道了,失去探究意义,达不到能力的培养。既然出现这个情况,我开始进行一些教学尝试,让课堂做一定的翻转:由原来传授知识改成内化知识,加强深层次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大气压强》课堂教学中,教学着力点不是在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精确的大气压数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而是在于:(1)设计出测定大气压数据实验的多种方案;各个方案优劣比对的讨论;数据误差产生原因的探讨;减少误差的方法研究等。当然目前这是我们物理组里进行的一个尝试与研究。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能力,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谢孝刚,信福.物理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以《串联和并联》一课为例[J].中学物理,2016年16期
[2]戴兴华.探究式教学在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与思考[J].中学物理,2016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