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绿色食品的需求、生态环境的要求、土壤培肥的需要、作物品质的保证、农业发展的必然等方面论述了推广使用生物肥的必要性,以促进生物肥的普遍使用。
关键词:生物肥;推广使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S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287-01
作者简介 罗林松(1964-),男,云南镇沅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环境保护与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物技术基础应用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0-05-17
生物肥即菌肥,菌肥是人们利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性肥料,包括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菌肥的性质与其他肥料不同,本身并不含有大量营养元素,主要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抑制某些病害,并发挥土壤潜在肥力的作用,从而获得农作物的增产效果[1]。生物肥的出现和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启示、思路和希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绿色食品的需求
加入WTO,给中国的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在关税壁垒削弱的同时,绿色壁垒迅速加固,在我国农业融入世界经济的大门口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门槛。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如果唱不响大戏,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失去其有利的位置。发达国家需要绿色食品,中国也需要绿色食品,中国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绿色食品,特别是近几年来,绿色食品的理念进一步被确定,绿色食品的概念和消费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生活、绿色产品正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绿色食品也因此成为一种商机和新的经济亮点。生活需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需要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资料。生物肥的闪亮登场对于绿色食品生产无疑是一种福音和喜讯,该产业将会因此发展得更加顺利和迅速,生物肥技术开发的不断成功及其产品的相继问世,为绿色食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生态环境的要求
生态环境的恶化,明显地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用破坏生态环境换来的增产是不会持久的。生物菌肥能把飘在空气中的氮固定在作物根际,又能把浪费在土壤中的作物难以利用的磷、钾释放出来,且成本低廉,这正是生物肥值得推广之处。几年来在逾666.67万hm2土地上对100多种作物进行反复试验,均达到增产增收。施用生物肥不会对土壤造成损害破坏和污染,不会使作物吸收和积累有害物质,不会对作物带来任何不良影响。生物肥作为世界肥料大家族中的一员新秀,通过其优异的生产技术和独到的性能特点以及良好的使用效果,净化着人们的生存环境。
3土壤培肥的需要
化肥的直接施用和在土壤中积累的酸、碱、盐及其分化的有毒物质是土壤微生物的克星和杀手,化肥的分解和转化需要微生物的作用并牺牲和消耗大量的微生物。土壤在施用了几十年的化肥之后,土壤微生物越来越少或是丧失殆尽,没有了微生物的土壤或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含量低于一定数量以后,微生物就不能与土壤和作物进行相互作用,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物理性状就会变性和转型。在不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情况下,土壤就会越来越瘦,作物就不能良好生长,作物的秸秆和根茎就不能在土壤中迅速腐烂,土壤的有机循环会受阻和中断,土壤便日渐贫瘠。土壤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质,土壤因微生物的存在而赋予生命力[2]。土壤和微生物相依相存,微生物在分解土壤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过程中,获得自己所需的能量并活化土壤潜在肥力,同时产生作物所需的养分,土壤因微生物的增多而富含营养物质,土壤营养物质的增多又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更加活跃并促进微生物的迅速繁殖。土壤和微生物的共生共荣,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生命活力增强。没有了生命的土壤就死板僵硬,丧失活力,只能起一种基质的作用,如同煤渣、蛭石,当所加入或补充的原料不足或不全面时,会影响作物生长,加之基质的固定和消耗,以后每次都要加量。有微生物大量繁殖和存在的土壤,就是现成的地下肥料厂,千千万万的微生物就是产肥大军,现在使用生物肥,就是补充和增加地下产肥大军或重建地下肥料厂。
4作物品质的保证
生物肥是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抗生菌多种菌群的活菌复合体,也可说是含有不同数量的多种生物菌群,它具有如下作用:微生物在频繁的生命活动中不断增加土壤的氮素,可以将土壤中的难溶磷、钾分解出来,转变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磷、钾化合物;VA菌根真菌可与多种植物根系共生,其真菌丝可以吸收很多的营养供给作物吸收利用,其中对磷的吸收最明显,VA菌根对在土壤中活动性差、移动缓慢的元素如锌、铜、钙等也有加强吸收的作用;可以产生对植物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生长素、吲哚乙酸、赤霉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作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改善;可以诱导植物的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苯甲氨酸解氨酶、脂氧化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酸等参与植物防御反应,利于防病抗病;还能产生抗菌素类物质,有的能在植物根区形成优势种群,使病原生物难以生长繁殖而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因此,用生物肥培育出来的土壤营养全面,能持续均衡地满足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要,能使作物的生长健壮而自然,能促进作物生根、出苗、早熟,能加强抗倒、抗病、抗旱能力,从而改善作物品质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环保的目的[3]。更多事实证明,使用生物肥种出来的产品口感风味、色泽气息比单纯施用化肥种出来的产品要好许多,这是因为产品内含物质增多,所以营养价值也很高。
