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新体验,索尼全画幅微单TM镜头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喜欢摄影的朋友肯定不会错过这段最佳拍摄时机。我们也在五一小长假奋不顾身抓住春天的尾巴,加入到出游大军。这次旅行,我们准备的拍摄装备稍有不同,没有像过去那样背着沉重的单反相机外加一堆镜头,而是选择时下流行的索尼全画幅微单TM 相机,以及几只小巧实用的索尼全画幅微单TM
  镜头。
  旅行目的地是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的罗溪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在大山里深处的山水画卷。森林公园是自然景区,这里居住着罗溪瑶族百姓,他们的房屋依山傍水古色古香,而且漂亮的瑶族姑娘身着的红色瑶族服饰也非常有特色。而索尼推出不久的两款小巧镜头FE 28mm F2和FE 24-240mm F3.5-6.3 OSS更是为我们的拍摄之旅添了不少亮点。
  小广角:旅行人文摄影利器
  旅行中,我们把FE 28mm F2作为挂机镜头,整体使用率较高。这只全画幅大光圈广角定焦镜头体积十分小巧,重量只有约200克,是我们见过最小巧的广角镜头之一。当然,轻巧不意味着偷工减料。该镜头整体采用了结实耐用的镁铝合金材质,对焦环也是如此。虽然这是只自动对焦镜头,但对焦环阻尼感类似手动镜头,而且冰凉的金属质感和略微压手的分量让人爱不释手。而且,防尘防滴设计适合户外环境使用。
  以往我们用广角镜头拍片最担心的就是边缘畸变问题,但从这次拍摄的照片来看其边缘畸变非常轻,主要得益于索尼特有的AA高级非球面镜片。另外,该镜头使用2枚ED低色散镜片,提升了成像质量。它的最大光圈是F2,非常容易拍出浅景深效果,并且大光圈也适合在屋内或弱光环境下拍摄。28毫米的视角既够广又没有明显畸变,有助于摄影师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非常适合旅行人文摄影,不论拍摄风光还是纪实都游刃有余。
  一镜多用,让拍摄更有乐趣
  如果你认为FE 28mm F2只能作为一只普通小广角镜头使用那可就错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前端安装超广角转换器或鱼眼转换器,使它摇身一变成为拥有180度视角的16毫米鱼眼镜头或拍摄视野更广的21毫米镜头。有些读者可能认为在镜头前面装附加镜会对画质造成影响,但实际拍摄证明并不明显。索尼附加镜使用类似镜头一样的光学结构,内置多组光学镜片。我们从图02可看到,使用超广角转换器后,画面几乎没有明显的广角畸变,远处山上的树林清晰可见,镜头解析度令人满意,而且边缘分辨率和中心达到一致,对附加镜来说,这样的表现是非常难得的。
  鱼眼镜头独特的180度弧形视角非常有冲击力,在众多普通视角拍摄的照片里如果有一张用鱼眼拍摄的照片,肯定会夺人眼目。但单反相机鱼眼镜头的价格都接近万元,使用率又不高,很多摄影爱好者并不会单独购买。而索尼这只鱼眼转换器才两千元不到,价格十分亲民。旅行中,我用FE 28mm F2作为挂机头,当遇到群山大河这样的风景时,只需要装上鱼眼转换器就可以使用鱼眼效果去拍摄风光题材照片。在当
  地,我住在一家罗溪瑶族民宿里,这个小村子四面环山,山头的位置非常适合使用16毫米鱼眼镜头拍摄视觉冲击较强的大视角照片。图03照片拍摄在早上天刚亮,天上还能看到若隐若现的星星。由于这只镜头最大光圈达到F2,因此在弱光环境下我也不用把相机感光度ISO值提得过高,避免噪点出现。我只需要缩小一挡光圈到f/4就可让画面中心和边缘达到较高的画质表现,主要得益于该镜头使用了多枚ED特殊镜片,并且鱼眼转换器也采用了多组镜片的复杂光学结构,对成像起到了正面提升作用。
  大变焦镜头:旅行一镜走天下
  如果说FE 28mm F2和2只转换器让我体验到更多拍摄乐趣,那么索尼FE 24-240mm F3.5-6.3 OSS这只超大变焦比的全画幅微单TM镜头更是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一镜走天下。这只镜头兼顾广角和长
  焦,拥有约10倍变焦能力,适合各种题材的拍摄,比如风光、人像、街拍、建筑等,不用换镜头提升了不少拍摄效率。
  经常旅行拍摄的朋友肯定有体会,外出时一般会带着一只广角镜头和一只长焦镜头。广角镜头负责拍广阔的自然风光,长焦镜头则用于拍摄局部特写。像这次在罗溪国家森林公园,我就看到了难得一见的罗溪梯田景色。如果只用广角拍摄,那很难呈现出梯田的层次感和远山的空间感。这时我们随身带的索尼FE 24-240mm F3.5-6.3 OSS就发挥了作用。
  凭以往的经验,要想拍出梯田特有的阶梯层次
  感,最好还是找个至高点拍摄远处的梯田,镜头焦距也要使用200mm以上为佳。因为长焦镜头视角很窄,我们可以做到有选择性地拍摄,以排除画面里干扰主题的多余景物。拍摄图04时使用了约240毫米的焦距,由于山里多云阴天天气,光线不是特别好,快门速度只有1/320秒,刚刚达到安全快门速度。不过,好在这只镜头内置OSS光学防抖功能,即便手持拍摄也不用担心抖动造成画面拍虚,同时省去了旅行中需要背上脚架的沉重负担。
  以往大家会认为这种大变焦镜头成像素质较低,而且光圈又不大,焦外虚化效果一般。不过,图05这张罗溪瑶族姑娘的照片也是用这只镜头抓拍的,使用240毫米焦距,即便光圈只有f/6.3也可拍出较好的背景虚化效果。而且,这只镜头焦内成像锐度和分辨率都不错,人物实背景虚,空间立体感凸显。拍摄时,该镜头的对焦速度也让人十分满意,线性对焦马达的对焦声音很轻,对焦精准度也很高。从构图到对焦拍摄一气呵成。
  总之,这次旅行的拍摄装备让我再次感受到全画幅微单TM组合的优势,不仅携带方便,成像效果也令人满意。虽然不敢说未来全画幅微单TM相机会替代单反相机,但全画幅微单TM相机和镜头组合的确非常适合旅行拍照,绝对不会让人失望。
其他文献
