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农民提供可靠的物质条件基础,但目前农村电网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要想进一步深化农村电网管理体系,改善农村电力管理、电力供应、电力使用等一系列问题,就要从最基础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入手,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总结具备可实施条件的管理方法,大力提高农村电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改善农村电力管理中现存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被广泛应用的农网配电自动化需求进行有效的阐述,探讨如何进行新型农网的配置与安装。
关键词:农村配网;自动化;应对措施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农村多种工程项目的建设,然而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会对农村配电网的运行造成负面影响。再考虑到自然天气与周围环境对农村配电网稳定运行的负面影响,配电网管理难度变大,分析农村配电网运行管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1配网自动化的意义和内容
在我国的配电网建设中,自动化主要通过基于先进的电子、通信和网络技术,使配电网络实时,离线,电网结构参数和地理数据等信息进行整合,从而生产一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完成供电的正常运行和事故监测功能,电路保护,控制等工作,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配电系统是重中之重。配电网自动化的组成主要有配电网数据采集与控制(SCADA),馈线自动化(FA),负荷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配电应用分析(PAS)等。配电网自动化不仅高效地处理出现的问题及故障,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线路故障,提供了更加高效合理的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使得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都能得到改善,另外也改善了供电的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供电服务。因此,未来配电网必然会朝着配电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2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网自动化建设
(一)建设智能变配电单元
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做好农城电网自动化建设需要从建立智能关键点入手,电网的建设要立足于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建立有效的配电单元,为农村电网建立更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电网配电单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智能化变电站。这对于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来来说至关重要,建立智能变电站要进行设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根据实际标准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电网工程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维护高效化和信息数字化的全方位管理功能,将电网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分析。二是建立智能化配电台区,主要目的是实现智能化控制和数字化的监测,弥补现阶段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中出现的电能质量监测和设备监测技术缺失等信息内容,建立全方面智能化、数字化的电网网络体系。
(二)深化电网自动化管理
深化农村电网自动化管理,进行优化控制管理。针对农村电网新的发展模式来说,自动化管理是主要的特点,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既是为了提升农村发展环境,也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运行环境和农网的发展特点,分析农网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特点。同时,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要考虑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农村地区不同的发展环境,为农村电网自动化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将智能化定位于数据统一发展平台的构建落实到实处。深化自动化建设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进行自动化升级管理。县调自动化管理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分析和生产管理的依据,将高级分析能力应用在自动化系统中,保证优质、安全可靠的自动化管理建设。要从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管理中进行有效分析,提高自动化电网的智能发展。
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环境构建不同的电网模式,从现阶段农村电网发展看,主要有标准型、智能型、集成型、简易型几种形式,很多县城电网的建设过程中有集中负荷的可能,需要对电网的发展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建立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模式。
3基于城乡规划的城乡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
3.1基于城乡规划分区划分
配电网的发展需要实际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能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从而结合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未来功能定位等多项因素来做好供电分区的划分。不同类型的供电区,还应该选择差异化的原则与目标。具体的划分用A、B、C、D来划分。
