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文化由来已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还不完备。因此,必须通过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搭建创业平台等对策,加强对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
[关键词]高校 创业文化 培育对策
[作者简介]于雪丽(1964- ),女,黑龙江讷河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王永明(1972-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学校创业文化建设与传承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2234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96-01
一、创业文化的由来
“创业文化是关于创业意识形态、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是在创业活动的过程中,人们普遍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基本态度、行为方式。”创业文化最初来源于以斯坦福大学为辐射源的硅谷创业文化,最突出的文化特征是勇于创业、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主要表现为只要你有创业的意识、有创业的勇气,不论你从事哪一方面的创新都是可取的,即使其前景不是光明的,即使其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这都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相反,失败意味着你获得了更多的经验。硅谷文化表现出来的最直接、最深刻的意义为只要你有创业的能力、你有创业的梦想和抱负,都可以在这里施展,不用惧怕失败,而且只要你成功了,任何有前途的技术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
创业文化来源于美国硅谷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但并不局限于高新技术产业活动,其体现的创新精神、创新勇气、创新心态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得以坚持和发展。在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创业文化建设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创业教育因此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高校创业文化得以建设。由创业文化概念可以引申出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高校创业文化是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管理方式。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建立、创业能力的提高,最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形成。
二、影响高校创业文化的因素分析
1.高校创业教育的观念和创业教育的系统性。高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场所,高校设置的各种课程、举办的各项活动,以及表现和传递的文化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态度及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创业这种实践活动的认知。高校重视创业教育,不仅会给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知识,创造创业条件,而且能够真正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这无疑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当今许多高校缺少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造的价值导向,认为大学生没有资金、人脉、经验,成功创业是难以实现的目标,所以没必要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落后的创业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高校创业文化建设。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承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条理、合理的创业教育。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并不能真正引领大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创业观。
2.校园创业文化的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大学生独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小规模创业、参与经济活动的现象并不鲜见。许多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在学校广场摆售一些闲置书籍、物品或者较为新颖的小产品,有的大学生甚至作为某一学习培训机构或者报纸杂志的校园代理在校园内招生、推销,这就形成了校园创业的文化氛围。高校对这些自主经营、自主尝试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如果高校积极肯定这些行为,甚至通过举办一些创业竞赛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制度保证,就能促进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的形成,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相反,如果高校对这种行为予以制止和管制,会直接打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3.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素养。高校创业文化是基于高校创业实践基础上的,毫无疑问其最主要的实践主体应该是大学生,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对于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第一步,大学生有了要创业的意识、主观需要,才会努力实践;如果没有创业意识,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说起。同时,在具有创业意识的基础上,大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素养,才能将创业活动进行下去。所谓创业素养就是指大学生所具备的进行创业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良好心理素质、团结合作与乐于奉献精神等。大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与人沟通、协作,并且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素养作为重要的主观因素,是决定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三、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对策
1.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一方面,高校要对已经具备创业意识、尝试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给予肯定,并采取可行性措施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如提供专门的创业场所,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给获胜者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门的辅导老师进行科学的创业指导等。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校园广播、学报、校园网络、手机平台、学生创业社团等方式,大力加强高校创业文化宣传。如通过对创业典型人物和榜样的宣传,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作主题报告、与大学生面对面谈话交流等形式,使创业文化建设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让大学生创业成功并不是难以实现的目标。高校要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让广大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业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通过物质氛围和舆论氛围的营造,创业思想会深入大学生内心,并转化为具体的创业行为。 2.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高校要切实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同等看待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具体说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及有关创业的选修课,实现对大学生创业基本知识的灌输,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保证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活动有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为其创业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二步,积极开展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主要措施为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创业问答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能力提升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洞察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与他人团结合作等技能,教育大学生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挫折要保持宽容、进取、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最重要的是教育大学生在创业模拟比赛过程中,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真正踏入社会、进行自主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3.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创业文化的培育,必须增加和改善大学生进行创业的软、硬件条件。为了增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效果必须搭建创业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只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和完备的大学生创业实施机制,才能使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高校要积极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与企业进行良好的互动,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并通过在企业锻炼,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需求,为自主创业做充分准备。高校创业文化来源于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创业实践是高校创业文化发展的动力,是检验高校创业文化形成与否的唯一标准。必须高度重视创业平台的搭建,保证大学生能够在创业体验中能力不断提升,并通过创业实践更好地促进高校创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实现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施险峰.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时空,2009(11).
[2]周学宝.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高校的培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2(1).
