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造性凸现时代性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有声读物等新业态的出现,加上出版社转企改制,使我国出版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然而,从总体来说,目前编辑队伍并不适应新形势之要求。出版产业要发展,提高编辑队伍素质迫在眉睫。如何提高编辑队伍素质?笔者认为应贯彻10个字:激发创造性,凸显时代性。具体来说,应做好如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以人为本。建立有利于编辑发展的内部机制
  
  以人为本,从管理角度说,就是充分关心、理解、尊重人,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专长和特点。在企业管理内部机制建设上,“以人为本”有两点不可忽视——
  
  (一)量才用人,人尽其才
  在出版社,编辑是生产的骨干力量,应具有“通才”,这是编辑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看看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从传统出版物的编辑,到电子出版、信息网络的传播知识;从策划、审读、编辑、校对,到印制、财务、发行管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可见对编辑的“通才”要求有多么的广泛。现代的编辑,已不仅是对案头工作处理得漂亮就行了,复合知识、综合能力也是在编辑岗位能否继续下去的重要考量。但是,作为个体的编辑,除应通晓编辑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编辑技能外,对事物的认识、处理业务的能力却不尽相同。个体是整体的构件,个体的状况如何,影响着整体的效应。因此,人尽其才、发挥所长非常重要。建立有利于编辑发展的内部机制,就是对人尽其才的保证。
  近年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社,编辑队伍基本上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原有事业体制下工作的员工,另一部分是刚走人社会的新人。前者习惯于原体制,对完全进入市场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后者对出版行业还不熟悉,即使能力很强也未必一下子能担当得起生产的重任。面对这种局面,依据实际情况,量才用人,是出版社早日踏上经济发展的新轨道,完成市场经济合格主体的嬗变,获取市场竞争制胜权的必要举措。具体做法如下:在定员定岗、明确各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编辑的个人意愿,全面推行自主选择、竞争上岗;深入推行按岗定酬、绩效管理;尊重编辑尤其是新进编辑岗位人员的工作实践;落实各级优秀人才的培养计划,为优秀人才的学习进修提供便利等。
  良好的用人机制可以形成动力,促使人奋发向上、发挥潜能。在合适的环境中工作,做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编辑才会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在好的精神状态下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潜藏的创造性才会激发出来。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民主风气
  编辑是出版业务的骨干力量,从我国出版业的特性和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说,要求编辑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编辑素质的提高,固然需要自身的努力和修炼,但出版社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样重要。良好的学习风气,可使编辑思想境界升华,发现自身不足,汲取同行所长,从而加倍努力,丰富知识,增强自信,创造力自然得以发挥。但是,目前一些出版社,讲学习少了,似乎全被“讲效益”占据了,那种为知识追根寻源、为学术分享经验的情景已难以觅到,这无疑使编辑少了一个提高素质的好条件。重新营造这种环境,应引起出版社管理者的重视。
  另一方面,在出版社实行民主管理,笔者认为其意义不仅是集思广益,避免独断专横,防范决策失误,还在于激发编辑的潜能和创新意识。就以选题策划来说,一个好的选题,往往发端于一个好的点子,但仅此还不够,还需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编辑独特的发现选题、分析选题、提出选题、结构选题、包装选题的才能,对图书生产的成效非常重要。很难想象,这一系列的“发现”“分析”“提出”“结构”“包装”会在一个僵化沉闷、冷漠无情的环境中实现。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优秀编辑产生,应注意在出版社内部营造一种民主的风气,让编辑在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中创造更多文化精品。
  
