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在中国]流程清单,要“一静一动”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i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扯皮推诿、兜圈子效率低下,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很常见。能不能让跨部门岗位的人协同起来“做正确的事”,这是流程管理擅长的问题。流程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管道和知识活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AMT咨询致力于成为帮助企业“流程和知识结合实效的No.1专家机构”。本专栏出AMT合伙人王玉荣女士主持。
  “一动一静”,乃成流程清单。只有这样,这一个个流程的名称才真正进入了各级经理的日常工作语言,进入了实际业务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
  
  我见到不少企业都已经做了流程梳理或者制度梳理的工作,在咨询顾问的参与下或者是在企业自己的企管人员的努力下,得到的成果之一是:流程清单,或者叫制度清单。
  这份清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透出企业对流程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深度,比如:
  是不分层次的一个流水账(即大小流程、宏观流程和微观流程混在一起从序号1开始编号),还是分出流程层次的一棵流程树?
  是事无巨细的制度大全,餐票发放、会议室借用、办公用车等细碎的支撑性流程占了一半甚至更多的篇幅,还是在运营类流程和企业独特竞争能力相关的流程那里下功夫去展开?
  流程的命名是简单一个名词如“产品流程”,还是有了动名结构或者名动结构如“产品定价流程”?是带着很多垂直职能色彩的“客户服务流程”(即:因为有“客户服务部”这个部门,因此流程就当然地继承这个名字),还是体现着近期企业对该流程有哪些提升诉求、如“客户360度服务服务流程”?
  但本文想说的是,不管这份流程清单写成怎样,往往都是一份“静态”的流程清单,即:流程梳理完了以后,清单成文、发布、存档以后,就停滞在那儿了,摆在那儿了,没有进入公司实际的、动态的业务运作。
  有些朋友会问:动态的流程清单是什么意思,就是仅仅强调要定期更新这个清单吗?
  不是,动态的流程清单强调的是:在公司的月度或季度的经营分析会议上,领导按照一个个流程来听取汇报,包括:
  某流程的定量绩效指标是什么?目标值做到多少?实际做到多少?过去一段时间统计下来这些指标的平均值和方差如何?
  为什么距离目标值在平均值上有落差?或者是平均值达标但是在方差上体现出很大波动?
  竞争对手的这些流程的表现体现在数据上是怎样的?怎么看待和竞争对手相比之下的超出或落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未来一段时间,对这个流程的改进提升计划是什么?
  只有这样,这一个个流程的名称才真正进入了各级经理的日常工作语言,进入了实际业务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流程清单才不是一个纸面上的“静态清单”。
  要做到这个“动态”,难度有哪些?推进办法有哪些?欢迎朋友们来讨论补充,我先列举一些:
  难度:老总和下属都习惯于按部门维度来听汇报(垂直管理是多么根深蒂固),从来没有按照流程汇报过;企业的流程只有定性规定,没有什么量化指标,也不去记录这些指标的实际值;下属没有人对流程负责,只有流程经理才能来完成这个汇报,但企业其实没有流程经理;企业已经有流程经理,但流程经理本身是精英,业务繁忙,没有时间来形成这个汇报材料……
  推进办法:先找到1~3个企业有紧迫感的关键流程,只占用企业经营分析会的30分钟到1个小时,即在总体以垂直部门管理为主旋律的经营分析会中,固定一段议程来谈流程;流程经理若没有时间,则这个流程涉及的各部门的流程接口人和企业管理专职人员等这类参与流程管理、但相对职位更低的人员先做预备功课,为流程经理准备这个汇报稿,也即建立流程动态运作的“两级会议”,一级是流程经理对高层汇报,一级是流程日常维护和优化小组对流程经理汇报;在某次经营分析会上,对高层和流程经理进行“如何面向流程来汇报”的实时现场培训,企业管理专职人员或者外部顾问直接观摩甚至打断正在进行的会议,对汇报时出现问题的地方、不自觉又回到垂直管理老路上的惯性进行及时纠偏,并现场给出更好的做法……
  “一动一静”,乃成流程清单。有时我到一家企业,接待的企业经理人会介绍说“我们一共分为6大块职能部门”,我会想:什么时候介绍时说“我们一共分为5个大流程运作”,那就更上一个台阶了;有时一些企业里的朋友很关心问我,流程的绩效考核到底怎么做,我会想:给流程制定一个定量指标是不难的,关键是你能否推动企业的经营分析会,拿出30~60分钟如上面那样开会从而真正谈论流程的量化指标呢?
