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的实践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新课标)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研制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二是以核心素养为纲,将具体教学目标进行水平划分,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1]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作为衡量学业质量标准的主要维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把教学过程作为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学业质量表现的常规化、关键性的环节。同时,新课标在说明学业质量标准构成时还规定,要“结合课程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业质量成就贯穿起来。[2]因此,融入了学业质量标准,在历史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要求之间架起了桥梁,使得课程内容的落实有标准可依,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检测有标准可参照,保证了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根据学业质量标准,设计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以目标引领教学,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将评价引入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学习成果倒逼教学,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和观念;同时,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有利于改进学习方式。
  一、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围绕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各种评价活动的总称,包括课堂测验、课堂作业,以及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问答和讨论等评价活动。它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学习的过程,将课堂评价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理论基础主要有:
  1.泰勒原理。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将课程编制基本过程概括为的四个问题,被称为泰勒原理。这四个问题是:(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威金斯的“逆向设计”论。美国威金斯提出的“逆向设计”论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即要求学生应该知道能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去理解,我们所追求的持久性理解的东西是什么;第二阶段,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具体标准;第三阶段,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的实践
  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设计,首先需要确认清晰的教学与评价目标,其次是针对目标进行相关活动和评价标准的设计,同时要安排好学习信息的反馈。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堂评价设计可以融合到教学设计中。下面以新课标必修模块《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主题为例作一尝试。
  新课标必修模块《中外历史纲要》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属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题。前后两个主题分别是“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从主题编排顺序可看出,相关内容与中国古代史向中国近代史转变的问题有关,其内容标准是这样表述的:
  1.7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确定评价目标
  与教学目标一样,评价目标的确定也要先分析课程的内容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从内容标准的表述来看,“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等,影响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二是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史实,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以及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初中所学的内容,已包括本专题主要史实,但知识广度、深度和能力层次要求不同,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2011版初中课标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通过学习知道洪秀全其人,二是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而高中新课标重点在于通过太平天国兴衰过程的学习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分析农民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据此,本主题的评价目标可作如下设计:
  1.按时序列出1840年至20世纪初外国列强的侵华战争史实,运用地图说明外国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和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变化,并以此说明外国列强侵略势力的扩展,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受破坏,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时空观念)
  2.能够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材料为证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辩证分析外国列强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3.能够以“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等内容的材料为证据,说明晚清时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将内容标准转化为评价标准,既要利用内容标准和学情分析的成果,也要注意到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以学习内容为单位展开,一条内容写一、二个目标;二是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建构目标内容,确定和表述相关要求;三是内容的表述具体化,以可测量为标准;四是充分利用内容标准的分析成果;五是要点化。
  2.确定评价任务
  评价目标是一种预设的结果,也是教师和学生课堂上要完成的任务。因此,评价任務确定后,要从目标入手分析评价的任务,即确定“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从“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主题的内容标准和评价目标出发,其评价任务可作如下设计:   1.列举1840年至20世纪初外国列强的侵华的主要史实和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的主要史实。(历史知识学习)
  2.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辩证分析外国列强的侵华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评价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3.说明晚清时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抗争、探索特点及意义和局限性。(综合运用知识探究问题)
  4.运用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与前三个任务都有联系,涉及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检验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注意:一是紧扣内容标准的表述;二是以目标为指导,目标对应任务;三是能够设计成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3.设计教学和评价活动
