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费功夫的“御膳”
谁来监管你的“看门人”
哲理的故事:
175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当地大盐商程明然听说后,找来最好的厨师烹制了一大桌淮扬名菜,请太监送给皇上享用。可皇上品尝过后,并未觉得菜肴有何过人之处,自然也没有召见赏赐他。
程明然非常失落,只好重罚厨师作罢。6年后,乾隆再下江南,程明然又请了当地有名的10位厨师,让每人精心制作了两道拿手菜。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进献前亲自品尝,满意后才交给太监。没想到,这次的结果还是一样。
程明然又白花了一番功夫,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他花钱买通了一位负责端菜的太监,打听道:“我花了那么多心思去准备菜肴,却得不到皇上的认可,莫非皇上本就不喜欢吃淮扬菜?”太监笑了笑,凑上前说:“你还担心菜不好吃?我们都担心皇上太喜欢你的菜,回到宫里还想吃,到时就难办了。所以每道菜我端上去时,总管就会往里面加上一大勺白糖。”程明然此时才恍然大悟,感叹道:“一大勺白糖加进去,就是再好的菜也变了味,难怪皇上一直没召见我!”(黄鹤)
故事的哲理:
当所有信息汇聚于一个端口,那个负责过滤与分拣,加工和汇总,最终向决策者汇报的人或是团队,就是组织的“看门人”。而一旦看门人缺少第三方监管,必然为私利本能所左右,最终只会让很多变形信息误导决策。
向镜子“借”阳光
管理即借力
哲理的故事:
墨西哥知名的科罗娜牌啤酒,以其清爽的口感和透亮的色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销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前,科罗娜为在加拿大魁北克扩大品牌影响力,特在一条繁华街道建造了一家餐厅,专门售卖科罗娜啤酒和一些经典搭配菜肴。这家餐厅建成后十分受欢迎。不过很可惜的是,由于建筑规划的问题,餐厅的户外日照不足,午后刚过不久,太阳就躲到建筑的后背去了。这多少让喜欢享受阳光的人感到不尽兴。
餐厅的负责人安琪拉意识到:太阳光尽管炽热,但人们总是乐于见到它,特别是在喝啤酒的时候,一边顶着灿烂阳光,一边举杯畅饮,感觉无比惬意。所以,她异想天开地琢磨如何延长太阳在餐厅前空地的照射时间。
安琪拉在征得餐厅对面建筑主人的同意后,找来专业的设计师,让其计算角度、面积等因素,然后找来工人,将一面巨大的镜子安装到那栋建筑的顶部。这一切完成之后,餐厅门口空地的日照时间大大延长,引得顾客尖叫欢呼。之后,安琪拉的餐厅生意更加火爆,由于餐厅生意如此之好,很快科罗娜啤酒也在当地开始被更多人熟知了。(张珠容)
故事的哲理:
就事论事,往往难成大事。管理者要懂得通过借力改善系统环境,从而带动实现自己的核心诉求。
谁撒手惩罚谁
自私就是自毁
哲理的故事:
在铸造车间,有一个特殊的工种叫浇注工。浇注工要时时穿上厚重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戴上手套。即便是酷热的夏天,也必须把自己包裹起来,因为融化的铁水通常在1300℃以上,这么高的温度,稍微不慎,就会酿成惨剧。
浇注工要干的工作,就是把熔炼好的铁水盛到铁包里,然后由两人抬着,浇注到砂型工提前造好的型腔里。铁包一般有水桶大小,上面有两根钢筋,就像是担架。两个工人,一前一后,用四只手抬着控制,需要默契配合,速度和方位都必须一致。一旦抬起来,再热再累,也必须得坚持住。忍不住,也得给工友一个信号,待确定后,再同时平稳放下。
不幸的是,有这么两个实习生抬铁水。刚抬着走了几步,其中的一个承受不了,居然撒手并拔腿就跑!结果铁水倾泄而出,导致烧伤事故。
那么,两人谁的烧伤更严重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反而是撒手的那个人!他先松手,铁水恰恰必然是向他倾斜的。后来,“谁撒手,惩罚谁”,成了每个浇注工牢记的铁训。(羊白)
故事的哲理:
真正有效的团队协作,一定是基于个人利益的团队共赢。当谁伤害协作时,也就意味着他在伤害自己。
大师带来的挑战
蜕变必经的“磨难”
哲理的故事: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超高难度.....”他翻动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跌到了谷底。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他勉强打起精神,开始用十个手指头奋战、奋战、奋战........琴声甚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而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看到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已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灵熹)
故事的哲理:
尼采曾说:诗人写诗,如同母鸡生蛋打鸣,本质上都是痛苦使然。阻碍我们认知自己和继续提升自己的,正是那些让我们自己感到满意的东西。反之,不断挑战难度,痛苦越多,收获就越大。不只是写诗,管理亦然:最大的提升,是在自己觉得不甚称职的那个阶段。
