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德克·巴莱》的片名是台湾中部山区原住民语言的音译,意思为“真正的人”。影片的剪辑师有两位,皆出生于台湾中部,一位是台湾剪辑界泰斗陈博文,另一位是80后新生代的苏佩仪。此二人,一个是摸爬滚打电影圈多年的老手,另一个是势如破竹、初有小成的新新人类,两人对剪辑的品位,对剪辑师的职业理解,正好可以拼凑出一副完整的剪辑师生涯画卷,对内行、外行亦有不少参考意义。
陈博文小档案
1953年出生于台南柳营乡,1974年毕业于国立艺专(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的陈博文,因老导演李嘉的赏识而踏入电影一行,从实习场记做起,曾经担任导演组、场记、副导等工作多年,1980年跟随黄秋贵老师傅学习剪辑,7年后在师傅的鼓励下自开剪辑工作室。1994年之后屡次受到金马奖的肯定。
之后兼任台艺大电影研究所教授,目前在台南昆山科技大学视讯传播设计系担任专职教授。同时还可以稳定产出每年五、六部电影,在惊人业绩的同时还能够蕴藏丰富的创造力。
陈博文自1979年转任专业剪辑师至今,剪接的作品已超过百余部,是台湾当今相当热门抢手的剪辑师。
工作习惯
工作时的陈博文,通常早上七点半就到工作室,晚上十一点才回去,他说:“我喜欢早上剪片,头脑最清晰,但如果不巧碰到档期很紧迫的话,熬夜也不是不行,以前年轻时身体比较好,赶的时候一个礼拜每天都只睡四个钟头也没问题,现在最多撑三天两夜,我的睡眠习惯刚好符合我的工作习惯。”
另外除了商业电影外,陈博文更偏爱纪录片的剪辑工作。普通人认为的“钱少事多费时间”的纪录片,在陈博文看来,才是一个剪辑师最体现真本领的场所。陈老师解释说:“剧情片的叙事结构大部分都固定住,纪录片虽然导演一开始也会设计脚本,但常常实际拍进去的画面跟原本预想的不同,这时剪接师的角色就重要许多,相对的挥洒空间会变宽广。”
在剪纪录片时,为了处理天文数字的母带,陈博文通常会先请导演每卷带子写二十页的对话稿,再把可以用的对话画线,请助理记下来。一部纪录片常有上百盘的带子,工作量可想而知,但陈博文一点不打折扣,照样认真整理素材。这样最后剪片子时,取用合适的段落才得心应手。另外在整理素材的最后,他还会再让一百卷带子快转一遍,看有无漏掉没对话、但画面很美的镜头。下这种苦工,才会得来精华的果实。
作品集
《大正男》荣获2005台北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一年之初》荣获第43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圣棱上的星光》入围第41届电视金钟奖最佳剪辑
《石头梦》入围第41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石头梦》荣获第41届金马奖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奖
《黑暗之光》荣获第36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独立时代》入围第31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苏佩仪小档案
1980年生,今年入围金钟奖最佳剪辑的苏佩仪,是台湾戏剧影片剪接的新秀,入行不过6、7年,初期从电影幕后花絮拍摄及剪接做起,也剪过纪录片、MV、CF广告。后来逐渐受到关注,在为导演魏德圣剪辑《海角七号》的花絮时,受到重用,正式升格为电影的协力剪辑。电影大火,后来也顺理成章成为魏德圣导演《赛德克·巴莱》的两名正式剪辑师之一。最初做过花絮摄影的经验,对于剪辑的帮助很大,可以直接提升对节奏感和气氛的感觉。举例来说,同一场戏,演员地点走位的条件一样,一镜到底还是分成几个不同的镜头拍,呈现出的氛围情绪也会大相径庭。这和剪辑工作是同一个道理。
工作习惯
一接到案子,苏佩仪习惯先剪个大概再与导演沟通。对她而言,拿到素材开始剪辑的过程,是一连串与故事之间的对话,是很私密的。如果一开始剪片子,导演就坐在旁边看,总说一些想要的笼统又虚幻的概念,但看一看素材,拍出来的画面和他想要表达的意念完全不同。“可能是导演实际上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或者是太贪心,什么都想要。” 苏佩仪解释说,“很多导演觉得自己拍的东西很好,生怕挂一漏万,这很常见,也可以理解。”不过好在台湾年轻一代导演通常希望剪辑师也能有自己的想法,对拍回来的影像、故事都希望听听剪辑师的看法,这样就能给剪辑师更多挥洒的空间。
但是有时候也会遇到很强势的导演。在剪辑过程中,反复修剪的情况相当频繁,有时导演或制片人的想法根本行不通或是没有现在剪出来的效果好,这时剪辑师还是得耐下性子来配合。为求专业,这是必要的耐心练习,也是这个行业基本的存活条件。
而谈到如何提高剪辑师的专业性,苏佩仪也自有一套理论,在她心目中,技术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画面组合的能力,而提升画面美感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大量的看电影,没有数量的积累,脑中空空如也,便无法分辨出画面组合的优劣。另外,和同行的交流,尤其是与各种不同层次的导演合作,也是成长最快的途径。“无论是有经验、没经验的,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她说,“因为他们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因此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除此之外,经常借由旅行来积累人生经验,也是剪辑师成长最快的方法。因为有与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人的互动,不但可以更容易理解不同的想法,潜移默化的也会影响到剪辑的工作质量。换句话说,就是眼界会比较广。因为剪辑剧情片,理解戏剧的角色、故事为何会这样发展是很重要的,你只有理解了,故事角色才会活起来,才能让人信服。这才是好作品。