  任务不同,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如第1项任务属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任务,主要了解学生通过学习是否掌握了晚清时期“列强侵华”和“社会各阶级救亡图存”的具体内容。该任务涉及的内容多但较为简单,可在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堂问答的活动进行。第2项任务是评价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可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探究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理解歷史。第3项任务是综合运用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任务,可采取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安排相关探究活动,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切合相关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并体现一定的探究色彩。如,对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史学界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洋务运动是反近代化运动”等多种看法。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请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设计教学和评价活动时,应注意:一是活动要素应包括目标、情境、内容和方法等;二是要把握活动与任务的关系:针对一个任务设计一项活动或几项活动,一项活动可包含几个任务;三是活动应契合学生的心理,尽量多样化。
  4.设计评分工具和评价反馈
  为了判断教学与评价活动的成效,收集和记录学生表现的成绩,需要制作评分工具。评分工具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表现水平,即如以优秀、良好、合格等界定学生不同层次表现的说明,二是表现水平的行为描述,即对各级表现水平上学生应当有怎样的表现说明。下表所列的“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评价指南,就是用于评价学生在四项评价任务中的一种评分工具。
  上述评分工具,先将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表现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水平非常高”、“水平高”、“水平满意”、“正在进步”;再按照评价任务和评价活动确定对学生表现其重要作用的要素,评分可以数量为标准划分相关的水平层次,分别准确地掌握五件和四件史实内容就能获得最高分,其次和再次逐级递减。有了这样的评分工具就能很快确定学生在测评任务中的表现,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提供反馈做了准备。
  不同的评价方式需要有不同的标准,并作出不同的反馈。同时,从评价的角度审视提问、讨论和作业等课堂活动,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学习的过程,将课堂评价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3]教师要重视课堂评价信息的利用,一是可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促使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二是记录学生的突出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三是可促使学生反思学习,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基于目标的课堂评价设计,有利于实现评价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评价的观念和方式,有利于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在学生学习的成效上。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1页。
  [2]吴伟:《新课程框架下学业质量和学业质量水平刍议》,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9期。
  [3]于友西,赵亚夫:《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242-243页。
其他文献
16—18世纪,英国革命、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相继发生,共同造就了世界历史上的“革命”年代。在如此众多的“革命”事件中,法国革命以其徘徊于宏大理想与跌宕现实之间的激烈进程,不仅独享“大革命”的称号,更是引起时人与后世无尽的争论与追思。相较于英美革命,法国大革命究竟有何不同?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国大革命对后世的价值?笔者认为,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引:2019年全国2卷第34题引用法国
“以前,一年种地收入不到一万块钱。现在村子建设得越来越好,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一年下来,算上收益分配、养蜂、打工,收入怎么都在5万元以上,现在干啥都有劲了。”1月20日,铜川市宜君县哭泉镇麻庄村脱贫户周付全笑着说,现在村里不少村民挣着工资,拿着土地流转费和光伏收益分配,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同样的笑容,在宜君县农民脸上浮现已成为常态。“村容村貌越来越亮丽,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我们脸上的笑容自然越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在实施建议里提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学生将情境与知识相联系的水平;在物理教学中,应让学生获得在实际情境中解决物理问题的大量经验,形成把情境与知识相關联的意识和能力。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充分体现了结合实际情境,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与思想,下面就该试卷中涉及与情境结合来落实核心素养的试题做一简要的评析,并为下一届高三复习备考提供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鄰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
【热点材料】  2015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本次峰会主题是“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与会领导人围绕世界经济形势、全面增长战略、就业和投资等议题发表了看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二十国集团的任务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二十国集团既要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要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既要
2019年高考全国I卷文理数学试卷,在“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查部分,都是同样一道题. 有媒体评论“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一改温和的一面,在消参的路上让考生想说爱它不容易”. 即不少考生在考场“卡壳”了!原题如下.  解法一得到的称为三角式,解法二得到的称为代数式. 显然这道题的背景是代数式. 这个内容在现行教材没有出现,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 何小亚教授指出:“数学试题必须致力于考查学生对数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以阅读教学为中心,从现行教材的编写体系来看,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也确实是最大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往往从小培养更为有效,到了高中,如何让原本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在各科考试的挤压之下爱上阅读,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被批评“少、慢、差、费”,让众多的语文老师既感委屈,又觉无奈。再加上高一高二的语文考试常常要考教材,更是束
2017版新课标对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词汇要求是:累计掌握3000--3200个单词以及一定数量的短语。新课标还阐明“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上述两点,显然对高中生词汇学习的量与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在语境中接触一次就能习得生词的
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陈寅恪先生主张“了解之同情”地去分析和认识历史。其治史方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现策略一一师生共同回到“历史现场”,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相,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从这一角度来说,通常意义上历史学科的“素养”就是借助历史课堂的建构,指向学习者的一种目标诉求。这样的课堂,不仅要有辽阔的时空疆域和丰实的历史为其支撑,更要有微观的辨析和探究的环节为其充实,它不仅关乎历史教学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主观题,考查的核心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所谓“筛选”,就是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提取材料文本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遗漏。所谓“整合”就是对所筛选出的零散、琐碎、无条理、看似不相连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组合,使之清晰、明确、完整和条理化。那么此类题目,该如何又好又快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呢?  一、筛选信息的策略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