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树立及能力提升具有关键的作用。针对目前本门课程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26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乃至学校都是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性质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有效地推动就业教育科学化、规划范建设。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文件指出:“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普遍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立专业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自我评估能力、职业开发能力及择业能力,切实转变就业观念”。《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39次提到就业问题,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今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整个社会都面临就业难和难就业的问题,高校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 传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不完善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教学内容不能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学生就业对策毫无关系,从而导致课程与实际脱节。第二个特点就是课程内容的间断性。目前,高校对本门课程的安排,一般是给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毕业实习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间断,课时分散,缺乏对学生连续持久的职业训练。此外,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普适性的内容,尽量满足所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方面最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需求。
1.2 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教师以PPT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收,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教学效果差。久而久之,学生意识到无法获得实质性的帮助,便会在课堂上看手机、打游戏,使课程成为“水课”。
1.3 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
高校考核一般是采用传统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即由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及期末成绩组成,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误解,错误地认为顺利通过考试就掌握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知识。另外一点就是这门课程的理论性不是很强,期末考试也主要采用开卷的考核方式,学生很容易通过考核,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以及对课程的作用性持怀疑态度。
1.4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主要是由辅导员组成,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师。大部分的辅导员并没有接受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或者培训是零散化的。与此同时,辅导员主要是依据理论来进行就业指导,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并不够深入,使得本门课程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2 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增加就业优势。
2.1 优化课程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针对大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合理安排课时,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例如,在大一入学适应期,课程应该重点讲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探索自我能力。大二大三处于稳定发展期,在内容的设置上,应该做到具有针对性,结合专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培养职业兴趣。毕业阶段,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引导学生合理面对就业遇到的问题,树立良好的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此外,在现有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让课程内容多元化和层次化。除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自我能力的探索及就业压力的调整,使得本门课程更加符合教学要求及设立课程的初衷。
2.2 丰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加课程的魅力和实效性。针对理论知识,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它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并实践。PBL教学模式是一种逆向学习方法,教师在上课前把任务和网络资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资料收集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与此同时,课堂讲授还可以增加案例分析法、场景模拟法、小组讨论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实践教学部分,可以采用课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简历、模拟现场招聘、主题演讲等类型,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参观实习、到招聘现场亲身体验、采访优秀校友等方式,最终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2.3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本门课程,可以采用多层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50%),期末评价(50%),形成性评价包含师生互动、社会走访、职业生涯规划书和简历制作等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幫助学生更好地自我探索、指导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目标的制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2.4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涉及的知识广泛,理论与实践共存,因此对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本门课程成为真正对学生有价值和意义的课程,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系统性培训,努力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负责相关事务,以此保证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此外,可以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企业家进行讲学,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就业状况,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信心。
3 结语
在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明确目标,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在学生的人生发展过程中激发学生正确择业,制定目的清晰的职业规划,在社会的洪流中选择合适的职业,逐步提高他们的择业、就业和自我生涯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6/content_5165797.htm,2017-2-6.
[2]岩磊.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视阈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121-122.
[3]陈贻中,易弟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74-75.
[4]张珍荣.PBL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践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9):88-89.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SKSZ019)。
作者简介:吕朋霞(1988-),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26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乃至学校都是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性质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有效地推动就业教育科学化、规划范建设。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文件指出:“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普遍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立专业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自我评估能力、职业开发能力及择业能力,切实转变就业观念”。《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39次提到就业问题,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今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整个社会都面临就业难和难就业的问题,高校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 传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不完善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教学内容不能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学生就业对策毫无关系,从而导致课程与实际脱节。第二个特点就是课程内容的间断性。目前,高校对本门课程的安排,一般是给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毕业实习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间断,课时分散,缺乏对学生连续持久的职业训练。此外,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普适性的内容,尽量满足所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方面最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需求。
1.2 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教师以PPT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收,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教学效果差。久而久之,学生意识到无法获得实质性的帮助,便会在课堂上看手机、打游戏,使课程成为“水课”。
1.3 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
高校考核一般是采用传统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即由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及期末成绩组成,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误解,错误地认为顺利通过考试就掌握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知识。另外一点就是这门课程的理论性不是很强,期末考试也主要采用开卷的考核方式,学生很容易通过考核,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以及对课程的作用性持怀疑态度。
1.4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主要是由辅导员组成,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师。大部分的辅导员并没有接受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或者培训是零散化的。与此同时,辅导员主要是依据理论来进行就业指导,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并不够深入,使得本门课程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2 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增加就业优势。
2.1 优化课程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针对大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合理安排课时,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例如,在大一入学适应期,课程应该重点讲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探索自我能力。大二大三处于稳定发展期,在内容的设置上,应该做到具有针对性,结合专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培养职业兴趣。毕业阶段,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引导学生合理面对就业遇到的问题,树立良好的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此外,在现有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让课程内容多元化和层次化。除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自我能力的探索及就业压力的调整,使得本门课程更加符合教学要求及设立课程的初衷。
2.2 丰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加课程的魅力和实效性。针对理论知识,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它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并实践。PBL教学模式是一种逆向学习方法,教师在上课前把任务和网络资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资料收集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与此同时,课堂讲授还可以增加案例分析法、场景模拟法、小组讨论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实践教学部分,可以采用课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简历、模拟现场招聘、主题演讲等类型,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参观实习、到招聘现场亲身体验、采访优秀校友等方式,最终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2.3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本门课程,可以采用多层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50%),期末评价(50%),形成性评价包含师生互动、社会走访、职业生涯规划书和简历制作等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幫助学生更好地自我探索、指导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目标的制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2.4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涉及的知识广泛,理论与实践共存,因此对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本门课程成为真正对学生有价值和意义的课程,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系统性培训,努力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负责相关事务,以此保证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此外,可以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企业家进行讲学,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就业状况,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信心。
3 结语
在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明确目标,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在学生的人生发展过程中激发学生正确择业,制定目的清晰的职业规划,在社会的洪流中选择合适的职业,逐步提高他们的择业、就业和自我生涯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6/content_5165797.htm,2017-2-6.
[2]岩磊.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视阈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121-122.
[3]陈贻中,易弟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74-75.
[4]张珍荣.PBL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践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9):88-89.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SKSZ019)。
作者简介:吕朋霞(1988-),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