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览花间全集,上至飞禽风月,下列花草虫鱼,各色意象均隐于词家各篇,除前人已经津津乐道的花鸟意象外,“杨柳”这个意象也在集子中频频出现.
根据粗略统计,在全集500余首词的数量中,出现“杨柳”的篇目为120首左右,占全集总篇目的25%,其中专题写杨柳的共有27篇。接下来,在历数各家写柳的频率中,尤以温庭筠为冠。而在温词中,涉及到杨柳的词共有33首,故一人又独占全集涉柳词的25%,而其中专门咏柳的词竟有8首之多。
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足以证明“柳”在温词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温庭筠作为《花间集》词人中数一数二的大家,对其柳词的解析,则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研究价值。
在《太平御览·木部》中,对柳的描述是:“断植之更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生之亦者,莫若斯木。”可见,杨柳的繁殖力和生命力是极为强盛的。江堤田垄,小楼檐下,杨柳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作为古人生活场景中的一位寻常客,不断被融入词人的作品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另外,从外部形态上来讲,杨柳体态婀娜多姿、叶色清新,更能激起文人骚客的无尽情趣与思绪……
杨柳——离愁别绪的代名词。“折柳”一向被誉为是蕴涵着无尽别离、相思滋味的集中体现者,其最早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汉代。在《花间集》的温词中,也不乏对此意象的大量运用:“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菩萨蛮》)、“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清平乐》)。睹物思人,杨柳在这里俨然化作了故友亲朋之间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杨柳枝千条,随风袅袅摇,缕缕柔情,丝丝情谊便缠绕在这绿丝绦中,物情一体,杨柳便 超越了自己物化的形态,获得了与人的感情相结合的契合点。
如果杨柳在词中的催化作用仅限于此,就不免单调化了。除却“折柳”这一普遍认同的观点外,在温词中,杨柳还被赋予了其它各具特色的意味。
杨柳——时空变幻的见证者。四季更迭,柳枝万象。在温词中以柳之变化来表现光阴飞逝的词句也不在少数。例如“杨柳又如丝,驿桥春时雨” (《菩萨蛮》),“纵有杨柳未觉春”(《杨柳枝》),“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女冠子》)。柳着新丝之时正是一年的开春时节,而当“柳带长”(《河传》)时,就已经转为暮春了。岁月的流逝在这里依托杨柳来艺术性地表现出来,多了一份含蓄的诗意美。当主人公凭栏远眺,感时伤怀之即,一种美人迟暮,岁月无情的凄楚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在另一方面,在《杨柳枝》的另几句中:“苏小门前柳万条……深闭朱门伴舞腰” ;“管娃宫殿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无论是名妓小小的小屋前,还是达官贵人的朱门前;无论是吴宫,抑或是魏都,都有杨柳的身影在飘荡,处处柳枝,处处柳意,飞卿在他的词中构建出了一个以柳为基调的空间环境。在这个柳的世界中,主人公的情感穿透地域的局限,散溢到各个角落,从而上升为整个历史场景所共同分享的一个情感基调。
杨柳——色彩境界的丰富者。纵观《花间集》中的温词,有两种时时浮于纸面的颜色:服饰的“金”和杨柳的“绿”。呈现于词中妇女衣裳装饰上的“金”是一种人工,静止,染有浅浅闺怨的色彩;而杨柳梢上的一片“绿”则是自然,活跃(《更漏子》中有句:“兰露重,柳风斜” ),跳动着生命气息的色彩。相较之下,有一种“死色”与“活色”的鲜明对比。举《菩萨蛮》中两句为例:“牡丹花谢莺声歇,杨柳满院中庭月。……翠钿金压脸”。其中的“绿杨”和“翠钿”在此变形成了一对色彩比,以柳之新鲜活绿反比人之寂寞慵懒,营造出一种暖香迷醉,人愁心懒的意境。