5农业发展的必然
目前农业能耗太大,成本太高,由于化肥本身的有效含量不高(如尿素为40%、普钙12%、硫酸钾为45%、复合肥还含土),化肥无效成分太多,加大了运力和仓储的开支;加之道路崎岖漫长及中转环节的费用,农民要承担很多无谓的费用。此外,由于化肥利用率低,增加了损耗,再加上土壤肥力递减规律的影响及化肥对土壤的破坏,又进一步使能耗加大,这样化肥就成了加大农业成本的第一要素。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化肥总用量增加了90.7%,而粮食总产量仅增加了9.1%,氮素化肥的损失率高达45%,这意味着每年损失1 000亿元以上。1995年,泰国一位科学家来我国考察生物固氮农业时发现,豆科作物根瘤菌接种技术这样一个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都普遍看好的投入低、产出高的技术,在我国几乎无人使用,如果我国每年种植大豆800万hm2,并普遍接种,而不使用氮素化肥,则每一年可以减少5 000万美元的浪费”。鉴于这些原因以及安全环保的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认识到无机农业出现的种种弊端后,就开始探寻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新的农业发展思路被世界广泛关注,如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提出有机农业、持久农业,并立法禁止和限制了化肥在本国农业上的使用;欧洲提出生物农业,相继建立了腐植酸类肥和生物肥肥料厂;与此同时,欧美把大量的化肥出售给我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日本从1962年起,腐植酸类肥和生物肥就被列入国家正式的肥料品牌。我国今后应有限度地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发展可持续农业。化肥有限度使用以后,更需要生物肥和腐植酸类肥的补充[4-6]。
6 参考文献
[1] 浙江农业大学.农业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271-281.
[2] 葛诚.正确使用微生物肥料[J].中国农村科技,1995(2):19-20.
[3] 张岩.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及效果[J].吉林农业,2010(1):65.
[4] 蔡元呈,梁华荣.植物微生态学、植物微生态制剂与微生物肥料[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2):48-52.
[5] 田野.微生物肥料——发展绿色农业的支柱[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06(9):54.
[6] 赵炳华,林伟鹏.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1):34.
关键词:生物肥;推广使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S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287-01
作者简介 罗林松(1964-),男,云南镇沅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环境保护与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物技术基础应用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0-05-17
生物肥即菌肥,菌肥是人们利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性肥料,包括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菌肥的性质与其他肥料不同,本身并不含有大量营养元素,主要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抑制某些病害,并发挥土壤潜在肥力的作用,从而获得农作物的增产效果[1]。生物肥的出现和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启示、思路和希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绿色食品的需求
加入WTO,给中国的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在关税壁垒削弱的同时,绿色壁垒迅速加固,在我国农业融入世界经济的大门口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门槛。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如果唱不响大戏,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失去其有利的位置。发达国家需要绿色食品,中国也需要绿色食品,中国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绿色食品,特别是近几年来,绿色食品的理念进一步被确定,绿色食品的概念和消费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生活、绿色产品正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绿色食品也因此成为一种商机和新的经济亮点。生活需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需要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资料。生物肥的闪亮登场对于绿色食品生产无疑是一种福音和喜讯,该产业将会因此发展得更加顺利和迅速,生物肥技术开发的不断成功及其产品的相继问世,为绿色食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生态环境的要求
生态环境的恶化,明显地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用破坏生态环境换来的增产是不会持久的。生物菌肥能把飘在空气中的氮固定在作物根际,又能把浪费在土壤中的作物难以利用的磷、钾释放出来,且成本低廉,这正是生物肥值得推广之处。几年来在逾666.67万hm2土地上对100多种作物进行反复试验,均达到增产增收。施用生物肥不会对土壤造成损害破坏和污染,不会使作物吸收和积累有害物质,不会对作物带来任何不良影响。生物肥作为世界肥料大家族中的一员新秀,通过其优异的生产技术和独到的性能特点以及良好的使用效果,净化着人们的生存环境。
