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市政道路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人体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市政道路的畅通决定了城市能够正常的进行运转。结合实践,对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研究,最后作出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道路设计中的不足
1 盲目拓宽改造,建造超宽马路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普遍较窄,主干道机动车道数较少,一般为双向 4~6条。近几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许多城市盲目拓宽改造旧街道,建造超宽马路,将机动车道数增至8~10条,甚至更多。新建道路的红线宽度越来越宽,占地面积大幅增加,使本不富余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2 交叉口设计不合理,随意性较大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也是交通管理与组织的控制点。由于机动车、行人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及交通信号等设施的影响,交叉口范围内的运行车速低、通行能力小、交通事故率高,是道路的“瓶颈”。在交叉口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待行车道数不足、设施不完善、渠化不合理,其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不相匹配;排水不畅,雨天积水现象比较突出;道路沿线交叉口数量多、间距小;为防止某个点或某个路段的交通堵塞,盲目建造立交,在立交具体设计中,由于缺乏路网系统考虑,尽管建造的立交规模大、投资高,但综合交通效果并不理想等。
3 注重路面结构层设计,忽视基础处理
与公路相比,城市道路具有功能多样、组成复杂、沿线建筑密集、地上地下管线多、政策性強、建设周期短、设计影响因素多,以及施工期间干扰大等特点。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许多道路在建设中,为了满足工期要求,不得不降低设计标准或在施工工期制定上违背科学。有许多道路,特别是交通要道,因工期原因,其基础根本未做处理,设计通常采取强面弱基的方法。由于基础处理不彻底,许多道路投入使用后不久,即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开裂等一系列病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也为今后道路的正常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4 忽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大。在机动车快速增长的今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进入90年代后期,为了满足机动车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在大力拓宽机动车道的同时,大幅度压缩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宽度,拆除机非隔离设施等,许多道路相隔500~600m乃至近千米,其间没有考虑行人过街的通道;机动车右转弯大量侵占非机动车空间,致使行人过街不便,随意横穿街道现象极其普遍。由于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加大,其结果是机动车道数增加了,机动车交通流的速度与道路利用率和交通效率下降了,道路交通事故增加。
5 交通设施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近些年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不断完善之中,但在设计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交叉口范围及周边交通设施的设置。如交通信号设施的布置过于隐蔽;信号配时不尽合理;交通标志字体过小,设置位置不当,识别性较差;交通标线规范性不够等。
6 管线设计缺乏合理布局
城市道路为通讯、燃气、照明、给水、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设置的主要场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道路与其它管线设计单位非同一部门,彼此常缺乏一定的协调性,致使地上、地下管线在布局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也为道路重复开挖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市政道路设计的改进措施
1 合理布置道路横断面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为线形设计的关键环节。就横断面设计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的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予以合理布局。在横断面设计中,具体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1 车道数设计
在多车道情况下,由于行驶车辆超车、绕越、停车等原因,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交通过分集中,增大交叉口负荷,引起交通混乱,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等。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若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从左至右其它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9、0.8~0.9、0.7~0.8。由此可知,通过增加车道数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简单措施并不可取。结合我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条。若此时仍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可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
1.2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
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1.3 绿化带与分隔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干扰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三块板和四块板横断面布局为城市主干道理想的横断面布置形式。在分隔带设计中,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较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相对较窄的机、非隔离带或隔离栏杆。实际情况表明,地形受限时,保留机非隔离带,或将宽的中央绿化分隔带分散设计为等宽的机、非绿化分隔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隔离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还可减小机动车尾气对行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行人周围的环境,有利于绿化的养护等。
1.4 综合管线布置
道路综合管线的设计应遵循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技术和经济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的原则。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中,可引进国外成功的设计经验,将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系统地布置在共同沟内,不仅可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而且便于各种管线的系统管理,有利于解决道路横断面布局受道路红线宽度制约、道路拓宽受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制约的矛盾,消除今后反复开挖的后患,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抗灾、防灾的综合能力。
2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
路面质量对运行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路面的使用性能与道路基础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提高道路的总体施工质量,在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采用与当地地质条件、工期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做到经济、实用、科学、合理。
3 完善公共交通设计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适当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但设计不周,公共交通对社会机动车交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通过一些实践表明,将原非机动车道转移到行道树外侧,在公交停靠站处充分利用原非机动车道的行车空间来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使公共交通具有相对独立的通行和停靠空间,可大大减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
4 完善道路沿线交通设施的设计
从事道路沿线交通设施的设计时,应做到科学、完善,保证其功能适时有效,自始至终为道路交通使用者提供清晰、明确和有效的道路交通信息,切忌因设置不当而造成司乘人员的混淆。
结束语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作为从事市政道路设计的一员,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积累和总结,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城市道路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春艳,李琦. 浅谈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21)
