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进入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判断。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根本原因,从需求方和供给方变化凸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丰富内涵,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我们以后工作重心。
关键词 大判断 社会主要矛盾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73
The Big Judgement in Thirty Years
—— Changes in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LIU Ying
(Officers College of PAP,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We enter a new era and make new judgments about the major social conflicts. Historical chang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a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Changes in the demand side and the supply side highlight the rich connotations of the changes in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evelopment imbalanc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our future work.
Keywords big judgement;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当历史长河跨入新时代,处在崭新历史方位的中国,又一次发出时代强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是我们党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1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需求和满足人民需求的能力及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必然会引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1 人民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1)从需求的对象看,非物质需求日益突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进入精神文化的旺盛时期。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0美元,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
(2)从需求的构成看,综合性需求日益突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需求往往是单一的,只是以温饱为主。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和社会财富的丰富,人们的需求则变得越来越复杂,综合性越来越强,解决的难度也越来越高。马克思说:“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017年中国六大环境污染问题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态意识日渐强烈、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诸如此类需求的解决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调动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也很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3)从需求的层次看,高层次需求日益突出。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们除要求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外,希望有更多的尊严和幸福感,向往社会更加公平、自由和正义,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烈,民主参与、诉求表达、利益维护、尊重、发展、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1.2 满足人民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
(1)在能力体系方面。一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二是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全球第一;据德勤公司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对全球竞争力指数的研究结果,2016年位居世界制造业最具竞争力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美国和德国。三是科技创新态势全面展开。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2)在制度保障体系方面。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新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真正体现军人是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我们军人倍感荣誉和使命担当。
1.3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因素,不再是单纯的“社会生产”因素,而是扩展到包含生产发展因素在内的整体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
2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两个“没有变”,而国内主要矛盾则出现变化。那么,弄懂这一最重大、最深刻、最原创性的理论判断的丰富内涵就是我们必须考量的问题。
(1)从需求方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发生了真实的、历史性的变化的。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既有的“硬需要”没有消失,并呈现升级态势,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的“软需要”则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相应的要求。
(2)从供给方来看,“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当我们从社会生产转向发展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尽管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无论是生产力总量还是生产力布局,或者说生产力结构,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一方面发展不平衡是横向的,包括总体分布不平衡、城乡区域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平衡等。另一方面发展不充分是纵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都让世界瞩目,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在总体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拥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但同时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比如手机摄像头以国外厂商为主,内存条价格受市场波动大,芯片成为制约我国制造领域发展的“瓶颈”。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國际地位没有变”。所谓“不变”,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并不随着生产力的每一变化而变化,只有当生产力的发展受到旧的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时,新的生产关系才会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虽然达到了新的高度,但还远没有达到需要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水平。这就决定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个国情决定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谓“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但生产力却会不断地发展和提高,从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会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同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
3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发展方略
对于一个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政党来说,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所有诉求都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主要矛盾突破口
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我们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一方面抓住提升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这个“根”,既要供给生产性的高端产品,也要注重供给生活性、服务性的高端产品。另一方面,破除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并不是意味着供给的减少,而是为有效供给的增加腾出空间,促进实现供需的新平衡,激发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3.2 新发展理念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出来的新情况概况地说,就是我们现在不仅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也面临着如何化解越来越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积极应对。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上落实这些新理念,需要我们多关注、关心各方面的弱项、弱者,把短板补齐,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在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上落实这些新理念,需要我们多关注细节,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制造精巧产品,打造精致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3.3 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方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推动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最后要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
[5]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7-12-20.
[6] 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7-10-25.
[7]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03-20.
关键词 大判断 社会主要矛盾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73
The Big Judgement in Thirty Years
—— Changes in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LIU Ying
(Officers College of PAP,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We enter a new era and make new judgments about the major social conflicts. Historical chang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a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Changes in the demand side and the supply side highlight the rich connotations of the changes in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evelopment imbalanc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our future work.
Keywords big judgement;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当历史长河跨入新时代,处在崭新历史方位的中国,又一次发出时代强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是我们党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1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需求和满足人民需求的能力及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必然会引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1 人民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1)从需求的对象看,非物质需求日益突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进入精神文化的旺盛时期。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0美元,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
(2)从需求的构成看,综合性需求日益突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需求往往是单一的,只是以温饱为主。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和社会财富的丰富,人们的需求则变得越来越复杂,综合性越来越强,解决的难度也越来越高。马克思说:“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017年中国六大环境污染问题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态意识日渐强烈、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诸如此类需求的解决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调动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也很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3)从需求的层次看,高层次需求日益突出。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们除要求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外,希望有更多的尊严和幸福感,向往社会更加公平、自由和正义,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烈,民主参与、诉求表达、利益维护、尊重、发展、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1.2 满足人民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
(1)在能力体系方面。一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二是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全球第一;据德勤公司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对全球竞争力指数的研究结果,2016年位居世界制造业最具竞争力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美国和德国。三是科技创新态势全面展开。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2)在制度保障体系方面。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新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真正体现军人是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我们军人倍感荣誉和使命担当。
1.3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因素,不再是单纯的“社会生产”因素,而是扩展到包含生产发展因素在内的整体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
2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两个“没有变”,而国内主要矛盾则出现变化。那么,弄懂这一最重大、最深刻、最原创性的理论判断的丰富内涵就是我们必须考量的问题。
(1)从需求方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发生了真实的、历史性的变化的。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既有的“硬需要”没有消失,并呈现升级态势,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的“软需要”则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相应的要求。
(2)从供给方来看,“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当我们从社会生产转向发展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尽管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无论是生产力总量还是生产力布局,或者说生产力结构,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一方面发展不平衡是横向的,包括总体分布不平衡、城乡区域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平衡等。另一方面发展不充分是纵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都让世界瞩目,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在总体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拥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但同时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比如手机摄像头以国外厂商为主,内存条价格受市场波动大,芯片成为制约我国制造领域发展的“瓶颈”。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國际地位没有变”。所谓“不变”,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并不随着生产力的每一变化而变化,只有当生产力的发展受到旧的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时,新的生产关系才会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虽然达到了新的高度,但还远没有达到需要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水平。这就决定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个国情决定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谓“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但生产力却会不断地发展和提高,从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会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同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
3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发展方略
对于一个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政党来说,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所有诉求都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主要矛盾突破口
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我们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一方面抓住提升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这个“根”,既要供给生产性的高端产品,也要注重供给生活性、服务性的高端产品。另一方面,破除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并不是意味着供给的减少,而是为有效供给的增加腾出空间,促进实现供需的新平衡,激发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3.2 新发展理念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出来的新情况概况地说,就是我们现在不仅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也面临着如何化解越来越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积极应对。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上落实这些新理念,需要我们多关注、关心各方面的弱项、弱者,把短板补齐,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在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上落实这些新理念,需要我们多关注细节,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制造精巧产品,打造精致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3.3 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方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推动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最后要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
[5]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7-12-20.
[6] 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7-10-25.
[7]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