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蝴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蝴蝶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国文人们喜爱歌咏的对象。从《庄子·齐物论》中”庄周化蝶“的故事开始,到李商隐《锦瑟》诗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蝴蝶”意象被推向了更广阔的诗意空间。义山的蝶诗有对“庄周梦蝶”的继承更有发展,它们或喻困顿的自我,或抒发隐微深情,或感慨渺远的人生,让这只随庄周蹁跹而来的“蝴蝶”穿越千年,继续展现其美好姿态并显现出更多不一样的情韵。
  关键词:蝴蝶;庄子;李商隐;意象
  一、“蝴蝶”意象的简介
  蝴蝶因为其色彩缤纷、舞姿翩跹等自然属性,一直是中国艺术长河中被绵延不绝歌颂的一个唯美意象。早在战国时代,蝴蝶便作为一种形象的象征,进入文学作品。蝴蝶,古称蛱蝶。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云:“叠韵为名。今俗云蝴蝶,见《庄子》。”①(p667)这里指的就是《庄子·齐物论》梦中化蝶的故事,“庄周梦蝶”指引着人们对人生进行理性的思考。而蝴蝶意象的另一层涵义,则与爱情有关,早期源头可以追溯到晋代干宝《搜神记》中的《韩凭妻》故事。从韩凭夫妇故事,到晚唐至宋期间逐步形成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成就了为历代民众所喜爱而感动的情人化蝶双飞的凄美情节,这就进一步丰富了“蝶”的蕴含。在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中,“庄周梦蝶”与“梁祝化蝶”,虽然一个指向哲学反思,一个展现凄美爱情,思考方向并不一致,但均以“蝶”意象的凸显而倍受后世文人的喜爱,构成此后诗歌史中“蝶”意象塑造的重要思想资源,也建构起中国古典文学中“蝶”意象多样主题的基本框架。庄周梦蝶、梁祝化蝶、商隐蝶诗、美人扑蝶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蝴蝶”意象的突出表现。古典文学中文人们将蝴蝶意象自身的生物属性与人的审美心态和社会的文化观念融为一体,形成了蝴蝶丰富的文化特质,从中较典型地反映出了其承载着文人的情浓意远、温柔博爱、浪漫热情的生活情趣和多情易感、苦难坚韧的执着品质,体现了国人的精神风貌、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显现出人情与人性的美。
  庄子和李商隐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极爱写蝶也极会写蝶的人,蝴蝶这一意象也是在他们手中得以飞升,流传至今。李商隐诗歌中的蝴蝶意象既有对“庄周梦蝶”的继承,同时又赋予蝴蝶更多的内涵,使蝴蝶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中的蕴含更加丰富、更加饱满。
  二、李诗中“蝴蝶”意象对“庄周梦蝶”的继承
  《庄子·齐物论》一文写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②(p27)此乃“庄周梦蝶”的故事,它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学史中被无数次引用、阐发,受中国古代众多文人的格外青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性最鲜明、影响最深远的积淀物之一。③在诗歌里,“庄周梦蝶”是抒发内心苦闷、迷惘、失落、幻觉,以及由此引起的颓废、消极、放旷、无为等心态的惯用典故。“庄周梦蝶”指引着人们对人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李商隐以“蝶”标题的诗有五首,其中四首题名《蝶》,另一首题《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此外,在诗句中涉及蝴蝶者尚有二十九例。这三十五首拥有蝴蝶意象的诗歌,有三首明显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秋日晚思》中“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消”④(p518),“庄蝶去”谓夜不能寐,兼寓理想抱负成虚之慨,在整体诗意忘名、旷达的表面下,零落、寂寥、凄悲之感蕴于其中。《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中“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④(p1078),谓困居秋斋,抱负成虚。还有著名的《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④(p1579)一句,更是运用“庄周梦蝶”典故最著名、最脍炙人口的例子。《锦瑟》一诗,历来解者纷纷,其中“自伤”之说为更多人认同。“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形容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用意在“梦”字和“迷”字。而此种境界亦即象征诗人身世之如梦似幻,惘然若迷。庄生梦蝶之典,所取义者为其变幻迷乱,而非栩栩然安适。结合“枕寒庄蝶去”和“怜我秋斋梦蝴蝶”,诗人感叹抱负成虚、变换如梦之不幸身世就更得以想见。