2.2差异化目标网架和建设原则
2.2.1高壓配电网
第一,容载比:合理选择容载比,才能确保供电网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还可以提升电网对于实际负荷增长的适应能力。按照相应的规划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好控制在1.8~2.2之间。第二,电网结构,本县域选择的电网结构为环网、链式以及辐射状结构,且接入方式包含了T接和π接。针对供电区域负荷密度大,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可以选择链式,针对上级电源相对坚强,并且中压线路拥有较强的站间转供能力,那么可以选择双辐射接线。对于供电区域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则可以选择双辐射或者是链式接线。对于高压电网,则可以考虑到单辐射接线,对于有利区域,可以考虑到双辐射与环网接线。
2.2.2中压配电网
针对中压配电网,主要是根据变电站位置、用地性质、运维管控等要求来进行供电网格的划分。每一个供电网格都需要保持清晰的供电范围。
第一,对于本县域的10kV架空线路,其一个环网组不得超过4条线,应该综合负荷组成、用户数、周边环境以及线路情况,从而确定分段开关以及联络开关的位置与数量,单联络架空线路则优先采用末端联络的方式,严禁使用首段联络,避免无效联络。对于10kV的架空线路,原则上需要设置一级分支线,其分支线下存在较大的负荷需求,需要做好网架的重新规划,并且保证网架结构的规范与简单。三分段三联络线路运行,其最大电流应该保持在2/3以下,并且确保符合转供裕度。其单联络线路的实际运行最大电流不得超过1/2。
第二,敷设方式,A类供电区域,其新建的终压电缆主干线通道以电缆通道和隧道为主,重要的分支则是以排管为主;B,C供电区域,其新建中压电缆主干线通道则是以排管方式以及电缆通道为主;架空同杆敷设回路不得超出2回,针对重要的客户,也不应该同杆进行敷设。
2.2.3低压配电网
第一,针对低压配电网,选择分别供电,需要清晰其供电范围,一般呈现出放射式结构。第二,针对低压配电网,需要有明确的供电界限,并且供电半径还应该确保末端的居民电能质量的需求。原则上,A区域供电半径≤150m,B类区域供电半径≤250m,C类区域供电半径≤400m,D类区域供电半径≤500m。
第三,低压用户都选择一户一表的方式来进行计量。A,B,C类区域居民对于进户线用电容量,都是考虑的8kW/户,D类则是6kW/户。
第四,设备选型。针对台区,需要合理的考虑发展规划以及远景负荷,这样才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并且划分为多个台区,建立新的配变,等待负载率较高的时候,在进行其他配变的建立,防范出现短时间内的频繁改造。基于密布点、小容量、短半径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布点,所安装的位置需要尽可能靠近负荷密集的区域,并且可以随时的进行检修与更换,新装设或者是更换的配变容量需要结合供电区域的形状、负荷来进行综合的选择。
结语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项投资大、范围广和技术性很强的庞大工程,而我国的相关技术仍处于摸索试验阶段,如何搞好配网自动化,对相关技术难点进行重点突破,并使它产生比较大的效益,进行全面推广工作,仍然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实践探索,为未来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伟文.10kV配网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234~235.
[2]怡玮,吴继忠.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管理———以10kV配电网为例[J].中国科技投资,2016(27)
关键词:农村配网;自动化;应对措施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农村多种工程项目的建设,然而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会对农村配电网的运行造成负面影响。再考虑到自然天气与周围环境对农村配电网稳定运行的负面影响,配电网管理难度变大,分析农村配电网运行管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1配网自动化的意义和内容
在我国的配电网建设中,自动化主要通过基于先进的电子、通信和网络技术,使配电网络实时,离线,电网结构参数和地理数据等信息进行整合,从而生产一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完成供电的正常运行和事故监测功能,电路保护,控制等工作,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配电系统是重中之重。配电网自动化的组成主要有配电网数据采集与控制(SCADA),馈线自动化(FA),负荷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配电应用分析(PAS)等。配电网自动化不仅高效地处理出现的问题及故障,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线路故障,提供了更加高效合理的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使得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都能得到改善,另外也改善了供电的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供电服务。因此,未来配电网必然会朝着配电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2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网自动化建设
(一)建设智能变配电单元
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做好农城电网自动化建设需要从建立智能关键点入手,电网的建设要立足于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建立有效的配电单元,为农村电网建立更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电网配电单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智能化变电站。这对于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来来说至关重要,建立智能变电站要进行设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根据实际标准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电网工程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维护高效化和信息数字化的全方位管理功能,将电网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分析。二是建立智能化配电台区,主要目的是实现智能化控制和数字化的监测,弥补现阶段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中出现的电能质量监测和设备监测技术缺失等信息内容,建立全方面智能化、数字化的电网网络体系。
