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菱财阀的航空业从成立之初,就与日本海陆军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的飞机也全部是军用飞机,直接交给日本海陆军,所生产的战机也直接用于了对外战争,对日本军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三菱财阀生产技术的进步,飞机性能的提升,这对被侵略地区所造成的伤害也就随之加重。
关键词:三菱财阀;航空业;军用飞机;战争责任
三菱航空业的生产是从三菱内燃机部门逐步发展而来的,三菱航空机生产之初,在技术上完全依赖国外。后来通过技术引入、招聘技术人员、搜集技术信息、培养自身的技术人员、派人员出国考察深造等方法,慢慢掌握了航空机生产的全部技术。三菱财阀着眼于航空业始于20世纪前十年,正式开始研制飞机则源起于1916年海军方面委托三菱财阀生产舰载机。接受委托后的三菱财阀首先专注于发动机的研究制造。后来鉴于自身科研能力所限,决定进行完全的技术引进工作,于1917年购入了法国希斯巴诺-苏莎公司的200马力及300马力的水冷发动机系统的制作权,并在1919年开始进行正式生产。此后水冷发动机系统也成为三菱财阀所发动机生产的主流。
三菱财阀生产整体飞机始于1921年,肇始于生产海军用的舰载战斗机。起初的整体技术人员是从英国引进,作为海军制式一〇式舰载战斗机而采用,此型号到1928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28架,这是三菱财阀生产军用飞机之始。此后三菱财阀在军用飞机的生产数量逐渐增加,1922就达到了122架,此后的几年间一直稳定在100架左右。
在生产原有机型的同时,三菱财阀从1925年开始试验生产自身设计的陆军轻型轰炸机、陆军侦察机、陆军战斗机等,最先被采用的是三菱航空机设计生产的八七式轻型轰炸机被陆军采用。从此三菱航空机逐步发展壮大,到1928年(昭和3年)时出具规模,已能制造海用、陆用的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等机型。
从1928年开始,三菱财阀的海陆军订单剧增,其中每年海陆军的订单合计70架左右。其中三菱航空机由受到中岛、川崎等的竞争,三菱航空机的陆军生产订单并不稳定,而海军订单则相对稳定并且相对数量较多。从三菱航空机在1927年到1936年的航空机生产数量看,三菱财阀在这一时期共生产战机1263架,其中海军战机生产825架、陆军飞机生产438架。
从表3.2.2中可以查看出,三菱财阀的军用飞机生产有一明显分界线——1931年,受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的影响,日本海陆军在三菱财阀的军工订单明显增长,1932年的军用飞机生产总量几乎是1931年生产总量的三倍,生产数量最多的1934年,已经超过1931年总量的三倍之多。在战争的刺激下,三菱财阀原本陷入低迷的军用飞机生产又得以恢复,并随着军事需求量的增大而决定扩大自身的生产能力。
三菱财阀以“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为契机,逐步增加对三菱航空业的投入额度。例,1932年将与名古屋制作厂相邻的大通电力所属土地购入,建设独立的飞机机体生产工厂;1932年还增加了410万日元的设备投资给飞机生产部门2;1933年对飞机生产部门的设备等投资到达了2422000余日元;1934年则对三菱财阀的飞机研发部门增加了74000日元研发经费。通过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部门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军机订单需求。
在三菱财阀资金投入的保证下,飞机技术部门实现了发动机技术自立。1930年研制成功了空冷型号的飞机发动机,最初的成果为450马力的寿型发动机,此后经过不断改进,到1936年,成功研制出了金星40型(1000馬力)和瑞星10型(900马力)的发动机,并在次年投入到批量生产之中。至此,到1936年,三菱财阀航空机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在生产实体机的同时,三菱财阀还生产和出售航空发动机,根据三菱社史资料的统计,在1927—1936年的十年间,三菱航空机部门共生产航空发动机2015台,远远多于自身的战机产量。
随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三菱财阀也相应加大了在航空业上的投入力度,使三菱航空机的生产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极大提升,使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在空中火力上了有了更可靠地保障。
从表3.2.4中可以看出航空部门一直是三菱重工业投资的主要部门,比重最高时占重工业总投资额的85.3%。在军事订单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表3.2.54所示,三菱航空业部门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据表3.2.65可知,三菱航空机的制造总数量在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仅次于中岛航空机,占当时全日本航空机总生产量的20.6%。三菱航空部门生产的飞机类型主要有:陆军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九七式重型轰炸机、九七式轻型轰战机;海军九六式舰上战斗机和陆军九六式歼击机,战争期间三菱在陆军机方面有新研制了一〇〇式司令部侦察机、九九式轰炸机、一〇〇式运输机三中新机型;海军机方面则是研发出临时战机。从发动机类型上主要有金星型、火星型、MK型及ハー型四种型号,每种型号的发动机生产数量见表3.2.76。零式战机的发动机类型为中岛生产的荣型发动机。在1941年进入全面统制经济之后,三菱航空部门凭借其自身的技术优势获得了大量的海陆军飞机订单,在促进其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日本军队的空中火力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
