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认为这不尽然。但是,一个好学校一定有一个或者曾经有一个懂管理、会管理的校长。
品牌名师质量正气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不尽然。但是,一个好学校一定有一个或者曾经有一个懂管理、会管理的校长。
34年前,笔者当了一名代课教师;22年前,当了一名农村初中的教导主任;20年前,任该校校长;8年前,任开封县实验中学校长。34年来,从代课教师到公办教师,从小学到初中,从老师到校长,从农村到县城,经历了教育改革的风风雨雨,也饱尝了当老师和校长的酸甜苦辣,身后留下的是辛勤的汗水和深深的脚印。20年的校长生涯,我对学校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一、创品牌文化先行
全国各地有不少百年老校,且久盛不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所学校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余秋雨说:“文化是由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中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样,不同的学校,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精神风貌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就造成了学校间的差异(硬件除外)。
1996年,我任开封县西姜寨乡第二初级中学的校长。西姜寨乡第二初级中学于1992年建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老师买菜都要到4公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学校四周不临村庄,学校门前的路是土路,雨后泥泞难走。学校教师住房少,两人一间小平房,办公条件差,木质窗户很小,玻璃比例不符合要求。除一条主道用炉渣和白灰铺过外,操场和其它路面都没有硬化。
我校教师知难而上,没有房子,我们就勒紧腰带,挤出资金自己盖。于是,我们自己设计图纸,老师们把家里的小四轮拖拉机开到学校,到3公里外地河底拉沙土,到开封市木材市场买木材做门窗。我又找来村民帮忙,于是,12套两室一厅一厨的教师住室就盖起来了。同时,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硬化了一个篮球场。20年过去了,老师现在还住着自己盖的房子。
住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吃的问题,买菜不方便,怎么办?自己种。我们在校园的西北角开辟了3亩菜园,种上辣椒、黄瓜、茄子、萝卜、豆角、西红柿、白菜等,老师们分到的菜吃不完,星期天就带回家给爸妈。为了方便教师,我校还专门为老师建了一个小食堂。到了冬天,学校买回羊肉和锅盔,老师们一放学就能喝上热腾腾的羊肉汤。解决了老师们的吃与住的问题,就解决了老师的后顾之忧。
当时的西姜寨二中缺老师,全校教职工除了一个后勤主任没担课外,其余老师领导全部担课,我本人除了担任两个班的物理课还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全体领导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不是给我干,而是跟我干。李恒玉老师原定于10月1日结婚,由于怕影响学生上课,就把婚期推到了寒假。朱国强老师的父亲有病住在开封市淮河医院一个多月,他每天夜里学生熄灯后骑着摩托车去医院照顾他父亲,第二天准时回到学校和学生一起上早操,一个多月里没有耽误一节课。仇新艳老师由于担课多,声音有些嘶哑,而且越来越小,我劝她休息他不肯,直到有一天完全失语。王一彬老师和谢利英老师教毕业班的数学,过了春节,谢利英老师歇产假,四个毕业班的数学课由王一彬一人担任,半年过去了,王一彬没有拿学校一分钱,中考数学成绩却高出兄弟学校18分。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条件极其艰苦,在这里,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硬件不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绩是干出来的。学校的发展靠的是老师们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文化不是挂在墙上,文化也不是说出来的,文化是做出来的,她需要积淀。
二、做名师业务精良
西南联大只存在了短短的8年时间,以艰苦的教学条件创造出卓越的成绩,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联大有一批严谨治学的大师级的教授。历史学家陈寅恪,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他的课,旁征博引,指点中西,吸引了冯友兰、朱自清教授旁听。古代文学专家闻一多一个学期只讲了屈原的一首诗《天问》,每节课都是门庭若市。名师出高徒,师弱弟子拙,打仗还需身板硬。没有名师的学校称不上名校,是名师打造了学校的品牌,同时名校也为老师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没有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想创出学校的牌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名师的成长离不开他本人的努力。一个不思进取,不愿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不会成为名师。名师的成长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还需要领导的支持。
我接任校长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理论,抓教研等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不放过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还多次把县市教研室的教研员请到学校,指导教学,崔其升校长先后4次到学校指导工作。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因此,我校要求教师读经典,学名师,任小艾、于漪、魏书生、冯恩洪等人的报告以及著作,只要是能找到的或者是能买到的,我们都看了,读了。