作品集
《遗落的玻璃珠》入围2009金钟奖最佳剪辑
《海角七号》协力剪辑
《有一天》高雄电影节开幕片
《神奇洗衣机》马奖最佳短片
陈博文小档案
1953年出生于台南柳营乡,1974年毕业于国立艺专(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的陈博文,因老导演李嘉的赏识而踏入电影一行,从实习场记做起,曾经担任导演组、场记、副导等工作多年,1980年跟随黄秋贵老师傅学习剪辑,7年后在师傅的鼓励下自开剪辑工作室。1994年之后屡次受到金马奖的肯定。
之后兼任台艺大电影研究所教授,目前在台南昆山科技大学视讯传播设计系担任专职教授。同时还可以稳定产出每年五、六部电影,在惊人业绩的同时还能够蕴藏丰富的创造力。
陈博文自1979年转任专业剪辑师至今,剪接的作品已超过百余部,是台湾当今相当热门抢手的剪辑师。
工作习惯
工作时的陈博文,通常早上七点半就到工作室,晚上十一点才回去,他说:“我喜欢早上剪片,头脑最清晰,但如果不巧碰到档期很紧迫的话,熬夜也不是不行,以前年轻时身体比较好,赶的时候一个礼拜每天都只睡四个钟头也没问题,现在最多撑三天两夜,我的睡眠习惯刚好符合我的工作习惯。”
另外除了商业电影外,陈博文更偏爱纪录片的剪辑工作。普通人认为的“钱少事多费时间”的纪录片,在陈博文看来,才是一个剪辑师最体现真本领的场所。陈老师解释说:“剧情片的叙事结构大部分都固定住,纪录片虽然导演一开始也会设计脚本,但常常实际拍进去的画面跟原本预想的不同,这时剪接师的角色就重要许多,相对的挥洒空间会变宽广。”
在剪纪录片时,为了处理天文数字的母带,陈博文通常会先请导演每卷带子写二十页的对话稿,再把可以用的对话画线,请助理记下来。一部纪录片常有上百盘的带子,工作量可想而知,但陈博文一点不打折扣,照样认真整理素材。这样最后剪片子时,取用合适的段落才得心应手。另外在整理素材的最后,他还会再让一百卷带子快转一遍,看有无漏掉没对话、但画面很美的镜头。下这种苦工,才会得来精华的果实。
作品集
《大正男》荣获2005台北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一年之初》荣获第43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圣棱上的星光》入围第41届电视金钟奖最佳剪辑
《石头梦》入围第41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石头梦》荣获第41届金马奖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奖
《黑暗之光》荣获第36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独立时代》入围第31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苏佩仪小档案
1980年生,今年入围金钟奖最佳剪辑的苏佩仪,是台湾戏剧影片剪接的新秀,入行不过6、7年,初期从电影幕后花絮拍摄及剪接做起,也剪过纪录片、MV、CF广告。后来逐渐受到关注,在为导演魏德圣剪辑《海角七号》的花絮时,受到重用,正式升格为电影的协力剪辑。电影大火,后来也顺理成章成为魏德圣导演《赛德克·巴莱》的两名正式剪辑师之一。最初做过花絮摄影的经验,对于剪辑的帮助很大,可以直接提升对节奏感和气氛的感觉。举例来说,同一场戏,演员地点走位的条件一样,一镜到底还是分成几个不同的镜头拍,呈现出的氛围情绪也会大相径庭。这和剪辑工作是同一个道理。
工作习惯
一接到案子,苏佩仪习惯先剪个大概再与导演沟通。对她而言,拿到素材开始剪辑的过程,是一连串与故事之间的对话,是很私密的。如果一开始剪片子,导演就坐在旁边看,总说一些想要的笼统又虚幻的概念,但看一看素材,拍出来的画面和他想要表达的意念完全不同。“可能是导演实际上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或者是太贪心,什么都想要。” 苏佩仪解释说,“很多导演觉得自己拍的东西很好,生怕挂一漏万,这很常见,也可以理解。”不过好在台湾年轻一代导演通常希望剪辑师也能有自己的想法,对拍回来的影像、故事都希望听听剪辑师的看法,这样就能给剪辑师更多挥洒的空间。
但是有时候也会遇到很强势的导演。在剪辑过程中,反复修剪的情况相当频繁,有时导演或制片人的想法根本行不通或是没有现在剪出来的效果好,这时剪辑师还是得耐下性子来配合。为求专业,这是必要的耐心练习,也是这个行业基本的存活条件。
而谈到如何提高剪辑师的专业性,苏佩仪也自有一套理论,在她心目中,技术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画面组合的能力,而提升画面美感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大量的看电影,没有数量的积累,脑中空空如也,便无法分辨出画面组合的优劣。另外,和同行的交流,尤其是与各种不同层次的导演合作,也是成长最快的途径。“无论是有经验、没经验的,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她说,“因为他们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因此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除此之外,经常借由旅行来积累人生经验,也是剪辑师成长最快的方法。因为有与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人的互动,不但可以更容易理解不同的想法,潜移默化的也会影响到剪辑的工作质量。换句话说,就是眼界会比较广。因为剪辑剧情片,理解戏剧的角色、故事为何会这样发展是很重要的,你只有理解了,故事角色才会活起来,才能让人信服。这才是好作品。
作品集
《遗落的玻璃珠》入围2009金钟奖最佳剪辑
《海角七号》协力剪辑
《有一天》高雄电影节开幕片
《神奇洗衣机》马奖最佳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