三菱财阀的航空机生产从一开始就与军工生产密切相关,主要是接收海陆军的订单,此外还生产航空发动机,为日本的军工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三菱财阀的航空机生产是以日本军需生产需要为起点,每次的爆发式增长都源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规模的扩大。简言之,军需景气刺激了三菱航空业部门的成立与开发,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刺激了三菱航空业部门的初步发展,中日全面战争和太平战争的爆发则将三菱航空业发展推向的顶峰,不断接收来自陆海军的军工订单,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空中火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三岛康雄、长泽康昭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三菱财阀》,東京:日本経済新闻社,1987年版,第70頁。
[2]三菱社誌刊行会編:《三菱社誌》第36卷,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版,第663-664頁。
[3]三菱社誌刊行会編:《三菱社誌》,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版,第36卷第780、885頁;第37卷第1023、1253、1415頁;第38卷1543、1766、1950頁;第39卷第2071、2088、2118、2236、2316頁;第40卷第2422頁。
[4]三岛康雄、长泽康昭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三菱财阀》,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1987年版,第91頁。
[5]三岛康雄、长泽康昭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三菱财阀》,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1987年版,第93頁。
[6]三菱社誌刊行会編:《三菱社誌》,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版,第37卷第1013、1243、1405頁;第38卷1533、1756、1940頁;第39卷第2061、2078、2108、2216、2306頁;第40卷第2412頁。
关键词:三菱财阀;航空业;军用飞机;战争责任
三菱航空业的生产是从三菱内燃机部门逐步发展而来的,三菱航空机生产之初,在技术上完全依赖国外。后来通过技术引入、招聘技术人员、搜集技术信息、培养自身的技术人员、派人员出国考察深造等方法,慢慢掌握了航空机生产的全部技术。三菱财阀着眼于航空业始于20世纪前十年,正式开始研制飞机则源起于1916年海军方面委托三菱财阀生产舰载机。接受委托后的三菱财阀首先专注于发动机的研究制造。后来鉴于自身科研能力所限,决定进行完全的技术引进工作,于1917年购入了法国希斯巴诺-苏莎公司的200马力及300马力的水冷发动机系统的制作权,并在1919年开始进行正式生产。此后水冷发动机系统也成为三菱财阀所发动机生产的主流。
三菱财阀生产整体飞机始于1921年,肇始于生产海军用的舰载战斗机。起初的整体技术人员是从英国引进,作为海军制式一〇式舰载战斗机而采用,此型号到1928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28架,这是三菱财阀生产军用飞机之始。此后三菱财阀在军用飞机的生产数量逐渐增加,1922就达到了122架,此后的几年间一直稳定在100架左右。
在生产原有机型的同时,三菱财阀从1925年开始试验生产自身设计的陆军轻型轰炸机、陆军侦察机、陆军战斗机等,最先被采用的是三菱航空机设计生产的八七式轻型轰炸机被陆军采用。从此三菱航空机逐步发展壮大,到1928年(昭和3年)时出具规模,已能制造海用、陆用的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等机型。
从1928年开始,三菱财阀的海陆军订单剧增,其中每年海陆军的订单合计70架左右。其中三菱航空机由受到中岛、川崎等的竞争,三菱航空机的陆军生产订单并不稳定,而海军订单则相对稳定并且相对数量较多。从三菱航空机在1927年到1936年的航空机生产数量看,三菱财阀在这一时期共生产战机1263架,其中海军战机生产825架、陆军飞机生产438架。
从表3.2.2中可以查看出,三菱财阀的军用飞机生产有一明显分界线——1931年,受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的影响,日本海陆军在三菱财阀的军工订单明显增长,1932年的军用飞机生产总量几乎是1931年生产总量的三倍,生产数量最多的1934年,已经超过1931年总量的三倍之多。在战争的刺激下,三菱财阀原本陷入低迷的军用飞机生产又得以恢复,并随着军事需求量的增大而决定扩大自身的生产能力。