相信读者们都熟悉思锐是一家国内知名的三脚架生产厂商,不过今年思锐在2015 P&E展上首度推出了多款时尚摄影包。为什么思锐有这样的计划,带着这些疑问本刊对公司董事长李杰进行了专访。  李杰告诉本刊:“关注思锐品牌的人可能会知道,思锐每推出一系列新产品都要准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的想法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精品!”  其实,思锐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摄影包产品的研发工作了,选择在今年向市场推出,主
期刊
2015 P&E展会上,适马为我们奉上新鲜出炉的“黑科技”产品24mm F1.4 DG HSM Art镜头和dp Quattro。围绕这两款新品,本刊专访了适马社长山木和人与中国区总经理王昊。  今年佳能独树一帜地推出了5000万像素全画幅单反,那么作为最大的副厂镜头制造商,适马的新镜头产品准备好迎接高像素时代了吗?山木和人表示:“早在5年前上市的适马SD1就有4600万像素,因此适马镜头是按照这
期刊
在济南市公安局七贤派出所内,有个“民警接待室”。每一天,这里都热热闹闹地上演着一幕幕生活剧。它的演员是充满情绪的市民,它的剧情是最“接地气”的生活,而这些你推我搡的情节背后,是最自然真实的人生故事。日复一日,警察摄影师潘永强琢磨着这些“生活剧目”,觉得这些人生百态值得被记录下来,于是他用小半年时间拍摄完成了组照《民警接待室》。正是因为他曾经是这些民警中的一员,亲身参与过一次又一次调解,所以他对镜头
期刊
1910 年11月,第一张真正手工上色的照片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发,随即激发了人们对于世界的兴趣和探索欲。而正是杂志中的摄影作品,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创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新叙事方式,成了这本杂志的灵魂,并带来了持久的生命力。  《美国〈国家地理〉125年》一书把《国家地理》杂志的醇厚风味和当代特色融在一起,见证了我们世界的宏大与复杂,同时也让照片生动地讲出了这个星球演变的故事——从它曾经的面
期刊
在两岸摄影界交流愈发频繁的当下,蔡榮豐是很少被提及的台湾摄影师,这印证了他一贯低调、内敛的性格。如果稍加打探,便知道,他算得上是“台湾摄影界的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无论政商权贵,还是轮番红上来的巨星,都在他的镜头前来来往往。按快门近40年来,他手里捏着一部台湾名利场断代史。  在没见到蔡榮豐之前,就常听他在台湾媒体圈的大学同学提起,在他们的认知里,蔡榮豐大概是台湾摄影
期刊
从摄影的角度讲,书与摄影关系最大,摄影是书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没有书这一媒介,不知会有多少照片被埋没,不知有多少论述摄影的文章将无处发表。在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摄影作品和摄影理论方面,书的作用岂止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没它根本不行。正是因为有了书,今天的世界才变得精彩。  不过在当今数码时代,移动互联网兴盛的大环境下,有着几近千年历史的书籍似乎不那么吃香了,这也无可奈何,大可不必为此惋惜。在这个世界上,
期刊
来自奥克兰的摄影师杰弗里·希斯(Geoffrey Heath)的作品有两大主题,即同性恋与现代市郊生活。这两个主题常常在他的影像中交叉层叠。但希斯对于同性恋主题的探索,特别是他对美国著名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勒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作品中同性恋内容的回应,在《柔和的刺》(Pastel Prick)系列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相对于梅普勒索普直白表现同性恋甚至性虐内容的充满争议的黑白
期刊
2000年前后,我经常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采访。有一次在东耶路撒冷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我赶到时现场已戒严,而有些附近的居民向我兜售他们手中的胶卷,声称他们拍到了“第一现场”的画面。当时的情形是,普通公民即便拍到了现场画面,但因为缺少传播渠道,无法形成有效的传播,发布照片须经由专业媒体才能完成。今天的世界已经大大不同了,小小的手机,已可以完成拍摄、编辑、发布、阅读、反馈、社交等环节,这不正是完成甚至扩
期刊
在很多人看来,好照片或者艺术作品应当拥有令人沉醉的美丽画面、富有张力的精彩表现、深刻动人的精彩故事;或者至少,它应该是完整的。  乍一看,让·弗朗索瓦·勒帕热(Jean-Fran?ois Lepage)的作品似乎让我们很难解读出一些比较明确的信息。这究竟是重塑人物的造型,还是涂鸦后的产物?那些被拼贴重叠在一起的视觉片段又代表什么意义?  有时候我们愿意承认艺术是个谜,不过,这种视觉感受很难让我们把
期刊
我叫贾维德·达尔(Javed Dar),出生在印度克什米尔地区(J&K)夏季首府斯利那加(Srinagar)郊区的一个村子里。克什米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世界最著名的冲突地区之一,有媒体评论它是南亚的导火索。  作为新华社新德里分社摄影雇员,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报道这一地区的冲突。不过,我在拍摄枪战、动荡、抗议的同时,也关注这里的日常生活,力图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应具有让不同层次的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