杨柳——女子形象的替身。在温词中“眉似柳,腰似柳”(诸如《酒泉子》:“人似玉,柳如眉”,《男歌子》:“娉婷似柳腰” )的女子形象频频出现,不仅把女子的妩媚身段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且还赋予了独特的内在意义。俗语有“柳叶似愁眉,愁肠如柳丝”的说法,那么,以柳喻女子,就不仅描绘出了女子的体态相貌,更深层次的是,女子的内心情感世界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另外,《诉衷情》中有词句:“柳若结交飞,依依。”在华钟彦的注本里,作者认为其中的“弱柳”是温庭筠的“自喻也”[]。温庭筠作为一个拥有不俗之才,然而屡试不第的特殊身份的大词人,词中弱如柳的女子形象也可以说是他惆怅难平的呼号的一种表现吧。
杨柳——人生抒怀的代言人。杨柳强盛的生命力在前文已经有所论及,而在另一方面,杨柳随风摇曳,丝绦万千的形态又使他具有柔情,软弱的特点。多重特点集于一身,词人在心灵有所触动时,便发出了不同的人生感慨。在《杨柳枝》中有句:“南内墙东御路旁,须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似行人最断肠。” ,虽然这里着重说的是“杏花”,但是杨柳“无情物”的意象也显露无遗了。“南内”本是玄宗在番时的故宅,然而世事变迁,新旧交替,词人在这里借柳感时伤怀,离愁苦意溢于言表。杨柳是生命的象征,杨柳枯荣之际,时间流逝,青春不再,在《酒泉子》中,“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少妇凭栏望景,大有一分悲凉在其中。其实这一切也可以说是作者感叹年华不再,冯唐易老,政治上得不到重视的内心哀诉。
以一人而见全集,温词杨柳的各种意象在《花间集》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也有相类似的表现。其中,牛峤专门写柳的有5篇,欧阳炯,张泌,孙少监各有4篇,其他人各不等。这些花间词人或以柳抒发伤时之感,或表达离怨之愁……使在生活中的寻常杨柳成为具有了多种不同意味的文学形象,展现了词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情感丰富的想象力,我想,这也正是花间词能够影响其后婉约词的创作和不断与读者的心灵发生感应的原因所在吧。
参考文献:
[1]《花间集注》.华钟彦.中州书画社,1983 第38页
根据粗略统计,在全集500余首词的数量中,出现“杨柳”的篇目为120首左右,占全集总篇目的25%,其中专题写杨柳的共有27篇。接下来,在历数各家写柳的频率中,尤以温庭筠为冠。而在温词中,涉及到杨柳的词共有33首,故一人又独占全集涉柳词的25%,而其中专门咏柳的词竟有8首之多。
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足以证明“柳”在温词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温庭筠作为《花间集》词人中数一数二的大家,对其柳词的解析,则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研究价值。
在《太平御览·木部》中,对柳的描述是:“断植之更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生之亦者,莫若斯木。”可见,杨柳的繁殖力和生命力是极为强盛的。江堤田垄,小楼檐下,杨柳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作为古人生活场景中的一位寻常客,不断被融入词人的作品中,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另外,从外部形态上来讲,杨柳体态婀娜多姿、叶色清新,更能激起文人骚客的无尽情趣与思绪……
杨柳——离愁别绪的代名词。“折柳”一向被誉为是蕴涵着无尽别离、相思滋味的集中体现者,其最早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汉代。在《花间集》的温词中,也不乏对此意象的大量运用:“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菩萨蛮》)、“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清平乐》)。睹物思人,杨柳在这里俨然化作了故友亲朋之间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杨柳枝千条,随风袅袅摇,缕缕柔情,丝丝情谊便缠绕在这绿丝绦中,物情一体,杨柳便 超越了自己物化的形态,获得了与人的感情相结合的契合点。