三菱财阀以“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为契机,逐步增加对三菱航空业的投入额度。例,1932年将与名古屋制作厂相邻的大通电力所属土地购入,建设独立的飞机机体生产工厂;1932年还增加了410万日元的设备投资给飞机生产部门2;1933年对飞机生产部门的设备等投资到达了2422000余日元;1934年则对三菱财阀的飞机研发部门增加了74000日元研发经费。通过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部门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军机订单需求。
在三菱财阀资金投入的保证下,飞机技术部门实现了发动机技术自立。1930年研制成功了空冷型号的飞机发动机,最初的成果为450马力的寿型发动机,此后经过不断改进,到1936年,成功研制出了金星40型(1000馬力)和瑞星10型(900马力)的发动机,并在次年投入到批量生产之中。至此,到1936年,三菱财阀航空机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在生产实体机的同时,三菱财阀还生产和出售航空发动机,根据三菱社史资料的统计,在1927—1936年的十年间,三菱航空机部门共生产航空发动机2015台,远远多于自身的战机产量。
随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三菱财阀也相应加大了在航空业上的投入力度,使三菱航空机的生产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极大提升,使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在空中火力上了有了更可靠地保障。
从表3.2.4中可以看出航空部门一直是三菱重工业投资的主要部门,比重最高时占重工业总投资额的85.3%。在军事订单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表3.2.54所示,三菱航空业部门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据表3.2.65可知,三菱航空机的制造总数量在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仅次于中岛航空机,占当时全日本航空机总生产量的20.6%。三菱航空部门生产的飞机类型主要有:陆军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九七式重型轰炸机、九七式轻型轰战机;海军九六式舰上战斗机和陆军九六式歼击机,战争期间三菱在陆军机方面有新研制了一〇〇式司令部侦察机、九九式轰炸机、一〇〇式运输机三中新机型;海军机方面则是研发出临时战机。从发动机类型上主要有金星型、火星型、MK型及ハー型四种型号,每种型号的发动机生产数量见表3.2.76。零式战机的发动机类型为中岛生产的荣型发动机。在1941年进入全面统制经济之后,三菱航空部门凭借其自身的技术优势获得了大量的海陆军飞机订单,在促进其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日本军队的空中火力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
三菱财阀的航空机生产从一开始就与军工生产密切相关,主要是接收海陆军的订单,此外还生产航空发动机,为日本的军工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三菱财阀的航空机生产是以日本军需生产需要为起点,每次的爆发式增长都源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规模的扩大。简言之,军需景气刺激了三菱航空业部门的成立与开发,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刺激了三菱航空业部门的初步发展,中日全面战争和太平战争的爆发则将三菱航空业发展推向的顶峰,不断接收来自陆海军的军工订单,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空中火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三岛康雄、长泽康昭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三菱财阀》,東京:日本経済新闻社,1987年版,第70頁。
[2]三菱社誌刊行会編:《三菱社誌》第36卷,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版,第663-664頁。
[3]三菱社誌刊行会編:《三菱社誌》,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版,第36卷第780、885頁;第37卷第1023、1253、1415頁;第38卷1543、1766、1950頁;第39卷第2071、2088、2118、2236、2316頁;第40卷第2422頁。
[4]三岛康雄、长泽康昭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三菱财阀》,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1987年版,第91頁。
[5]三岛康雄、长泽康昭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三菱财阀》,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1987年版,第93頁。
[6]三菱社誌刊行会編:《三菱社誌》,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版,第37卷第1013、1243、1405頁;第38卷1533、1756、1940頁;第39卷第2061、2078、2108、2216、2306頁;第40卷第24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