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的全面的深度把握,就很难驾驭课堂。因此我们要求全体任课教师与学生同做一张卷,每学期都要让全体任课教师做3到5套中招试卷,让老师对答题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
我校提出,听课必评课。我们还主张自我评课,即把自己的课录像,然后观看分析。老师在自评中也成长的很快。
三、上质量注重教改
有人说没有质量今天过不去,只有质量明天过不去。我
认为,没有质量什么时候都过不去。
我校提出:以人为本,关注成长;
做人与为学并重,传统与现代同行。
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中国的教育界出现了不少的怪现象。非教师家庭的孩子补课,老师校长的孩子也补课,教授院长的孩子还补课。农村的孩子补课,城市的孩子也补课,大城市的孩子仍补课。很多大城市的名校开的课程越多,学校周围的补习班就越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一方面是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一方面是考试分数,没有分数进不了好学校。课堂没有解决问题,就到课外去补。问题最终出在课堂,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
改革即创新,创新即走出一条新路。一直沿着别人的脚步走,就永远走不到别人的前面。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探索出了6字教学法。即“学、议、讲、练、评、补”。
学:学在教前,学贵独立。
老师讲课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问题应该来自于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中,问题不是老师设计出来的。老师设计的问题不是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不针对学情的问题设计,必然导致牛不喝水强摁头的教学效果。
议:议在疑处,议忌散乱;
讲:讲在关键,讲须精当;
练:练在当堂,练必适量;
评:评在过程,评要随机;
补:补在缺处,补需灵活。
四、树正气奖优罚劣
以德治国,就是要弘扬正气,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我们提倡无私奉献,但是我们不能强迫老师奉献。
悠悠万事,唯风为大。一个学校要有正气,应该传递正能量,正气的形成需要领导坚持公平、公正,需要领导任人唯贤,需要领导廉洁奉公,需要领导礼贤下士。一个学校,校长一身正气,老师敬业奉献,学生勤奋好学。
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把全体教职工凝聚在一起,学校改革的巨浪就能冲破一切障碍,滚滚向前。
参考文献:
[1][美]彼德.德鲁克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2]余秋雨.何谓文化.
品牌名师质量正气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不尽然。但是,一个好学校一定有一个或者曾经有一个懂管理、会管理的校长。
34年前,笔者当了一名代课教师;22年前,当了一名农村初中的教导主任;20年前,任该校校长;8年前,任开封县实验中学校长。34年来,从代课教师到公办教师,从小学到初中,从老师到校长,从农村到县城,经历了教育改革的风风雨雨,也饱尝了当老师和校长的酸甜苦辣,身后留下的是辛勤的汗水和深深的脚印。20年的校长生涯,我对学校管理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一、创品牌文化先行
全国各地有不少百年老校,且久盛不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所学校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余秋雨说:“文化是由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中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样,不同的学校,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精神风貌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就造成了学校间的差异(硬件除外)。
1996年,我任开封县西姜寨乡第二初级中学的校长。西姜寨乡第二初级中学于1992年建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老师买菜都要到4公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学校四周不临村庄,学校门前的路是土路,雨后泥泞难走。学校教师住房少,两人一间小平房,办公条件差,木质窗户很小,玻璃比例不符合要求。除一条主道用炉渣和白灰铺过外,操场和其它路面都没有硬化。
我校教师知难而上,没有房子,我们就勒紧腰带,挤出资金自己盖。于是,我们自己设计图纸,老师们把家里的小四轮拖拉机开到学校,到3公里外地河底拉沙土,到开封市木材市场买木材做门窗。我又找来村民帮忙,于是,12套两室一厅一厨的教师住室就盖起来了。同时,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硬化了一个篮球场。20年过去了,老师现在还住着自己盖的房子。
住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吃的问题,买菜不方便,怎么办?自己种。我们在校园的西北角开辟了3亩菜园,种上辣椒、黄瓜、茄子、萝卜、豆角、西红柿、白菜等,老师们分到的菜吃不完,星期天就带回家给爸妈。为了方便教师,我校还专门为老师建了一个小食堂。到了冬天,学校买回羊肉和锅盔,老师们一放学就能喝上热腾腾的羊肉汤。解决了老师们的吃与住的问题,就解决了老师的后顾之忧。