其他文献
产品周期和研发周期还有整个的投资周期都有关联,不同行业情况不一。不仅是配置资源,整个管理模式都不一样。产品生命周期确定对整个组织有着巨大影响。比如说原来做胶卷,生命周期非常长,整个管理模式是非常缓慢的,保证不出错。现在做数码,以柯达为例,做数码相机是半年一个周期,这种情况下要求整个组织反映速度非常快。做长期产品和做短期产品是不一样的。从研发层面来讲,公司战略、组织构架、运营方式都和生命周期有相关性
期刊
任何正确的原则最可贵的地方,就住于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状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提剑的每个原则,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团体(包括家庭)。华兆益生用自己发展中的一些感知来解读史蒂芬·柯维的七个习惯。因为华兆益生从初创到现在,也是因为一直坚守这七个习惯,才塑造了自己的高效能组织,建立了一套成长阶段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
期刊
本文关键字 ERP IT系统 集团     受大型企业集团自身管理层级多、公司数量多等因素的影响,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复杂度远远超过单体企业。为了更好地对下属企业进行管控和发挥集团的协同效应,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具有“分层管理与纵向管控”的特点。与之相对应,为了更好地满足集团型企业各层的业务发展和管理需求,大型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纵横”相结合,从而构建信息化优势。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需要分层构建I
期刊
管控的目的就是力求母公司整体效益与效率的最大化,但在实际运作中,会碰到诸多问题。管控方式的选择不是选择了战略管控、财务管控还是运营管控,而是在平衡管理成本与协同收益的条件下,分析并确定管控程度不同管控要素。    并购的开始就要考虑管控    天皓集团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因为在并购之前战略部并没有对两家服装厂进行关于管控方式影响因素的评估与分析。而且天皓集团的领导人也仅仅是凭个人的感觉就粗粗定
期刊
本文关键字 用心 智慧 爱情 习惯     “用心不用力”,“用心”指的是“专注”和“投入”,“用力”说的是“较劲”和“不踏实”。人真正想追求一件事情的成功和所带来的愉悦的时候,只有“用心”才能达成。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伦兰格在她的著名作品《专注力》当中说到:对衰老的恐惧、创意的匮乏、压力之下的期期艾艾、“我当初怎么没有想到”的恍然大悟,都源于缺乏一种有力的较量——专注力与当下事情的角逐!而“用心”
期刊
本文关键字  项目背景    某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移动)为省属一类市公司,网络覆盖某市所有行政区。在XX移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原先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在组织运行机制上方面,跨部门协作存在职责界定不清晰、市公司与区域分公司职能切割模糊、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在业务方面,目标制定基本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缺乏系统性,执行过程中出现多部门协作步调难统一、信息不同步等问题;信息系统支撑方面存在
期刊
又是年底了,天皓集团刚刚开完年度总结会议,战略部经理董严也忙了一天,往后一靠,用手使劲地揉了揉头,不由想起一年来的点点滴滴。  天皓集团以前是生产机型设备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年销售几十亿、包含多种设备制造、十几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但是最近几年发展速度逐步慢了下来,集团果断决策跨行业发展。去年成功地收购了两家服装生产企业,一家主要面向国外订单,另一家面向国内,集团准备先从服装生产人手逐步进
期刊
本文关键字 IT治理 标准   上期内容回顾(构建全面的IT治理体系(一) ):IT治理定义,为什么要作IT治理,IT治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IT治理的目标和领域。    IT治理的核心思想    为了达到IT治理的三大目标,IT治理需要处理哪些问题,IT治理的核心思想是什么?IT治理的核心思想,就是有效的IT治理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    1. 为了保证有效地管理和使用IT,应当做出怎样的决策? 
期刊
天皓集团在寻求业绩增长的过程中,选择了跨行业的发展模式,进入了不熟悉的服装行业。先是充分授权,放手让两个服装厂进行自主运营,之后从成本节约的角度,选择将两个工厂的大宗布料进行集中采购的运营模式。由于集中采购的模式引发了库存控制、流程审批、内部沟通、需求变更、信息透明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管控模式  谈企业的管控模式,一般都习惯笼统地讲是充分授权式的战略型管控,还是部分授权的运营管控等类型。管理
期刊
案例见证了在集团管控中常见的“一管就乱”的怪现象。围绕集中采购的变革,引发了集团和内销厂多次的博弈,最终不但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反而引起了内销厂大量生产任务的延误。为什么天皓集团对服装厂的管理越陷越深并且无效?为什么内销厂和外销厂差别这么大?到底天皓集团应该做什么?  根据案例提供的有限信息,依据我们多年的咨询经验,初步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1.在战略层面,集团缺乏清晰、准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