谁来监管你的“看门人”
哲理的故事:
175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当地大盐商程明然听说后,找来最好的厨师烹制了一大桌淮扬名菜,请太监送给皇上享用。可皇上品尝过后,并未觉得菜肴有何过人之处,自然也没有召见赏赐他。
程明然非常失落,只好重罚厨师作罢。6年后,乾隆再下江南,程明然又请了当地有名的10位厨师,让每人精心制作了两道拿手菜。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进献前亲自品尝,满意后才交给太监。没想到,这次的结果还是一样。
程明然又白花了一番功夫,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他花钱买通了一位负责端菜的太监,打听道:“我花了那么多心思去准备菜肴,却得不到皇上的认可,莫非皇上本就不喜欢吃淮扬菜?”太监笑了笑,凑上前说:“你还担心菜不好吃?我们都担心皇上太喜欢你的菜,回到宫里还想吃,到时就难办了。所以每道菜我端上去时,总管就会往里面加上一大勺白糖。”程明然此时才恍然大悟,感叹道:“一大勺白糖加进去,就是再好的菜也变了味,难怪皇上一直没召见我!”(黄鹤)
故事的哲理:
当所有信息汇聚于一个端口,那个负责过滤与分拣,加工和汇总,最终向决策者汇报的人或是团队,就是组织的“看门人”。而一旦看门人缺少第三方监管,必然为私利本能所左右,最终只会让很多变形信息误导决策。
向镜子“借”阳光
管理即借力
哲理的故事:
墨西哥知名的科罗娜牌啤酒,以其清爽的口感和透亮的色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销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前,科罗娜为在加拿大魁北克扩大品牌影响力,特在一条繁华街道建造了一家餐厅,专门售卖科罗娜啤酒和一些经典搭配菜肴。这家餐厅建成后十分受欢迎。不过很可惜的是,由于建筑规划的问题,餐厅的户外日照不足,午后刚过不久,太阳就躲到建筑的后背去了。这多少让喜欢享受阳光的人感到不尽兴。
餐厅的负责人安琪拉意识到:太阳光尽管炽热,但人们总是乐于见到它,特别是在喝啤酒的时候,一边顶着灿烂阳光,一边举杯畅饮,感觉无比惬意。所以,她异想天开地琢磨如何延长太阳在餐厅前空地的照射时间。
安琪拉在征得餐厅对面建筑主人的同意后,找来专业的设计师,让其计算角度、面积等因素,然后找来工人,将一面巨大的镜子安装到那栋建筑的顶部。这一切完成之后,餐厅门口空地的日照时间大大延长,引得顾客尖叫欢呼。之后,安琪拉的餐厅生意更加火爆,由于餐厅生意如此之好,很快科罗娜啤酒也在当地开始被更多人熟知了。(张珠容)
故事的哲理:
就事论事,往往难成大事。管理者要懂得通过借力改善系统环境,从而带动实现自己的核心诉求。
谁撒手惩罚谁
自私就是自毁
哲理的故事:
在铸造车间,有一个特殊的工种叫浇注工。浇注工要时时穿上厚重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戴上手套。即便是酷热的夏天,也必须把自己包裹起来,因为融化的铁水通常在1300℃以上,这么高的温度,稍微不慎,就会酿成惨剧。
浇注工要干的工作,就是把熔炼好的铁水盛到铁包里,然后由两人抬着,浇注到砂型工提前造好的型腔里。铁包一般有水桶大小,上面有两根钢筋,就像是担架。两个工人,一前一后,用四只手抬着控制,需要默契配合,速度和方位都必须一致。一旦抬起来,再热再累,也必须得坚持住。忍不住,也得给工友一个信号,待确定后,再同时平稳放下。
不幸的是,有这么两个实习生抬铁水。刚抬着走了几步,其中的一个承受不了,居然撒手并拔腿就跑!结果铁水倾泄而出,导致烧伤事故。
那么,两人谁的烧伤更严重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反而是撒手的那个人!他先松手,铁水恰恰必然是向他倾斜的。后来,“谁撒手,惩罚谁”,成了每个浇注工牢记的铁训。(羊白)
故事的哲理:
真正有效的团队协作,一定是基于个人利益的团队共赢。当谁伤害协作时,也就意味着他在伤害自己。
大师带来的挑战
蜕变必经的“磨难”
哲理的故事: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超高难度.....”他翻动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跌到了谷底。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他勉强打起精神,开始用十个手指头奋战、奋战、奋战........琴声甚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而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看到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已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灵熹)
故事的哲理:
尼采曾说:诗人写诗,如同母鸡生蛋打鸣,本质上都是痛苦使然。阻碍我们认知自己和继续提升自己的,正是那些让我们自己感到满意的东西。反之,不断挑战难度,痛苦越多,收获就越大。不只是写诗,管理亦然:最大的提升,是在自己觉得不甚称职的那个阶段。