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套类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内孔、外圆和端面,对于外圆的加工,多以精加工的内孔作为定位精准面,安装在实体心轴、胀力心轴、塑料心轴、橡胶心轴等上进行定位。自己在实际机床加工中,摸索出一种利用切削力夹紧快速装夹实体心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夹迅速,既可保证质量又可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套类零件;装夹迅速;尺寸精度;快速安装;实体心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52-02
在机器上的各种轴承套、齿轮、带轮等,因支撑和连接配合的需要,一般都做成带圆柱孔的,我们把以上带孔的零件称为套类零件。套类零件是机械零件中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之一。套类工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内孔、外圆和端面。这些零件表面不仅有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而且彼此间还有较高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因此,应选择合理的装夹方法。
套类零件起支撑或者导向作用的主要表面是孔和外圆,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①内孔。内孔是套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孔径公差等级一般为IT7。孔的形状精度应控制在孔径公差以内。对于长套筒,除了圆度要求外,还应注意孔的圆柱度和孔轴线的直线度要求。内孔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1.6~0.16范围内。②外圆。外圆一般是套类工件的支撑表面,外径尺寸公差等级通常取IT6~IT7;形状精度控制在外径公差以内,表面粗糙度值为Ra3.2~0.4。③位置精度。套类工件的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要求较高,一般为0.01~0.05mm;若套筒的端面在使用中承受轴向载荷或者在加工中作为定位基准时,其内孔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一般为0.01~0.05mm。
一、通常保证套类零件精度的方法
1.一次装夹车削。一次装夹车削是在一次装夹中把工件全部或者大部分尺寸加工完的一种装夹方法。此方法没有定位误差,可以获得较高的形位精度,但需经常转动刀架,变换切削用量,尺寸较难控制。
2.以外圆定位车削内孔。工件以外圆定位车削内孔时,一般应使用软卡爪。软卡爪是用未经淬火的钢料(45号钢)制成的,用软卡爪装夹已加工表面或软金属时,不易夹伤工件表面。这种卡爪应在本身所在的车床上车成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以确保装夹精度。还可根据工件的特殊形状来制作特殊形状的卡爪,以满足装夹要求。
3.以内孔定位车削外圆。中、小型轴套、带轮、齿轮等零件,常以内孔定位安装在心轴上加工外圆。下面就以内孔定位加工外圆时,自己在实际机床加工中,摸索出一种快速装夹的方法进行探讨。如下:套类工件是生产中应用广泛的零件,其尺寸、形状各异,精度要求也不相同,在装夹加工中经常涉及到如何保证内外表面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减小装夹变形的工艺问题。对于中小型批量生产的套类工件,一般常采用以精加工的内孔作为定位基准面,安装在各类心轴上进行加工,以保证工件的同轴度和垂直度。常用的心轴有实体心轴、胀力心轴、塑料心轴、橡胶心轴等,以上心轴在装夹速度、结构和保证精度方面各有利弊。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一种快速装夹的方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夹迅速,既可保证质量又可提高生产效率。其结构如图所示。
1.螺杆 2.幷紧螺母 3.压紧螺母 右旋
4.对称槽 ?摇5.心轴 ?摇6.开口厚垫圈?摇 7.工件
二、装夹使用方法
使用时,工件7从心轴5右端装上心轴,然后将开口垫圈6插入心轴的对称槽4中,用心轴左端的螺杆1带动幷紧螺母2将工件初压紧。将心轴置于两顶尖之间,用死扳手卡住心轴左端对称槽中与螺杆相对扭动,通过压紧螺母及球面垫圈对工件进行进一步压紧。加工时,车床拨盘带动螺杆1传递切削动力,此时,切削力使压紧螺母右旋,对工件进一步施压而进行补偿夹紧,使工件夹紧可靠。加工完毕,用死扳手和螺杆1进行相对扭动,放松压紧螺母的施压,即可抽出开口厚垫圈6,取下工件。
三、使用特点
1.与普通的阶台实体心轴相比,不需要旋下螺母,即可取下工件,省时省力,安装迅速。
2.加工时,利用切削力可对工件进一步补偿施压夹紧,夹紧牢固可靠,避免了由于工件旋转打滑而造成打刀现象。
3.螺母通过球面垫圈压紧工件,可减少工件由夹紧力而引起的变形,同时避免了螺母旋转压紧拉伤工件端面。
4.加工时,可采用定刀车削,既可保证尺寸精度,又可提高工效,同时还可进行多件安装加工。
5.夹紧螺母调整范围较大,对孔径相同、长度尺寸略有变化的零件,增加垫圈,也可使用加工。
6.心轴经调质处理,减小夹具变形。开口厚垫圈淬火处理,两端面经平磨,保证平行度,使用寿命长。
7.此心轴适用于同轴度要求大于0.02mm的零件。
车削各种轴承套、齿轮和带轮等套类工件,虽然工艺方案各异,但是只要在实际加工中多多留心,加以思考,总是可以总结出来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的。上面是以工件以内孔定位车削外圆时,巧妙地利用切削力夹紧,可以实现快速装夹、拆卸工件的一种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公安.车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蒋增福,雷午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车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王家浩.高级车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