3土壤培肥的需要
化肥的直接施用和在土壤中积累的酸、碱、盐及其分化的有毒物质是土壤微生物的克星和杀手,化肥的分解和转化需要微生物的作用并牺牲和消耗大量的微生物。土壤在施用了几十年的化肥之后,土壤微生物越来越少或是丧失殆尽,没有了微生物的土壤或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含量低于一定数量以后,微生物就不能与土壤和作物进行相互作用,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物理性状就会变性和转型。在不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情况下,土壤就会越来越瘦,作物就不能良好生长,作物的秸秆和根茎就不能在土壤中迅速腐烂,土壤的有机循环会受阻和中断,土壤便日渐贫瘠。土壤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质,土壤因微生物的存在而赋予生命力[2]。土壤和微生物相依相存,微生物在分解土壤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过程中,获得自己所需的能量并活化土壤潜在肥力,同时产生作物所需的养分,土壤因微生物的增多而富含营养物质,土壤营养物质的增多又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更加活跃并促进微生物的迅速繁殖。土壤和微生物的共生共荣,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生命活力增强。没有了生命的土壤就死板僵硬,丧失活力,只能起一种基质的作用,如同煤渣、蛭石,当所加入或补充的原料不足或不全面时,会影响作物生长,加之基质的固定和消耗,以后每次都要加量。有微生物大量繁殖和存在的土壤,就是现成的地下肥料厂,千千万万的微生物就是产肥大军,现在使用生物肥,就是补充和增加地下产肥大军或重建地下肥料厂。
4作物品质的保证
生物肥是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抗生菌多种菌群的活菌复合体,也可说是含有不同数量的多种生物菌群,它具有如下作用:微生物在频繁的生命活动中不断增加土壤的氮素,可以将土壤中的难溶磷、钾分解出来,转变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磷、钾化合物;VA菌根真菌可与多种植物根系共生,其真菌丝可以吸收很多的营养供给作物吸收利用,其中对磷的吸收最明显,VA菌根对在土壤中活动性差、移动缓慢的元素如锌、铜、钙等也有加强吸收的作用;可以产生对植物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生长素、吲哚乙酸、赤霉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作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改善;可以诱导植物的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苯甲氨酸解氨酶、脂氧化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酸等参与植物防御反应,利于防病抗病;还能产生抗菌素类物质,有的能在植物根区形成优势种群,使病原生物难以生长繁殖而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因此,用生物肥培育出来的土壤营养全面,能持续均衡地满足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要,能使作物的生长健壮而自然,能促进作物生根、出苗、早熟,能加强抗倒、抗病、抗旱能力,从而改善作物品质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环保的目的[3]。更多事实证明,使用生物肥种出来的产品口感风味、色泽气息比单纯施用化肥种出来的产品要好许多,这是因为产品内含物质增多,所以营养价值也很高。
5农业发展的必然
目前农业能耗太大,成本太高,由于化肥本身的有效含量不高(如尿素为40%、普钙12%、硫酸钾为45%、复合肥还含土),化肥无效成分太多,加大了运力和仓储的开支;加之道路崎岖漫长及中转环节的费用,农民要承担很多无谓的费用。此外,由于化肥利用率低,增加了损耗,再加上土壤肥力递减规律的影响及化肥对土壤的破坏,又进一步使能耗加大,这样化肥就成了加大农业成本的第一要素。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化肥总用量增加了90.7%,而粮食总产量仅增加了9.1%,氮素化肥的损失率高达45%,这意味着每年损失1 000亿元以上。1995年,泰国一位科学家来我国考察生物固氮农业时发现,豆科作物根瘤菌接种技术这样一个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都普遍看好的投入低、产出高的技术,在我国几乎无人使用,如果我国每年种植大豆800万hm2,并普遍接种,而不使用氮素化肥,则每一年可以减少5 000万美元的浪费”。鉴于这些原因以及安全环保的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认识到无机农业出现的种种弊端后,就开始探寻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新的农业发展思路被世界广泛关注,如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提出有机农业、持久农业,并立法禁止和限制了化肥在本国农业上的使用;欧洲提出生物农业,相继建立了腐植酸类肥和生物肥肥料厂;与此同时,欧美把大量的化肥出售给我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日本从1962年起,腐植酸类肥和生物肥就被列入国家正式的肥料品牌。我国今后应有限度地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发展可持续农业。化肥有限度使用以后,更需要生物肥和腐植酸类肥的补充[4-6]。
6 参考文献
[1] 浙江农业大学.农业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271-281.
[2] 葛诚.正确使用微生物肥料[J].中国农村科技,1995(2):19-20.
[3] 张岩.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及效果[J].吉林农业,2010(1):65.
[4] 蔡元呈,梁华荣.植物微生态学、植物微生态制剂与微生物肥料[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2):48-52.
[5] 田野.微生物肥料——发展绿色农业的支柱[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06(9):54.
[6] 赵炳华,林伟鹏.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