  三、李诗中“蝴蝶”意象对“庄周梦蝶”的发展
  在庄子笔下,“庄周梦蝶”中之蝶已不仅仅是客观自然物,而是通灵性有神韵的人化之物,这正是中华民族性格中物我相亲传统的体现。蝶化人,人化蝶,物我两忘、情景合一的成分不断凸显。“蝶”作为“人化的自然”愈被赋予人格化的情韵,充满人的意识,文人们对“蝶”的审美感受性不断增强,这就促使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感悟深化、再造“蝴蝶”意象。李商隐诗歌中多次选取“蝴蝶”作为诗歌主意象,甚至以《蝶》命名,除了直接化用“庄周梦蝶”之典故外,他还赋予蝴蝶更多的意蕴,极大的发展、丰富了“蝴蝶”的情韵内涵。
  李商隐的诗歌历来以其绵邈的情思、隐微的情感和深沉的蕴含而为人所称道。在义山诗歌所撷取的意象中,植物以柳居多,动物以蝶为最。两者都是绵柔的象征,都偏虚,偏变幻,倾向于迷离幽微的情致。人之欢聚悲离,都可以从蝶中显出,却又难以定论。因此他笔下的蝴蝶,所咏并不仅仅限于蝶的外形或者生活习性之类,而是另有所指,具有隐喻、象征或者寄托的意义。在《蝶》诗中诗人写到“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④(p1789)诗面未出现一个“蝶”字,却无一句不写蝶。蝴蝶在叶间,在斜桥,在芦花上,在柳絮枝头反复飞舞,只为寻余香。娇小美丽却境遇惨淡的蝴蝶正是多情诗人的自我象征,言蝶言我,以蝶托我,以我类蝶,亦蝶亦我的置换,蝴蝶翩翩飞舞,所谓“叶叶复翻翻”,其实是诗人在现实中不断寻觅,反复探求理想境界的痛苦体验的幻化表现。《独居有怀》中,他写到“浦冷鸳鸯去,园空蛱蝶寻”④(p583),“蛱蝶”即“蝴蝶”的古称,此处的“蛱蝶”有双关意蕴,即可以指梦里之“庄蝶”又可以指如影随形之“韩蝶”,此句整体表达的是一种“系心令狐,感恩怀旧,彼则早已心存隔阂而深妒我矣的惆怅落寞之情”④(p587)。在事业上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虚负凌云万丈才”⑤,在爱情上是“紫蝶黄蜂俱有情”,却“黄蜂紫蝶两参差”④(p1325),现实中功名事业的残酷缺失和精神上的强烈渴求,铸成了李商隐深情绵渺的性格和幽微缠绵、哀婉凄迷的抒情方式,以至于朦胧多义成为他诗歌最独具特色的地方。   李商隐的咏蝶诗,与蝴蝶的翩然,蝶姿的缥缈相类和。此类“蝴蝶”诗类似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多言却似无言,有所寓却又难以名。正如《四库全书》编者杨守敬、纪昀所说:“义山诗则触绪纷来,多迟暮之感、沉沦之痛,悲凉无限。谓之伤时世可,谓之悲身世亦可。”⑥尤其是蝴蝶梦,经过义山的再度阐释之后,这种幽微难言,莫可名状的感觉更为显著。一曲《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④(p1579),诗中淡去了蝶梦自由的意旨,融爱情入于其中,即可视为追忆爱情,也是感慨人生,自伤身世,犹如“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④(p1078)中蝶梦的飘渺难觅。李商隐一生壮志不遂,憾事频频,笔下的蝶,都是诗人无限心事的重重体现,充满了沉厚的历史感。正如王立所讲:“任何一代诗人作家对前人意象的袭取实际上都是创造”⑦。对于“庄周梦蝶”,“韩凭夫妇化蝶”的经典意象,李商隐转用多次。在蝶梦,化蝶原型的基础上,对这些梦意象进行了切合其作品的转换、融合及改造,使得这些梦意象的引入跟其诗作本身融为一体,了无痕迹。赋予了蝴蝶意象以时代特色和自己复杂的内心感受。李商隐对蝴蝶赋予新意,这种创新性赋予了蝶梦,化蝶以新的情味价值,使得它们具有了更深的美学蕴藉。
  从“庄周梦蝶”到“义山咏蝶”,义山诗歌对蝴蝶的歌咏,是继庄子之后文人写蝶的高峰,其笔下的蝴蝶意象既有对“庄周梦蝶”的继承,也有对其的发展。义山诗歌中的“蝶”之意象构成难解的诗谜。“蝶”喻困顿的自我、渺远的人生和心仪的恋人于一体,一切如迷梦却更甚于梦迷,在悲慨人生和情爱间,写透了人世间普遍的苍凉恐惧感和悲慨意识。
  参考文献:
  [1]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庄子.庄子集解 [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董乃斌.李商隐诗的语象:符号系统分析——兼论作家灵智活动的物化形式及其文化意义[J].文学遗产,1989(1).