如果杨柳在词中的催化作用仅限于此,就不免单调化了。除却“折柳”这一普遍认同的观点外,在温词中,杨柳还被赋予了其它各具特色的意味。
杨柳——时空变幻的见证者。四季更迭,柳枝万象。在温词中以柳之变化来表现光阴飞逝的词句也不在少数。例如“杨柳又如丝,驿桥春时雨” (《菩萨蛮》),“纵有杨柳未觉春”(《杨柳枝》),“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女冠子》)。柳着新丝之时正是一年的开春时节,而当“柳带长”(《河传》)时,就已经转为暮春了。岁月的流逝在这里依托杨柳来艺术性地表现出来,多了一份含蓄的诗意美。当主人公凭栏远眺,感时伤怀之即,一种美人迟暮,岁月无情的凄楚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在另一方面,在《杨柳枝》的另几句中:“苏小门前柳万条……深闭朱门伴舞腰” ;“管娃宫殿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无论是名妓小小的小屋前,还是达官贵人的朱门前;无论是吴宫,抑或是魏都,都有杨柳的身影在飘荡,处处柳枝,处处柳意,飞卿在他的词中构建出了一个以柳为基调的空间环境。在这个柳的世界中,主人公的情感穿透地域的局限,散溢到各个角落,从而上升为整个历史场景所共同分享的一个情感基调。
杨柳——色彩境界的丰富者。纵观《花间集》中的温词,有两种时时浮于纸面的颜色:服饰的“金”和杨柳的“绿”。呈现于词中妇女衣裳装饰上的“金”是一种人工,静止,染有浅浅闺怨的色彩;而杨柳梢上的一片“绿”则是自然,活跃(《更漏子》中有句:“兰露重,柳风斜” ),跳动着生命气息的色彩。相较之下,有一种“死色”与“活色”的鲜明对比。举《菩萨蛮》中两句为例:“牡丹花谢莺声歇,杨柳满院中庭月。……翠钿金压脸”。其中的“绿杨”和“翠钿”在此变形成了一对色彩比,以柳之新鲜活绿反比人之寂寞慵懒,营造出一种暖香迷醉,人愁心懒的意境。
杨柳——女子形象的替身。在温词中“眉似柳,腰似柳”(诸如《酒泉子》:“人似玉,柳如眉”,《男歌子》:“娉婷似柳腰” )的女子形象频频出现,不仅把女子的妩媚身段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且还赋予了独特的内在意义。俗语有“柳叶似愁眉,愁肠如柳丝”的说法,那么,以柳喻女子,就不仅描绘出了女子的体态相貌,更深层次的是,女子的内心情感世界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另外,《诉衷情》中有词句:“柳若结交飞,依依。”在华钟彦的注本里,作者认为其中的“弱柳”是温庭筠的“自喻也”[]。温庭筠作为一个拥有不俗之才,然而屡试不第的特殊身份的大词人,词中弱如柳的女子形象也可以说是他惆怅难平的呼号的一种表现吧。
杨柳——人生抒怀的代言人。杨柳强盛的生命力在前文已经有所论及,而在另一方面,杨柳随风摇曳,丝绦万千的形态又使他具有柔情,软弱的特点。多重特点集于一身,词人在心灵有所触动时,便发出了不同的人生感慨。在《杨柳枝》中有句:“南内墙东御路旁,须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似行人最断肠。” ,虽然这里着重说的是“杏花”,但是杨柳“无情物”的意象也显露无遗了。“南内”本是玄宗在番时的故宅,然而世事变迁,新旧交替,词人在这里借柳感时伤怀,离愁苦意溢于言表。杨柳是生命的象征,杨柳枯荣之际,时间流逝,青春不再,在《酒泉子》中,“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少妇凭栏望景,大有一分悲凉在其中。其实这一切也可以说是作者感叹年华不再,冯唐易老,政治上得不到重视的内心哀诉。
以一人而见全集,温词杨柳的各种意象在《花间集》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也有相类似的表现。其中,牛峤专门写柳的有5篇,欧阳炯,张泌,孙少监各有4篇,其他人各不等。这些花间词人或以柳抒发伤时之感,或表达离怨之愁……使在生活中的寻常杨柳成为具有了多种不同意味的文学形象,展现了词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情感丰富的想象力,我想,这也正是花间词能够影响其后婉约词的创作和不断与读者的心灵发生感应的原因所在吧。
参考文献:
[1]《花间集注》.华钟彦.中州书画社,1983 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