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如果我们能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
  1.对比美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美学技法,在修辞上“对比”也称“对称”。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常常凭借黑白、明暗、深浅、高低、悲喜、美丑、善恶、动静以及贫富的对比,来表现艺术的美。在白纸上画一个圆表示月亮,这个月亮并不亮,如果在月亮旁边画上一抹云彩,它就亮起来了,这就叫“烘云托月”,所用的就是对比的手法。
  《岳阳楼记》中两段景物描写就是采用对比的手法:“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有利地表现了“迁客骚人”或悲或喜、因己而悲、因物而喜的心境。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心境,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古仁人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完美,学生从中理解了古仁人的宽阔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这篇文章,学生最早记住的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对比句子。这不能不说是对比美的功劳。因为两种形象,一高一低,一明一暗,一强一弱,给学生的震动太大了,印象太深了。学生不仅理解了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他们的精神。另外,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景色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赞赏,原因就在于他用对比的手法,把洞庭湖的秋天之色与洞庭湖的春天之景对比起来写,阴与晴,昼与夜,动与静,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我们平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感受美,也接触丑。这是因为作者笔下有鲜花,也有荆棘;既描绘明媚的春天,也描绘严酷的冬天;既塑造各具特征和风采的美的形象,也塑造形形色色的其他形象的缘故。换句话说,在通过文学作品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中,包括美与丑、善与恶、黑与白这样一对对的对比美的美学范畴。
  2.自然美
  在文学领域,有的作品精心构思,刻意雕琢,语言华丽,感情炽烈;有的作品则崇尚自然,返朴归真,语言平实,感情淡雅。就美学来说,“浓妆”也是美,“淡抹”也是美。然而,人们有时往往偏好于淡雅之美、自然之趣,喜欢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修饰”的情趣。因此,情真、意真、景真的自然美,常常受到人们的青睐。自然美在课本中是随处可见的。
  面对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的可爱的大自然,艺术家被陶醉了。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接触它,拥抱它,感受它。然后通过自己的主体情志去揣摩它,咏叹它,赞美它。由此创造出一首首乐曲,一篇篇文章,一幅幅画作。由此可见,欣赏大自然的美,首先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使自己有丰富的生活基础,这样才能得到自然美的感受,才会对我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3.联想美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们有时在产生某种感觉时,会产生另一种感觉的兴奋。这两种不同类的感觉相互联系起来就是联想。比如看到红色、橙色会引起暖的感觉;看到蓝色、紫色就会产生清凉的感觉。人们通过心理的习惯作用,可以由颜色联想到温度,由声音联想到形态,由冷暖联想到轻重等等。这种心理现象应用到文学创作,就会产生美的效应。联想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形象化。
  联想是人的大脑的一种奇异功能,它是具有广阔内容的心理活动范畴。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联想能力呢?这就需要平时的训练和积累。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联想虽然具有自由而超越的特点,但绝不是无中生有的空穴来风,因此只有扎根于广阔丰厚的生活土壤之中,到需要的时候就能够招之即来。诗人郭沫若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怎能从“远远的街灯明了”联想到“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又从“无数的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进而产生牛郎和织女骑着牛儿在天街游逛这种神奇的联想呢?其次是要有明确深刻的思想认识和充沛的感情。在创作中,即使有了丰富的材料积累,但没有明确深刻的思想认识,就很难确定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最后一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最后一课上他的言行举止,不仅表现了他是一个爱国志士,更表现了他是一个保卫祖国的战士。所以在小弗郎士的眼中,他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样的联想使思想意义更加深刻,感情更加充沛,使得联想更具有了美学上的意义。还有一点就是,在激发联想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創作状态,要能“入境”,集中心思,这样才能放胆联想,出神入化、丰富新奇的形象才会涌流于笔端。
  爱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对人类、对自然、对生活怀有一种真诚、广博而又高尚的爱,这是我们对周围世界持有审美感情的前提。善于发现美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有一颗充溢着爱的心灵。为了能把心灵的爱辐射到观察对象上,平时就应该涵养自己的心灵,让它像春日的阳光那样温暖,像无垠的天空一样广阔,像浩瀚的大海那样深邃。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教师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迂回设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可以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  【关键词】合理建议;初中物理;合理性提问    1.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针对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双边关系,本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阅读、新授、讨论”的三步教学法,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能力;阅读;思想政治教学    1.阅读  阅读就是通过眼睛这个感官接受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信息是通过眼睛看这条渠道进入人的大脑的。这条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学好文言文,既是初中生考试的需要,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初中生感到文言文难学,主要是因为接触的少,而且没有文言文的语感,所以,多读、多了解古代人的语言表述方法,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人格、情感、趣味、激励、机敏、激疑六个方面对如何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心理环境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形成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为此,上课伊始教师就要倾注一定的情感,展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个性是个体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学在众多的学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执教者更新观念,自身准确定位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前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是培养学生形良成好个性的基础;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期刊
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育评价过分地注重评价的人才甄别与选拔功能,一度使中国教育陷入“精英教育”的怪圈,忽视了基础教育的公众性、社会性,扼制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使教育评价成了为筛选出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使他们能继续接受更好教育的工具,导致接受评价的大部分学生都成为学业上的失败者,催化了两极分化的不断扩大。这种评价模式,与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格
期刊
正确掌握并灵活应用情感因素则是教师组织教学艺术性的重要表现,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组织教学中的作用,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磁吸学生的注意力,力争使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产生多种神经联系,促进理解与加深记忆。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运用情感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法:  1.讲台上饱满的热情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高水平的智力活动或技能活动都需要有良好的竞技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良好竞技状态就是饱满的精神和高度集中于教学对
期刊
1.可读性不太强  新课本简化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强化了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的分析,增强了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增加了图画、材料和思考题,旨在提高能力上的目标要求,其用意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看到:新课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叙述过于简化,有些过程的叙述就相当于纲要提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本的可读性,给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
期刊
【摘 要】运用音乐审美心理学、音乐美学以及音乐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通过探索更符合学术规律和高中生审美情趣的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为审美教育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以期真正实现音乐审美教育。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1.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  1.1 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教学中我们以音乐教师的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