[3]王贤芳.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5).
[关键词]高校 创业文化 培育对策
[作者简介]于雪丽(1964- ),女,黑龙江讷河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王永明(1972-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学校创业文化建设与传承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2234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96-01
一、创业文化的由来
“创业文化是关于创业意识形态、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是在创业活动的过程中,人们普遍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基本态度、行为方式。”创业文化最初来源于以斯坦福大学为辐射源的硅谷创业文化,最突出的文化特征是勇于创业、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主要表现为只要你有创业的意识、有创业的勇气,不论你从事哪一方面的创新都是可取的,即使其前景不是光明的,即使其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这都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相反,失败意味着你获得了更多的经验。硅谷文化表现出来的最直接、最深刻的意义为只要你有创业的能力、你有创业的梦想和抱负,都可以在这里施展,不用惧怕失败,而且只要你成功了,任何有前途的技术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
创业文化来源于美国硅谷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但并不局限于高新技术产业活动,其体现的创新精神、创新勇气、创新心态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得以坚持和发展。在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创业文化建设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创业教育因此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高校创业文化得以建设。由创业文化概念可以引申出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高校创业文化是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管理方式。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建立、创业能力的提高,最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形成。
二、影响高校创业文化的因素分析
1.高校创业教育的观念和创业教育的系统性。高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场所,高校设置的各种课程、举办的各项活动,以及表现和传递的文化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态度及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创业这种实践活动的认知。高校重视创业教育,不仅会给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知识,创造创业条件,而且能够真正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这无疑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当今许多高校缺少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造的价值导向,认为大学生没有资金、人脉、经验,成功创业是难以实现的目标,所以没必要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落后的创业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高校创业文化建设。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承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条理、合理的创业教育。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并不能真正引领大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创业观。
2.校园创业文化的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大学生独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小规模创业、参与经济活动的现象并不鲜见。许多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在学校广场摆售一些闲置书籍、物品或者较为新颖的小产品,有的大学生甚至作为某一学习培训机构或者报纸杂志的校园代理在校园内招生、推销,这就形成了校园创业的文化氛围。高校对这些自主经营、自主尝试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如果高校积极肯定这些行为,甚至通过举办一些创业竞赛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制度保证,就能促进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的形成,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相反,如果高校对这种行为予以制止和管制,会直接打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3.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素养。高校创业文化是基于高校创业实践基础上的,毫无疑问其最主要的实践主体应该是大学生,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对于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第一步,大学生有了要创业的意识、主观需要,才会努力实践;如果没有创业意识,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说起。同时,在具有创业意识的基础上,大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素养,才能将创业活动进行下去。所谓创业素养就是指大学生所具备的进行创业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良好心理素质、团结合作与乐于奉献精神等。大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与人沟通、协作,并且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素养作为重要的主观因素,是决定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三、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对策
1.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一方面,高校要对已经具备创业意识、尝试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给予肯定,并采取可行性措施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如提供专门的创业场所,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给获胜者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门的辅导老师进行科学的创业指导等。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校园广播、学报、校园网络、手机平台、学生创业社团等方式,大力加强高校创业文化宣传。如通过对创业典型人物和榜样的宣传,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作主题报告、与大学生面对面谈话交流等形式,使创业文化建设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让大学生创业成功并不是难以实现的目标。高校要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让广大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业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通过物质氛围和舆论氛围的营造,创业思想会深入大学生内心,并转化为具体的创业行为。 2.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高校要切实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同等看待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具体说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及有关创业的选修课,实现对大学生创业基本知识的灌输,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保证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活动有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为其创业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二步,积极开展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主要措施为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创业问答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能力提升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洞察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与他人团结合作等技能,教育大学生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挫折要保持宽容、进取、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最重要的是教育大学生在创业模拟比赛过程中,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真正踏入社会、进行自主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3.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创业文化的培育,必须增加和改善大学生进行创业的软、硬件条件。为了增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效果必须搭建创业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只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和完备的大学生创业实施机制,才能使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高校要积极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与企业进行良好的互动,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并通过在企业锻炼,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需求,为自主创业做充分准备。高校创业文化来源于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创业实践是高校创业文化发展的动力,是检验高校创业文化形成与否的唯一标准。必须高度重视创业平台的搭建,保证大学生能够在创业体验中能力不断提升,并通过创业实践更好地促进高校创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实现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施险峰.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时空,2009(11).
[2]周学宝.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高校的培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2(1).
[3]王贤芳.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