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久前落幕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上,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的参赛团队脱颖而出,赛绩创历史新高,一举拿下了两个一等奖,其中魏朴、南岚、王健三位教师的作品《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运行和设计》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赛绩只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剪影,学校并不止步于赛场拿奖,而是借赛绩鼓励教师人人参与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智能手段,打造“智能”育人环境,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内外互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人人参与,打造“智能”育人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建设成了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不仅加大对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力度,还鼓励全校教师都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用信息化智能教学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
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学校目前已建成校园门户系统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教室配有150套多媒体教学系统、122台有线电视,建成录播直播系统,并汇聚了多形态的教学资源,构建了学习自主、协同教研的“智能”育人环境。
学校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网络覆盖所有教学、办公、生活场所。新增72台触摸一体机、20台近焦投影机和50台教学笔记本,所有教室和实训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强大的硬件设施支持促成了全新教学模式的诞生,学校鼓励教师上传电子课件、教案、考评试卷等资源,创建学校独有的教学资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库存量已经达到40T,并且形成了“一师优课”的教学模式,即一个老师重点优化一门课程,实现精品教学。学校还利用录播直播系统,要求每系部每周推荐一名专业老师录播专业公开课,在网络上进行直播,从而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教师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观看和评论,提升效率和参与度。
学校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数字智慧校园;以虚拟化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保障,构建了快速、安全的校园网络,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安全智能的数据环境、个性化的信息管理服务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另外,学校还建有一卡通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升级了智能办公系统,并通过物联网、电子巡诊对学校整体情况进行把控,让教师在课前课后甚至校园外都能对学生高效管理。
面向企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的本质决定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现在的校企合作需要的是内外互连,即要求学校与企业双方实现深度融通。”校长王广武介绍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信息化建设正是为这种深度合作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打造了“智能”育人环境,同时还把触角伸向企业,通过网络平台技术的支撑,实现了校企深度融通。
隨着信息化技术在校企合作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携手企业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平台,服务全校师生和企业。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及表现,学校还将与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一款“实时反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基本情况和表现的新型软件,以便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
职业院校除了为企业提供人才,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责任,为企业提供培训员工的服务,以期解决传统的集中培训场地、时间等受限的问题,提高培训效率,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将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理论内容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传授给企业员工,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学习,既提升了员工技能理论水平又提高了培训效率。截至目前,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达8000余人次,效果显著。
学校名片
2011年8月,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原连云港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连云港市旅游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积极实施师资素质提升工程,建设了一支“名师引领、骨干带头、新秀发展”的三维发展型师资队伍,其中研究生(含硕士学位)91人,高级职称15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学校积极构建“集团运作、企校合作、基地共建、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校内实训室210个,实训设备总值6812.32万元,建成了6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建成学生校外实训基地90个,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率达100%,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赛绩只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剪影,学校并不止步于赛场拿奖,而是借赛绩鼓励教师人人参与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智能手段,打造“智能”育人环境,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内外互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人人参与,打造“智能”育人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建设成了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不仅加大对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力度,还鼓励全校教师都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用信息化智能教学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
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学校目前已建成校园门户系统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教室配有150套多媒体教学系统、122台有线电视,建成录播直播系统,并汇聚了多形态的教学资源,构建了学习自主、协同教研的“智能”育人环境。
学校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网络覆盖所有教学、办公、生活场所。新增72台触摸一体机、20台近焦投影机和50台教学笔记本,所有教室和实训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强大的硬件设施支持促成了全新教学模式的诞生,学校鼓励教师上传电子课件、教案、考评试卷等资源,创建学校独有的教学资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库存量已经达到40T,并且形成了“一师优课”的教学模式,即一个老师重点优化一门课程,实现精品教学。学校还利用录播直播系统,要求每系部每周推荐一名专业老师录播专业公开课,在网络上进行直播,从而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教师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观看和评论,提升效率和参与度。
学校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数字智慧校园;以虚拟化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保障,构建了快速、安全的校园网络,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安全智能的数据环境、个性化的信息管理服务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另外,学校还建有一卡通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升级了智能办公系统,并通过物联网、电子巡诊对学校整体情况进行把控,让教师在课前课后甚至校园外都能对学生高效管理。
面向企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的本质决定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现在的校企合作需要的是内外互连,即要求学校与企业双方实现深度融通。”校长王广武介绍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信息化建设正是为这种深度合作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打造了“智能”育人环境,同时还把触角伸向企业,通过网络平台技术的支撑,实现了校企深度融通。
隨着信息化技术在校企合作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携手企业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平台,服务全校师生和企业。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及表现,学校还将与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一款“实时反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基本情况和表现的新型软件,以便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
职业院校除了为企业提供人才,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责任,为企业提供培训员工的服务,以期解决传统的集中培训场地、时间等受限的问题,提高培训效率,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将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理论内容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传授给企业员工,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学习,既提升了员工技能理论水平又提高了培训效率。截至目前,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达8000余人次,效果显著。
学校名片
2011年8月,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原连云港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连云港市旅游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积极实施师资素质提升工程,建设了一支“名师引领、骨干带头、新秀发展”的三维发展型师资队伍,其中研究生(含硕士学位)91人,高级职称15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学校积极构建“集团运作、企校合作、基地共建、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校内实训室210个,实训设备总值6812.32万元,建成了6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建成学生校外实训基地90个,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率达100%,双证书获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