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bsh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极具探索性与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对于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采用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全面渗透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研究”化两种形式。
  1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课课时之内,以专题研究的形式穿插设置的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语文课不是从无到有地教,而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语文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他的语文能力。”基于对母语教学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应该包括“唤醒”他们的语文能力,即应给学生语文能力的“被唤醒”与提高创设一种有利的情境[1]。具体说来,在语文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明确课程目标,确立课题范围。课程开始要由教师向学生讲明这种专题研究课的目标与重要意义及要求,介绍一些关于科学研究的知识,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以启发引导的形式指导学生确立课题范围。比如老师可根据高一语文的教材中议论文单元篇目不多且不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特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大家可以用很多事例说明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这说明真理是有魅力的,那么,作为真理的载体,议论文本身也应该是有魅力的。议论文的魅力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进而确定课题范围“议论文的魅力”。由此可以看出,梁老师引导学生设立的课题属于基本教材的拓展延伸部分,目前可以考虑选题方面的相对自由。
  二是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确立小组研究方案。让研究方向相同或接近相同的分课题的学生组成若干小组,选举产生组长并组成分工协作的研究集体,在全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可能进度制订小组研究计划。
  三是小组独立实施,教师指导。本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小组活动,每次活动之前,小组须将活动的详细安排,书面报告教师。活动结束要按时填写并上交活动情况报告表,以便教师对活动中不恰当的做法作出指导纠正。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适时地对学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在资料的选择使用方面的能力与技巧,同时还应鼓励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协调合作,强化责任感和良好的研究氛围,确保研究课的质量。
  四是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完成之后,个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小组总结,形成小组成果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组交流,以扩大课题研究的作用,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受到研究方法上的启示。小組成果报告不局限于书面形式,在小组成果交流的基础上最终由各小组长负责完成全班最后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专题研究课的开设可以每周1课时或隔周2课时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设置。由于高中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一些基础,更重要的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也给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完全摆脱对经验的依赖而转变为理论型,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并且在形式逻辑思维相当完善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离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阶段的开展提供了学习者主体方面的极大支持[2]。
  2 全面渗透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素质与能力。在这种意义上,研究性学习的提倡与引入必将引起课堂教学种种方面的改变与革新,尤其是目前仍然占绝对优势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的今天,在苏霍林斯基的著名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之后,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开展,无疑会引起其教学活动中双边关系变革性的重组,并将全方位地改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3]。
  一是以“研究性学习”全面渗透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真正有效率的语文课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真正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及学生动机水平,兴趣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做大胆取舍与处理。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立单元学习小组,确定每篇课文的问题设计者。学期初由学生自由结合(兼顾男女生比例)产生各单元学习小组。对各学习单元的选择在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注意全局的平衡,避免过于集中.组内产生每篇课文的问题设计者,一般2人一篇课文,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明此种做法的目的与意义,说明对“问题”的要求。此“问题”指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疑点、难点或有争议之处,此“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涉着整篇课文的理解,同时该“问题”也可以是设计者本人对课文的“批判性意见”。然后按教学进度依次展开,上一单元开课时下一单元学习小组必须将具体的问题设计与负责人名单一并交与教师。其次确立单元学习总目标,围绕目标全面预习。在每单元开课前,单元学习组长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好该单元学习目标,并在单元学习初向全班同学讲明该单元学习的主要目的,主要方法以及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早读课或其他课余时间对该单元全部课文进行阅读思考,要求记下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最后,在全面讨论主干问题基础上解决少数遗留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鼓励他们主动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帮他解决。并通过目标检测,在完成以上任务之后出示反映课文教学目标的相应题目,检验目标达成效果。要求题目既涉及基础知识又有关阅读迁移水平。写出关于课文的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选出优胜者在班内交流。对读书笔记内容的要求比较宽泛,但要求写自己认识最深,体会最深的一点两点,字数不作限制。由教师批阅后选出优秀者在班内宣读讲评,以此激励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不断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紧密相关,学习中“问”字之重要正如郑板桥所言:“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问题是科学家思想的焦点,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如此看重问题且把自己的才能归功于问题,“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还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对于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的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问题总是很多,而基础较差的同学总是找不出学习中的问题,“问题”与思考同在,没有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整理分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4]。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块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发展他的探究意识,要着力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束缚,让学生有发问的“安全感”,敢于向权威,书本和教师的观点挑战,同时还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置疑”开路,在无疑处生疑,养成学生多思善问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更好地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详细地指导,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其次,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接着,指导读书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强调书源和时间上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保障体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时代,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
期刊
基于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如何正确地引导高中生学会“怎样思维”以及“怎样发展其思维”,尤其是作为“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辨析求异、合理论证的批判思维过程和能力,同时,也包含着一种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勇于实践的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创新教育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中学生心理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思想政治课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英语如何有效教学的探讨显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调研、分析和理性的思索,我认为想上好初中英语课,作为教师除了要仔细研读新课标,加强理论学习,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理念外,并把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切实把握教材实质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上好
期刊
21世纪是信息产业的世纪,是科技智能化和高度发展的世纪。由于在网络技术和电子工程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飞速发展,使得原本高科技化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开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了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的潮流和技术趋势,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和技术,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和小康社会服务。本文从电子工程内涵出发,分析了发展趋势和保障措施,推动电子技术发展。  1 前言  随着我国进入WT
期刊
【摘 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经济腾飞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转变,高考率先改革,推出新高考方案,引导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发展潜能,从而提高其
期刊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主导方向,是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也是未来人类必须必备的素质,是“中国梦”的实现的必备条件。在新的课改大的框架内,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课改的主导方向,灵活运用本地的教学资源,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办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教育。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去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国际大背景下,我国新一
期刊
【摘 要】考虑到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要想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就要立足小学英语教学实际,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入手,积极实行教育理念创新和教育方式变革,使小学英语教育能够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目前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开展来看,受到教师理念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深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从教育理念和教
期刊
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
期刊
【摘 要】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如今却处于尴尬的地位。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部分学校认为生物是“副科”,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教学质量随之下降。如何使高中生物改变目前的困境,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工作者的一大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