[4]劳动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车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关键词:套类零件;装夹迅速;尺寸精度;快速安装;实体心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52-02
在机器上的各种轴承套、齿轮、带轮等,因支撑和连接配合的需要,一般都做成带圆柱孔的,我们把以上带孔的零件称为套类零件。套类零件是机械零件中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之一。套类工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内孔、外圆和端面。这些零件表面不仅有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而且彼此间还有较高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因此,应选择合理的装夹方法。
套类零件起支撑或者导向作用的主要表面是孔和外圆,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①内孔。内孔是套类零件的主要表面。孔径公差等级一般为IT7。孔的形状精度应控制在孔径公差以内。对于长套筒,除了圆度要求外,还应注意孔的圆柱度和孔轴线的直线度要求。内孔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1.6~0.16范围内。②外圆。外圆一般是套类工件的支撑表面,外径尺寸公差等级通常取IT6~IT7;形状精度控制在外径公差以内,表面粗糙度值为Ra3.2~0.4。③位置精度。套类工件的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要求较高,一般为0.01~0.05mm;若套筒的端面在使用中承受轴向载荷或者在加工中作为定位基准时,其内孔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一般为0.01~0.05mm。
一、通常保证套类零件精度的方法
1.一次装夹车削。一次装夹车削是在一次装夹中把工件全部或者大部分尺寸加工完的一种装夹方法。此方法没有定位误差,可以获得较高的形位精度,但需经常转动刀架,变换切削用量,尺寸较难控制。
2.以外圆定位车削内孔。工件以外圆定位车削内孔时,一般应使用软卡爪。软卡爪是用未经淬火的钢料(45号钢)制成的,用软卡爪装夹已加工表面或软金属时,不易夹伤工件表面。这种卡爪应在本身所在的车床上车成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以确保装夹精度。还可根据工件的特殊形状来制作特殊形状的卡爪,以满足装夹要求。
3.以内孔定位车削外圆。中、小型轴套、带轮、齿轮等零件,常以内孔定位安装在心轴上加工外圆。下面就以内孔定位加工外圆时,自己在实际机床加工中,摸索出一种快速装夹的方法进行探讨。如下:套类工件是生产中应用广泛的零件,其尺寸、形状各异,精度要求也不相同,在装夹加工中经常涉及到如何保证内外表面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减小装夹变形的工艺问题。对于中小型批量生产的套类工件,一般常采用以精加工的内孔作为定位基准面,安装在各类心轴上进行加工,以保证工件的同轴度和垂直度。常用的心轴有实体心轴、胀力心轴、塑料心轴、橡胶心轴等,以上心轴在装夹速度、结构和保证精度方面各有利弊。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一种快速装夹的方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夹迅速,既可保证质量又可提高生产效率。其结构如图所示。
1.螺杆 2.幷紧螺母 3.压紧螺母 右旋
4.对称槽 ?摇5.心轴 ?摇6.开口厚垫圈?摇 7.工件
二、装夹使用方法
使用时,工件7从心轴5右端装上心轴,然后将开口垫圈6插入心轴的对称槽4中,用心轴左端的螺杆1带动幷紧螺母2将工件初压紧。将心轴置于两顶尖之间,用死扳手卡住心轴左端对称槽中与螺杆相对扭动,通过压紧螺母及球面垫圈对工件进行进一步压紧。加工时,车床拨盘带动螺杆1传递切削动力,此时,切削力使压紧螺母右旋,对工件进一步施压而进行补偿夹紧,使工件夹紧可靠。加工完毕,用死扳手和螺杆1进行相对扭动,放松压紧螺母的施压,即可抽出开口厚垫圈6,取下工件。
三、使用特点
1.与普通的阶台实体心轴相比,不需要旋下螺母,即可取下工件,省时省力,安装迅速。
2.加工时,利用切削力可对工件进一步补偿施压夹紧,夹紧牢固可靠,避免了由于工件旋转打滑而造成打刀现象。
3.螺母通过球面垫圈压紧工件,可减少工件由夹紧力而引起的变形,同时避免了螺母旋转压紧拉伤工件端面。
4.加工时,可采用定刀车削,既可保证尺寸精度,又可提高工效,同时还可进行多件安装加工。
5.夹紧螺母调整范围较大,对孔径相同、长度尺寸略有变化的零件,增加垫圈,也可使用加工。
6.心轴经调质处理,减小夹具变形。开口厚垫圈淬火处理,两端面经平磨,保证平行度,使用寿命长。
7.此心轴适用于同轴度要求大于0.02mm的零件。
车削各种轴承套、齿轮和带轮等套类工件,虽然工艺方案各异,但是只要在实际加工中多多留心,加以思考,总是可以总结出来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的。上面是以工件以内孔定位车削外圆时,巧妙地利用切削力夹紧,可以实现快速装夹、拆卸工件的一种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公安.车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蒋增福,雷午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车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王家浩.高级车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
[4]劳动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车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