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单元主题教学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我校整合式语文主题学习就是以单元整合为特色,形成了六种课型,分别是预习过关课、字词读写课、课文品读课、拓展阅读课、主题习作课、综合实践课。阅读教学注重围绕主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多读多写贯穿始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完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主题阅读的魅力。该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共有四篇课文、8《三打白骨精》、9《词两首》、10《螳螂捕蝉》、11《读书要有选择》,在上课文品读课时,我们将8课和11课放在一课时品读。因为《读书要有选择》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弄懂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幾类即可,文章通俗易懂,没有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读就明白。而且里面强调要选经典的文学作品读,正好《三打白骨精》出自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于是将这两篇文章整合到一节课中学习,重点放在第八课上,将第八课上成《西游记》导读课。9《词两首》用一课时,将李清照的生平与她的词结合起来,深入理解“一代词宗”“乱世美神”和她的词。10《螳螂捕蝉》用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一、以课文为窗口,辐射原著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经典,而这个经典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因为每年的寒暑假很多电视台都会播放。所以我将这节课定位于名著《西游记》导读课,让学生以此为窗口,走进名著《西游记》。课一开始我用读书的名言引入,引导课文《读书要有选择》一课上,由读书要选经典引导四大名著,由四大名著引到《西游记》,由《西游记》引到《三打白骨精》,课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而且做了大量的改编,把一些生动的细节都删掉了。所以读课文时,然后我将原著中的精彩片段适时补充进来,让孩子们感受到原著的魅力。如白骨精的“三变”中,村姑的外貌,原文中只是一个词“美貌”,而原著中是这么写的,“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学生读后大为赞叹,还有老妇人、老公公的外貌描写同样精彩。再如,课文中删掉的唐僧“三责”,以及孙悟空离去时的场面,猪八戒的“三挑唆”,我都从原著中找来,给学生做了补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原来自己了解的只是一个故事情节,原著中的描写是如此精彩,如此值得品味。故事里不仅有三变、三打、三责,还有猪八戒的三挑唆,之所以“三打白骨精”是经典里的经典,原来就是因为这样的反复叙事,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真正体现了妙笔生花的精妙之处。我还告诉学生,如果把白骨精换成别的妖精,你会发现《西游记》这本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的反复叙事。在课文即将结束时,我将对《西游记》的两种有代表性的解读展示给大家,告诉同学们“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最后总结“一本好书就像一轮太阳。让我们捧起这本书,怀着对吴承恩深深的敬意,走进去进一步体会向善的真意,体会不同解读带给你的丰富。”这节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购买《西游记》原著,掀起了读《西游记》的热潮,有什么能比学生“乐读”更重要呢?
二、以课文为重点,贯穿一生
第九课《词两首》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子》,张志和的《渔歌子》在《书香润年华》中背诵过,所以品读时以《如梦令》为主,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表现了作者少女时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词人的代表,她的作品像其人格一样令人崇敬,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面对“一代词宗”、“乱世美神”,感觉想说的太多,仅一首《如梦令》太单薄!于是我以这首词为主,牵出了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北宋颠覆之前的词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然后我又选了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如早期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活泼纯净的少女跃然纸上。与丈夫分离后所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三、以课文为例子,串读寓言
第10课《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深厚的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告诉我们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的隐患。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古代寓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瑰宝。所以学习这篇课文也不能只让学生读这一个寓言故事。在上课前,我让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且学会讲一个。课堂上我用15分钟引导孩子读完课文,然后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讲自己准备的寓言故事,再派代表在全班讲,学生讲的有:拔苗助长、专心致志、悬梁刺股、望梅止渴、叶公好龙、不可救药、乘风破浪、开卷有益……每讲一个我就把故事名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也在积累本上记录,一节课下来,学生至少读了九个寓言故事,并且了解了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我利用这则寓言故事,让学生归类大量阅读寓言,积累了语言,拓展了视野。我们没有必要把课文挖地三尺,把每一字抠得火星四冒,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更多的高品质的文字中畅游,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耳朵浸润在书声中,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