  [4]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清]纪昀,杨守敬等.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J].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古希腊神话里有关“俄狄浦斯”的神话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其中诸多形象在此神话中的意义和作用都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但是有关污染和清洁的问题的展现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本文引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有关污染和清洁的理论,分别从斯芬克斯之谜、杀父娶母和俄狄浦斯本身三个层次探讨俄狄浦斯充满悖谬性的人生。  关键词:污染;清洁;悖谬性;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王》中不只一次的出现了污染和清洁
期刊
摘 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极花》讲诉了女主人公胡蝶被拐卖的故事,但是这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拐卖妇女的故事,它关涉到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的问题,现在农村中的“光棍”问题,如何抚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裂痕的问题,以及农村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作者怀着“理解之同情”期望,想要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建立某种对话的可能性,使得农村和城市得以在中国永驻。  关键词:农村;极花;男女平等;光棍;城乡不平衡;新生  贾平凹
期刊
摘 要:《爱与死》是武者小路实笃在1939年以其人气小说《友情》为原型再创作的小说。《友情》和《爱与死》两部小说的情节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友情》的女主人公杉子得到了爱情,《爱与死》的女主人公夏子却因为流感而死。相似的情节,为什么杉子能得到爱情而夏子只能抱病而逝呢?本文结合当时日本的女性解放运动及夏子行为表现,分析造成夏子死亡的根本原因,探寻女性的自我意识与其生死的关系。  关键词:爱;女性解放运
期刊
摘 要:芥川龙之介早期的短篇小说《鼻子》被认为是他的出世作。本论文通过梳理其创作背景、对古典文学和俄国文学的受容和“鼻子”本身的象征意义,进而分析芥川笔下的“鼻”意象和潜藏在心中的“鼻”意识,以此说明芥川选择“鼻子”作为小说主题的深层原因——揭露资本主义上升期种种不公的社会现实,批判男权中心主义。  关键词:鼻;男权;批判意识;象征  日本近代文学巨匠芥川龙之介在其短暂的作家生涯中创作了无数脍炙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女性批评的方法解读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性别歧视,作者对羊脂球形象的歪曲,以及作者笔下女性的附属地位。揭示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压迫,呼吁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羊脂球》;女性批评;女性意识;男权主义  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于1880年凭借《羊脂球》一举成名,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以羊脂球的遭遇为线索展开叙述。羊脂球和一些上等社会的有产者以及两个修女乘坐同一辆
期刊
摘 要:美籍爱尔兰作家弗兰克.麦考特的三部自传体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就是这儿》和《教书匠》完整地的描述了他的一生,一个外来移民的奋斗历程生动地跃然纸上。论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美国梦”从“筑梦”到“逐梦圆梦”再到“幻灭”的完整历程。  关键词:弗兰克.麦考特;美国梦;筑梦;逐梦;圆梦;幻灭  美籍爱尔兰作家弗兰克.麦考特在晚年时期撰写的三部自传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就是这儿》和《教书匠》
期刊
摘 要: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提出一个女作家写作至少需要两样东西: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和一年五百英镑的收入。此外,她指出女性在文学作品中同时扮演着描述客体和描述主体两种不同的角色。本文将解析伍尔夫笔下的女性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小说中双重角色的境况与变迁,以及女性作家在20世纪该如何进行文学创作。  关键词:伍尔夫;女性;描述主体;描述客体;双性同体  《一间自己的屋子》的内容是伍尔夫在英国
期刊
摘 要:毛姆在其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抛弃世俗和追逐梦想的画家思特里克兰德的形象。本文通过对故事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探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月亮和六便士》;天才;梦想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逃避现实社会,追求艺术梦想的天才画家形象——思特里克兰德。主人公本是位证券经纪人,有着体面的社会地位
期刊
摘 要:柳永词多以辞采鲜妍、字句精工、率直浅近为特点,但其中所涉及男女情事的轻辞艳笔,闺阁卧榻的妩媚风情,又让评论家们各执一词、毁誉参半。然其《八声甘州》一反低吟浅唱之风,格调高远、意境开阔、行文铺张扬厉,尽显名家风范而备受推崇。这首词的成功之处主要可以归结为它精巧的谋篇布局、高超的艺术技巧以及真挚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柳永;《八声甘州》;艺术技巧;表现手法;思想情感  柳永可谓北宋专力写词之第
期刊
摘 要: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问世于1847年,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初版在1988年,这两部跨越时间、跨越国别、跨越民族的作品却体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之处:作者同为女性、作品都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搬上银屏、作者都同样讲述了三代人的坎坷命运和两代人的爱情悲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两段悲剧故事的原因与他们所在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也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紧密相连。  关键词:爱情悲剧;时代背景;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