  二与时俱进。加强再学习
  
  时代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应与时俱进,加强编辑的再学习。
  
  (一)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和知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的发展,使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现在的纸质出版还叫“传统出版”,但在内容和技术上有许多方面都与以往大不相同:网上组稿,网上与作者对话。网上查阅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加工、校对、版式设计、数字化印刷等,以往一些图书生产手段已甚少使用,如在手写稿上编辑、对手写稿进行折校等已几乎灭迹。数字出版这一新业态的迅猛发展,更对传统出版业产生极大的冲击。有专家指出,信息化给出版业带来了载体和传播渠道的革命性变化,现在已到了传统媒体如何加快步伐赶上数字时代要求的紧要关头。据人民网报道,近几年,数字出版总产值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达到795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总产量,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了解数字出版产业的国际国内最新发展以及新型阅读时代下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数字出版的最新进展、商业模式等,应成为编辑的必修课。
  在现代,“编辑”与传统意义上的“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已不尽相同,其所关注的内容更广泛,所要求的能力更全面,从策划选题开始到图书到达读者手上,其中经历策划选题一联系作者一稿件审阅一合同签订一编辑校对一装帧设计一版面安排一印刷制作一发行销售一读者反馈,编辑对整个过程都要心中有数,对各环节的操作都要提出具体意见。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适应新情况,胜任编辑工作,就必须不断学习。编辑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和知识,对选题策划来说,图书内容和形式才能适应时代,符合读者对学习运用新技术、新知识追求发展的需求;对稿件审阅编辑校对来说,才能做到把握准确,处理得体,保证图书的编校质量;对装帧设计版面安排来说,才能对设计给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打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精品;对印刷制作来说,才能掌握主动,以最低的损耗、最优的效能作出方案,为企业争取最大的效益;对发行销售来说,才能起好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发行部门捕捉先机,寻找好定位,开拓图书的销售渠道;对与读者的联系来说,才能取得读者的信任,争取读者更大的支持。反之,如果止步不前,结果只能是被时代所淘汰。而目前编辑这方面的自觉性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出版社管理者对此应加强指导,提高编辑们的时代紧迫感,创造条件让编辑们努力学会做个“现代编辑”。
  
