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诵读,生命力依旧
传统的教学方法,自有其存续的价值;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着其内在的局限性。所以传统教学的改革是必然,但也不能全盘否定,改革也应该遵循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诵读类作业,是非常传统的语文作业类型,它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然而,背诵作业的有效性是让人质疑的,首先是因为课堂上缺少有效的诵读训练,学生用于诵读的时间非常少;其次,课堂对学生诵读作业的评价相对是欠缺的。那么,怎样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呢?开放性的作业检查方式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开放性作业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可以在形式上创新和超越。诵读类作业在完成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背诵类作业之外,还可以用朗诵比赛、课前演讲、辩论等方式来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围绕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可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诵读类作业上的要求简洁而富有针对性,也给了学生极大的开放空间。
二、探究,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
探究性作业是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体现开放性的又一重要部分,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业形式。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教材文本问题探讨、专题研究和课外综合研究进行分类。
1.教材文本问题探讨
以《祝福》一课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设计如下三个探讨问题:
(1)观看《祝福》电影,说说电影人物扮相中的哪一阶段最贴近小说中的描写?
(2)采访你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讲述旧中国妇女的生活状况,结合祥林嫂的遭遇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采访感受。佳作做课堂展示。
(3)课外阅读小说集《彷徨》或《呐喊》,找到作为旧中国缩影的“鲁镇”的生活习俗,努力去发现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孔乙己、阿Q等)的共同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一次讨论会。
这里设计的三个题目需要学生一定量的投入,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三选一来完成。当然,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无法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转化的。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作业来做,这样既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也有利于确保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从中体会到完成作业的乐趣,以此来增强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业评价方式也不是单一的,这也有利于教师从多角度去肯定和欣赏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2.专题研究
在必修课本的每一个专题“积累与应用”中都有专题性的研究题目可供使用。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切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如在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中,在学习了典范的古典诗词之后,对于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通过专题研究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广泛,专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如查找资料的能力、材料整合的能力、文本理解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表达应用的能力等等。在突出学生个体能力的同时,在专题研究中,也可以增加合作完成的作业类型。
3.课外综合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语文课程目标里除了达到应用、拓展的目标,还要求发现和创新。
我们可以在“语言,存在的家园”这一专题之后开展语言方面的综合研究。如“交际中的语言艺术”“方言与普通话”“奇妙的对联”“让人欢喜的成语”“身边的广告语”“我的姓氏”“新鲜的词语”“车后标语大集锦”等,都可以成为综合研究的话题。这些专题注重到了研究的实际运用,在回归语言本身的同时体验生活,可以把语文知识应用到实处。“走近文学大师”“了不起的文言翻译”“我眼中的文学名著”“古文——让我欢喜让我忧”“第N次阅读”等探究活动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作业的各种特征。
三、实践,生活与语文从未分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将“活动体验”与“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并列为教材练习的三种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中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从苏教版必修教材看,实践类的作业所占的比例是1/4,可见,实践类作业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实践内容来看,此类作业注重针对性,均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展开;可操作性,带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去解决问题,感受语文。活动体验立足课堂,走向课文,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学生可选择性地去完成,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作业的开放性特征。
在教材之外,可以组织多种活动体验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和深刻的心理体验。它可以是走入社會进行调查和访问,可以是针对时事新闻进行分析和辩论,可以是改编课本剧进行阐释和表演,可以是走近书海进行采集和创编,可以是在班级刊物中的创作或编辑,可以是在专家讲座中的聆听和感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科书、报刊、电影、演讲会、图书馆、戏剧表演、博物馆、纪念馆等都可以成为完成语文作业的资源。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也必须是以这一原则为核心的。如果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只是想用形式的创新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那么,作业设计也就背离了教学本身,也就谈不上它的有效性了。
★作者通联:浙江余姚市第八中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自有其存续的价值;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着其内在的局限性。所以传统教学的改革是必然,但也不能全盘否定,改革也应该遵循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诵读类作业,是非常传统的语文作业类型,它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然而,背诵作业的有效性是让人质疑的,首先是因为课堂上缺少有效的诵读训练,学生用于诵读的时间非常少;其次,课堂对学生诵读作业的评价相对是欠缺的。那么,怎样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呢?开放性的作业检查方式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开放性作业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可以在形式上创新和超越。诵读类作业在完成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背诵类作业之外,还可以用朗诵比赛、课前演讲、辩论等方式来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围绕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可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诵读类作业上的要求简洁而富有针对性,也给了学生极大的开放空间。
二、探究,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
探究性作业是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体现开放性的又一重要部分,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业形式。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教材文本问题探讨、专题研究和课外综合研究进行分类。
1.教材文本问题探讨
以《祝福》一课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设计如下三个探讨问题:
(1)观看《祝福》电影,说说电影人物扮相中的哪一阶段最贴近小说中的描写?
(2)采访你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讲述旧中国妇女的生活状况,结合祥林嫂的遭遇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采访感受。佳作做课堂展示。
(3)课外阅读小说集《彷徨》或《呐喊》,找到作为旧中国缩影的“鲁镇”的生活习俗,努力去发现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孔乙己、阿Q等)的共同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一次讨论会。
这里设计的三个题目需要学生一定量的投入,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让学生三选一来完成。当然,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无法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转化的。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作业来做,这样既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也有利于确保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从中体会到完成作业的乐趣,以此来增强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业评价方式也不是单一的,这也有利于教师从多角度去肯定和欣赏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2.专题研究
在必修课本的每一个专题“积累与应用”中都有专题性的研究题目可供使用。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切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如在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中,在学习了典范的古典诗词之后,对于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通过专题研究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广泛,专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如查找资料的能力、材料整合的能力、文本理解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表达应用的能力等等。在突出学生个体能力的同时,在专题研究中,也可以增加合作完成的作业类型。
3.课外综合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语文课程目标里除了达到应用、拓展的目标,还要求发现和创新。
我们可以在“语言,存在的家园”这一专题之后开展语言方面的综合研究。如“交际中的语言艺术”“方言与普通话”“奇妙的对联”“让人欢喜的成语”“身边的广告语”“我的姓氏”“新鲜的词语”“车后标语大集锦”等,都可以成为综合研究的话题。这些专题注重到了研究的实际运用,在回归语言本身的同时体验生活,可以把语文知识应用到实处。“走近文学大师”“了不起的文言翻译”“我眼中的文学名著”“古文——让我欢喜让我忧”“第N次阅读”等探究活动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作业的各种特征。
三、实践,生活与语文从未分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将“活动体验”与“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并列为教材练习的三种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中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从苏教版必修教材看,实践类的作业所占的比例是1/4,可见,实践类作业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实践内容来看,此类作业注重针对性,均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展开;可操作性,带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去解决问题,感受语文。活动体验立足课堂,走向课文,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学生可选择性地去完成,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作业的开放性特征。
在教材之外,可以组织多种活动体验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和深刻的心理体验。它可以是走入社會进行调查和访问,可以是针对时事新闻进行分析和辩论,可以是改编课本剧进行阐释和表演,可以是走近书海进行采集和创编,可以是在班级刊物中的创作或编辑,可以是在专家讲座中的聆听和感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科书、报刊、电影、演讲会、图书馆、戏剧表演、博物馆、纪念馆等都可以成为完成语文作业的资源。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也必须是以这一原则为核心的。如果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只是想用形式的创新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那么,作业设计也就背离了教学本身,也就谈不上它的有效性了。
★作者通联:浙江余姚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