当时的西姜寨二中缺老师,全校教职工除了一个后勤主任没担课外,其余老师领导全部担课,我本人除了担任两个班的物理课还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全体领导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不是给我干,而是跟我干。李恒玉老师原定于10月1日结婚,由于怕影响学生上课,就把婚期推到了寒假。朱国强老师的父亲有病住在开封市淮河医院一个多月,他每天夜里学生熄灯后骑着摩托车去医院照顾他父亲,第二天准时回到学校和学生一起上早操,一个多月里没有耽误一节课。仇新艳老师由于担课多,声音有些嘶哑,而且越来越小,我劝她休息他不肯,直到有一天完全失语。王一彬老师和谢利英老师教毕业班的数学,过了春节,谢利英老师歇产假,四个毕业班的数学课由王一彬一人担任,半年过去了,王一彬没有拿学校一分钱,中考数学成绩却高出兄弟学校18分。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条件极其艰苦,在这里,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硬件不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绩是干出来的。学校的发展靠的是老师们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文化不是挂在墙上,文化也不是说出来的,文化是做出来的,她需要积淀。
二、做名师业务精良
西南联大只存在了短短的8年时间,以艰苦的教学条件创造出卓越的成绩,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联大有一批严谨治学的大师级的教授。历史学家陈寅恪,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他的课,旁征博引,指点中西,吸引了冯友兰、朱自清教授旁听。古代文学专家闻一多一个学期只讲了屈原的一首诗《天问》,每节课都是门庭若市。名师出高徒,师弱弟子拙,打仗还需身板硬。没有名师的学校称不上名校,是名师打造了学校的品牌,同时名校也为老师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没有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想创出学校的牌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名师的成长离不开他本人的努力。一个不思进取,不愿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不会成为名师。名师的成长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还需要领导的支持。
我接任校长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理论,抓教研等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不放过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还多次把县市教研室的教研员请到学校,指导教学,崔其升校长先后4次到学校指导工作。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因此,我校要求教师读经典,学名师,任小艾、于漪、魏书生、冯恩洪等人的报告以及著作,只要是能找到的或者是能买到的,我们都看了,读了。
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的全面的深度把握,就很难驾驭课堂。因此我们要求全体任课教师与学生同做一张卷,每学期都要让全体任课教师做3到5套中招试卷,让老师对答题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
我校提出,听课必评课。我们还主张自我评课,即把自己的课录像,然后观看分析。老师在自评中也成长的很快。
三、上质量注重教改
有人说没有质量今天过不去,只有质量明天过不去。我
认为,没有质量什么时候都过不去。
我校提出:以人为本,关注成长;
做人与为学并重,传统与现代同行。
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中国的教育界出现了不少的怪现象。非教师家庭的孩子补课,老师校长的孩子也补课,教授院长的孩子还补课。农村的孩子补课,城市的孩子也补课,大城市的孩子仍补课。很多大城市的名校开的课程越多,学校周围的补习班就越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一方面是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一方面是考试分数,没有分数进不了好学校。课堂没有解决问题,就到课外去补。问题最终出在课堂,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
改革即创新,创新即走出一条新路。一直沿着别人的脚步走,就永远走不到别人的前面。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探索出了6字教学法。即“学、议、讲、练、评、补”。
学:学在教前,学贵独立。
老师讲课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问题应该来自于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中,问题不是老师设计出来的。老师设计的问题不是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不针对学情的问题设计,必然导致牛不喝水强摁头的教学效果。
议:议在疑处,议忌散乱;
讲:讲在关键,讲须精当;
练:练在当堂,练必适量;
评:评在过程,评要随机;
补:补在缺处,补需灵活。
四、树正气奖优罚劣
以德治国,就是要弘扬正气,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我们提倡无私奉献,但是我们不能强迫老师奉献。
悠悠万事,唯风为大。一个学校要有正气,应该传递正能量,正气的形成需要领导坚持公平、公正,需要领导任人唯贤,需要领导廉洁奉公,需要领导礼贤下士。一个学校,校长一身正气,老师敬业奉献,学生勤奋好学。
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把全体教职工凝聚在一起,学校改革的巨浪就能冲破一切障碍,滚滚向前。
参考文献:
[1][美]彼德.德鲁克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2]余秋雨.何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