(二)深化电网自动化管理
深化农村电网自动化管理,进行优化控制管理。针对农村电网新的发展模式来说,自动化管理是主要的特点,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既是为了提升农村发展环境,也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运行环境和农网的发展特点,分析农网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特点。同时,农村电网自动化建设要考虑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农村地区不同的发展环境,为农村电网自动化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将智能化定位于数据统一发展平台的构建落实到实处。深化自动化建设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进行自动化升级管理。县调自动化管理能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分析和生产管理的依据,将高级分析能力应用在自动化系统中,保证优质、安全可靠的自动化管理建设。要从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管理中进行有效分析,提高自动化电网的智能发展。
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环境构建不同的电网模式,从现阶段农村电网发展看,主要有标准型、智能型、集成型、简易型几种形式,很多县城电网的建设过程中有集中负荷的可能,需要对电网的发展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建立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模式。
3基于城乡规划的城乡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
3.1基于城乡规划分区划分
配电网的发展需要实际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能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从而结合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未来功能定位等多项因素来做好供电分区的划分。不同类型的供电区,还应该选择差异化的原则与目标。具体的划分用A、B、C、D来划分。
2.2差异化目标网架和建设原则
2.2.1高壓配电网
第一,容载比:合理选择容载比,才能确保供电网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还可以提升电网对于实际负荷增长的适应能力。按照相应的规划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好控制在1.8~2.2之间。第二,电网结构,本县域选择的电网结构为环网、链式以及辐射状结构,且接入方式包含了T接和π接。针对供电区域负荷密度大,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可以选择链式,针对上级电源相对坚强,并且中压线路拥有较强的站间转供能力,那么可以选择双辐射接线。对于供电区域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则可以选择双辐射或者是链式接线。对于高压电网,则可以考虑到单辐射接线,对于有利区域,可以考虑到双辐射与环网接线。
2.2.2中压配电网
针对中压配电网,主要是根据变电站位置、用地性质、运维管控等要求来进行供电网格的划分。每一个供电网格都需要保持清晰的供电范围。
第一,对于本县域的10kV架空线路,其一个环网组不得超过4条线,应该综合负荷组成、用户数、周边环境以及线路情况,从而确定分段开关以及联络开关的位置与数量,单联络架空线路则优先采用末端联络的方式,严禁使用首段联络,避免无效联络。对于10kV的架空线路,原则上需要设置一级分支线,其分支线下存在较大的负荷需求,需要做好网架的重新规划,并且保证网架结构的规范与简单。三分段三联络线路运行,其最大电流应该保持在2/3以下,并且确保符合转供裕度。其单联络线路的实际运行最大电流不得超过1/2。
第二,敷设方式,A类供电区域,其新建的终压电缆主干线通道以电缆通道和隧道为主,重要的分支则是以排管为主;B,C供电区域,其新建中压电缆主干线通道则是以排管方式以及电缆通道为主;架空同杆敷设回路不得超出2回,针对重要的客户,也不应该同杆进行敷设。
2.2.3低压配电网
第一,针对低压配电网,选择分别供电,需要清晰其供电范围,一般呈现出放射式结构。第二,针对低压配电网,需要有明确的供电界限,并且供电半径还应该确保末端的居民电能质量的需求。原则上,A区域供电半径≤150m,B类区域供电半径≤250m,C类区域供电半径≤400m,D类区域供电半径≤500m。
第三,低压用户都选择一户一表的方式来进行计量。A,B,C类区域居民对于进户线用电容量,都是考虑的8kW/户,D类则是6kW/户。
第四,设备选型。针对台区,需要合理的考虑发展规划以及远景负荷,这样才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并且划分为多个台区,建立新的配变,等待负载率较高的时候,在进行其他配变的建立,防范出现短时间内的频繁改造。基于密布点、小容量、短半径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布点,所安装的位置需要尽可能靠近负荷密集的区域,并且可以随时的进行检修与更换,新装设或者是更换的配变容量需要结合供电区域的形状、负荷来进行综合的选择。
结语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项投资大、范围广和技术性很强的庞大工程,而我国的相关技术仍处于摸索试验阶段,如何搞好配网自动化,对相关技术难点进行重点突破,并使它产生比较大的效益,进行全面推广工作,仍然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实践探索,为未来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伟文.10kV配网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234~235.
[2]怡玮,吴继忠.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管理———以10kV配电网为例[J].中国科技投资,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