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针对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双边关系,本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阅读、新授、讨论”的三步教学法,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能力;阅读;思想政治教学
1.阅读
阅读就是通过眼睛这个感官接受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信息是通过眼睛看这条渠道进入人的大脑的。这条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可见,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政治属文科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且教材内容并不深奥,许多概念、原理等学生读后一般都能理解。一旦不读,那效果就完全不同。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设计焦点问题来引导。初中思想政治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重点、难点也都贯穿在其中,如果能反复阅读,重点、难点也能领会,但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内,不但做不到精读,就是反复阅读也不可能,往往只能是泛读,一目三行或一目十行,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较多的教学内容,并且有一定的阅读效果,最好是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新教材可读性强,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教材引用的材料丰富、行动、文字较为活泼,所讲的内容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阅读,但如何使学生读懂、理解教学内容,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的引导。教师指导得法,是师生通过读书有所收获的关键,否则将读书变成例行公事,既耽误了时间,又使学生厌烦,教师应把指导学生读书作为备课的主要环节,切忌随心所欲,马虎从事,一定要从教材的内容,课程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缜密地提出读书要求。
1.1 自然归纳法。教材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具体的、典型的、基本的事实出发,逐步引出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在“导读”最易行的办法是顺着教材的脉络自然而然地运用准确的语言,言简意赅地指出各段内容的中心,让学生明白后再阅读,归纳出所要明白的观点道理。
1.2 纵深引导法。在学生阅读教材中,教师提出若干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引导深挖深掘,三言两语把问题表达的简明而深透,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能豁然开朗,从而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在阅读《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一小节时,就要思考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新生产关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种新生产关系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什么叫“隶农制”和“初税亩”?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可问什么是“公田”“私田”,再问什么标志着中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土地所有制改变,剥削方式变了,生产关系也就变了)等,学生就向纵深方面思考了。
1.3 逆思跳跃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材的小结部分,从新的角度或逆向思路来阅读教材,从而把握教材所阐述的内容。如学习《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时先要阅读后面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主要特點,然后再阅读《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与《残酷的封建剥削》两用人才框的内容,由于观点明确,教材中又有“农民头上三把刀,租重税重利率高”和喜儿变成白女的具体、行动的事例叙述,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浓厚。
2.新授
新授就是教师把新知识系统地讲解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的新授是否清楚、科学、合理,主要来自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备得好、准备充分,授课效率就高,反之亦然。教师的讲授要注意几个环节:
2.1 时间把握。不少文献资料都提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说归说,真正落实还是不容易。课前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往往把一节课时间大都花在对教材的烦琐讲解上。笔者认为:正确的新授课时限应是本节课的五分之二左右。人的大脑其实就是一部活的机器,也有疲惫的时候,因此,把握效率最佳的一至二十分钟时间进行新授,远比一节课四十分钟的啰嗦讲解,学习效率要好。
2.2 方法得当。教师在备课时,教什么内容已是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教的方法。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问题如此重要,我们教师怎能置之不理呢。就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教师应该进行斟酌。
如:新授识记的概念、原理,最好用“读书指导法”和“讲解法”,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
新授理解的重点、难点,最好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授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最好用“参观法”和“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的能力。无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2.3 突破难点。主要之处详讲,重点所在精讲,次要部分少讲,跟教学无关的不讲。以学生为中心,新授自己预先确定的,与本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渴望解答的疑难之处。尽量做到张驰相济,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总之,思想品德的教学,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提供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阅读;思想政治教学
1.阅读
阅读就是通过眼睛这个感官接受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信息是通过眼睛看这条渠道进入人的大脑的。这条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可见,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政治属文科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且教材内容并不深奥,许多概念、原理等学生读后一般都能理解。一旦不读,那效果就完全不同。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设计焦点问题来引导。初中思想政治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重点、难点也都贯穿在其中,如果能反复阅读,重点、难点也能领会,但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内,不但做不到精读,就是反复阅读也不可能,往往只能是泛读,一目三行或一目十行,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较多的教学内容,并且有一定的阅读效果,最好是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新教材可读性强,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教材引用的材料丰富、行动、文字较为活泼,所讲的内容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阅读,但如何使学生读懂、理解教学内容,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的引导。教师指导得法,是师生通过读书有所收获的关键,否则将读书变成例行公事,既耽误了时间,又使学生厌烦,教师应把指导学生读书作为备课的主要环节,切忌随心所欲,马虎从事,一定要从教材的内容,课程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缜密地提出读书要求。
1.1 自然归纳法。教材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具体的、典型的、基本的事实出发,逐步引出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在“导读”最易行的办法是顺着教材的脉络自然而然地运用准确的语言,言简意赅地指出各段内容的中心,让学生明白后再阅读,归纳出所要明白的观点道理。
1.2 纵深引导法。在学生阅读教材中,教师提出若干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引导深挖深掘,三言两语把问题表达的简明而深透,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能豁然开朗,从而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在阅读《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一小节时,就要思考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新生产关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种新生产关系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什么叫“隶农制”和“初税亩”?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可问什么是“公田”“私田”,再问什么标志着中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土地所有制改变,剥削方式变了,生产关系也就变了)等,学生就向纵深方面思考了。
1.3 逆思跳跃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材的小结部分,从新的角度或逆向思路来阅读教材,从而把握教材所阐述的内容。如学习《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时先要阅读后面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主要特點,然后再阅读《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与《残酷的封建剥削》两用人才框的内容,由于观点明确,教材中又有“农民头上三把刀,租重税重利率高”和喜儿变成白女的具体、行动的事例叙述,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浓厚。
2.新授
新授就是教师把新知识系统地讲解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的新授是否清楚、科学、合理,主要来自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备得好、准备充分,授课效率就高,反之亦然。教师的讲授要注意几个环节:
2.1 时间把握。不少文献资料都提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说归说,真正落实还是不容易。课前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往往把一节课时间大都花在对教材的烦琐讲解上。笔者认为:正确的新授课时限应是本节课的五分之二左右。人的大脑其实就是一部活的机器,也有疲惫的时候,因此,把握效率最佳的一至二十分钟时间进行新授,远比一节课四十分钟的啰嗦讲解,学习效率要好。
2.2 方法得当。教师在备课时,教什么内容已是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教的方法。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问题如此重要,我们教师怎能置之不理呢。就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教师应该进行斟酌。
如:新授识记的概念、原理,最好用“读书指导法”和“讲解法”,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
新授理解的重点、难点,最好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授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最好用“参观法”和“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的能力。无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2.3 突破难点。主要之处详讲,重点所在精讲,次要部分少讲,跟教学无关的不讲。以学生为中心,新授自己预先确定的,与本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渴望解答的疑难之处。尽量做到张驰相济,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总之,思想品德的教学,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提供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