[2] 蔡小明.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4)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道路设计中的不足
1 盲目拓宽改造,建造超宽马路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普遍较窄,主干道机动车道数较少,一般为双向 4~6条。近几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迎合小轿车的交通需求,许多城市盲目拓宽改造旧街道,建造超宽马路,将机动车道数增至8~10条,甚至更多。新建道路的红线宽度越来越宽,占地面积大幅增加,使本不富余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2 交叉口设计不合理,随意性较大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也是交通管理与组织的控制点。由于机动车、行人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及交通信号等设施的影响,交叉口范围内的运行车速低、通行能力小、交通事故率高,是道路的“瓶颈”。在交叉口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待行车道数不足、设施不完善、渠化不合理,其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不相匹配;排水不畅,雨天积水现象比较突出;道路沿线交叉口数量多、间距小;为防止某个点或某个路段的交通堵塞,盲目建造立交,在立交具体设计中,由于缺乏路网系统考虑,尽管建造的立交规模大、投资高,但综合交通效果并不理想等。
3 注重路面结构层设计,忽视基础处理
与公路相比,城市道路具有功能多样、组成复杂、沿线建筑密集、地上地下管线多、政策性強、建设周期短、设计影响因素多,以及施工期间干扰大等特点。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许多道路在建设中,为了满足工期要求,不得不降低设计标准或在施工工期制定上违背科学。有许多道路,特别是交通要道,因工期原因,其基础根本未做处理,设计通常采取强面弱基的方法。由于基础处理不彻底,许多道路投入使用后不久,即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开裂等一系列病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也为今后道路的正常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4 忽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大。在机动车快速增长的今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进入90年代后期,为了满足机动车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在大力拓宽机动车道的同时,大幅度压缩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宽度,拆除机非隔离设施等,许多道路相隔500~600m乃至近千米,其间没有考虑行人过街的通道;机动车右转弯大量侵占非机动车空间,致使行人过街不便,随意横穿街道现象极其普遍。由于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加大,其结果是机动车道数增加了,机动车交通流的速度与道路利用率和交通效率下降了,道路交通事故增加。
5 交通设施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近些年来,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不断完善之中,但在设计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交叉口范围及周边交通设施的设置。如交通信号设施的布置过于隐蔽;信号配时不尽合理;交通标志字体过小,设置位置不当,识别性较差;交通标线规范性不够等。
6 管线设计缺乏合理布局
城市道路为通讯、燃气、照明、给水、排水等市政公用设施设置的主要场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道路与其它管线设计单位非同一部门,彼此常缺乏一定的协调性,致使地上、地下管线在布局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也为道路重复开挖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市政道路设计的改进措施
1 合理布置道路横断面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为线形设计的关键环节。就横断面设计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的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予以合理布局。在横断面设计中,具体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1 车道数设计
在多车道情况下,由于行驶车辆超车、绕越、停车等原因,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交通过分集中,增大交叉口负荷,引起交通混乱,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等。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若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从左至右其它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9、0.8~0.9、0.7~0.8。由此可知,通过增加车道数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简单措施并不可取。结合我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条。若此时仍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可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
1.2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
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1.3 绿化带与分隔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干扰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三块板和四块板横断面布局为城市主干道理想的横断面布置形式。在分隔带设计中,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较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相对较窄的机、非隔离带或隔离栏杆。实际情况表明,地形受限时,保留机非隔离带,或将宽的中央绿化分隔带分散设计为等宽的机、非绿化分隔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隔离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还可减小机动车尾气对行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行人周围的环境,有利于绿化的养护等。
1.4 综合管线布置
道路综合管线的设计应遵循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技术和经济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的原则。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中,可引进国外成功的设计经验,将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系统地布置在共同沟内,不仅可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而且便于各种管线的系统管理,有利于解决道路横断面布局受道路红线宽度制约、道路拓宽受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制约的矛盾,消除今后反复开挖的后患,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抗灾、防灾的综合能力。
2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
路面质量对运行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路面的使用性能与道路基础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提高道路的总体施工质量,在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采用与当地地质条件、工期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做到经济、实用、科学、合理。
3 完善公共交通设计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适当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但设计不周,公共交通对社会机动车交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通过一些实践表明,将原非机动车道转移到行道树外侧,在公交停靠站处充分利用原非机动车道的行车空间来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使公共交通具有相对独立的通行和停靠空间,可大大减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
4 完善道路沿线交通设施的设计
从事道路沿线交通设施的设计时,应做到科学、完善,保证其功能适时有效,自始至终为道路交通使用者提供清晰、明确和有效的道路交通信息,切忌因设置不当而造成司乘人员的混淆。
结束语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作为从事市政道路设计的一员,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积累和总结,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城市道路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春艳,李琦. 浅谈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21)
[2] 蔡小明.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