  (二)补足营销管理这一课
  很多年前,日本作者小林一博在其《出版大崩溃》中列举了这样的一个 事实:日本出版业从1997年起连续4年负增长,每年约lOOO家书店停业倒闭。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1万多家中小出版企业从市场上消失,一些百年老字号和实力雄厚的大出版社也难逃厄运。可见市场是多么的变幻无常。随手翻开2010年3月9日的《中国图书商报》,一系列图书销售信息扑面而来:春节期间《美猴王》动漫图书日均销量达万余册;“暮光之城”系列四部曲在立体化全程销售的大力推广下很快晋级全国图书零售排行榜,并持续14个月位居全国文学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2009年,已经有70多名员工的《悦读纪》靠女性阅读创造了1.4亿码洋的产品,20lO年又开始招兵买马,女性阅读市场有待扩容……2010年的今天,市场的波澜起伏有增无减,竞争的态势更为激烈,所以才会有做大做强的集团化经营,才会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以上述列举的报道为例,试想,作为图书生产者的编辑,如果其编辑思想、编辑行为不与市场营销结合,出版社又何以取得如此业绩?编辑的价值体现又在何处?因此,那种偏安一隅、“甘于寂寞”地一味只知伏案操作,不愿或不敢接触市场的编辑,是很不合时宜的,应刻不容缓补足市场营销这一课。编辑补足营销管理知识,不但在思想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意义上。最近,笔者所在的出版社有同事谏言,出版社已加入了出版发行集团这个大家庭,集团内拥有全国四大购书中心之一的广州购书中心和广州市新华书店,出版社可定期组织编辑到购书中心、新华书店同发行业务员座谈交流,在卖场站站柜台。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个提高编辑图书市场营销意识和知识的好建议。总之,面对数字出版等新业态的崛起、图书市场的变化,编辑应对出版社的运营模式、面临的难题、发展趋势等有所思考,补足营销管理这一课,勇敢地应对市场的竞争,使出版社的业绩实现新的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熟练掌握出版法律法规、政策知识
  出版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党和政府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为什么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排在首要位置?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可见,坚持正确的导向是党对文化工作的一贯要求,出版社虽然改为企业了,但坚持正确导向的要求不能变。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出版工作不断注入新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如果对问题处理不好,出版社的发展便会受阻,出版社的业绩就会受到损害,编辑的前程可能因此而毁掉,这是长期的出版工作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要在出版工作中正确地处理好各种关系,避免失误,尤其是避免在一些重大问题,如版权、民族、领土、宗教、军事、外交等上犯错,就要坚持出版工作的正确导向,熟练掌握我国政府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出版产业是核心版权(著作权)产业的一部分,著作权法修改,必然对出版社的生产运作产生影响。就目前来说,版权行政执法的直接执法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等。出版社要做到不因别人侵权(出版社出版的产品被盗版)而受损,又避免在无意中侵犯了别人的版权而可能受到名誉上和经济上的损失,就要对著作权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掌握。当前,我国正深入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对于出版社,著作权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著作权行使得法,“出版内容储备丰富”的优势必定得到顺利发挥,出版社必定受益无穷;反之,给出版社带来的损害无法估量。因此,加强编辑对著作权法方面的教育和学习,提高编辑的著作权意识,在组稿中避免出现著作权问题,在审稿中发现有悖著作权法的内容而及早处理,是对出版社整体利益的保护,也是对编辑自身发展前途的一种负责。
  人才是企业之本,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编辑队伍是出版社员工队伍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是出版社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对提高出版社员工队伍素质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有了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出版社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出版产业的发展一定会策马扬鞭,一往无前。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的标引,肇始于专著,后拓展至科技期刊。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科技文摘期刊,如《数学评论》《科学文摘》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文献分类体系,将文献分类号作为一项重要的检索数据标注于每一文献。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建议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给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则将分类号明确为“中图法分类号”。随后,各大文献数据库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等纷
期刊
编者按:教育出版对于现代出版而言,毁誉参半,成败皆萧,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本刊历来多有关注,并已陆续刊发过一些相关内容的文章。此次再将话题深入,俱因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的局面仍未随着出版形势的变化而得以改变。出版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出版的强盛,离不开教育出版的积累和支撑。但就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对外输出而言,教育出版的畸重状况还须改变。下面所列话题,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教育出版的现状,也预示了其未来
期刊
本文“80末90初”大学生系指1987—1992年出生的“大一至大三”阶段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调查研究的意图在于对这一群体的阅读观进行全面的描述,力求探讨他们不同的阅读行为特征,以便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形式。访谈以“利用书本”为主题进行设计,对象是来自物理、地理、数学、中文、外语、历史等6个文理科院系的10位大学生以及5位相关的教师。问卷调查方面,
期刊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就是根据期刊的定位定期地进行选题策划,并对来稿进行选稿审查,与作者就文章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并符合杂志的定位和特色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开始重视科技知识的学习,国家也重视科技知识的普及。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保证科技刊物既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能为人们了解科学、掌握科学,从而运用科学服务,这是科技期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的重要使命。一个受欢迎的刊物
期刊
引论    2008年10月28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一则信息,宣布该报将从2009年4月起不再出版印刷版,改用电子邮件发送网络版给读者,同时每周在周末出版一份印刷版的周刊。这标志着这份有百年历史的名牌报纸将正式告别印刷版,甚至是永久性的。它的这一行动在全美新闻出版界引起巨大的震动,很多国家的新闻界尤其是报业界也都把它的境遇当作案例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则从编辑学的角度对
期刊
一本好书,必然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容为“本”,好的图书内容精准、知识系统丰富,能给读者指导和启迪;形式为“辅”,简洁大方、契合主题的设计能为图书增光添彩。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近年来引进翻译了一系列国外医学经典译丛图书,基本上都是专业领域内的权威著作,有的甚至被誉为专科医师必读的“圣经”,如《格氏解剖学》《sobotta人体解剖图谱》《尼尔森儿科学》《Rosai and Ackerman外科病理
期刊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各抗日根据地陆续创办了不少报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工作,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以《胜利报》为例,对这一时期的报纸出版做一探讨。    一 《胜利报》概述    《胜利报》创刊于1938年5月1日,报社最初设在山西和顺县园街村,为石印(有时油印),四开两版,三日刊,发行3000份。最初是中共晋冀特委的机关报,
期刊
伍立杨(以下简称“伍”):最近读了些书,感觉当代文章、图书的写作、编校质量在直线下滑。举个例子,《文史天地》2009年第6期刊有《民国时期的军事派系》一文(作者张是良)。此文错误非常之多,以讹传讹,误人不浅,兹列举修正如下:  第11页“黄埔系”中,装甲兵司令沈发藻(国军装甲兵在萌芽发展时期是徐庭瑶和杜聿明为首脑,在内战时期是石祖黄,败退台岛后是蒋纬国。沈发藻没有当过装甲兵司令,仅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期刊
2009年初,由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明确表示,重组是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推动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从此后一年的出版业改革历程来看,从新政之后的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改制重组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到年末中国出版集团重组黄河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其间颇具意味的“公私合营”式重组,都明确地昭示了一个事实
期刊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运用,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日趋坚定。网络出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弥补纸质出版的不足。从国内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现状看,虽然绝大部分科技期刊先后有了自己的网络平台,但期刊社本身并未真正介入网络出版,而主要由网络出版运营商,如龙源、万方、维普和清华同方等较大的网络平台来推动,以集成各期刊社数字资源的方式提供服务。他们作为我国网络出版的新生力量,在网络出版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