教育专家沈大安认为,读得多,读得快跟读得深同样重要。有了广阔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文本的意义,才能对文本做出评价,提出创意,才能“厚积薄发”,提高写作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然会坚持少讲多读,把教学任务在课内有效完成,恰当地整合拓展,引导学生课内大量阅读,让语文学习至“简”至“真”。在孩子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海阔天空,“读”领风骚,让他们与书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多角度、多方位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也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轻松、快乐、高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完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主题阅读的魅力。该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共有四篇课文、8《三打白骨精》、9《词两首》、10《螳螂捕蝉》、11《读书要有选择》,在上课文品读课时,我们将8课和11课放在一课时品读。因为《读书要有选择》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弄懂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幾类即可,文章通俗易懂,没有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读就明白。而且里面强调要选经典的文学作品读,正好《三打白骨精》出自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于是将这两篇文章整合到一节课中学习,重点放在第八课上,将第八课上成《西游记》导读课。9《词两首》用一课时,将李清照的生平与她的词结合起来,深入理解“一代词宗”“乱世美神”和她的词。10《螳螂捕蝉》用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一、以课文为窗口,辐射原著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经典,而这个经典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因为每年的寒暑假很多电视台都会播放。所以我将这节课定位于名著《西游记》导读课,让学生以此为窗口,走进名著《西游记》。课一开始我用读书的名言引入,引导课文《读书要有选择》一课上,由读书要选经典引导四大名著,由四大名著引到《西游记》,由《西游记》引到《三打白骨精》,课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而且做了大量的改编,把一些生动的细节都删掉了。所以读课文时,然后我将原著中的精彩片段适时补充进来,让孩子们感受到原著的魅力。如白骨精的“三变”中,村姑的外貌,原文中只是一个词“美貌”,而原著中是这么写的,“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学生读后大为赞叹,还有老妇人、老公公的外貌描写同样精彩。再如,课文中删掉的唐僧“三责”,以及孙悟空离去时的场面,猪八戒的“三挑唆”,我都从原著中找来,给学生做了补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原来自己了解的只是一个故事情节,原著中的描写是如此精彩,如此值得品味。故事里不仅有三变、三打、三责,还有猪八戒的三挑唆,之所以“三打白骨精”是经典里的经典,原来就是因为这样的反复叙事,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真正体现了妙笔生花的精妙之处。我还告诉学生,如果把白骨精换成别的妖精,你会发现《西游记》这本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的反复叙事。在课文即将结束时,我将对《西游记》的两种有代表性的解读展示给大家,告诉同学们“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最后总结“一本好书就像一轮太阳。让我们捧起这本书,怀着对吴承恩深深的敬意,走进去进一步体会向善的真意,体会不同解读带给你的丰富。”这节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购买《西游记》原著,掀起了读《西游记》的热潮,有什么能比学生“乐读”更重要呢?
二、以课文为重点,贯穿一生
第九课《词两首》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子》,张志和的《渔歌子》在《书香润年华》中背诵过,所以品读时以《如梦令》为主,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表现了作者少女时期的生活情趣和心境。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词人的代表,她的作品像其人格一样令人崇敬,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面对“一代词宗”、“乱世美神”,感觉想说的太多,仅一首《如梦令》太单薄!于是我以这首词为主,牵出了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北宋颠覆之前的词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然后我又选了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如早期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活泼纯净的少女跃然纸上。与丈夫分离后所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三、以课文为例子,串读寓言
第10课《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深厚的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告诉我们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的隐患。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古代寓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瑰宝。所以学习这篇课文也不能只让学生读这一个寓言故事。在上课前,我让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且学会讲一个。课堂上我用15分钟引导孩子读完课文,然后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讲自己准备的寓言故事,再派代表在全班讲,学生讲的有:拔苗助长、专心致志、悬梁刺股、望梅止渴、叶公好龙、不可救药、乘风破浪、开卷有益……每讲一个我就把故事名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也在积累本上记录,一节课下来,学生至少读了九个寓言故事,并且了解了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我利用这则寓言故事,让学生归类大量阅读寓言,积累了语言,拓展了视野。我们没有必要把课文挖地三尺,把每一字抠得火星四冒,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更多的高品质的文字中畅游,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耳朵浸润在书声中,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
教育专家沈大安认为,读得多,读得快跟读得深同样重要。有了广阔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文本的意义,才能对文本做出评价,提出创意,才能“厚积薄发”,提高写作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然会坚持少讲多读,把教学任务在课内有效完成,恰当地整合拓展,引导学生课内大量阅读,让语文学习至“简”至“真”。在孩子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海阔天空,“读”领风骚,让他们与书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多角度、多方位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也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轻松、快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